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252-2016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1页
DBJ∕T 13-252-2016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2页
DBJ∕T 13-252-2016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3页
DBJ∕T 13-252-2016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4页
DBJ∕T 13-252-2016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640-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 forBuildingIsolationEngineerin2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 forBuildingIsolationEngineeri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640-3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4建办[2015]6号)要求,规程编制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市仓山区亭洲路6号省住建厅金山办公区10楼,邮政编码:567 11 11 8 329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3BasicRequirements 4BearingDeviceandwindresistanceequipment 4.1GeneralRequirements 4.2RubberBearingforandconnector 4.3windresistanceequip 4.4Fireprotectionofsteelplate 5ConstructionofButtress(Column) 5.1GeneralRequirements 5.2LowerButtress(Column) 5.3UpperButtress(Column) 6InstallationofBearingandwindresistanceequipment 6.1GeneralRequirements 6.2BearingInstallation 6.3windresistanceequipment 7ConstructionofIsolationSeamandFlexibleConnection 7.1IsolationSeam 7.2FlexibleConnection 8AcceptanceofEngineeringQuality 8.1GeneralRequirements 8.2BearingInstallation 8.3windresistanceequipm 8.5FlexibleConnection 8.6AcceptanceofSub-divisionalProject 9IdentificationandMaintenance 9.1IdentificationSettings 9.2MaintenanceRequirements AppendixA:RecordofQualityAcceptance AppendixB:RecordofSiteInspectionforMaterial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1为加强建筑隔震工程中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的施工与质量验收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隔震工程的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质量验收与维护。建筑隔震工程中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的施工、质量验收与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22.0.1建筑隔震工程buildingisolationengineer在建筑物的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连接件)和黏滞阻尼器(包括连接件)等部件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结构)隔离,以此消耗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更有效地保障上2.0.2建筑隔震橡胶支座elastomericseismic-protectionisolator2.0.3抗风装置windresistanceequip为满足隔震层抗风设计要求,增设的专用装置。由若干块抗风钢板及上、下连接钢板、预埋钢板和螺栓等组成。抗风钢板与上、下连接钢板采用焊接连接,上、下连接钢板与预埋钢板采用螺栓连接。钢板材料采用碳素钢或合金钢。抗风装置为能保证在小震和风载下提供水平承载力,而中震可允许破坏失效的构件。建筑隔震工程中安装支座和阻尼、抗风装置等相关构件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装置层。通常包括支座及其连接件、支座上隔震层相关部位及隔震构造预留的允许结构和构件变形的水平和竖向位移预留缝隙或空间,在地震时,允许上部结构能够自由水平运动,缝宽需满足设计及构造要求的相对水平位移。