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祠堂记
清•沈德潜
人当穷时,必有固穷之节与兼善者天下之志,而不以需贵贫贱、荣辱得丧一毫蒂芥于心。
夫然后可以竺,可以出,可以历颠映顿踣之境,而建不世之大功.即至没世以后,俎豆尸祝
于名山,而其名不敝于天壤。无他,所守者坚,所操者有本也。
范文正公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已任。观其本南都,入学舍,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
扫室诵读,隐然抱“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之志。故其出也,自秘阁校理以迄参知政事,总离
不于先忧后乐,尧舜君民之素心。凡他人之理重,远莫胜者,皆公所取诸其怀者也。窃尝综
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伏闯争郭后之废,坐贬斥:触吕
夷简怒,高若讷辈僭毁之.再贬斥;以柄福顺逆之故搜复元美书,辄贬斥。即至罢政府,为
陕西四路安抚时,言者以图言中公,而有司奏罢公前所施行之事。究其设施,未尽公之大用
矣。然历台谏,则功在极言;任州郡,则功在决辑;镇边境,则能寒西人之胆;官枢密,参
大政,则能厚实效,减任子,兴学校,以革弊于久安,而兴起德行之士。迄今奏议勋业,彪
炳史书,虽山林妇竖,无不知文正公之忠义者。惟其立志于困厄之时,经百变而未尝少为屈
抑也。
昔诸葛忠武淡泊宁静,自定其志于吠亩之中,卒能常有荆、益,业分鼎足,危难受托,
不惧不疑,为三代以后之王佐。若文正公者,苏忠武之洗亚与?且讲明正学,延安定胡先生
为教授,而以《中庸》授横渠张子。其于理学,能开先矣。宜百世以下,奉祀日隆。而至祺
仁皇帝今丛祀庙廷隹列欧F日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丛出也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道士之身处
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公本吴人,又尝出野乡郡,有功于吴。故祠堂在吴县天平山之阳,依公祖墓也。士子夏
五,议修故祠,桐城张公命作文正公祠堂碑记,因特揭其大节之不朽者著于石。
(选自《归惠文钞》卷八)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夫然后可以处,可以出处:相处
B.言者以危言中公危:正直
c.则能用实效课:考核
D.又尝出兴乡郡典:掌管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其名不敝于天壤则移其民干河东
B.观其本南都予之及丁死者不知其几矣
C.凡他人之用重而为秦人枳威之母劫
D.基忠武之流亚与耳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以议论的方式表明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和
志向,不能因为贵贱、荣辱、得失而有丝亳介意。
B.范文正公在读书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学舍的起居饮食条件不佳,别人难以忍受,他却能
安心读书,不以为意。
C.范文正公生平遭际坎坷,多次被贬,他虽然也曾担任台谏、州郡长官等不同的官职,但
都未能“尽公之大用“,无法真正施展才华、建立功业。
D.范文正公历变不屈,矢志不渝,忠义之名妇需皆知,对于理学,他也是开启先河的人物。
作者为其旧祠修葺而作的这篇碑记,是为了彰显范文正公不朽的节操。
4.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圣祖仁皇帝命从祀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
出也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
者尚以文正公为贿法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尝综其生平之遭际计之,无往而非足以催挫其志,而挠败其功者。
(2)桐城张公命作文正公祠堂碑记,因特揭其大节之不朽者著于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读通芸论・叙论四
王夫之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
戒,则怠荒刻戒,不及者修,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西锡
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多此理推而行也;以
理铃选①,以均赋役,以诘我兵,以饬刑罚,以定典式,无不待此以得其宜也。至于设为规
画,措之科条,《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遗其实而弗求详哉?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
而未可概之今日者,君子不以立事;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君子不以
事法。故封建、井田、朝会、征伐、建官、颁禄之制,《尚书》不言,孔子不言。岂德不如
舜、禹、孔子者,而敢以记诵所得者断万世之大经乎?
