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彭山区永成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则
提高和保障医院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
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和病人的生命财产
安全,维护医院稳定,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危及头院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性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灾害、地震灾害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灾害、爆炸、大面积停水停电事
件等。
⑶医疗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医疗安全、食品安全,医院感染事件等。
⑷信访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上访事件,医疗纠纷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
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n级(较
大)和W级(一般)。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医院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三、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服务职能,把保障职工和
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
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
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
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突发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
急管理,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医院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
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医院安全技术建设,采用监测、
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
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
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
质。
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D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医院应急预
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医院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医院及
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
应急预案。
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有关部门根据总
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
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五、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
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
置。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
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
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
级(较重)和IV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
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通信、警报器或
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七、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相关预案的报告程序立即报
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有关部门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
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
态。
(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相
关预案,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指挥或指导科室开展处置工作。需
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突发事件的分管院长
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
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5)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
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
补偿。
(6)调查与评估
要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
进行调查评估。
(7)信息发布
如需要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应当准确、客观、全面。
八、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取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
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
财力、交通、医疗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人力资源
各科室和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
联动协调机制;发挥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保卫部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
处置工作。
(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并加以监督。
(3)物资保障
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
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保障
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
作。
(5)交通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确保物资和人
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
的安全保护。
(7)人员防护
指定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
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确
保人员安全。
(8)通信保障
完善和建立有线和无线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
通。
(9)后勤设施
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固体
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10)科技支撑
要加大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装备的投入,
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院安全
科技水平。
九、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本部门对相关预
案进行演练。
(2)宣传和培训
通过院报、版报、横幅、标语、电子屏、网络、各种会议等,
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
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计划
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技能。
(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
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
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医疗救援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情况,将突发公共事件医
疗救援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n级)和
一般(W级)四级。
(一)医疗救援特别重大事件a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
者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需要国家、
省、市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医疗救援重大事件(H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
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需要省、市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
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
发公共事件。
(三)医疗救援较大事件(IH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
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
2、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医疗救援一般事件(IV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
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
2、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
