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_第1页
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_第2页
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_第3页
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_第4页
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手册种植技术要点TOC\o"1-2"\h\u7840第一章:绪论 210031.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2277821.2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228907第二章:作物选择与布局 3210032.1作物品种选择 3104782.2轮作与间作套种 397132.2.1轮作 362912.2.2间作套种 430618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66423.1土壤类型与特性 420643.2土壤施肥技术 5173973.3土壤改良方法 511386第四章:种子处理与播种 5208644.1种子质量与处理 5279304.2播种技术 6181714.3播种期与播种量 63390第五章:栽培管理 6289135.1作物生长习性 6194135.2栽培模式与密度 7278745.3病虫害防治 727009第六章:水分管理 8136976.1水分需求与灌溉 8103316.2灌溉技术与设备 8138046.3水分调控方法 923244第七章:施肥技术 9173177.1肥料种类与作用 95427.1.1无机肥料 975097.1.2有机肥料 10170827.2施肥方法与时期 10155197.2.1施肥方法 10253867.2.2施肥时期 10316257.3有机肥料应用 1029785第八章:病虫害防治 11210718.1病虫害种类与危害 11298668.1.1病害种类与危害 11226768.1.2虫害种类与危害 1132848.2防治方法与技术 11197888.2.1农业防治 11155348.2.2物理防治 12171148.2.3化学防治 12162078.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12146438.3.1生物防治 12269238.3.2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有机结合 1232264第九章:农业机械化 1261639.1农业机械化发展 12110719.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13195239.3农业机械化技术 137754第十章: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43146710.1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142229810.2智能化与信息化种植技术 142810310.3可持续发展种植技术 14第一章:绪论1.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及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村,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农业技术推广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培训与普及:通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技术指导与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技术推广与示范:通过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等手段,展示先进技术的实际效果,引导农民广泛应用。(4)政策宣传与引导:普及国家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引导农民按照政策要求进行生产。(5)市场营销与信息传递: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提供农产品营销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1.2种植技术的重要性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量: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2)保障质量: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3)节约资源: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抗御自然灾害: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增强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5)提升经济效益:种植技术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保护生态环境:先进的种植技术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第二章:作物选择与布局2.1作物品种选择作物品种的选择是农业生产中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在选择作物品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作物品种。充分考虑品种的抗逆性,如抗病、抗旱、抗寒等。(2)高产、优质: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作物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3)抗病虫害: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4)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计划,选择适宜生育期的作物品种,以保证作物成熟和收获的顺利进行。(5)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品种。2.2轮作与间作套种轮作与间作套种是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农业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2.2.1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周期种植不同作物。轮作具有以下优点:(1)改善土壤结构: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作物生长。(2)提高土壤肥力:轮作可以减少土壤养分单一消耗,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3)减轻病虫害: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农业生产风险。(4)保持生态平衡:轮作可以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保持生态平衡。2.2.2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指在相同土地上,同一生长季节内,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间作套种具有以下优点:(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2)提高光、热、水资源的利用率:间作套种可以调节作物对光、热、水等资源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减轻病虫害:间作套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轻农业生产风险。(4)提高经济效益: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作物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和轮作、间作套种模式,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改良3.1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与特性是进行科学种植的前提。我国土壤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砂土: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适宜种植花生、西瓜等作物。(2)壤土:质地适中,通气透水性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3)黏土:质地紧密,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4)黑土: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5)红黄壤:质地较重,酸性较强,适宜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了解土壤特性有助于合理选择种植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3.2土壤施肥技术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2)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如深施、穴施、条施等。(4)注意肥料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肥害。(5)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3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1)改变土壤质地:通过客土改良、掺沙、施用有机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2)调节土壤酸碱度:针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针对碱性土壤,可施用硫酸铵、磷酸二铵等酸性肥料。(3)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化肥、微生物肥料等,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4)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翻、旋耕、镇压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5)防治土壤侵蚀:采取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如梯田、坝堰)相结合的方法,防止土壤侵蚀。(6)合理轮作: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求,合理安排作物种植顺序,减轻土壤负担,提高土壤质量。第四章:种子处理与播种4.1种子质量与处理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种子质量包括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指标。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清选:通过筛选、风选等方法,清除种子中的杂质、病粒和破损粒,提高种子净度。2)消毒:采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杀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浸种:根据不同作物和品种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对种子进行浸泡,以促进种子发芽。4)催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使种子提前发芽,提高播种后的出苗率。4.2播种技术播种技术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播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播种方法: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穴播、撒播等。2)播种深度:根据种子大小、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深度,以保证种子顺利发芽。3)播种密度: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保证作物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的协调。4)播种质量:保证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提高播种质量。4.3播种期与播种量播种期和播种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1)播种期:根据作物生育周期、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以保证作物在适宜的生育期内完成生长。2)播种量: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播种量,避免过密或过稀,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播种期和播种量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最大化。第五章:栽培管理5.1作物生长习性作物生长习性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对于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以下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例进行介绍。水稻:水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要求不严。水稻生长周期可分为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五个阶段。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较强。小麦:小麦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要求较为严格。小麦生长周期可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六个阶段。小麦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分蘖力强,抗病性较好。玉米:玉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光照要求较高。