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密】17 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考点解密】17 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考点解密】17 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考点解密】17 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考点解密】17 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文言文阅读(整体把握)

A基础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松年,字伯坚。父靖,宋宣和末守燕山。松年从父来,管勾机宜文字。宗望军至白河,郭药师败,

靖以燕山府降,元帅府厚松年为令史。天会中,辽、宋旧有官者皆换狡,松年为太子中允,除其定府判官,

尝从元帅府与齐俱伐宋。是时,初平真定西山群盗,山中居民为与污者千余家,松年力为辨论,竟得不坐。

齐国废,置行台尚书省于汴,松年为行台刑部卧中,都元帅宗弼领行台事,伐宋,松年兼总军中六部事。

宋称臣,师还,宗弼入为左丞相,荐松年为刑部员外郎。皇统七年,尚书省令史许霖告田珏党事,松年素

与珏不相能。是时宗弼当国,珏性刚正,好评论人物,其党皆君子,韩企先为相爱重之。而松年、许霖欲

与珏相结,珏拒之,由是构怨。故松年、许霖构成珏等菲状,功宗弼诛之,君子之党熄焉。松年前在宗弼

府,而海陵以宗室子在宗弼军中任使,用是相厚善。天德初,擢吏部侍郎,俄迁户部尚书。海陵迁中都,

徙橇货物以实都城,复钞引法,皆自松年启之。海陵谋伐宋,以松年家世仕宋,故亟擢显位以耸南人观听,

遂以松年为贺宋正旦使,使还改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是年,自崇德大大进银青光禄大夫,迁尚书右

丞。未几,为左丞,封都国公。久之,进拜右丞相,加仪同三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潘,年五十三。遂

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二过圭薄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遣翰林

待制萧吁护送其丧,归葬真定。松年事继母以孝闻,喜周恤亲党,性复豪侈,不计家之有无。文词清丽,

尤工乐府,与吴激齐名,时号“吴蔡体”,有集行于世。

(节选自《金史・蔡松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

士第

B.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

C.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

士第

D.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指官府征召人才,也称征辟、辟举,是从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B.郎中,文中指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战国时也指'宫廷侍卫。

C.薨,公卿王侯之死的讳称。帝王之死讳称崩,大夫之死讳称不禄,庶人之死称卒。

D.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一甲有三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松年随父降金,才能受到赏识。他本来是宋人,人生轨迹虽受异族入侵、朝代更替影响,但他也努力

有一番作为,职位几经升迁。

B.蔡松年性格复杂,陷入朝廷党争。做官能为受害百姓伸张正义,但被卷入朝廷党争之中时,也因个人恩

怨做了一些构陷同僚的事。

C.蔡松年仕途顺利,财政能力突出。在做吏部侍郎期间,他用转运财物,发行纸币等方式来充实新都,使

海陵政权趋于稳定。

D.蔡松年重视私德,有孝名有义行。他侍奉继母,广有声明,又喜欢周济亲友,出手豪奢,都不顾及家中

条件的好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中居民为贼污者千余家,松年力为辨论,竟得不坐

(2)海陵谋伐宋,以松年家也:仕宋,故亟擢显位以耸南人观听。

【答案】

1.B

2.C

3.C

4.(1)被盗贼污蔑为同党的山中居民有一千多家,蔡松年极力为他们辩白,最终得以不被治罪。

(2)海陵谋划攻打南宋,因为蔡松年祖上世代在宋朝做官,所以迅速提拔他到显赫的官位上,来使南宋官

员动心。

【分析】

1.本即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见”是动词,意思是“表达”,宾语是“意”,动宾后断开,排除ACD。

这段文字意思是:对于蔡松年的死,海陵非常痛惜,亲自到其府第祭奠,命人代他作了一篇哀伤的祭文以

表达心意,乂追封他为吴国公,上谥号为“文简”,起用他的儿子三河主簿蔡珪担任翰林修撰,赐蔡璋进

士称号。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薨,公卿王侯之死的讳称……大夫之死讳称不禄,庶人之死称卒”错误,公卿诸侯、大官、高等级的妃