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二、医疗救援程序
(一)先期处置
120急救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
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
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预案启动
发生一般以上突发公共事件需要进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可视情况宣布启动《突
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三)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件的应急响应
区救援领导小组接到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
立即启动本方案。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
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各级决策提供参
考;组织和协调医疗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
医疗卫生救治措施;根据救援行动需要,向上级卫生部门提出需
要支援的专家和数量;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展开医疗卫生应急
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及区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区救援领
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领导和指挥
救援专家组、救援机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
救援行动。
2、一般事件的应急响应
区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进
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报告区政
府,经区政府批准后,启动本方案。组织医疗机构开展现场救治
行动,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
时向区政府、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市救援领导小组报
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四)应急响应终止
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和伤病员在医
疗机构得到救治后,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区卫生行政部门可宣布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
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应急启动程序
四、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重大医疗纠纷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维护
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提高对重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
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工作组
组长:黄国虹
副组长:包小玲黄亚任邵文标黄国增
组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主任
职责:
1.全面负责重大医疗纠纷处理的组织领导,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在事态扩大、内部无法单独处置的情况下,负责联系区卫生局和
110民警处理相关事宜;负责处理好新闻媒体的报导和记者的采访;
负责咨询或请法律顾问协助处理纠纷。
2.通过摄影与录音等手段调查取证,组织全体保卫和医护人员
携带必要的防护器材,成立防暴小分队,做好医院特别是当事人的
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当事人和医院利益受到损失和伤害。
3.加强医院管理和监督检查,搞好医疗安全宣传教育,防范医
疗纠纷发生。
4.发生医疗纠纷时,在行政调解和处置重大医疗纠纷过程中把
握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尺度。
5.负责初步的行政调解与处置,力求控制局面并能达成初步协
议。
6.组长和副组长要及时获取情报和收集有关信息,保持通信畅
通,确保有关信息能立即上传下达。
7.及时处理有关医疗技术事宜并立即整理有关医疗护理文书,
按规定封存与复印。
(二)医疗纠纷分级
1.一级:
经过1至2个疗程治疗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患者预期目的,
患者已提疑问的;因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使患者不满的;因误诊、
漏诊或医疗差错给患者造成一定损失的。
2.二级:
发生一级医疗纠纷并经各科负责人调解无效,给患者造成较大
损失,患者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怒,有迹象表明有可能组织“医闹”
或打官司的。
3.三级:
患者或家属已明确表示要起诉的;因医疗差错或事故已给患者
造成残疾或造成患者死亡;已经发生围攻医务人员等“医闹”现象。
(三)应急处置
一级:由各科负责人负责处理,争取把矛盾控制在基层,防止
事态扩大,同时要及时报告组长和副组长。
二级和三级:当事人或知情人要立即向组长和副组长汇报,立
即启动本预案。
(四)相关要求
1.加强医院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医院管理和安全教育并广
泛宣传,增强全体医护人员医疗安全责任意识;要建立健全各项医
疗规章制度,确保医院核心制度的落实;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
操作常规,防止误诊、漏诊和医疗差错的发生;要定期召开医疗安
全形势分析会,加大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2.加强学习,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医院诊治水平。避免医疗事
故的关键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医院要引进人才,特别是引
进学科带头人,同时要搞好医院的人才培训和业务学习计划,努力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3.建立机制,妥善处置。
一是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出现医疗纠纷迹象或已经出现医疗纠
纷,要立即向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工作组报告,同时立即完善医疗文
书。
二是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有医疗纠
纷迹象,抓住关键时刻,立即启动预案,分级处置,不失时机地引
导医患双方尽快形成共识,力求及时、妥善、有效地处理纠纷。
三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当事态扩大,医院已无法协调解决时,
要立即向卫生局报告,必要时向政府报告请求处理,防止事态恶化。
五、影响医院秩序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医院内因病人或家属寻衅闹事、殴打医务人员等意外事件
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正
常医疗秩序,特制订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稳定医院秩序应急工作组
组长:黄国增
副组长:邵文标包小玲黄亚任
组员:张满凤杨青金黄雄珍江庭进陈跃标陈献乐
杨品德甘振京
(二)稳定医院秩序应急工作组职责
L如发生病人或家属在医院内与医务人员吵闹且有滋事倾向的,
现场目击员工应予以劝阻,如劝阻无效,立即报告组长和保卫班班长,
告知事发原因、地点。当事人尽可能回避,不要和对方发生正面冲突。
2.保卫班长立即召集院内保卫,前往事发地点,发现殴打医务人
员、投掷物品时,应及时、坚决地制止。
3.当事态严重、无法控制时,由组长决定即刻与派出所或110中
心联系,告知事发地点。同时向应急管委会报告。
4.副组长应主动组织保卫、现场医务人员或医务科人员一起将涉
事方劝至医患沟通办公室,千方百计平息事态。
5.事发后,副组长应主动、及时向组长汇报事发原因、事态进展
及处理的结果。
六、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
为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时,医院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救治,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区卫生局相关要求,结合医院
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
组长:黄国虹
副组长:包小玲黄亚任
组员:黄雄珍邓莲郑木宝李日强莫振晓李艳周世
锋
职责:
在医疗救护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好以下职责:
L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内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工作;
2.依调动本院医疗力量参与食物中毒处理和病人救治;
3.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等标本的留样和检验工作;
4.及时向区卫生局及区卫生监督所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5.协助区卫生监督所对食物中毒事故的情况记录、核实;
6.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协助填报有关的食物中毒
登记报告表;
7.组织对食物中毒事故病人的救治及联系会诊、转送工作。
(二)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即启动本预
案:
1.中毒人数超过10人;
2.中毒事故中发生死亡事故1人以上;
3.中毒事故发生在医院重要活动或者节假日期间;
4.其他需要启动本预案的情形。
(三)应急处置流程
1.急诊科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食
物中毒患者时,即刻通知医务部(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
日)。
2.医务部或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刻向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
工作组汇报,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根据中毒患者人数、病
情等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由急诊科组织力量抢
救,必要时由医务部或总值班调动备班医疗急救分队参与救治。如需
启动应急预案,即刻组织院内力量参与救治,必要时外请专家来院协