玉米生长周期可分为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六个阶段。玉米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抗逆性较强。5.2栽培模式与密度栽培模式是指作物种植的布局方式,包括单作、间作、混作等。栽培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特性、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单作:单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单作具有管理简便、病虫害防治容易等优点,但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间作:间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交替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间作具有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混作:混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混作具有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减少病虫害等优点。作物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种植作物的数量。合理的作物密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为几种常见作物的适宜密度:水稻:一般每亩播种量约为1.52公斤,基本苗数约为1015万株。小麦:一般每亩播种量约为1015公斤,基本苗数约为2030万株。玉米:一般每亩播种量约为23公斤,基本苗数约为40005000株。5.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深耕、及时排水、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天敌、微生物制剂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时防治。(3)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保证用药安全。(4)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5)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第六章:水分管理6.1水分需求与灌溉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以下是水分需求与灌溉的基本要点:(1)了解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一般而言,作物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少,进入快速生长期后需水量逐渐增加,成熟期需水量相对稳定。(2)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次数、灌溉时间、灌溉水量等。(3)灌溉时期:合理确定灌溉时期,保证作物关键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一般而言,播种前后、开花期、灌浆期等是作物需水关键期。6.2灌溉技术与设备灌溉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对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灌溉技术与设备:(1)地面灌溉:包括沟灌、畦灌、漫灌等,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种植。地面灌溉设备主要包括渠道、畦梗、喷头等。(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各种作物。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管道、泵站等。(3)滴灌: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果园、蔬菜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滴灌设备包括滴头、管道、泵站等。(4)微喷灌:与喷灌类似,但喷头出水孔径较小,适用于需水量较小的作物。6.3水分调控方法水分调控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水分调控方法:(1)土壤水分监测: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烘干法等方法,实时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2)灌溉预报:根据气象预报、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量,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作物的水分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3)水分管理策略: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和灌溉设备功能,制定相应的水分管理策略。包括适时灌溉、适量灌溉、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等。(4)水肥一体化: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合理配置水肥比例,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5)水分调控技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水分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优化灌溉策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第七章:施肥技术7.1肥料种类与作用肥料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成分,肥料可分为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两大类。7.1.1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这类肥料具有营养成分单一、含量稳定、易溶于水、便于植物吸收等特点。(1)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促进叶片生长,增强光合作用。常见氮肥有尿素、碳酸氢铵等。(2)磷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抗逆能力。常见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3)钾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钾元素,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常见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4)微量元素肥料: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铁、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弥补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植物正常生长。7.1.2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有机肥料具有营养成分丰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1)农家肥料:如厩肥、堆肥、绿肥等,富含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2)商品有机肥料:如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具有营养成分丰富、便于运输和储存等优点。7.2施肥方法与时期7.2.1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应根据肥料种类、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来确定。常见施肥方法有以下几种:(1)撒施: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翻入土中。(2)条施:在作物行间开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3)穴施:在作物根部附近挖穴,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覆土。(4)冲施: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灌溉系统冲施到作物根部。7.2.2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营养。(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求追加施肥。(3)根外追肥:通过叶面喷施,快速补充作物所需营养。7.3有机肥料应用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以下优点:(1)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2)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3)促进作物生长: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产量。(4)减轻环境污染: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有机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第八章:病虫害防治8.1病虫害种类与危害8.1.1病害种类与危害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病害及其危害:(1)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茎秆和果实,导致叶片枯萎、茎秆腐烂、果实变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主要危害作物的根部和茎秆,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死亡,降低产量。(3)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条纹病等,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危害作物的叶片、果实和茎秆,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4)生理性病害:如缺素症、盐害等,由于土壤、气候等因素引起,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8.1.2虫害种类与危害虫害是指危害农作物的各种昆虫。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虫害及其危害:(1)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等,取食作物的叶片、茎秆和果实,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降低。(2)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等,吸取作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植株生长缓慢,甚至传播病毒。(3)蛀食性害虫:如玉米螟、稻飞虱等,在作物内部取食,导致植株枯萎、果实变形,降低产量和品质。8.2防治方法与技术8.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调整播种期、清除病残体等措施,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8.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诱杀灯、黄板等,以阻断害虫的传播途径。8.2.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合理确定用药量和用药次数;(3)避免在花期、幼果期等敏感期用药;(4)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8.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8.3.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2)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真菌、细菌、病毒等;(3)以菌治病: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8.3.2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生产中,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应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在化学防治基础上,适当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2)在生物防治基础上,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以弥补生物防治的不足;(3)注意保护天敌昆虫,避免化学农药对天敌昆虫的杀伤。第九章:农业机械化9.1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农业机械种类日益丰富。科技进步,农业机械种类不断增多,涵盖了种植、施肥、灌溉、收割等多个环节。(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9.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高效运行,操作与维护工作。以下为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的要点:(1)操作前准备。操作人员应了解机械的功能、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保证操作安全。(2)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导致机械损坏或安全。(3)定期检查与维护。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机械运行良好。(4)故障排除。遇到故障时,应根据故障现象和原因,采取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