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一化学下册月考试卷25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2、

实验室制氯气时,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A.rm{Cl_{2}}仅作氧化剂B.rm{NaClO}是还原产物C.每生成rm{1molNaCl}有rm{1molCl_{2}}被氧化D.每转移rm{1mol}电子,有rm{0.5molCl_{2}}被还原3、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A.B.C.D.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rm{18}个纵行、rm{18}个族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C.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D.第Ⅰrm{A}族rm{(}除了rm{H)}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Ⅶrm{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rm{(}rm{)}A.

作为安全瓶防止倒吸B.

喷泉实验C.

干燥rm{HBr}D.

制取rm{Fe(OH)_{2}}6、分别处于第二、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差两层,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的原子序数分别是()A.m、nB.3、7C.m-2、10-nD.m+2、n+107、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rm{X}rm{Y}rm{Z}rm{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rm{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rm{3}倍.

。rm{X}rm{Y}rm{Z}rm{R}rm{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A.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m{R>Y>X}B.rm{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rm{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C.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rm{W}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rm{W_{2}Y_{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rm{ZY_{2}}晶体熔化、液态rm{RY_{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8、制取水处理剂rm{ClO_{2}}的化学方程式为:rm{2KClO_{3}+H_{2}C_{2}O_{4}+H_{2}SO_{4}篓T2ClO_{2}隆眉+K_{2}SO_{4}+2CO_{2}隆眉+2H_{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

A.rm{KClO_{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rm{ClO_{2}}是还原产物C.rm{H_{2}C_{2}O_{4}}在反应中被氧化D.rm{1molKClO_{3}}参加反应有rm{2mol}电子转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用氢气还原某二价金属氧化物,使金属元素成为单质,每4.0g该金属氧化物参与反应,有0.05mol的氢气参与反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10、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各试题。

(1)实验室里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在阴凉处的原因是______.

(2)铵态氮肥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写出氯化铵(NH4Cl)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1、现有金属单质rm{A}rm{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rm{C}rm{D}rm{E}rm{F}rm{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rm{(}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rm{)}.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rm{F}______

rm{(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rm{垄脵}金属rm{A}和水反应______

rm{垄脷}红褐色沉淀rm{C}与物质rm{E}反应______

rm{垄脹F}与黄绿色气体乙反应______

rm{垄脺}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实验过程中的黄绿色气体乙;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3)}将rm{G}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rm{.}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______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rm{(4)}金属rm{A}通常保存在盛有______的广口瓶中.12、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13、全世界每年因钢铁锈蚀造成大量的损失.某学生欲探究在蒸馏水、氯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三种条件下铁锈蚀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ⅠⅡⅢ实验。

内容请回答:

①在一周的观察过程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的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最慢.

②下列防止钢铁锈蚀的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在自行车的钢圈表面镀镍。

B.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

C.在地下钢铁管道上连接铜块。

③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会因腐蚀出现红褐色锈斑.试回答:铁锅的腐蚀主要是由____腐蚀造成的.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24g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A(判断对错)15、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对错)16、1mol甲苯中有6molC﹣H共价键..(判断对错)17、某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此有机物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判断对错)18、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19、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判断对错)20、24g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A(判断对错)21、在冶金工业的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的SO2和CO;它们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请判断该反应式写的是否正确。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2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及产物的某些性质。(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2)若要证明有水生成,需要在A、B之间加装盛有的干燥管。(3)利用装置B可以完成的实验是。(4)若在E中盛装澄清石灰水,C中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D中的试剂是,其作用是;写出C中关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色试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根据图1回答:(1)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2)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2回答:(3)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B处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工业流程题(共1题,共2分)25、Ni(OH)2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电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FeO、Fe2O3、MgO和SiO2)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

(2)“除铁”中,加入NaCl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加入NaClO已足量,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KSCN溶液、氯水b.K3[Fe(CN)6]溶液c.NaOH溶液。

(3)已知“滤渣2”的成分为黄钠铁矾,其化学式为NaFe3(SO4)2(OH)6;则“除铁”

中“Na2CO3/△”条件下生成滤渣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除镁”中,若溶液pH过小,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

(5)“沉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6)以镍钴锰三元材料(可简写为Li1-nMO2)为一极电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总反应为Li1-nMO2+LinC6LiMO2+6C,则充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六、结构与性质(共1题,共10分)26、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1、2.00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K、308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实验编号T/K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1实验目的①298粗颗粒2.0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2: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

A、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只有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则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而苯中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特殊的化学键,故D正确.

故选B.