嫔、皇子公主之死讳称薨,大夫之死讳称卒,士人之死讳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

故选C。

3.本班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做吏部侍郎期间,他用转运财物,发行纸币等方式来充实新都”错误,转运财物、发行纸币等财政问

题应为户部所辖,应是担任户部尚书期间所为。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山中居民为贼污者”,定语后置,被动句,被盗贼污蔑为同党的山中居民;“力为”,极

力替;“竟”,最终;“坐”,治罪。

(2)重点词:“伐”,攻打;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来;“仕”,做官;“亟擢”,迅速提拔;

“耸”,使……动心。

参考译文:

蔡松年,字伯坚。父蔡靖,宋宣和末年守卫燕山。松年随父从军,主管机要文件(管勾:主管,避赵

构讳改。管勾机宜文字,是官名,为统舛的幕僚,掌军事机密文件。)完颜宗望的大军到达白河,郭药师

拒战兵败降金,(胁边)蔡靖与燕山府俱降,元帅府征及松年为令史。天会年间,朝廷对原降金的辽、宋

官员的才能调换官职,松年被任为太子中允。授职真定府判官。松年曾跟随元师肘与齐国(金扶持的傀儡

政权)一起攻打宋,这时,金兵刚刚平定其定西山的盗贼,被盗贼污蔑为同党的山中居民有一千多家,蔡

松年极力为他们辩白,最终得以不被治罪。伪齐被废,金朝廷在废齐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置行

台尚书省,负责该处军政事务,蔡松年升任汴京行台刑部郎中。都元帅完颜宗弼主管行台尚书省事,攻打

宋,蔡松年兼管总军中六部事。宋败称臣,金军得胜回朝,宗弼升任尚书省左丞相,力荐蔡松年入朝任刑

部员外郎。皇统七年,尚书省令史许霖告发田珏结纳朋党,蔡松年平常就与日珏不和睦,这时宗弼主持朝

政,田珏性情刚直,喜欢评论人物,与他交好的人都是君子,韩企先任宰相器重并信任他。先前蔡松年、

许霖想和田片结交,被拒绝,因此结怨。所以蔡松年、许霖构陷田珏等人罪状,劝说宗弼将其杀掉,自此

“君子之党”案了结。这年,蔡松年被提拔为左司员外郎。先前,蔡松年在宗弼元师府任职时,海陵王(即

金废帝完频亮,其死后被迫废为海陵炀E)也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在军中管事,两人自此私交很深。(后来,

完颜亮发动政变,杀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天德元年,提拔蔡松年为吏部侍郎,主管官吏的选

拔任用,很快又晋升为户部尚书。海陵迁都到中都(今北京),蔡松年采取迂徙居民,运送财物、控制专

卖等方法来充实新国都,印造钞引的制度与法规,也由他负责制定。海陵谋划攻打南宋,因为蔡松年祖上

世代在宋朝为官,所以迅速提拔他到显赫的官位上,来使南宋官员动心。还派他做贺宏正旦使,完成使命

回朝改任吏部尚书,不久晋升为参知政事,这一年。蔡松年由崇德大夫晋级银青无禄大夫,升任尚书右丞。

不久,改任尚书左丞,获封邻国公。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蔡松年被拜为右丞相,加仪同三司,封卫国公。

正隆四年去世,享年53岁。对于慈松年的死,海陵非常痛惜,亲自到其府第祭奠,众人代他作了一籁哀伤

的祭文以衣禅心痿。又追封他为吴厚公,上谥号为“文简”起用他的儿子三河主海蔡珪担任翰林修撰。赐

蔡璋进士称号。派翰林待制萧吁护送灵柩,回真定安葬。蔡松年侍奉继母凭孝行闻名,喜欢周济亲友,又

生性家奢,不顾及家中钱财多寡。文词清丽,尤其擅长乐府,和吴激齐名,诗作当时人称“吴蔡体”,有

文集流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六,显名,与平原

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辟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釉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

崔遇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迂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而去。河

南官属耻之,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

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毓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

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上民,起兵讲武。贼张饶等群辈二

十万众从翼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更置城巴,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在

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

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及献帝都许,迂

少府。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

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寝内,不以中■臣诸候。操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

而潜忌正议,虑鳏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郝虑复构成其罪,下狭步干。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日:“多