分为32.0.6水平隔震缝horizontalisolationse上部结构(构件)与下部结构(构件)之间设置的水平向位2.0.7竖向隔震缝verticalisolationse2.0.8柔性连接flexibleconnectionmeas为使地震时不阻碍隔震层的水平位移,对穿过隔震层的设备2.0.9隔震构造detailsofisolationdesign按隔震设计原则,对结构和非结构部分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43基本规定3.0.2建筑隔震工程应作为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并2检验批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等进行划分;3.0.3支座和抗风装置进场复验应实行见证送检,对未经检验或3.0.4建筑隔震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完成后应按隐蔽工程要求检查验收,并应形成记录。对重要工序需经设计人员确认合格后,3.0.5建筑隔震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应进行质54支座及抗风装置4.1.2支座在运输、存放、安装直至工程竣工前,应平放且码置同时应有防止雨淋、日晒、磕碰和锐器划伤等保护措施,开封验4.1.3应对建筑隔震工程的支座、抗风装置和连接件等进行进场4.1.4本规程未说明的检验方法均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64.2.1支座应进行见证检验,用于水平极限变形能力检测的支座不得用于工程。见证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检验结果应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产品,取4.2.2支座进场应进行外观检查,相关检查要求和检查数量应符4.2.3支座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4.2.4支座连接板的平面尺寸、厚度、螺栓孔位置、螺栓外径尺寸和长度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工程施7厂质量证明书;牌号不清或对材质有疑问时应予复检,符合标准4.2.7当支座连接板和预埋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时,高强螺栓进场应进行见证检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4.2.8支座连接板和预埋钢板应进行防锈处理。当采用热浸镀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84.3.1抗风装置由由若干块抗风钢板及上、下连接钢板、预埋钢(a)正视图(b)侧视图L1—连接板长边长度;L2—抗风钢板长边长度;L3—切口4.3.2抗风装置钢材表面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4.3.3抗风钢板的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9厂质量证明书;牌号不清或对材质有疑问时应予复检,符合标准>500>254.3.6抗风装置连接板和预埋板的平整度、平面尺寸、厚度、螺栓孔位置、螺栓外径和长度尺寸的允许偏差以及连接板和预埋板4.3.7抗风钢板与上、下连接钢板的连接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定进行内部缺陷检测和外观检查。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不低4.4.1支座连接板、预埋板、螺帽以及抗风装置抗风钢板、连接4.4.2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5支墩(柱)施工5.1.1支墩(柱)施工所采用的各类计量器具,均应经校准或检5.1.2下支墩(柱)与承台、底板或下部结构梁板宜分开施工,承台、底板或下部结构梁板混凝土应振捣平整,上支墩(柱)与5.1.3承台、底板或下部结构梁板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测量定位,绑扎支墩(柱)的钢筋及周边钢筋,校核预留预埋锚筋或锚标高和水平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并应用连接螺栓对螺栓孔进5.1.5安装支墩(柱)侧模,应用水准仪测定模板高度,并应在5.1.6浇筑支墩(柱)混凝土时,应减少对预埋件的影响;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应对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复测并5.1.8模板拆除后,应采用同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找平后应对砂浆面进行标高复核;下支墩(柱)砂浆面标高应低于下支5.1.9支座相邻隔震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观测支座竖向5.1.10支墩(柱)施工应由监理进行旁5.2.1支座下支墩(柱)钢筋安装、绑扎时,应确定支座下预埋5.2.2支座下连接板预埋就位后,应校核其标高、平面位置、水5.2.3安装下支墩(柱)侧模,应用水准仪测定模板高度,并应5.2.4支座下支墩(柱)的混凝土宜分二次浇筑,浇筑时应有排气措施。第一次宜浇筑至支座下连接板的锚筋底部,第二次浇筑前应复核支座下连接板的平面位置、标高和水平度,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原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或者第一次浇筑至支座下连接板以下,第二次浇筑前应复核支座下连接板的平面位置、标高和水平度,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宜采用高流动性收缩小的混凝土、微膨胀或无收缩高强砂浆,其强度等级宜比原设计强5.2.5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螺栓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不应灌入5.2.6混凝土初凝前,应校核下连接板的平面位置、高程和水平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以满足要求,并应保留相关记录。