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道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含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地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摘编自《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材料二: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摘编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经典生成和变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会化为准则与范式。B.不得志的中国文人在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中可能会抒发心中无奈与苦闷。C.领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够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D.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在时代发展中出现变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追求建功立业,而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则会选择归隐山林。B.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在文学经典的创作、接受与评判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C.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其审美旨归总体一致。D.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都离不开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无关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D.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4.材料二第二段说,“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结合材料二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5.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鸡肋徐懋庸曹操的大军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经一个多月了。在中军帐里,曹操心乱得很。这一天的下午,又开了军事会议。部下的文武们,仍然有意见分歧,却没有提出一点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着前额,很少说话,最后右手一摆,叫大家散会。军事会议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烦乱了。环境很静。外面除了时而传入一阵阵的习斗之声,万籁俱寂。头还是痛,脑筋却非常兴奋。他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不断地用右手叩着头皮。偶然间,他看到一个烛台上的蜡烛快要烧尽了,正在上下地挣扎跳动。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唉!”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从小是有志气的人,想做一个英雄,但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权势的英雄,他有治国安民的理想。虽然在战争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险,但有“投死为国”的决心,整个的生活充满了生气……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势日益扩大,事情就起了变化。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不论文武,也大抵不是单纯追求权势的人,都有治国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国计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建议,有批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于是拿起一把钢斧,披上一件罩袍,连侍卫也不带,走出帐去。全军已经休息了,大营昏暗静肃,但夏侯惇的帐中,却亮着灯光,许多人影在晃动,似乎很忙乱。他就走了进去。“啊,大王……”夏侯惇惊异地叫道。“元让,你们在干什么?”“在收拾行装哪!”“为什么收拾行装?”曹操诧异地问。“大王不是传令准备退兵了吗?”夏侯惇也诧异地问。“谁说的?”曹操带着怒意了。“禀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说,“傍晚我请示口令的时候,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杨主簿听了,来对我说,‘鸡肋’是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的东西。他说大王传下此令,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预做准备。我就把要紧的东西先收拾一下……”“胡说!”曹操勃然变色道,“又是杨修那小子造谣生事吗?可恶!通知他明天来见我。”他紧握着钢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帐中去了。杨修进了大帐,意外地看到高级文武官员都已齐集在那里,他原来以为是魏王要同他单独谈话的。魏王尚未升帐,杨修向大家施了礼,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礼,他便坐下。他感到情况有点严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贵,才华的优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赏识,而这次的过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随机应变,总可以滑得过去的。因此,他故作镇静,而且还做出微露骄傲的样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欢那种没有骨气的怯懦者的。魏王升帐了。大家参拜已毕,肃然归座。杨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炯炯的目光直逼着他。“杨修,你为什么说要退兵了?”“根据大王的口令。”“我的什么口令?”“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臣以为,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东西,用兵的人发生了这样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却了。”“呵呵。”曹操冷笑了一声,“你倒是一个猜谜的老手,又在猜谜了。”"臣知罪了。在大王还没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时候,我就劝夏侯将军做退兵的准备,这是我的错误。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错的。”“嘿!众位,你们看他多么自以为是!”曹操对着大家说,“以人心之复杂,谁敢说能够窥尽别人的底蕴呢?”他又对着杨修,“这回你却猜错了!”“啊大王……”“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大王……”杨修委屈地叫了一声。“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实学?你唯一的本领,不是只会猜谜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唉……”杨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现在的人们,大抵自恃聪明,但目的只在升官发财。方法呢,只凭心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意,不顾世间的实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间用功夫,怎么办得了事?哪里会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这一番话的打击,脸色一红,哑口无言。杨修见曹操泛论到大家,便知机似的连忙说:“大王明谕,实开茅塞。臣彻底认识错误了。臣承认对于大王,实在不过是鸡肋,今后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不再弄那猜谜式的玩意儿了。”“不!”曹操厉声说,“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大王……”杨修失色了。“这样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经太久了,希望他改悔,总是不改,这回竟对军国大事都捣起乱来了。”他用目光扫射了全场一遍,问道,“对于他,众官有什么意见?”“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曹操对瘫痪着的杨修注视了一下,沉吟了一会,然后把右手一挥,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将首级挂于辕门之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柑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修的“自作聪明”来自对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为他有一贯以来的优越感。B.曹操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C.曹操本来就希望杀掉身边不成器的下属,因而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D.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对比、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衬托出了杨修的精明。B.