【解析】【答案】乙酸具有酸性;酸性强于碳酸;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者都能水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苯不具有烯烃的结构特征,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2、D【分析】解:rm{A.}氯气在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部分部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故A错误;

B.氯气在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转化为rm{NaClO}所以次氯酸钠为氧化产物,故B错误;

C.每生成rm{1molNaCl}转移rm{1mol}电子,有rm{0.5mol}氯气被氧化;故C错误;

D.反应中每转移rm{1mol}电子,有rm{0.5molCl_{2}}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rm{D}.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l_{2}+2NaOH篓TNaCl+NaClO+H_{2}O}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转化为次氯酸钠,部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氯化钠,消耗rm{1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rm{1mol}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准确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可解答.

【解析】rm{D}3、B【分析】略。

【解析】rm{B}4、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第Ⅷ族包含rm{3}个纵行。【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rm{18}个纵行,其中包括rm{7}个主族、rm{7}个副族、rm{1}个零族、rm{1}个Ⅷ族,共rm{16}个族,故A错误;B.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元素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故C正确;D.第rm{IA}族的元素除rm{H}元素外都是碱金属,又称为碱金属元素rm{(}除了rm{H)}第rm{VIIA}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D正确。故选A。【解析】rm{A}5、B【分析】解:rm{A.}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易发生倒吸,即进气管太长,或图中装置中都用短导管,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易与碱反应;挤压胶头滴管中的碱液引发喷泉实验,故B正确;

C.rm{HBr}能被浓硫酸氧化,则不能利用浓硫酸除去rm{HBr}中的水;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左端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而左端导管太短,产生的氢气无法将硫酸亚铁压入右端试管中,则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故D错误;

故选B.

A.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易发生倒吸,即进气管太长;

B.二氧化碳易与碱反应;引发喷泉实验;

C.rm{HBr}能被浓硫酸氧化;

D.左端导管太短;产生的氢气无法将硫酸亚铁压入右端试管中.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安全瓶的作用及结构、喷泉实验、除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选项AC为易错点.【解析】rm{B}6、D【分析】解:A是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处于第m族,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m,故其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m+2;

B是第三周期元素;处于第n族,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n,故其核外电子总数=原子序数=2+8+n=n+10;

故选D.

A是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处于第m族,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m,B是第三周期元素,处于第n族,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n,K层排满容纳2个电子;L层排满容纳8个电子,根据各层电子数计算核外电子总数,从而可知A、B的原子序数.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总数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达到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解析】【答案】D7、C【分析】解:rm{X}rm{Y}rm{Z}rm{R}为短周期元素,其rm{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rm{3}倍,原子只能有rm{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rm{6}故rm{Y}为rm{O}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m{X}为rm{C}元素,rm{Z}为rm{Si}元素、rm{W}为rm{As}元素,rm{R}为rm{S}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则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m{R>X>Y}故A错误;

B.碳元素有石墨、金刚石、rm{C_{60}}等多种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可以形氧气;臭氧,存在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rm{As}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可知rm{W}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rm{As}元素的最高价化合价为rm{+5}价,则rm{W_{2}Y_{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C正确;

D.rm{SiO_{2}}晶体为原子晶体,熔化需破坏共价键,液态rm{SO_{3}}气化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rm{X}rm{Y}rm{Z}rm{R}为短周期元素,其rm{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rm{3}倍,原子只能有rm{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rm{6}故rm{Y}为rm{O}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m{X}为rm{C}元素,rm{Z}为rm{Si}元素、rm{W}为rm{As}元素,rm{R}为rm{S}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与性质、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综合性较强,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解析】rm{C}8、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A.反应中rm{Cl}元素由rm{+5}价降低为rm{+4}价,则rm{KClO_{3}}为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A正确;

B.因rm{KClO_{3}}为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则rm{ClO_{2}}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rm{+3}价升高到rm{+4}价,则rm{H_{2}C_{2}O_{4}}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故C正确;

D.反应中rm{Cl}元素由rm{+5}价降低为rm{+4}价,rm{1molKClO_{3}}参加反应有rm{1mol隆脕(5-4)=1mol}电子转移;故D不正确;

故选D。本题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本质。【解析】rm{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0.05mol的氢气参与反应则反应中转移0.05mol×2=0.10mol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4.0g金属失去0.10mol电子则金属的物质的量是0.10mol÷2=0.05mol所以该金属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0.05=80所以根据金属的化学式MO可知金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0-16=64考点:考查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有关计算【解析】【答案】6410、略

【分析】解:(1)浓硝酸见光、受热易分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4NO2↑+O2↑+2H2O;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故答案为:4HNO3(浓)4NO2↑+O2↑+2H2O;

(2)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H3↑+HCl↑;

故答案为:NH4ClNH3↑+HCl↑.