《夏书》七有《禹贡》,实也,而系之以禹,则复后一代之法,固不行于商、周;《周书》
之有《周官》,实也,而系之以周,则成周一代之规,初不上⑷于商、复。孔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何以足,何以信,岂靳言哉?言所以足.而即启不足之阶;言所以信,
而且致不信之咎也。
孟子之言异是,何也?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士,各自为政,而皆以放
忍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与《尚书》、孔子之言背道而驰。勿暇论其
存主之敬怠仁暴.而所行者.一令出而生民即趋人于死亡。三王之遗泽,存十一于千百,而
可以稍苏,则抑不能预谋汉、唐已后之天下,势异局迂,而通变以使民不倦者奚若。盖救焚
拯溺,一时之所迫,于是有“徒善不足为政”之说,而未成乎郡县之天下,犹有可遵先王之
理势,所繇与《尚书》、孔子之言异也。要非以参万世而咸可率繇②也。
编中所论,推本得失之原,勉自竭以求合于圣治之本;而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
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讪,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有自相跖赘④者
矣,无强天下以必从其独见者也。若井田、封建、乡举、里选、寓兵于农、舍笞杖而行内刑
诸法,先偶有欲必行之者矣。袭《周宣》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
河而适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尽破天下之成规,骇万物而从其记诵之所得,浸使为之,吾
恶知其所终哉!
(节选自《读通鉴论》)
【注】①锋选:选才授官,②率繇:遵循,沿用。③讹:同“屈④跖熬(zhi11):乖舛,谬
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精《尚书》稽:考察
B.君子不以聿法垂:接近
C.古今一大变革之合也会:聚合
D.厚使为之浸:逐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仁爱加锡以极也君子博学w日参省乎己
B.无不可以此理推而行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初不上用于商、夏,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存十一于千百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提出治国的要领,即君主要遵守制度,戒除懈怠,做事不过分苛刻,任用贤者
以兴教化并且能够对•百姓施加仁爱。
B.作者认为,古时的法制能否限制今日发展,今日的法规能否决定以后的事情,往往在于
君子是否愿意以之为规并将其流传。
C.作者认为,战国时期的统治者穷兵默武,听从兵、法、农等家的学说主张,对百姓实施
暴政,将三王遗留的美德挥霍殆尽。
D.《读通鉴论》一书既推求政事得失的根本,使其符合于圣人治理的根本,而且能够就事
论法,通过议论来发表个人的见解。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适
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饬刑罚,以定典式,无不待此以得其宜也。
(2)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何以足,何以信,岂靳言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太史文集》序
(明)方孝瘩
天下之事,出于智巧之所及者,皆其浅者也。寂然无为,沛然无穷,发于智之所不及知,
成于巧之所不能为,非几乎神者,其孰能与于斯乎?故二可学而致也,神非学所能致也,悔
心通乎神者能之。神诚会于心,犹龙之于雨,所取者涓之之微,而可以被八荒,泽万可。无
所得者,建之抱瓮而灌,机械用注,为之不胜其劳,而所及仅至于寻丈之间。
庄周之著书,李白之歌诗,放荡纵念,惟其所欲,而无不如意。彼岂学而为之哉?其心
默会乎神,故无所用其智巧,而举天下之智巧,莫能加成。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
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奔自被于文者也韭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然神非
工之所至也。当二子之为文也,不自知其出于心,而应于手,况自知其神乎!二子且不自知,
况可得而效之乎?效古人之文者,非能文者也,惟心会于神者能之,然亦难矣!
庄周殁殆二千年,得其意以为文者,宋之苏子①而已。苏子之于文,犹李白之于诗也,
皆至于神者也。某少好苏子之文,而恨不得其意,以为苟得其意,则文可勉而学,年二十余
游金华,见太史苏公之文.知公为苏子诸孑小。叹曰:“得苏子之意者,其在是矣。”后三年.
公尽以其文见示,益叹以惊,然后知公果得苏子之意也。顿挫阖辟,而不至于肆:驰骤反复,
而不至于繁。崇之于天,深之于渊,无不探也:奥之于道德,著之于政教,无不究也,而未
专用其智巧以为之也。
智巧之于文不能无也,而不可用也,虽未尝用也,而亦未尝无也,斯其为神乎。今之为
文者,竭智巧以学之,而不得其意。故其文非拘则腐,非诞则号,非有余则不足。求其工且
不可致,况于神乎!公本文非今之文也,得苏子之意者也.李白之诗庄周之书,皆是理也,
而不可以言传也。孔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也。”知神之所为,则道自我出
矣,文奚可胜用耶!