小说节奏有张有弛,前半段较为舒缓,后半段则通过曹操和杨修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明显加快了节奏,扣人心弦。C.小说整体语言明快晓达,又在几处借用、化用曹操相关的占诗文,这种文白夹杂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并不显突兀。D.小说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8.小说以“鸡肋”为题,具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木加以分析。9.《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叙述主要侧重于回顾杨修以往引发曹操疑忌的几件事,而本文则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曹操巡营前的心理描写,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百寮皆终日谈论苦空①,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梁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②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③,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萤火,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事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材料三: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近岁颇好奢纵,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①苦空:佛教语,谓人世间一切皆空,凡事俱空。②万纽于谨:北宋名将。③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尚书郎A以下B多C不解D乘马E狼狈F步走G死者H相继I于道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纣即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在位期间失德暴虐,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孟子将其归为“残贼之人”,即“独夫”之流。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中“举”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举”意义和用法不一样。C.“则重谷帛而贱珍奇”中“重”及“珍”与“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四章》)中“贵”的用法一样。D.“出言而莫己逆”中的“莫己逆”与“当察乱何自起”(《兼爱》)中的“何自”从句法结构来看都属于宾语前置。1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和“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庄子》)两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B.“宰衡以干戈为儿戏”和“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五石之瓠》)两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C.“然受命之初”和“治乱者何独不然?”(《墨子·兼爱》)两句中“然”字的用法意义不同。D.“公道溺于私情”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两句中“于”字的用法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主的喜好会对群臣百姓产生影响。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一心喜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纷纷效仿,最终被侯景幽逼而死,国家破败,就是典型的例子。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唐太宗悦纳其观点并对他大加赏赐。C.魏征认为如果君主言行有所亏失,就像古人所说的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劝诫唐太宗,作为位居四海之尊的人君,更要谨言慎行。D.魏征认为很多开国的帝王天子,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往往不能做到善始善终。《论语》也说,知道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善始善终。14.把课文中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僚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絷。(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15.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分析他从历史兴替中汲取了哪些为君治国的智慧。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苏辙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B.颈联和《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鳟空对月”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C.尾联“飞水湿归鞯”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D.诗歌由月夜观灯的场景写到尾联描绘的深夜画面,由实到虚,衔接自然,余味悠长。17.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叙写自己的绵绵愁绪,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与之有同工异曲之妙。(2)我们平时常说“这两个人好得可以同穿一条裤子”,在《无衣》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表述“”体现了亲密的战友之情。(3)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的效果。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相比普通疾病感染的细菌来说,多重耐药菌可谓是超级细菌了。我们平时生病感染的普通细菌,基本上使用一种合适的抗生素就可以把它杀得片甲不留。而多重耐药菌可不同,它们可以轻松防御三种及以上的普通抗生素。这种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一旦发生,可有效治疗的药物比较少,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费,甚至增加病死率。同时,这种耐药菌还需要更高级的抗菌药甚至多种高级抗菌药联合使用才能将之杀灭。生物膜形成是细菌在抗菌药物环境下存活的有效途径,超级细菌们建起了一座座铜墙铁壁,抵御抗生素的袭击,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广泛的医院感染,这与它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息息相关。更为可怕的是,超级细菌们演化出的技能不仅可以垂直传播,即随着菌株的繁殖由亲代传给子代;还能水平传播,让自己的“屠龙刀”通过质粒、转座子等可移动元件在不同菌种、不同菌属、不同菌株间互相传播,导致耐药性的广泛扩散。19.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可以一游。B.任务完成后,你才可以离开。C.他为大家忙前忙后,实在热情得可以。D.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的运用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线处的双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1.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①在“嫦娥五号”月壤中,②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各种玻璃物质的形态,③还首次发现了天然的玻璃纤维。④这些天然的玻璃纤维证明,⑤月壤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⑥这也就意味着月壤可以加工成建筑材料,⑦成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①。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的事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在秦征服六国之前,诸子百家的思想互“融”已经开始。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立“统一秩序”。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即便强调极端自由的道家,②。老子的“小国寡民”经常被说成主张分治,但实际上“小国”只是政治过渡的单元,“邦国”之后还有“天下”这一最终秩序———“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六、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新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诵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筠带来了苦恼。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6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登泰山记》《六国论》《赤壁赋》等古诗文,值得吗?李莹刚同学说:学那么多诗文有什么用呢?在生活中也用不到。还有不少同学跟他们的看法一样……材料二: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材料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近在眼前。