申侍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吊。

(节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隐核言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宜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贡/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B.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C.时/陷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D.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有公府辟除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君主把嚼位、土地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以建立邦国。

C.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鄙弃。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兼擅修史,故得以并称于世。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才能特异,多得礼遇。他十六岁就已经和当时的陶丘洪等名士齐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又

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举荐。

B.孔融清高猖狂,言辞激切。他去何进府上祝贺;受到门客怠慢,愤而离去;因力劝而忤逆董卓,因言辞

偏激遭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C.孔融志向远大,功劳卓著。在黄巾军起义时,被派往局势最严峻的北海,他聚合军队,进习武事,最终

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

D.孔融重视文教,颇有文名。他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上表推荐儒家学说;魏文帝欣赏他的文辞,向天下募

求其文章,赐给献文者钱财。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2)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鲤大业。

【答案】

5.A

6.D

7.C

8.(1)(孔融)被袁潭攻击,剩下的战士才几百人,乱飞的箭像雨一般射天,城内已经短兵相接。

(2)然而因为孔融名声显赫于天下,(曹操)表面上假装容忍他,暗中却憎恨他公正的言论,担心阻挠他

的大业。

【解析】

5.本即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融多举中官亲族”,“融”主语,“举”谓语,“中官亲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

整,前后断开,排除CD;

“尚书畏迫内宠“,“尚书”主语,“畏迫”谓语,“内宠”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

开,排除B。

本句译为:当时暗暗地察访贪污的官僚,将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了很多宦官亲族。尚书害怕得罪这些

宫内的的宠臣,召集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他们的罪恶,亳不屈从屈服。

故选Ao

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错误。扬班,应为扬雄和班固,他们二人均长于群赋,但只有班固擅长修史。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错误。孔融志大才疏,在北海被敌军打败了。

故选C。

8.本即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为……所”,表被动;“裁”,通“才”,才有;“雨”,名词用作状语,像雨一般。

(2)“以”,因为;“相”,表面上;"鲤",阻挠。

参考性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小时候就有特异的才能。十岁跟父亲至京师。十六岁显

扬名声,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有同等的名望。受征召在司徒杨赐府任职。当时暗暗地察访贪污的官僚,

将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了很多宦官亲族。尚书害怕得罪这些宫内的的宠臣,召集属官诘问斥责,孔融

陈述他们的罪恶,毫不屈从屈服。河南尹何进当升职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门人)

没有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而离去。河南尹的属官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想追杀孔融,有人对何

进说:“孔文举有盛名,不如因趁此以礼待他,可以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胸怀广大。”何进赞同建议,担

任大将军之后就征召孔融,(孔融)官吏考核优等,担任了侍御史。正遇到爸卓废少帝立献帝,孔融每每

回答所问,常有纠正的言论。因此触犯了董卓的意旨,调任议郎。当时黄巾”侵犯了好几个州,而北海最

是贼人的要道,董卓于是示意三府一同推举孔融做了北海相。孔融到北海郡赴任后,召集士人百姓,聚合

军队,讲习武事。贼人张饶等二十万众从翼州返回,孔融迎战,被张饶打败,于是收拾残兵退守朱虚县。

我置城邑,设立学校,上袤推荐儒家学说,举荐有德行才能的人。在郡六年,刘备上表荐他兼任青州刺史C

建安元年,被袁潭攻击,剩下的战士才几百人,乱飞的箭像雨一般射来,城时已经短兵相接。孔融凭几读

书,谈笑自若。青州城晚上陷落,孔融于是逃奔东山。孔融认为自己有高尚的意气,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

但是才干粗浅,抱负过大,最终没有成功。等到汉献帝迁都许昌,他升职为少府。当时,年成荒歉战乱频

起,曹操上表请求禁酒,孔融多次写信争论此事,用语多有侮辱轻慢。孔融已经看到曹操野心诡诈渐渐显

露,多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违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

