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洋务运动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
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3、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
的作用和局限性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
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4、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
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开始的标志:1861年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5、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微点拨】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企
第1页共18页.
图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
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即学即练1】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C.鼓吹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
D.主张“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握旧物”是指固
守专制制度;“新其心”是指主张“自强”“求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以D说法符合题意,ABC与洋务运
动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知识点0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
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9世纪60年代初,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
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时期口号工业性质创办工业代表人物评价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第一个兵工厂
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第一个民用工业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汉阳铁厂张之洞最大钢铁厂
第2页共18页.
【易错警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
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即学即练2】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
天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成为港城一体化城市。1880年洋务
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分局。至20世纪初,西方的火车、电车也逐渐传入中国,以
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天津成为近代城
市,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的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成为通商口岸
B.洋务派在天津创办一系列官办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
D.西方近代先进技术和文明的传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材料没有体现,故C符合题意;1860年天津成
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故排除A;1880年洋务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说明洋务派在天津创
办一系列官办企业,故排除B;至20世纪初,西方的火车、电车也逐渐传入中国,说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
和文明的传入,故排除D。故选C。
知识点03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
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
广东、南洋、北洋和福建四支海军;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第3页共18页.
【易错警示】
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不是黄海海战。
【即学即练3】清政府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
方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此发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开始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筹建新式海军,创建了著名的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A正确;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
派发动的改革变法运动,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实行君主立宪,但是很快以失败告终,B排除;义和团运动是
近代中国兴起的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最终被清政府联合西方列强绞杀,C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民国
初年,是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运动,而此时清政府已经被
推翻,D排除。故选A。
能力拓展
考法01理解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因此说它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
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去触动封建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典例1】某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一个则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
个模样。该学者意在
第4页共18页.
A.揭示创办洋务企业的宗旨B.对洋务运动失败痛彻反思
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和明治维
新,该学者通过对比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认为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更加深入,引发了社会变革,而
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学习西方停留在表面,没有去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
因,所以,题干表明作者意在对洋务运动失败痛彻反思,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
选B
考法02理解洋务运动的影响
1、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器物层面、技术层面、
经济层面)。
3、评价:
①进步性: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局限性: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
4、启示: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典例2】据资料统计,从1862-15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
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
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剿发捻、
勤远略”指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抵御外侮。B正确;废除八股取士是在戊戌变法时期,A错误;兴办民
第5页共18页.
族工业是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C错误;学习西方思想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D错误。综上故选B。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某历史小组搜集了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的先
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等
民用工业。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故某历史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洋
务运动,B正确;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
近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第6页共18页.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
表明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B符合题意;“洋务企业资本”与政治、思想、外交领域无关,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863年,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
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为此,李鸿章后来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煤矿
C.湖北织布局
D.轮船招商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吾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
益。”可知,李鸿章强调的是“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所以这与军事工业有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和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湖北织布局
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所以B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A项符合题意,故选A。
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
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题文中加引号的内容中,林则徐、魏源等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洋务运动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
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故答案选A。
5.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
的“握”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第7页共18页.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运动,主张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所以“握”的对象是旧的制度,“新”的对象是新的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
说法不适合洋务运动,排除;故选D。
6.林则徐、洪仁玕、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曾国藩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目睹了英国
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对林
则徐的主张加以实践,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曾国藩的相同之处,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林则徐、曾国藩都是地主
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兵富国。
7.张之洞说“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今既不能禁其不
来,惟有购备机器,纺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张之洞认为防止“中国之财溢于外洋”的关键
是
A.禁止进口货物
B.创办近代企业
C.购买洋布、洋纱
D.断绝中外贸易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自中外通商以来,……以保利权”可知,张之洞认为防止“中国之财溢于外洋”
的关键是“惟有购备机器,纺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也就是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
保清政府的利源。结合所学,为了“求富”,张之洞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他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
铁厂等企业,B项符合题意;由题干所给信息“不能禁其不来”,AD两项说法错误;由“惟有购备机器,纺
纱织布”,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B。
8.19世纪80年代,为便于开平煤矿运煤,清政府计划开挖一条从天津到唐山的河道,但因为胥各庄至唐
第8页共18页.