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只是当时忙着赶路,忘了窥探古人的风骨。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时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那么,学习古诗文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呢?请结合学习体会并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A3.D4.①“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在形式上符合“深山藏古寺”这一主题,凭借绘画技巧就可以做到,但画面呆板,缺乏意蕴。②“道”表现为内涵、神妙,“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构思巧妙,内涵丰富,表达含蓄:“和尚”暗示了“古寺”的存在;见人不见寺,暗示了“深山藏古寺”,“藏”这一主题被表现得出神入化,“和尚舀水”的细节又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5.①从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锤炼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等。(要多读多学,从优秀文化遗产汲取丰厚的营养。)②勤学苦练,磨砺技巧而又能超越技巧,洞悉并运用文艺创作规律。③重视美育,陶养感情,提升美的素养,培育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④深入生活,体察民情,开阔胸襟,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导语】这两篇材料主要探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核心理念和传统美学思想。材料一强调中国文学经典的演变受儒、道哲学的深刻影响,形成“重品”和“重情”的审美标准,体现了对道德与情感的追求。材料二则探讨文艺创作的“技”与“道”的概念,指出技术训练与对内在规律的领悟俱为重要,“道”更是提高内涵的关键。二者共同强调文化传承和对时代生活的深刻体验对文艺创作的推动作用。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领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可知“技”“道”结合方能出神入化。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则会归隐山林”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可知道家思想使中国文人在入仕不得,壮志未酬的时候可以归隐山林,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涉及的儒家思想有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代表的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哲学思想。D.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与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①“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中“技”表现为形式、工巧,对于画家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画作中“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中用“重峦叠嶂”代表深山,用“古刹一角”代表古寺,“露古刹一角”表示“藏”。由此来看,画作虽然符合“深山藏古寺”的主题,但画面呆板,缺少内涵和意蕴。②“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中“道”表现为内涵、神妙。“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通过“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表现了“道”的境界。其中只见“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而不见寺庙,暗示古寺藏在深山之中,将“深山藏古寺”体现的出神入化,“和尚舀水”的细节又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第五段中“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可知要学习儒家、道家对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提高个人的品格、修养,塑造完美的君子人格,学会做人。多读多学,学习借鉴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作品。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最后一段中“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可知要勤学苦练,驾轻就熟,掌握创作的形式和工巧;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洞悉运用创作规律,“技”“道”结合方能出神入化方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中“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可知要重视美育,提升美的素养,培育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④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中“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可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6.A7.A8.①指曹操颁发的口令;②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③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9.①展现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②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③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错误。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可知,曹操并不是因为精力不足不能做出决定而心烦,他心乱的原因在于年纪老迈、激情不再。C.“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错误。由“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等内容可知,杨修的死有其必然性,不能认为是机缘巧合。D.“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错误,原文只是说“‘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从文本中并不能看出“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因而无人说情这层因果关系。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错误。夏侯惇听信了杨修的说法,准备退兵,引发了曹操的不满,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在于和杨修构成对比。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可知,“鸡肋”指曹操颁发的口令;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可知,“鸡肋”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从“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可知,“鸡肋”体现了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等处可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这段心理描写展现了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可知,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使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从“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可知,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10.BEG11.C12.D13.B14.(1)孝元帝还不停止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15.①慎所好:国君要谨慎对待自己爱好。②慎言语:作为位居四海之尊高位的国君,更要谨言慎行。③慎终:国君治国要慎终如初。【导语】这三则材料展示了唐太宗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历史教训。他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注重君主的品德和影响,用《贞观政要》中的故事警示自己与后人。太宗强调为君者应以仁德为先,避奢靡崇俭约,并用心处理国家事务,向往尧舜之道,防范小失酿大祸。这些体现了“以史为鉴”的治国智慧,通过学习梁武的失败和隋炀帝的奢华,强调谨言慎行的必要。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尚书郎以下”作句子主语,为表强调,其后B处断开;“多”为状语修饰“不解乘马”,“不解乘马”为动宾结构,其后E处断开;“死者”是下句主语,其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名词,举动,一举一动/杀尽。句意: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C.错误。用法不同。意动,以……为重/形容词作名词,珍稀的东西/意动,以……为贵。句意:一定重视粮食和布匹,轻视珍稀奇异之物‌‌。/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D.正确。