5.3.1支座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5.3.3上预埋板安装后,将锚定螺栓就位,应校核其位置、高程5.3.4上支墩(柱)模板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其底面应装有硬质模板,严禁采用柔性松散填料来作为底模,且应对隔震层采取5.3.5支座上支墩(柱)钢筋安装、绑扎时,应确定支座上预埋结构、大跨度的钢结构或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应制定专项施工方5.3.8当支座相邻上部结构为钢结构和钢骨结构时,应对全部支6支座及抗风装置安装6.1.1支座安装应在下支墩(柱)交接检验合格后进行施工;支6.1.2安装支座时,应用全站仪或水准仪复测支座和下预埋板标6.1.3支座安装应由隔震装置生产厂家实施或者经过专门培训的6.1.4支座和抗风装置安装应由监理进行4支座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不得发生水平变2抗风装置安装前应复核下部结构连接梁(柱)的预埋板平5抗风装置连接板与上部和下部结构梁(柱)顶面预埋板应6抗风装置安装后应对其进行保护,避免施工中造成损7隔震缝及柔性连接施工7.1.1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水平隔震缝高度应满足设计要7.1.2上部结构周边设置的竖向隔震缝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电梯井道、地下室坡道、车道入口处等穿越隔震层时,应采取隔7.1.4对水平隔震缝封闭处理,宜采用弹性材料填充;对竖向隔震缝的封闭处理,宜采用柔性材料或可产生自由水平位移的刚性材料覆盖,且均不应阻碍隔震缝发生自由水平位移。柔性材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7.2.1对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配管柔性连接7.2.2对可能泄漏有害介质或可燃介质的重要管道,在穿越隔震7.2.3当设计柔性管线为并排敷设时,管线及其配件最外缘间距7.2.4穿过隔震层的水平通道,包括楼梯、电梯、管井等在隔震7.2.5利用构件钢筋作避雷线时,应预留足够的伸展长度或者采用柔性导线连通隔震层上下部分的钢筋,伸展长度不应小于8质量验收1建筑隔震工程的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施工单位的专业项8.1.2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自检合格基础上,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并符合下列3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形成隐蔽验收4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一般项8.1.3建筑隔震工程上部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均应对隔震缝8.2.3支座应与上、下支墩(柱)顶面密8.2.5支座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8.2.6支座不应出现较大倾斜。当出现倾斜时,单个支座的倾斜8.2.7支座不应出现较大侧鼓。当出现侧鼓时,侧鼓尺寸不宜大8.2.8当支座表面出现破损、锈蚀,不影响使用性能时,应及时8.3.2抗风装置的进场复验应符合设计要8.3.3当抗风装置表面出现破损、锈蚀,不影响使用性能时,应8.4.1水平隔震缝的高度及竖向隔震缝的宽度应符合本规程7.18.4.2隔震缝内及周边不得有影响隔震层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阻8.4.3对穿越隔震层的门厅入口、室外台阶和坡道、室内楼梯节点、楼梯扶手、电梯井道、地下室坡道、车道入口处等,应采取8.4.4隔震缝的密封构造措施不得阻碍隔震层发生相对水平位8.5.1可能泄漏有害介质或可燃介质管道的柔性接头或柔性连接8.5.2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8.5.3当构件钢筋作避雷线时,柔性导线的预留可伸展长度应大8.5.4柔性连接段或柔性导线的预留可伸展长度应大于隔震层设8.5.5相邻并排敷设的柔性管线,其管线其配件最外缘间距应符2支座、抗风装置及相关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测报告3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记录;4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检查记8.6.2当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应按下列3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但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对改变外形尺寸尚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时,可按处理技术方案和协商8.6.3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建筑隔震8.6.4建筑隔震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9标识及维护隔震形式,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并应简单阐述隔震原理、房屋使用者注意问题,同时给出主要建筑结构平面图、剖面图、隔震层2水平隔震缝处应标明此处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完全分开3建筑物周围的竖向隔震缝(又称隔震沟)处应标明地震时此处为建筑物的移动空间,并应在其范围内设置标线或9.1.3隔震建筑应在建筑物的永久性标牌中写入隔震技术设计单9.1.4隔震层宜留置一处便于观察隔震支座的观察窗。