(选自《逊志斋集》)
【注】①苏子:指宋代的苏轼。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本娜的一项是()
A.,睁之抱瓮而海辟:同“譬”,譬如B.公尽以其文见示见:给……看
C.顿挫期辟阖:关闭D.非诞则野”:
粗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机械面注堤骑按剑面前B.基在是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益叹以惊敛赞财以送其行D.公之文非今之文也凌万顷之茫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庄周、李白暗自领会了“神”,因此能从心所欲,创作出一般人难以超越的作品。
但他们自己未必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也就很难求取经验。
B.作者赞叹同时代的苏伯衡的攵.章,认为他通瞪苏轼真意,没有竭尽智巧来写文章,暗含
作者对当时文坛上那种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作品的风气的批评。
C.“太史”,官职名,多掌管史书和历法。明朝时期,因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乂称翰林
官员为太史。文中的“苏太史”即苏轼本家孙辈中的一位翰林官员。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手法,表达了作者“神''超乎"工”的文论
主张。作者认为文章工巧与否无关紧要,写文章的人要努力达到“神'’的境界。
14.用“产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
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然神非工之所至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神诚会于心,犹龙之于雨,所取者涓滴之微,而可以被八荒,泽万物。
(2)其心默会乎神,故无所用其智巧,而举天下之智巧,莫能加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清泉记
【明】刘震
一清泉,出温州华盖山下东瓯王祠之左方也。前此地有东岳行宫,久且倾。成化壬寅(十
八年),永嘉令刘逊时让①富是,督版籍事,相视区画,改修今祠。以王受汉封,旧有功于
兹土,故自海坛山徙祀之。又以祀必有敬,辟地为致斋所而得泉焉。泉甘且冽食者往往愈病
温之士民遂相与矩凿为池砌以石而用其上题曰一清泉盖善其澄澈一色不染纤泥故名之以况
令也。明年,馆是祠者李云从走币京师,因中书舍人黄君璨请予记。
《礼》云:”王道和平而醴泉出。”李锡为芦城令,苦井变甘。于一怪夫水泉无知而系
人事,无乃政善民安而和气召之乎。令像民事而事神敬,清泉出而甘,其有由矣。
予闻温人言:永嘉郡,事烦剧,案牍填委。令下车勤政,每忘食,首省浮费,禁匠纳,
恤孤老,均科役。然后兴学养士,辨狱平冤,惩奸去魁,明版箝以止民伪,制军卫以除民梗,
量涨地以补民业,葺正祠以用民义。暇则自为祠记碑文,以示当祀与前人贤否可劝戒者。于
是人心悦,盗贼息,期月而政声著,三年而百务举。岁饥,不数日而输谷者六万余斛。吏舍
火,吁天白罪西风焰息,禁库连椽不及灾。考绩当北上,民遮道泣留者数千人,恳谕五经宿
而后出郭,犹趋送二百馀里。自郡长而上,凡浙之藩臬、巡守、行台诸使,羡赏一口,奏为
令治第一。若此者,则其和气感召而得乎神人,岂独泉哉!虽然,因泉而知令之德与政终始,
一清以为左脸,则名泉之义又乌可忽也。
嗟夫!贤如李锡而泉始甘,贤如令而泉甘以清,使天下之为县者皆然,则和气充洽极矣,
何必醴泉出而后可占王道盛治耶?求玉于石,累金于沙,金玉固自少也。予于是知令之名与
是泉同久矣.况泉因令而得美名,则令之贤又泉之遭际也不亦荣中矣哉!予于令有师友谊,
家同里,喜其行不负?学,故记泉而兼书之,以竺温人诲修刻石之意,以告于后年为令者。
(选自《弘治温州府志》,有删改)
【注】①刘逊:字时让,曾为永嘉县令。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或哪的一项是()
A.令修民事而事神敬修:治理
B.葺正祠以风民义风:教化
C.三年而百务举举:振兴
D.以泄温人1卷1卷刻石之意泄:表露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旧有功干兹土②当其欣干所遇
B.①吁天自罪而*风焰息②弃甲曳兵w走
C.①喜其行不负西学②若属皆且为明虏
D.①以告丁后之为令者②了之及丁死者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一清泉记”,实则以泉喻人,借“一清泉”的清澈澄净来比况永嘉令刘逊,塑造
了一位勤政爱民、官声显著的地方官形象。
B.刘逊在永嘉治上政绩直著,不仅改革制度,整顿风气,而且重视教化,所以在因灾荒而
离仟时,当地数千百姓苦苦挽留,不愿放行。
C.作者将刘逊比作稀有的金玉,以此表达对其人其行的高度赞美,并认为如果天下治县之
人都如刘逊这股贤能,就预示着太平盛世的到来。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叙事和议论紧密结合;文章末段的议论,情理交融,体现了明朝士
大夫关心吏治、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泉甘且冽食者往往愈病温之士民遂相9矩凿为池砌以石而亨其上题日一清泉盖宫其澄澈一
色不染纤泥故名之以况令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怪夫水泉无知而系人事,无乃政善民安而和气召之乎。
(2)因泉而知令之德与政终始,-清以为左验,则名泉之义又乌可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兴论
【宋】陈亮