助救治或转院治疗。
3.当符合以下情形时,及时向区卫生监督所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
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相关情况。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
(2)出现危重或死亡病例的;
(3)新闻媒体关注、相关部门通报以及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
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4.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食物中毒
事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5.救治工作结束后总结相关情况并报区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
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出现重大险情疫情
时能够迅速出动人员投入到救护工作,把自然灾害引发的伤害和疾病
流行降到最低程度,根据卫生部1995年制发的《全国救灾防病预案》
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医院医疗救护队将由临床、医技等科室组成,在
接到通知后迅速组织救护队到达现场,具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处理中的出诊、会诊、现场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特制定茂港区
人民医院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一、自然灾害指对人类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水灾、旱灾、地震、山
体滑坡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
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
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工作制度
(一)院外出诊及抢救
1、接到应急指挥部事件报告后,急诊科人员负责在第一时间内迅
速通知急诊科、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救护队员和司机。
2、司机在接到通知2分钟内将救护车开到急诊科门口,其他人员
须在3分钟内到场并出发。
3、急诊科按照要求将事先配备好的置于诊室内的有关药品、抢救
设备及存放在救护车车内。
4、后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配好的手电筒、雨具、防护服、
雨鞋等物品。
5、应急领导小组带队出发,以最短时间迅速到达现场。
(二)抢救医疗器械、药品(由急诊科准备)要求:
1、巡视包3—5个。巡视包内必备物品:听诊器、血压表、体温
表、止血带、三角巾、绷带卷;一次性注射器、手电筒、压舌板、消
毒纱布、棉签等。巡视包内必备药品:强心剂、利尿剂、呼吸兴奋剂、
升压药、止血药、抗过敏药、抗惊厥药等急救药品、处理外伤的应急
药品及止痛药等。
2、急诊科必备物品包括氧气、担架、夹板、绷带、气管切开包、
清创缝合包、输液用品及抢救用药。
(三)主要后勤物资要求(后勤科、司机准备)
1、后勤科按物资准备要求将常规配备物资于总值班室内并定期检
查其完备情况,如为救护队员配备雨具、雨鞋、应急灯、手电等。如
遇特殊重大灾害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应保证具备随时调配人员及物资
的能力。
2、救护车应定期检修以确保随时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3、做好其他有关后勤保障工作。
四、组成自然灾害事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队成员,见
《医院突发事件总体预案救护小组》。
五、有关纪律和要求
(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应急救援救治组
织、人员、药品、设施、设备常备不懈的要求,严格执行24小时值
班制,接到应急通知后,救治队伍迅速进入紧急状态,并落实各种应
急救治药品、器械、仪器、设施、设备等。
(二)各医疗救治组人员,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院总值
班及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对执行不力、临阵脱逃的个人将严肃处理、
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救护队必须听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调动,未经同意,任何
人不得擅自离开救援现场。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处理流程
n
积极展开救治工作或转入其他医院治疗
n
根据上级通知,应急预案结束
口
及时总结经验,对预案进行补充修改
九、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产科急救工作的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根据
市卫生局和区卫生局对产科急救工作的要求,遵循统筹协调、资源整
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危重孕产妇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
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特制定产科急救应急处
置预案0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产科急救工作组
组长:黄国增
组员:黄亚任林碧娟包小玲黄雄珍程亮戴妙燕
陈冲特张奇增张孝华吴培玲杨青文陈跃标
职责:
L负责医院和责任区内危重、疑难孕产妇的抢救工作,会诊中严
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
2.根据孕产妇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
进措施并指导落实;
3.负责提供产科急救应急药品、设备;
4.负责提供产科急救应急物资,负责急救车辆调配。
(二)院内产科急救流程
L首诊医师积极处置,同时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由科主
任或高年资医生到场处置的同时报至产科急救工作组组长,由其组织
产科急救工作组成员实施急救,情况危急时应立即向上级行政主管部
门报告并请求启动产科急救绿色通道。
2.妇产科负责产妇的整体状况的把握和控制;
3.麻醉科负责术中患者安全;
4.ICU负责器官功能维护及并发症处理;
5.各专业科室协助ICU工作;
6.妇产科指定一名医师负责记录病情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7.妇产科指定一名护士负责记录口头医嘱及计算出入量等,必要
时指定其他护士负责液体通道通畅、医疗物资供应及执行医嘱等;
8.产科急救工作组负责现场协调及内外联络。
(三)院前产科急救流程
1.妇产科或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询问并记录地点、发病时间、
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需求、联系电话等。
2.不需产科现场紧急处理的由急诊科出诊;要产科紧急处理的通
知妇产科,由产科急救二线出诊接患者回院;
3.病情危重需要我院支援的报告产科急救工作组,由其组织急救
第一梯队出诊。(第一梯队由妇产科二线医师、麻醉科医师、ICU医
师、护士等组成)
4.产科急救工作组根据急救工作状况进行人员、物资、设备调
配,必要时调动急救第二梯队出诊。(第二梯队由业务副院长、科主
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等组成,负责为第一梯队提供技术支援,24小时
待命)
5.需要转我院者,由产科急救工作组协调人员、物资、床位等并
组织抢救。
附件:产科急救应急处置流程图
十、突发意外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一、门诊导医和门诊接诊医师在工作期间发现紧急情况要及
时报告相关部门或领导。
二、在门诊工作中发现,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交通事故而
造成大批患者时必须立即建立绿色通道,做好导诊、分诊工作,
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救治准备工作,并立即向门诊部、医务科汇报
组织相关急救人员到场。
三、对危及生命的急、危病人,及时护送急诊科救治。
四、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及时报告院领导,启动全院紧急处理
预案。
、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的有关规定
一、开设绿色通道的目的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急危重病人得到
有效救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目的。
二、医院绿色通道的范围
1、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
失常,急性脑血管意外。
2、直接危急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
克、昏迷、严重中毒、严重复合伤、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衰竭
等)。
3、110、119、120所送病情较严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
三、医院绿色通道的措施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病员来院接
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接诊后即开通静脉通道及监测生命体征。
2、及时传呼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医生。
3、对危重病员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并
在处方、检验、用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加急,优先付款,优先
检查和治疗。
4、及时请上级医生及多科会诊,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及医院
急诊抢救小组。需住院或手术病员,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
生或护理人员送达。
十二、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快速建立静脉
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
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
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二)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再开
放一条静脉通道。
(三)参加抢救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
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培及药瓶,做到据实准确