9.2.1隔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隔震装置生产厂家,编制隔震工程使用说明书9.2.2隔震建筑的维护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检9.2.3隔震建筑工程除对建筑常规维护项还应对隔震建筑特有的项目进行检验、检查。检查项目可9.2.5定期检查应为竣工后的3年和5年,5年以后每5年进行一次。除支座的水平变形和水平压缩变形应使用仪器测9.2.6当发生可能对隔震层相关构件及装置造成损伤的地震或火附录A质量验收记录主控项目般项目1234567序号123456附录B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序号备注1231234512341212本规程用词说明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 forBuildingIsolationEngineering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640-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对我省建筑隔震技术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参考了近年来我国建筑隔技术标准,开展了专题研究,为规程编制提供了重要依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 1.0.1编制本规程目的是根据我省隔震工程建设中施工和验收标准的实际情况,遵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工程施隔震形式也有不少实例,以隔震层设置在底层柱顶或大底盘的塔楼下为主要代表形式。我省的工程实践中,底层架空建筑多1.0.2建筑隔震工程实践表明,隔震支座,其产品标准、设计规程均已颁布执行,其他支实践中应用较少。因此本规程仅对新建和扩建的建筑工专门的硫化工艺粘合而成,是起隔震耗能作用的厚橡胶制品,3基本规定3.0.1现阶段,大部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隔震技术应用较不熟悉,因此必须组织参建各方进行深入技术交底。施工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技术人员对隔震技术应用悉,通常由建设单位委托隔震技术咨询单位对工程的隔震施工单位编制隔震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无经验或无把握的情况下,主体建筑3.0.2建筑隔震工程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平时支座支承上部结构,地震层(包括上部结构)与地面发生水平向相对位移。地震由下部结构传到隔震层,大部分被支座吸收,少部分传结构,从而大大减轻地震作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甚至保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应作为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工程3.0.3支座作为涉及建筑物安全和功能的产品,按照现行国家进行现场见证检验,见证送检率为100%,而且必须由专业监支座产品须具有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合格证明、报告。支座产品质量是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和地震时安全性和功能完好的关键因素,支座安装前,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支座进行复验,具体的检验4支座及抗风装置4.1.1支座进场时,应由厂家提供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螺栓质量证明书、螺栓检测报告等;出厂检验报告主要包成品部件尺寸检验报告、成品尺寸检验报告、成品基本力生产资格,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产品性相关特性的检验。型式检验合格并取得型式检验报告后方行相应型号产品的批量生产;出厂检验指为了保证某一批品达到设计性能要求,制造厂的检验部门根据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的检验。隔震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并附有出厂说明文件,方可出厂;第三方检验隔震支座制造厂和使用外,由具有专门隔震支座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4.1.2橡胶是隔震支座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橡胶的耐火、性能较差,同时酸碱、油类、有机溶剂或腐蚀性化学品等蚀橡胶,从而破坏支座,因此,从运输到安装至施工竣工4.1.3建筑隔震工程的参建各方应联合对4.2.3本条结合工程要求和国内产品情况,特对其检查数4.2.5本条结合工程要求和国内产品情况,特对其检查数4.2.8本条规定了支座连接板和预埋板的防锈工艺的基本要求,其中预埋板与混凝土交接面可不做防锈处理。