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余载矣。赤子嗷嗷尢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
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卷独畏其强耳。
韩信有言:“能反其道,其强易弱。”况今虏酋席懦,政令日弛,舍戎狄鞍马之长,而
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惰。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桶之天
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一虏人惩创,更立
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洱谢,
生长丁戎,岂知有我!
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为“我自生发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为南朝
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复失之。河北诸镇,终唐之世,以奉贼为忠义,科于其习而时被其恩,
力与上国为敌而不自知其为逆。过此以往而不能恢复,则中原之民乌知我之为谁?纵有倍力,
功未必半。以俚俗论之父祖质产于人子孙不能维赎更数十年时事一变皆自陈于官认为故产吾
安豫音质而复里之!则今日之事,可得而更缓乎!
陛下以神武之资.忧勃侧席,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固已不惑于群议矣。然犹患人心之
不同,天时冬未顺,贤者私忧而奸者窃笑,是何也?不思所以反其道故也。诚反其道则政化
行,政化行则人心同,人心同则天时顺。天不远人,人不自反耳!今宜清中书之务以立大计,
重六卿之权以总大纲:任贤使能以清官曹,尊老慈幼以厚风俗;减进士以列选能之科,革任
子以崇荐举之实;多置台谏以肃朝纲,精择监司以清郡邑;简法重令以澄其源,崇礼立制?
齐其习:立纲目以节浮费,示先务以斥虚文;严政条以表名实,惩吏奸以明赏罚;时简外郡
之卒以充禁旅之数,调度总司之赢以佐军旅之储;择守令以滋户口,户口繁则财自阜;拣将
佐以立军政,军政明而兵自强;置大师以总边陲,委之专用边陲之利自兴;任文武以分边郡,
付之久而边郡之守自固;右武事以振国家之势,来敢言以作天子之气;精间谍以得虏人之情,
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不出数月,纪纲自定,比及两稔,内外自实,人心自同,天时自顺。
有所不往,一往而民自归。何者?耳同听而心同服。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斗。何者?形同
趋而势同利。中兴之功,可疏足而您也。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攀独畏其强耳曩:以往,过去
B.中原父老日以殂谢殂:死亡
c.狙于其习而时被其恩a:熟习,习惯
D.可跷足而须也须:需要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长干戎而君幸于赵王
B.天时之未顺句读之不知
C.崇礼立制以齐其习阙秦以利晋
D.一动而*敌自斗涂有饿孳两不知发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百姓悲苦的处境、国家遭受的耻辱及祖墓、土地沦丧谈起,援引历史上沦陷区安
于异族统治的事例,指出国家中兴刻不容缓。
B.文中引用韩信的话引出作者对当时金的形势的判断——首领庸懦、君臣懈怠,借此劝谏
宋孝宗抓住时机.,收知国土,避免国势衰败。
C.在人才选用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清理中书省的职务,设置选贤任能的科
目,不任用靠恩荫做官之人,增设监察、谏戒官员等。
D.文章辞气贯通,语言明快,说理透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兴之策,
充分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治国御敌才能。
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俚俗论之父祖质产于人子孙不能继赎更数十年时事一变皆自陈于官认为故产吾安得言质
而更取之
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
(2)陛下以神武之资,忧勤侧席,慨然有平-天下之志,固已不惑丁群议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
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
也,是常道也。苗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
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
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
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四时行焉,所以尊
《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筠,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西,
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