内,不要用来赐给诸侯建立封国。曹操更加忌惮他。然而因为孔融名声显赫亍天下,(曹操)表面上假装

容忍,暗中却憎恨他公正的言论,担心阻挠自己的大业。曹操已经积满了猜忌,而都虑又诬陷其罪,于是

孔融被关进牢狱,判处死刑。魏文帝非常砍赏孔融的文辞,经常贽叹道:“(孔融)真是杨雄、班固同类

的人唧。”向天下募求能献上孔融文章的人,都以金帛赏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雄,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璀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阕

乡侯。晅萼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忧之,雍自请得徒为通事郎,转中书郎。时权臣专政,雄优

游其间,无所亲疏。在位十年,以任职称,累迁散崎常侍。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

功,增邑户,数岁转写曲理。璀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瑾以本官持节监艾、

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朝议封雍。斑以克蜀之功,群师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

效,固让不受。除像特干、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秦始初,转征东将军,进爵为公,所在皆有政绩。

除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于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斑离间二虏,遂

致嫌原,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太康初,迂司空,侍中、令如故。为政清筒,甚得朝野

声誉。武帝敕耀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瑾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

尉亮等上疏曰“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

本耳。令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克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

属异土者”武帝善之,而卒不能改。惠帝即位,复雍千兵。以成录尚书事,与汝南王亮共辅朝政。亮奏遣

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瓒赘其事。毙王玮由是憾焉。贾后素怨罐,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已

淫虐;又闻堪与玮有隙,遂谤堪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弟免堪等官。苣I?赍诏梭玮,玮性轻

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妆耀。左右疑遐矫诏,成谏曰:“礼律刑名,台轴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

之。须自表得报,就投未晚也。”瑾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建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十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

客远属异土者/

B.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

客远属异土者/

C.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

客远属异土者/

D.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

客远属异土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因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

B.廷尉卿,古代官职廷尉的尊称,西汉也称大理。战国时秦国始置,魏晋沿用,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

C.使持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因规定持“旌节”为信物而得名。

D.黄门,原指皇家近臣的官署名称,以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为主,都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也称宦官为黄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增明辨是非,处事公允。他通晓法理,每次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来断。对权臣们一视同仁,

没有亲疏之别。

B.卫璀多有军功,政绩显著。他监督钟会、邓艾伐蜀成功,多任各地军政长官,获封公爵爵位,后因扫除

边患受到朝廷嘉奖。

C.卫乘依据实情,提出选官主张。他前后比较,劝说晋武帝不能沿袭魏时的九品制度,应采用地方举荐制,

被武帝认可。

D.卫瑞得罪权贵,惨遭冤死。他因支持司马亮遣送藩王回封地的奏议,触怒权贵,又因为人正直,得罪贾

后,被假传圣旨陷害致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雇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

(2)亮奏遣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堪赞其事。

【答案】

9.A

10.B

11.D

12.•1)卫耀认为攻克蜀国的功劳,是众帅之力,自己虽然用了智谋,但没有斩将夺旗的功劳,因而坚决

辞让不接受。

(2)司马亮奏请责令诸王就藩,和朝臣在朝廷上议论,没人敢响应,只有卫耀赞同这件事。

【分析】

9.本即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九域”的谓语为“同规”,所以排除B;“一”是“拟”的状语,所以在“一”前面断开,排除

D;“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是“定”的宾语,所以在“定”前面断开,排除

Co整句话的翻译为:如今天下一统,教化刚开始,我们认为应该全部清除那些不好的法规,完全依据古代

制度,按居住地论断,规定从公卿以下,都以居住地的人为官,不再任用客居或异地的人。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是错误的,应该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假传圣旨陷害致死”是错误的。由原文“左右疑遐矫诏”可知,是卫瑜手下人怀疑司马遐伪造诏书,

而不是真的假传圣旨。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克蜀之功,群帅之力”,为判断句式,攻克蜀国的功劳,是众帅之力;“效”,

功劳;“让”,辞让。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遣”,责令;“廷”,在朝廷上;“应”,响应。

参考范文:

卫璀字伯玉,是河东安邑人。卫雍十岁时失去父亲,天性纯孝超过了一般人。他性情沉静,善于分辨

是非道理,凭借有见识、清正公允著称。承袭父亲闵乡侯的爵位。二十岁做了魏国的尚书郎。当时魏国的

法律严厉苛刻,母亲陈氏感到忧虑,卫燧自己请求转任通事郎,又转任中书郎。当时朝臣专权,卫瓒从客

周旋在他们中间,对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在官位十年,以称职著称,逐渐升迁为散骑常侍。陈留王即位