(1)浓硝酸性质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2)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侧重氮的化合物性质的考查,主要是物质性质和反应条件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解析】4HNO3(浓)4NO2↑+O2↑+2H2O;NH4ClNH3↑+HCl↑11、略

【分析】解:金属rm{A}是食盐中的元素为rm{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rm{Cl_{2}}则与rm{Cl_{2}}反应的气体甲为rm{H_{2}}丙为rm{HCl}物质rm{E}为盐酸,金属rm{A}与水反应生成的rm{D}为rm{NaOH}盐酸与金属rm{B}反应,生成的产物rm{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rm{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rm{G}与rm{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rm{B}为变价金属,应为rm{Fe}所以rm{F}为rm{FeCl_{2}}rm{G}为rm{FeCl_{3}}rm{C}为rm{Fe(OH)_{3}}.

rm{(1)}由以上分析可知,乙为rm{Cl_{2}}rm{F}为rm{FeCl_{2}}故答案为:rm{Cl_{2}}rm{FeCl_{2}}

rm{(2)垄脵}金属rm{A}为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m{2Na+2H_{2}O=2Na^{+}+2OH^{-}+H_{2}隆眉}

故答案为:rm{2Na+2H_{2}O=2Na^{+}+2OH^{-}+H_{2}隆眉}

rm{垄脷}红褐色沉淀rm{C}与物质rm{E}反应是氢氧化铁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Fe(OH)_{3}+3H^{+}=Fe^{3+}+3H_{2}O}

故答案为:rm{Fe(OH)_{3}+3H^{+}=Fe^{3+}+3H_{2}O}

rm{垄脹F}与黄绿色气体乙反应是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2Fe^{2+}+Cl_{2}=2Fe^{3+}+2Cl^{-}}

故答案为:rm{2Fe^{2+}+Cl_{2}=2Fe^{3+}+2Cl^{-}}

rm{垄脺}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实验过程中的黄绿色气体乙,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气体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m{Cl_{2}+2OH^{-}=Cl^{-}+ClO^{-}+H_{2}O}

故答案为:rm{Cl_{2}+2}rm{OH^{-}=Cl^{-}+ClO^{-}+H_{2}O}

rm{(3)}将rm{FeCl_{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rm{1-100nm}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故答案为:rm{1-100nm}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rm{(4)}金属rm{A}为rm{Na}是活泼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需要隔离空气,钠密度大于煤油,应保存在煤油中,故答案为:煤油;

金属rm{A}是食盐中的元素为rm{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rm{Cl_{2}}则与rm{Cl_{2}}反应的气体甲为rm{H_{2}}丙为rm{HCl}物质rm{E}为盐酸,金属rm{A}与水反应生成的rm{D}为rm{NaOH}盐酸与金属rm{B}反应,生成的产物rm{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rm{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rm{G}与rm{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rm{B}为变价金属,应为rm{Fe}所以rm{F}为rm{FeCl_{2}}rm{G}为rm{FeCl_{3}}rm{C}为rm{Fe(OH)_{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rm{Na}rm{Al}rm{Fe}rm{Cl}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物质的颜色是推断突破口,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解析】rm{Cl_{2}}rm{FeCl_{2}}rm{2Na+2H_{2}O=2Na^{+}+2OH^{-}+H_{2}隆眉}rm{Fe(OH)_{3}+3H^{+}=Fe^{3+}+3H_{2}O}rm{2Fe^{2+}+Cl_{2}=2Fe^{3+}+2Cl^{-}}rm{Cl_{2}+2OH^{-}=Cl^{-}+ClO^{-}+H_{2}O}rm{1-100nm}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煤油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室温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的物质的量为溶液的体积为故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考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解析】【答案】13、IIC电化学【分析】【解答】(1)Ⅰ;铁钉和氯化钠溶液能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而被腐蚀;

Ⅱ;蒸馏水中不含氧气;所以铁钉和蒸馏水不能构成原电池;

Ⅲ;铁钉和醋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所以铁钉腐蚀最慢的是Ⅱ;

故答案为:II;

(2)A.在自行车的钢圈表面镀镍;能阻止钢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所以能防腐,故正确;

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其它物质制成合金;改变了金属的结构,所以能防腐,故正确;

C.铁;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铁比铜活泼,加快了铁的腐蚀,所以不能起到防腐作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3)金属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会因腐蚀出现红褐色锈斑,铁钉和氯化钠溶液能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而被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答案为:电化学.

【分析】(1)形成原电池后能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

(2)金属的防护措施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另外还有电镀、喷镀、喷油漆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

(3)金属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B【分析】【解答】n===1mol,结合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计算,最外层电子数为2NA;故错误;

故答案为:错.

【分析】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计算.15、B【分析】【解答】蓝色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据此解题.16、B【分析】【解答】1mol甲苯中含有8molC﹣H共价键;故答案为:错。

【分析】根据甲苯的结构简式来确定化学键,确定存在C﹣H共价键的数目17、B【分析】【解答】解: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碳;氢2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碳、氢2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8、B【分析】【解答】煤的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化学变化;

煤液化;是把固体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发生复杂的反应获得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故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19、A【分析】【解答】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1.00molNaCl中,所有Na+的物质的量为1.00mol,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此时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故答案为:对.