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莫逆己”“当察乱自何起”。句意: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句意:简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B.正确。都是介词,把。句意:宰相把战争当作儿戏。/祖祖辈辈把在水中漂洗棉絮为职业。C.连词,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正确。句意:但是(这些帝王在)刚开始(成为帝王)承受天命的时候。/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D.错误。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表被动。句意:公道被私情淹没。/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错误,张冠李戴。由“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可知,举例的是唐太宗。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辍”,停止;“戎服”,穿着军服;“俄而”,不久;“囚絷”,囚禁。(2)“恶”,怎么;“恶”,仇恨;“劝”,鼓励。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慎所好:由材料一“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可知,国君要谨慎对待自己爱好。②慎言语:由材料二“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可知,作为位居四海之尊高位的国君,更要谨言慎行。③慎终:由材料三“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可知,国君治国要慎终如初。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左右侍臣说:“古人说:‘国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状是方是圆决定于装它的容器,而不决定于水本身。’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暴虐。下边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只喜欢佛教、道教。官僚们也都整天谈论佛经义旨,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师时,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儿子简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万纽于谨包围时,孝元帝还不停止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服听讲。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庾信也感叹他们的如此作为,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宰相把战争当作儿戏,官吏把清谈当作国家的谋略。’我现在所喜欢的,只有尧、舜的准则,和周公、孔子的礼教,我认为就像鸟有了翅膀和鱼依靠水一样,失去它必死无疑,不能片刻没有啊!”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讲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道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也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一百段彩色绢帛。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殿两侧,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征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材料三: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近年来很喜好奢侈放纵,上疏进谏说:下臣看自古以来的那些开国的帝王天子,夺得天下之后(受河图,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国传给后世子孙千万代,为子孙后代做好安排‌。所以他们能够无为而治,布政天下。在谈论治国之道时,一定首先强调淳朴的品质,抑制浮华之风;在评价人物时,一定重视忠诚善良的人,鄙视奸邪谄媚的人;谈到治国制度时,一定禁止奢靡,推崇节俭;谈到物产时,一定重视粮食和布匹,轻视珍稀奇异之物‌‌。但是(这些帝王在)刚开始(成为帝王)承受天命的时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说的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等到国家稍微稳定之后,大多数却违背那些原则,败坏原有的制度。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拥有四海的富有,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论语上说:“理解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要始终坚持着做下去才是最难的。”这话说得真的很正确啊。16.A17.①“月减一分圆”表示上元日已过,照应题目“上元后一日”;②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让诗人感觉月的光辉也逊色了一分;③写月亏月盈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导语】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诗人通过对城头月亮、城里灯火、游人醉舞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了节日的欢愉和热闹。诗中既有对当下行乐的劝慰,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情感真挚,画面生动,余味悠长。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错误。该句展现了上元节的热闹喜庆之景,表现出了诗人享受和珍惜当下的情感。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句含义及作用的能力。题目中有“上元后一日”,诗句“月减一分圆”是说月亮已不似十五之夜的圆了,表示上元节已过去,有照应题目的作用;再看后一句承接的诗句,“城里人家万炬然”,城头灯火璀璨,城里人家灯光万丈,在此绚烂的景象对比之下,月亮的光辉似乎都减少了一些;同时,客观的事件暗含作者的感情,“月减一分圆”是因为元宵节已过,月亮开始亏缺,时光已悄悄逝去,象征着欢乐的时光即将结束,诗人以观灯的热闹和因而引起的对月亮的感受表达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留恋。18.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子同裳莫使金樽空对月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捣、砧、拂、裳、樽。19.D20.文中画线处的双引号用于强调和突出“屠龙刀”的比喻手法。它形象地传达了超级细菌演化出的耐药性工具或机制的强大和具有威胁性,从而使读者对这种耐药水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警惕。【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可以”,助动词,表示能够。A.助动词,值得。B.助动词,表示许可;C.形容词,表程度,厉害;D.助动词,表示能够。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屠龙刀”一词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屠龙刀本是武侠小说中的兵器名,此处用的是比喻义,将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比作“屠龙刀”,凸显其对抗抗生素的强大能力;通过使用双引号,以比喻的形式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暗示这些细菌的耐药性就像一种极具威力和杀伤力的武器,能够侵入人体并难以攻克。而“屠龙刀”在流行文化中象征着一种非凡且强大的力量,借此比喻传达出超级细菌耐药机制的危险性。引号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这个比喻更加生动、易于理解。21.②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各种形态的玻璃物质⑤月壤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⑦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发现了各种玻璃物质的形态”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发现”的是“玻璃物质”,“形态”修饰“玻璃物质”,应改为“发现了各种形态的玻璃物质”。

⑤“月壤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优异的加工成型特性”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月壤”后加上“具有”。⑦“成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句式杂糅,应为“成为……”或“为……提供”,改为: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22.①却忽视了“融”的一面;②对统一秩序也是认同的23.①连续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②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和力度,突出了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观点。【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语境是一个转折复句,此处应用转折连词,前面说“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后面应说忽视了什么,再结合下文“融”,应填“却忽视了‘融’的一面”;第②处,语境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