的记录抢救过程。
(四)护理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
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生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五)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完好率达100%,
保证应急使用。
(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程序】
立即抢救f胸外按压f气管插管f快速输f遵医嘱用药一密切
配合f对症处理f及时记录
十三、手术室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手术室平时应备有足量的手术器械和敷料,每日清点补
充,以保证应急使用。
(二)对特殊器械如骨特包等常规准备,同时备有足量的一次
性消耗材料,以保突发抢救的应用。
(三)各类抢救药品,仪器固定房间放置性良好,严格交接,以
备应急使用。
(四)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
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
(五)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如遇有意外事
件发生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到达手术室进行抢救。
(六)按通知根据伤员的伤情,合理安排手术房间和人员,由
护士长和科主任统一指挥。
(七)敷料护士准备好一切器械包、敷料和一次性用药,并送
至手术间。
(八)巡回护士力求备好中刀、吸引器、输液用品、中心吸氧
装量等,同时准备好一切抢救用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九)洗手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
(十)根据情况随时与护理部、急诊科联系,做好一切记录。
(十一)同时安排1〜2名工人负责专门取血,送标本等外出工
作,保证病人在最短时:可内得到最有效的抢救。
(十二)各班分工负责,忙而不乱,若遇有大量伤员要启动第
二梯队应急。及时报告协调。
【程序】
平时做好准备一熟悉抢救技术一按伤情合理安排一尽
快手术抢救一密切配合一做好记录及时报告
十四、住院患者出现输液、输血反应的
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L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
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输血一更换输液管f改换生理盐水一报告医
生一遵医嘱给药一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一必要时填写输
血反应报告卡一上报输血科一怀疑严重反应时一保留血
袋一抽取患者血样一送输血科
(二)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
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一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一报告医生一遵医
嘱给药一就地抢救一观察生命体征一记录抢救过程一
及时上报一保留输液器和药液一送检
十五、医院感染爆发紧急处理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
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感染科,感
染科报CDC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
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
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
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
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
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
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
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
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临
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感染组-->感染组核实流行或爆
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
病人一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
资料一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十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
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
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
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应在24h内去检验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
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
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检验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
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吠定)每日1片,
并通知医务科、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一反复冲洗一消毒一伤口处理一
抽血化验检查一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一并通知医务科、
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Hbs-Ag(-)
A.,TTTX✓、T-44-?.-♦-duL-A-
I
V
务
医
员
人
防
预
射
注
效
长
霉
青
素
十七、超声科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为保证接受超声检查的危重患者在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晕厥、呼
吸衰竭、心跳骤停等)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特制订预案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超声科危重患者应急抢救工作组
组长:冯国平
组员:谢美萍吴志华梁小青江思怡
(二)应急实施流程
1.超声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
查进行评估。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
的,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协助。
2.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病区的值班医师。
3.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超声科医师应立即停止检查,迅
速投入抢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助
抢救。
4.超声科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
5.急诊科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
使用。
6.超声科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在专科医生到达现场前,
能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十八、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为给危重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放射诊疗服务,有效应对
危重患者在接受放射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制定影像科危重
患者救治预案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工作组
组长:曾耀景
组员:影像科成员、各临床科室当班医师
(二)应急实施流程
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
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
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
必要的急救用药。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
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3.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
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至现
场组织抢救。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
利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
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6.急诊科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
使用。
7.放射科实行科主任二线听班制度,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并
迅速到位。
十九、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方案
1、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必须立即报告院感染科。
2、院感办及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
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3、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
间、流向、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环保
主管部门;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
品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X域,以防扩大
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
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