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序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多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
其子孙者,或至于遗息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
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今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
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带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
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经硅然以为是六经
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篓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
其记籍日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
话,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泠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
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
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教以于民,则慨然悼末
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多尊经阁于其后,
日:“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途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
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于知所以为尊经也
医。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野焉辨:辨明
B.皆名状数目而已特:不过
c.以冷天下之耳目涂:掩蔽
D.既敷政于民敷政:敷衍政事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应乎感也其•皆出于此乎
B.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旧时行焉下项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奚以多九万里而南为
D.又为尊经阁于其后若属皆且力所虏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尊经阁记》,实际上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阐述作者的哲学思想,只有结尾一
段用极为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尊经阁〃的有关方面。
B.文章先从“六经”的不同表现形式谈起,继而结合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六经”是"常
道”,它作用于人生的整体,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C.作者用比喻手法,对那些舍本逐末的“世之学者〃的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进行了有针对性
的批评和斥责,认为他们只懂守护家中库藏。
D.文章论证层层深入,正反论据互见,中心非常明确;全文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使
得文章气势磅礴,显现出作者的写作功底。
29.用“r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犹富家之子孙K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
至为篓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日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
以异于是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
(2)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参考答案:
I.A
2.D
3.C
4.而圣祖仁皇帝命从祀庙廷/位列欧阳子之右/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隐居求志/斯能行义达
道/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量者/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5.(1)我曾经私下里梳理他一生经历加以考量,发现处处节节都是足以摧折他的志向挫败
他的事业的遭遇。(2)桐城张公让我写文正公祠堂碑记,于是特地揭示他不朽的节操彰显在
石碑之上。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处:退隐的意思。句子翻译为:这样以后,可以凭此退隐、出仕。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第二个“于”,介词,“到”的意思.