时,他官拜侍中,奉命持节去河北慰劳。因为能定大事评议其功劳,增加了他封邑的户数,几年后转任廷

尉卿c卫庠通晓法理,每次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邓艾、钟会讨伐蜀国的时候,卫璋以原任官

职身份持节做邓艾、钟会的监军,蓑任镇西军司,配备了一千士兵。初国平定后,朝廷论功封赐卫建。卫

瑾认为攻克蜀国的功劳,是众帅之力,自己虽然用了智谋,但没有斩将夺旗的功劳,因而坚决辞让不接受。

后来被授予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泰始初年,转任征东将军,爵位升为公,所任取的地方

都有政绩。后被授予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那时幽州并州东面有务桓,西面有力微,

都是边境的祸害。卫瑾禹间他们二人,于是使他们有了猜疑仇怨,务桓投降而力微因忧忿而死。朝廷嘉奖

卫瑾的功绩。太康初年,升司空,侍中、尚书令的职位依旧。为政清廉简明,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武帝

安排卫琏的第四个儿子卫宣娶繁昌公主。卫雄认为魏设九品中正制,是暂行的制度,不是长久之计,应该

恢复古代乡里的选择举荐制度。和太尉司马亮等人上疏说:“魏继承的是颠覆的国运,兴起在丧亡战乱之

后,士人流离迁移,没有固定的地方可供详尽考核,因此设立九品的制度,姑且作为一时选用人才的依据。

如今天下一统,教化刚开始,我们认为应该全部清除那些不好的法规,完全依据古代制度,按居住地论断,

规定从公卿以下,都以居住地的人为官,不再任用客居或异地的人。”武帝认为这奏议好,然而最终没能

改革。惠帝即位,恢复卫雄亲兵千人。任命卫瑾为录尚书事,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朝政。司马亮奏请

派遣诸王回落地,和朝臣在朝廷上议论,没人敢响应,只有卫碟赞同这件事。楚王司马玮因此忌恨他。贾

后向来怨恨卫瑾,而且忌惮他的方正率直,不能让自己任意荒淫暴虐;又听说卫璞与司马玮有隔闵,于是

造谣说卫瓒与司马亮打算干伊尹、霍光做过的事,让皇帝作手诏,派司马蹄免去卫瓒等人的官职。黄门送

诏书给司马玮,司马玮生性轻躁阴险,想发泄自己的私怨,连夜派清河王司马遐收捕卫建。卫虐手下人怀

疑司马遐伪造诏书,都劝谏卫瑛说:“根据礼制法律,对待台辅大臣,没有像这样的,请姑且拒绝服从。

等自己上表得到回复,再去受刑也不晚。“卫璀不听,于是被害,时年七十二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日:“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

黔中之野,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去百万,沃野二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余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

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又可以高飞,本半不成者不可

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嬴滕威需.负书担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描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曼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

当世之茎矣于是乃摩燕鸟集阙,见说赵E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

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港,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

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

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日:式于政,不式

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熠于道,山东之国,从

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土耳,伏轼搏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

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节选自《明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B.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曰/此其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C.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日/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限,文中指屏障、险阻;与“严限追比”“越长城之限”中的“限”均不相同。

B.文章,文中指国家的法令、礼乐制度;今通称独立成篇、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C.溢,通“镒”,与“锚”“铢”“寻”等均为古代重量单位,只是所指重量不等。

D.《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为史书,全书计三十三卷,十二国“策”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

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

他只会夸夸其谈。

C.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

相,合纵而抗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

家形象跃然纸上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②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5.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D

2.C

3.B

4.①(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的黄金花光了,费用全部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老家。

②(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票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

与他相抗衡了。

5.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①苏秦本人地位大大提升;②压制强秦,提高赵国地位;③使六国和平