山一段地势渐高,于是改修“马车铁路”,后来才又允许用机车牵引,这就是著名的“唐胥铁路”。这段材料强
调的是
A.自然环境制约企业生产
B.洋务运动推动交通发展
C.政府支持民众开设工厂
D.近代企业发展障碍重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为便于开平煤矿运煤”“胥各庄至唐山一段地势渐高,于是改修‘马车铁路’,后来才又允许
用机车牵引,这就是著名的‘唐胥铁路’”,可见近代企业的需求推动了交通近代化,故B符合题意;材料反
映克服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发展企业生产,排除A;材料中的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投资的民用企业,不是民
间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多种因素制约近代企业发展,排除D。故选B。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背景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化的开端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得出该事
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B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故选B。
2.据资料统计,从1862-15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
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
是
第9页共18页.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剿发捻、
勤远略”指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抵御外侮。B正确;废除八股取士是在戊戌变法时期,A错误;兴办民
族工业是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C错误;学习西方思想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D错误。综上故选B。
3.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图示中的“内因”“外因”综合起来是内忧外患,是洋务运动的原
因;图示中的“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中国近代化开始”是洋务运动的影响,由此可知,题干图中空白方框内应
填写洋务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
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D
第10页共18页.
【解析】根据题干“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
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创办了近代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
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的含义,结合课本洋务运动的内容解答本题,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
列的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5.对于洋务运动,有学者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
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对这一观点正确的理解是
A.彻底否定洋务运动倡导者的主张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D.对洋务运动影响难以客观评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
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反映了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的代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不能把中国
改造成先进的现代化国家,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A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不符合题
意,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项说法错误,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美国学者玛丽·K·赖特夫人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
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
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对这些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
C.洋务运动最终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
D.洋务运动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和题干可知,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宣告全面破产,故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企图重
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这是说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洋务运
动……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这是说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故B不符
第11页共18页.
合题意;“洋务运动……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这是说洋务运动最终没有让
中国富强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下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对题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
准确的是
至日本至汉口至宁波至天津
改组前4两4两2.5元6钱
改组后1.5两或2两2两1元或0.5元3钱或4钱
A.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B.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
C.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
D.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它在改组后上海至各口岸的单位吨重运费大幅下降,这有利于增强轮
船招商局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说明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D符合题意;改组后运费大幅下降说明
轮船招商局的经营状况较好,而且轮船招商局一家企业不足以说明所有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上海至各口岸运费,运费的差异是由于距离长短造成的,不能体现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的差
异,排除B;表格数据无法说明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故选D。
8.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列强。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索中国的自强之路。
【防内与御外】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学习西方船坚炮利技术),尤
其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这里都指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为国家疆土治
理长远考虑)。”
(1)从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有利于“剿发捻,勤远略”来看,说说洋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自强”与“求富”】
材料二:
第12页共18页.
(2)根据材料中图片,归纳上述洋务活动的内容。
【“自强”与“求富”】
材料三: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答案】(1)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2)创办军工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
(3)使有识之士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结合课本所学,“剿发捻”是指镇压太平天
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勤远略”便是指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说明曾国藩认为兴办洋务、学习西方
科技对内可以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可以抵抗外来侵略,从而维护清朝统治。
(2)图片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
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
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些民用工业;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
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
需要,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3)依据材料三内容,李鸿章评价自己参与的洋务运动没有发挥作用,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的主观目
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是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13页共18页.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
创而得意扬扬,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中兴”。下列符合这一“有所新创”的时代主题
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
自认为有所新创而得意扬扬”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内
部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他们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开展了洋务
运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
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到了外国的
坚船利炮,认识到外国军事技术的先进,于是在19世纪60年达开始了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派
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先后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题目中的“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的自
强正是洋务派的口号,故选A。
3.图表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第14页共18页.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培养翻译、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
1862年洋务派为了培养人才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
世界的窗口。京师同文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以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现代变革
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念”
可知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出发,认为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所以说“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
个新式国家”;“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客观
影响出发,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C正确;第一中观点“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
念”、第二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这些都是将洋务运动放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这一背景下研究的,A
第15页共18页.
排除;第一种观点“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第二种
观点洋务运动的口号“求强”、求富”,可见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维护清朝的统治,B排除;“洋务运动……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对洋务运动客观的评价。D排除;故选C。
5.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天津成为近代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