B.第一个“之”,动词,“到”的意思;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第一个“所”,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事”;第二
个“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D.两个“其”都是副词,“大概”的意思。
故选D。
3.
本题考杳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虽然也曾担任台谏、州郡长官等不同的官职,但都未能,尽公之大用错。原文“究其设
施,未尽公之大用矣”,是指考察朝廷的设置安排,并没有充分发挥范文正公的大用,而不
是指他曾担任的官职上未能“尽公之大用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而圣祖仁皇帝命从祀庙廷”是“而圣祖仁皇帝命从祀(于)庙廷''的省略,意思是“圣祖仁皇
帝下命让他陪祀在宗庙之中”,句意完整,“圣祖仁皇帝”作主语,“命”作谓语,“从祀(于)
庙廷”是“命”的具体内容,故“庙廷”后断句;“位列欧阳子之右”句意完整,“位”作主语,“列”
作谓语,“欧阳子之右”作宾语,故“右'’后断句;”凡以见功业之所从出也”句意完整,“也”为
句末语气词,表停顿,故“也”后断句;“隐居求志”句意完整,"隐居’’的目的是“求志”,故“志
后断句;“斯能行义达道”的意思是“这样(为官时)就能够依照大义贯彻自己的主张”,句意
完整,“斯''作主语,‘'能行义达道”作谓语,故“道”后断句;“士之身处草茅而以天下国家为
量者”是定语后置句,“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者”后断句;“尚以文正公为师法哉”
句意完整,“哉”为句末语气词,“哉”后断句。
句子翻译:圣祖仁皇帝下命让他陪祀在宗庙之中,位置右欧阳修之上,大概能从此看出功业
的传承。哎呀,在隐居中追求沅人•的志向,这样(为官时)就能够依照大•义贯彻自己的主张:
处身民间(草野)胸怀天下(把天下国家放在心上)的读书人,希望(他们)能把范文正公
作为学习榜样(老师和法则)。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窃”,私下;"综”,梳理;"计”,考量;"摧挫”,推折”
(2)“行义”,依照大义;“达道”,贯彻自己的主张;“草茅”,民间;“师法”,学习榜样。
参考译文:
人在困窘时,一定要有安于困窘的气节和兼善天下的志向,不能因为一丝一毫的富贵
贫贱、荣辱得失而内心郁结。这样以后,可以凭此退隐、出仕,经历困顿坎坷的处境后,建
立非凡的功业。即使到了他去世以后,(后人)在名口之中祭祀他,他的名声在天地之间也
不会凋散。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他奉行的原则坚定,操持的品行有根本罢了。
范文正公还是一介书生的时候,就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看他到南都(商丘),进
入学校,生活起居和饮食的条件,别人不能忍受,但他打扫房间读书,秉持着“一个人处境
不利就是我的罪过”的志向。所以当他出仕后,从秘阁校理一直做到参知政事,没有违背“先
忧后乐”的原则,致君尧异、治理百姓的初心。只要是别人所推崇的,远远比不上的,都是
他的胸怀抱负。我曾经私下里梳理他一生经历加以考量,发现处处节节都是足以摧折他的志
向挫败他的事业的遭遇。队伏在殿阁下,为郭后的废黜而争辩,获罪被贬谪;触犯吕夷简的
怒火,高若讷之类的人诽谤他,又一次被贬谪;因为祸福顺逆的缘故擅自回复李元昊的书信,
就又被贬斥。等到从中央政府中罢免(指庆历新政失败),任职陕西四路安抚时,言官因为
他正直的言行而诋毁他,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也上奏停止施行他之前所实施的政策(指庆历
新政),考察朝廷的设置安排,并没有充分发挥范文正公的大用啊。但是,担任台谏之官,
他就充分表达自己的政见:担任州郡之官,他就安抚和睡百姓;镇守边境,就能使西方之人
(指西夏)胆寒;在枢密浣任职,参与国家大政,就能督促政治的实效,裁减官员的子弟,
兴办学校,来革除在长久安定之中积聚的弊病,重用有德行的士人。到现在,他的奏议和功
业,辉耀史书,即使是山林之人、妇人小孩,没有不知道范文正公忠义的。这都是因为他在
困顿之时树立志向.经历众多蛮故却不曾稍徼因此而屈服的缘故啊。
从前诸葛亮淡泊宁静,在田地间定立了自己的志向,最终能够拥有荆州和益州,建立
鼎足三分后的功业,在危难之中受刘备的托付,不惶恐不疑虑,成为夏商周三代之后的王佐
之才,像文正公这样的,大概也是诸葛亮这类的人吧。并且,(他)讲述辨明正统的学问,
邀请胡安定先生(胡琛)做教授,把《中席》讲授给张横渠(张载),他对于理学,能开风
气之先啊。难怪在百代以后,祭祀一天天隆重起来。圣祖仁皇帝下命让他陪祀在宗庙之中,
位置在欧阳修之上,大概能从此看出功业的传承。哎呀,在隐居中追求远大的志向,这样(为
官时)就能够依照大义贯彻自己的主张:处身民间(草野)胸怀天下(把天下国家放在心上)
的读书人,希望(他们)能把范文正公作为学习榜样(老师和法则)。
范文正公本来就是吴人,又曾经外任掌管吴地,对吴地有功,所以祠堂在吴县天平山
的南边,依靠着他的祖墓。壬子夏五月,乡人商议修葺旧祠堂,桐城张公命我写文正公祠堂
碑记,于是特地揭示他不朽的节操彰显于石碑之上。
6.B
7.D
8.C
9.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适以益其溃决者/
李仲昌也
10.(I)用它来整治刑罚,用它来规定典章,没有一个不是依赖这个而得好处的。
(2)孔子说:“使食物充足,使士兵充足,百姓守信。”怎样才能充足,怎样才能诚实可信,
难道是不愿意说吗?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B.“垂,接近”解释错误,应是“流传”的意思。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第一个,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连词,表递进。