相处、人民生活安定。

【解析】1.文言文断句首在理解有关语句的意思,而掌握断句基本方法也很重要:重语感,通过默读

心悟,感知语脉走向;明词性,特别要区分一些人名、地名、官职名;辨句式,结合平时学习的文言句式

作出准确判断;寻标志,如对话常用“云""日”等词语引起;据修辞,文言文中常用排比、对偶、反复、

顶真等辞格;比异同,比较各备选项,略过相同之处,对不同之处细加辨析。原文标点如下: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C项中“寻”为古代长度单位。

3.B项“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的表述没有文

本依据。从原文看,秦王没有接受苏秦谋略的主要原因是:秦王觉得“毛羽天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

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即奏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现连横之策的条件还不具备。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①弊,破旧,乏绝,用光;去,离开。译文:①(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的黄金花光了,费

用全部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老家。

②说,游说;杜,使……闭口;伉,同“抗",抗衡。译文:②(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

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相抗衡了。

5.本即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原文说“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

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由此可知,苏秦本人地位大大提升。

原文说“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天,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

臣之杈,皆欲决苏秦之策”,由此可知,压制强秦,提高赵国地位。

原文说“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

服,一人用而天下从”,由此可知,使六国和平相处、人民生活安定。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琅,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者,何庆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二)

佚之孤,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览之。

晋候、秦伯囤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炫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式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日:“武重理之士必Q舌退师功受美

大序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

伯皆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炫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冬之,万

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个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

说师,老母乐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教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日:“郑

危而遂安者,君明而上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赏以利郑也利:利益

B.武往说师,老母系之系:挂念

C.秦晋师尊,郑遂安还:撤军

D.君恩四海,天下呼之惠:得到恩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郑伯愕替缪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厚赏以利郑也

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使杞子……戍之,乃还

D.言于郑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B.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C.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D.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

妒能的风气。

B.烛之武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得到奖赏;其他大臣

也想分功。

C.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足智多谋,平时又对郑伯尊重有加,因此认为这次要奖赏首先应

该奖赏自己。

D.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

面的连锁反应。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6.A

7.D

8.B

9.C

10.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

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②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要不是我推荐他,(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利”,

动词,对...有利C

7.本即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句意: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然”,表转折,然而。

B.句意: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以”,介词,凭借,用。

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以”,连词,表目的,来。

C.句意: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乃”,表判断,是。

句意:派杞子……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乃”,于是,就。

D.句意:对郑伯说。“于”,介词,对。

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于”,介词,对。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辨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

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

“武/舌辩之士”“厚赏/理也”都是主宾式判断句,“武”“厚赏”都是主语,“舌辩之士”“理”都

是宾语,主宾之间断开,排除CD。

“莫大”是“功”的谓语,是说“功绩很大”,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

德高望重,足智多谋,平时又对郑伯尊重有加”错误。由原文“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

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可知,佚之狐是认为自己举荐有功求赏。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

第二个“封”,边界;“肆”,扩人;“阙”,侵损。

(2)“举”,推荐;“见”,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功”,有什么建立功劳

的机会呢?

六、文言文阅读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石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星率,较

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子孔子前,特用币,改本生。奉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

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

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嵇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

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过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

尽察丕过爰腮叫土左方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

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c"E恕为尚书,不避权

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掇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

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延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袤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

夏对日:“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

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日:“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

论。公臣在广西取锋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日:“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

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

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日:“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

导之取,皆所当言。"健对日:“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日:“然。”五月,帝

不豫。庾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里畲。上日:“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

今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

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B.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C.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D.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宰,在周朝时是/、卿之首,亦称太宰,后来冢宰也是吏部尚书的代称。

B.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用一牛也可称太牢。

C.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没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

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称为“顾命大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经退休的王恕为吏部尚书,王恕倚仗自己的名望在选拔官吏上很有作为。他在任

时私下求官的路子断绝。

B.明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名声,登基后让他做左都御史,马文升感恩知遇,知无不言。他对

教坊的亵渎之语严加斥责。

C.刘大夏向皇帝解释年老请辞兵部尚书时提到“民穷财尽”,皇帝耿耿于怀,再次提到此话题,刘大夏

借机进谏朝廷征敛过多,皇帝当即停止。

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

意愿相合,关系融洽。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步再求去,皆不许。

②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15.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