【分析】先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钠离子结构计算最外层电子总数.20、B【分析】【解答】n===1mol,结合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计算,最外层电子数为2NA;故错误;

故答案为:错.

【分析】依据n=计算物质的量,结合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计算.21、A【分析】【解答】依据题意可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方程式:SO2+2CO═2CO2+S.

故答案为:对.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结合原子个数守恒书写方程式.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2、略

【分析】(5)NH4NO3=NH3+HNO3,丙中碱石灰吸收掉HNO3,所以能收集到NH3A、B中NH4NO3分解后,又会NH3+HNO3=NH4NO3【解析】【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NH3的密度小于空气(3)乙,2NH3+H2SO4===(NH4)2SO4(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已收集满)。(5)丙23、略

【分析】试题分析:(1)盛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2)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蓝,所以通常使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3)B中盛放的是品红,遇到二氧化硫红色褪去,加热后红色可以恢复,所以可以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4)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需要用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品红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确认二氧化硫已经除尽。C中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硫酸根离子,锰元素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考点: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解析】【答案】(1)分液漏斗,(2)无水硫酸铜(变色硅胶)(3)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写“加热可以使品红恢复红色”或相近意思也可)(4)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确认(检验)二氧化硫已经除尽,2MnO4—+5SO2+2H2O=2Mn2++5SO42—+4H+(若配平错误,反应式正确给1分)24、略

【分析】【解析】【答案】五、工业流程题(共1题,共2分)25、略

【分析】【分析】

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FeO、Fe2O3、MgO和SiO2)粉碎后用硫酸浸取,Ni、Fe、Mg元素进入溶液,滤渣1为不溶于稀硫酸的SiO2;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碳酸钠并加热除去铁元素和部分硫酸根,得到滤渣2为NaFe3(SO4)2(OH)6;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NaF除去镁离子,得到滤渣3为MgF2;过滤后加入碳酸氢铵得到碳酸镍沉淀,将碳酸镍沉淀加稀硫酸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OH得到Ni(OH)2。

(6)根据图中放电时Li+的流向可知,放电时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充电时b极为阳极,a极为阴极。根据总反应,放电时Li元素被氧化,所以LinC6为负极,即a极材料为LinC6,b极材料为Li1-nMO2。

【详解】

(1)滤渣1的成分为不溶于稀硫酸的SiO2;

(2)加入NaClO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便于除去;

当NaClO足量时,溶液Fe元素以Fe3+的形式存在,不含Fe2+,所以只要证明溶液中没有Fe2+就可以说明NaClO足量;

a.由于溶液中存在Fe3+,所以滴加KSCN溶液溶液会显红色,再加氯水没有明显变化,无法检验Fe2+;故不选a;

b.Fe2+可以和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故b合适;

c.加NaOH溶液会产生Fe(OH)3沉淀,即便有Fe2+,产生的Fe(OH)2沉淀也会被迅速氧化,而且Fe(OH)3沉淀的颜色会覆盖掉Fe(OH)2的颜色,所以无法通过NaOH溶液判断是否有Fe2+;故不选c;

综上所述选b;

(3)反应物有Fe3+、Na2CO3、SO等,产物有NaFe3(SO4)2(OH)6,产物中的OHˉ说明该反应过程有Fe3+与CO的双水解,所以产物应该还有CO2,根据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Na++3Fe3++2SO+3H2O+3CO=NaFe3(SO4)2(OH)6↓+3CO2↑;

(4)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Mg2++2F-平衡向右移动;导致镁离子沉淀不完全;

(5)沉镍时反应有Ni2+、NH4HCO3,产物有NiCO3说明不是双水解,而是Ni2+与HCO电离出的CO结合生成NiCO3沉淀,促进HCO的电离,同时产生大量的氢离子,而氢离子又和H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Ni2++2HCO=NiCO3↓+CO2↑+H2O;

(6)充电时b极为阳极,LiM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Li+,根据总反应可知电极反应式为LiMO2-ne-=Li1-nMO2+nLi+。

【点睛】

第5小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该过程不是金属阳离子和碳酸氢根发生双水解,因为如果是双水解,则产生的沉淀应为氢氧化物,而不是碳酸盐。【解析】①.SiO2②.将Fe2+氧化成Fe3+③.b④.Na++3Fe3++2SO+3H2O+3CO=NaFe3(SO4)2(OH)6↓+3CO2↑⑤.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Mg2++2F-平衡向右移动⑥.Ni2++2HCO3-=NiCO3↓+CO2↑+H2O⑦.Li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