B.“以”,第一个,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凭借。
C.“因”,第一个,动词,因袭:第二个,介词,通过。
D.“于”,第一个,介词,在;第二个,介词,在。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将三王遗留的美德挥霍殆尽”表述不准确,原文说“三王之遗泽,存十一于千百”。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妁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袭”和偏正短语“《周官》之名迹”构成动宾结构,句子完整,后边应断开;
两个连词“而”引出下一个句子,"而前断开;”……者,……也''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断开;
“据《禹贡》”作状语,之前断开;"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不断开;“导河”是一个动宾结
构,句了完整,后边应断开;
第二个“而”后边又是一个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中间应断开。
所以止确的段句是:袭《周官》之名迹/而适以成乎狄道者/宇文氏也/据《禹贡》以导河/而
适以益其溃决者/李仲昌也
句意:沿用《周官》的办法,实行起来很合适,于是便形成少数民族的法规,这是宇文氏所
做的。根据《禹贞》来疏导河流,对治理江河溃决有用处,这是李仲昌作的。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的解释:
(1)“以”,介词,用:“饬”,整治;“定”,规定;“待依靠。
(2)“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何以”,介词的宾语前置,“凭什么”;“岂……
哉”,“难道……吗”“靳言”,“靳”即是“吝啬”,不愿意。
参考译文:
管理国家的最高的境界,可以向上追溯到早期的《尚书》里考察,以孔子的言论加以判
断,好到不能再好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遵守制度;应戒除的是懈怠政事,过
分苛刻,达不到就庆烦,超过了就想更快一些,它最大的用处,在于任用贤人使他们兴教化:
行施于民,君主应该对人民仁爱并且给他们更多的利益。用它来治理唐尧、虞舜,治理三代,
治理秦朝、汉朝,直到今天,都可以用这个道理来推行:用它来整饬官吏的选拔,用它来平
均赋役,用它来整顿军队,用它来整治刑罚,用它来规定典章,没有一个不是依赖这个而得
好处的。至于设计规画,筹措科条,《尚书》中没有说,孔子也没有说,难道是留下实际情
况而不求于详细吗?以古时的法制,治古时的国家,但是却不能限制今日,这是因为君子不
以它为法规;用今日的法规,治今日之天下,而不能决定以后的事情,这是君主不愿使此法
流传,所以封建、井田、朝会、征伐、建官、颁禄这些制度,《尚书》中不论及,孔子也不
论及。难道德不如舜、禹、孔子的人也敢凭他记诵所得的知识来判断那万世的大经吗?
《夏书》中有《禹贡》,这是更的,但它是朕属于禹的,所以夏代的法制,在商、周时
事不实行的。《周书》中有《周官》,这是真的,但他联属于周,所以成周一代的法规,最初
没有沿袭于夏、商。孔子说:“使食物充足,使士兵充足,百姓守信。”怎样才能充足,怎
样才能诚实可信,难道是不愿意说吗?说他为什么充足,要立刻说出不足的理由,说他为什
么诚实,就要求找到不诚实的原因。
孟子的言论和这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战国时期,是古今一大变革聚合的时期。侯王
分醴裂土,各自为政,但是他们全都放纵迄理捕鱼打猎贪逐美色,听从那些《耕战》《刑名》
《殃民》的学说,这些都是和《尚书》、孔子的言论背道而驰的。没有功夫去讨论那时君主
们的诚敬荒怠仁爱凶暴的行为,他们所作的,是一下令然后百姓就要趋向死亡。三王遗留的
美德,在千百之中只有十分之一,虽然可以箱有恢复,但仍不能预料到汉、唐以后的情况,
时势不同,时局变迁,而变通不使百姓厌烦的政策又在哪里呢?救火和救落水者,全是时事
所迫,于是便有“只有善政是不能称作为政”的说法。但是国家还没有施行郡县治,还仍有
先王的理势存在,原因就在于和《尚书》、孔子的言论有差异。世上决没有一成不变的法规
可以遵循。
本书中所论述的,推求政事得失的根本,使自己穷尽勉强符合于圣人治理的根本;而且
就事论法,是因时制宜的,即每一代的法令都有松有紧,同样的事情却都互有伸屈,我宁可
把这些作为不确定的议论,也不敢偏执不正确的言论,这里有自相矛盾的议论,我不敢强使
天下人信从我个人的见解,像井田、封建、乡举、里选,寓兵于农、去掉鞭笞、杖锤而施行
残害身体的刑罚,这些法律以前的读书人想一定要这样实行。沿用《周官》的办法,实行起
来很合适,于是便形成少数民族的法规,这是宇文氏所做的。根据《禹贡》来疏导河流,对
治理江河溃决有用处,这是李仲昌作的。尽破天下的成规,惊骇于万物而依据他记诵所得的
东西,逐渐实行,我怎会知道它的结果会如何。
II.B
12.A
13.D
14.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
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然神非工之所至也。
15.(I)“神”果真能被领会于心,就会像是龙施下雨水,所取用的只是微小的水珠,却可以
覆盖四方,涧泽万物。
(2)他们的心暗自领会了“神'所以(虽然)没有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机巧,可全天下人的
智慧和机巧,没有能够超越(他们)的。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句意:他把自己的文章都给我看。