明采用电镀方法防锈效果差,因此推荐采用热浸镀锌4.3.4抗风装置实体如图4所示,抗风钢板的抗剪明,抗风钢板的屈服面在钢板中部切口处,因此抗风钢4.3.7每块抗风钢板通过上、下平行的四条直角角焊焊缝与上、下连接板连接,焊缝沿抗风钢板的长边满焊。抗抗剪试验结果表明,焊缝的质量是抗剪能力的重要影响因4.4.1为进一步加强保护支座的防火能力,建议支座安装露的钢材表面采用室内薄型防火涂料保护。当设计无要求时,5支墩(柱)施工安装5.1.6补充了预埋件移位的校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的5.1.8本条规定是为了方便日后对隔震支座的维护、换而做出的规定。工程实践表明,当支墩(柱)混凝土表捣较不平整,水泥砂浆或装饰面层找平后,面层的高度超埋板的顶面标高,将造成日后隔震支座的更换困难,不当做法5.1.9为了确定隔震支座在施工过程中正常工作,支性能稳定,本条规定在支座相邻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施工时,宜每周或每一自然层观测一次,工。施工中发现支座竖向和水平变形值较大或有异常时,即报告相关单位。本条建议支座竖向和水平变形宜和建筑降一起进行观测,并委托具有专业测量资质的单位进行5.1.10本条属于《监理规范》的范畴,因为隔震工程的特殊带拉梁的下部结构,这时常与下预埋板套筒或锚筋位置冲5.2.3本条再次强调施工中侧模应设置清扫口,以确5.2.4支座下支墩(柱)和下连接板安装是建筑隔震的难点和重点。关键是下连接板的定位和下支墩(柱)混浇筑质量。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支座密贴,建议采用二次浇筑。本条提出了两种常用的二次浇筑施工方法。支座下5.3.4工程实践表明,上预埋板尺寸小于上支墩(柱)尺寸,在上支墩(柱)混凝土浇筑时,需防止因模板封闭不严密引起的混凝土流浆对其底面平整度的影响。上支墩(柱)底面施工不安装模板,采用柔性材料或粗砂填充来作为模板,这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底面的平整度。施工中存在的不规的底面配有井字加密的抗冲击构造或受力钢筋,这时常埋板套筒或锚筋位置冲突,施工方案须充分研究,必要和冲突。并与设计人员沟通,根据现场和实际情况,出凝土浇筑质量,建议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强6支座及抗风装置安装6.1.3目前,支座安装通常由隔震装置生产厂场施工人员配合,当由现场施工人员实施安装,则应该通7工程实践中,由于螺栓没有完全拧紧或者连接板平整度差或板厚较薄,边角翘起,四周存在可见缝6.2.2支座的主要组成材料是钢板和橡胶,火灾时效而无法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因此,当隔震层有要求时,若设计单位忽略对支座进行防火保护设计时,施位应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本条推荐设计采用支座外包防7隔震缝及柔性连接施工7.1.1确保地震时,水平隔震缝不会阻碍隔震建筑上的水平隔震缝,并采用弹性材料(如硅酮密封胶)进行填在地震时才能保证隔震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在施工过程往往忽视水平隔震缝的处理,不能保证完全贯通或密闭采性材料封死等情况。缝高的高度要求是为了防止支座沉降件变形导致隔震层的上、下部结构相互接触,而对建筑物全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强调水平隔震缝完全工程实践表明,过小的缝高不便施工,过大起墙面渗水,通常高度在30mm-50mm。水平隔震缝中间可填塞聚异丁烯橡胶条,外层再用硅酮密封胶封堵。本条了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水平隔震缝的高度不应小于20mm的规定。7.1.2确保地震时,竖向隔震缝不会阻碍隔震建筑上于隔震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如设置不满足要求,地震时构与周边建筑或阻碍物发生碰撞,产生破坏冲击力,限效用发挥,甚至危及建筑物安全。施工过程中,常常发沟宽度预留不足或空间被填充封死。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沟宽度和空间清空,并进行重点检查。工程实践表明竖径≥500mm这时水平位移限值较大;修改了现行行业标准种不具操作性的表达;本条从严要求了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JGJ360对竖向隔震缝宽度不应小于7.1.3修改了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JGJ360部分构件名称。工程实践中,门厅入口、楼梯扶手等细部措施容易忽略,地震时会导致破坏,影响人员疏散。施工7.1.4对水平隔震缝封闭处理,本条建议采用混凝土用硅酮密封胶填充填缝;混凝土建筑接缝用硅酮密封胶具模量、高位移能力、高弹性恢复率等特性,能适应混凝土因温度交变和震动引起的接缝变位。混凝土建筑接缝用硅7.2.1采用柔性连接的设备配管、配线,地震时管道接部位不发生破坏,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和丧失使用功能。当设的管径的要求,管道布置分为立管和水平管,宜采用如吊支撑架组合、上下固定架、固定支撑与固定吊架等方法,作法必要时应与设计人员沟通解决。管线在地震时应能够不阻(a)刚性连接(错误b)柔性连接(长度不足)7.2.3当柔性管线并排敷设时,预留的管线间距能避地震时相互碰撞损伤。若与设计图纸矛盾应与设计人员沟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具设计变更文件。柔性连接管8质量验收8.1.1由于隔震技术的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