【答案】ILB

12.C

13.C

14.①在这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职,一年之内两次要求离职,朝廷都没答应。

②太子聪明灵敏,但是年纪小而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必须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让他成为贤明的君主。

15.每日与大臣详论治道,不仅能熟识他们,还能正确任用他们,也可以使皇帝圣心受到启发,处事更加

精进高明。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

的面只有片刻,这样,及时皇帝再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亳,因此常常把要办的事情

托付身边的人去办。

“臣下”即“臣子”,是“进见”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C。

“进见”是固定词组,下级谒见上级,晚辈谒见长辈,不可断开,排除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

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错误,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

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是官员为皇帝讲授,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当即停止”错误,原文“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

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意思是“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这些征敛都已停止。其他的征敛,可以一一商议

革除”,并非所有都“立即停止”。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先是",在这之前;“一岁”,一年;“再”,

两次;“许”,答应。

(2)“东宫”,太子;“辅之以正道”,状语后置,用正确的道理辅佐他;“俾”,使,让;“为”,成

为:“令”,贤明"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评论治道,

谋议政事”的这句话,确定设题的区域,然后到后文找到这样做的效果,即“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

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意思是“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

们的天资和才干正确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据此进行

概括艮】可。

七、文言文阅读

哮聿永和四年秋八月,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为心膂,与参综期权,

欲以抗桓温:由是与温浸相疑式。浩以前江州刺史壬卷与夙有令名,擢为护竺将军,以为羽翼。羲之以为

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六年春正月,朝廷闻中原大乱,复课进取。己丑,

以殷浩都督五州诸军事。八年春正月,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

以镇之?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

许之。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八月,羲之遗浩书日:“傻

苣起土布衣任木工之重当董续之任而救巡至此秋国助蒙肾木有与人分其谈着若犹必前事为木工收复求之于

金生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九年秋九月,平北将军姚襄屯历阳,以燕、秦方强,未有

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也用,训厉将士。殷浩在寿春,恶其强盛,囚寰诸弟,屋遭刺客刺之。魏憬子弟数

往来寿春,襄益疑惧,遣参军权翼使于浩。浩曰:“身与姚平北共为王臣,休成同之。平北每举动自专,

甚失辅车之理,岂所望也。”翼日:“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而远归晋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辅明哲故

也。”洛目:"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翼目:"平北加

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奸完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杀之何害!"浩曰:“然则掠马何也?”翼日:“将

军谓平北雄武难制,终将讨之,故取马欲以自卫耳。”浩笑曰:“何至是也。”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

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后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

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B.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讲者/若犹以前事

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C.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

为未工/故更求之于分外/

D.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

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帝,谥号,古代人们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屯田,汉以来的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饷或税粮,利用士兵在驻扎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

D.庶人,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其下层称为庶人。后泛指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昱因为殷浩久负盛名,便拉拢他为心腹骨干,让他参与总揽朝廷大权,想以此来与桓温抗衡,由

此司马昱与桓温就产生了猜疑和隔阂。

B.永和八年春季正月,殷浩奉命出兵许昌、洛阳时,孔严认为现在归降的人贪婪无情,用大义不能感化

他们,所以要暂停北伐,殷浩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C.驻军历阳的姚襄因前燕、前秦实力强盛,就在淮河两岸训练士兵,而殷浩厌恶姚襄军队的强大,就囚

禁了姚襄的弟弟们,并派刺客去行刺姚襄。

D.面对殷浩的责备,姚襄的参军权翼解释,姚襄拥有数万人的军队却归顺朝廷,就是因为朝廷有道、辅

政大臣贤明,同时姚襄也绝对不会滥杀无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

②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

【答案】1.C

2.A

3.B

4.①王羲之认为朝廷内外应当和谐融洽,然后国家才可以安宁,劝说殷浩不要与桓温结怨,殷浩没有听从。

②姚襄生性(品行、性格)豪放不羁,随便杀人,又纵容小人掠夺我的马匹,君王臣下之间的体统,原本

就是这样的吗?

【解析】1.“任天下之重”,“重”意思是“重任”作“任”的宾语,故“重”后要断开,排除BD;“至

此”意思是“到如此地步”二者不能分开:“若”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