故选Bo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均表修饰。第一句句意:用各种器械浇灌。第二句句意:锦衣卫按剑走向前。
B.语气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句意:大概就在这里啊。/代词,他们。句意:他懂得道理
本来就比我早。
C.连词,表并列,又。句意:我又赞叹又惊喜。/连词,表FI的,来。句意:募集钱财来送
他起行。
D.结构助词,的。句意:苏伯衡的文章不(像是)当今的文章啊。/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意: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故选Ao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作者认为文章工巧与否无关紧要”错误,原文“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说明“工”并非不
重要。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让这两个人有意去创作,那么也许反而不能都让他们满意,而在智慧和机巧方面
还可能会显得褊狭。庄周、李白是•在文学匕认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人,不易在文学上追求工
巧的人所能比的。文章如果没有达到工巧的程度,就不能认为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出
神入化的境界不是仅凭工巧所能达到的。
“者”表停顿,应在其后断开;
"之''作"为''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
“其意”作“如”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
“矣”句I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
“庄周李白”并列短语作主语,可单独断开;
“者也”表判断,应在其后断开;
“也''表停顿,应在其后断开;
“至工"作“非''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
"然''表转折,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诚”,果真;“涓滴之微”,定语后置,微小的水珠;“被”,覆盖。
(2)“默会”,暗自领会;“智巧”,智慧和机巧;“举”,全;“加”,超越。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出于智慧和机巧达成的,都是浅海的。(看似)清•寂尤为,(实则)丰沛无穷,
从智慧所无法知晓的地方发端,在机巧所不能施展的地方达成,如果不是接近了出神入化的
境界,哪里能达到这个程度呢!所以工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做到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不是学习
所能达到的,只有心通于“神”的人才能做到。“神”果其能被领会于心,就会像是龙施下
雨水,所取用的只是微小的水珠,却可以覆盖四方,泗法万物。而未将“神”得于心的,就
像是抱着水瓮灌溉,用各种器械浇灌,虽然做得极为辛劳,但能浇到的范围仅在八尺到一丈
之间。
庄周著书立说,李白吟诗写词,不受外在约束,肆意放纵,只按着他们心里所想的去写,
所写就的文章却没有不满意的。他们难道是通过学习才写出了这样的作品吗?他们的心暗自
领会了“神”,所以(虽然)没有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机巧,可全天下人的智慧和机巧,没有
能够超越(他们)的。如果让这两个人有意去创作,那么也许反而不能都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应急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飞机结构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课程理念与地理课程改革》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有限元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高考物理总复习《恒定电流》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广告策划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信息系统审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美术学院《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GDRX 1006-2024 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规程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器官损伤
- 房屋代持协议协议书2024年
- 2025年中考英语热点时文阅读-发明创造附解析
- 《飞机载重平衡》-课件:认知配载工作流程
- 服装新店开业活动促销方案
- 小学美术课堂案例分析
- 企业管理干股入股合作协议书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AIOT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