也应当进行消毒;
6、对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
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7、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8、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对事件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有效的
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十、茂港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
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
我区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
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
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
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传染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杨永毅
副组长:黄国增包小玲
组员:黄国虹黄亚任张满凤冯富国邓莲郑木宝
李日强杨青文张奇增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
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
食物中毒。
三、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分管副院长及医务部报告,
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
四、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可转至相应的专科医生进行
诊治,必要时由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或邀请外院专家
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救
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
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
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
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
的医院。
五、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
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
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
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
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八、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二十一、茂港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
应急处置制度
一、目的
异常信息是指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
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
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
病疫情监测及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异常信息,建立健全
我院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特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制度。
三、组织机构职责及处置
(一)医技科室
临床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信息时,立即向科主任汇
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必要时
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
①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
除异常情况。
②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
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
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
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
③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
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
(二)分管院长
分管院长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
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
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对于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
异常信息,分管院长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
①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
排除异常情况。
②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
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
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
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
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
③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
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防控措施;
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
中心。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
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
(三)预防保健部
预防保健部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
同时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2小
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
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预防保健部接到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
息,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①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
排除异常情况。
②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
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
实并确认后的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
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
可。同时,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
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
③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
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同时密切
关注事件进展,做好实时分析和通报,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信
息的网络报告和订正工作。
二十二、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
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二)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
维持抢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牛肉产品绿色认证与环保标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暖通设备研发与制造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业品牌授权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婴幼儿奶粉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门脸房屋租赁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公司打字员招聘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期权合约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安防系统技术服务合同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苹果出口贸易合同模板4篇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新题型:19题)(基础篇)(含答案)
-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疾病演示课件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完整版)
- 2023中考地理真题(含解析)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月检查记录表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测试科学试题卷(含答案和答题卡)
- 高考英语词汇3500电子版
- 建院新闻社成立策划书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GB/T 25000.51-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