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2.020
T40
团体标准
T/CSAEXX-20XX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评价方法
Safetyevaluationmethodofhuman-machineinteractioninautomobile
intelligentcockpit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
T/CSAEXXX-20XX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驾驶员与汽车智能座舱触控屏交互产生的分心,对驾驶安全性影响的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手动驾驶过程中,驾驶次级任务对驾驶交互安全的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视觉触控交互方式关联的各种形态的中控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HTSA-2010-0053车内电子设备驾驶分心指南(Visual-ManualNHTSADriverDistraction
GuidelinesForIn-VehicleElectronicDevices)
JAMA-2008-21-0003车内显示系统指南(GuidelineforIn-VehicleDisplaySystems)
ISO-16673-2007道路车辆-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统的人机工效方面-基于车内系统使用以达到视觉需
求的遮眼测试法(Roadvehicles-Ergonomicaspectsoftransportinformationandcontrolsystems-Occlusion
methodtoassessvisualdemandduetotheuseofin-vehicle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驾驶交互安全Drivinginteractionsafety
由于人机交互行为导致的对驾驶安全影响所带来的风险。
3.2
驾驶次级任务Drivingsecondarytask
在驾驶过程中,相对于控制车辆、监控道路状况等主驾驶任务而言与驾驶无关或不直接相关的触
控交互任务。
3.3
视觉分心Visualdistraction
由于视觉次任务引起的视线离开路面导致驾驶员对环境感知能力下降的过程。
3.4
操作分心Operationaldistractions
1
T/CSAEXXX-20XX
由于操作次任务引起的手脚资源占用导致驾驶员对环境感知能力下降的过程。
3.5
认知分心Cognitivedistraction2
由于认知次任务引起的意识离开路面导致驾驶员对环境感知能力下降的过程。
4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测试项目与方法
4.1测试项目
汽车智能座舱驾驶交互安全测试项目主要包括下面几项:
a)视觉分心程度:计算完成典型次级任务的视线离路总时间;
b)操作分心程度:计算完成典型次级任务的操作频率;
c)认知分心程度:计算完成典型次级任务的瞳孔直径变化量和SWAT量表得分。
4.2测试方法
见附录A。
4.3测试条件
测试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测试可以在实车或者模拟驾驶台架上进行;
(2)实车测试必须在封闭路面上进行;
4.4测试数据要求
用于汽车智能座舱驾驶交互安全性评价的数据集质量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3)采样频率不低于1Hz;
(4)数据连续记录情况下,数据异常(缺失、错误)比例不超过总量的5%;
5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评价方法
5.1单项评价
5.1.1视觉分心评价
视觉分心用完成次级任务时驾驶人视线离路总时间(s)来评价,计算方法见附录B,评价指标阈
值见表1。
表1视觉分心评价-视线离路总时间指标阈值
视线离路总时间12345
2
T/CSAEXXX-20XX
安全等级
上限471115—
下限—4.57.511.515.5
5.1.2操作分心评价
操作分心用完成次级任务的操作频率(次/分钟)来评价,计算方法见附录B,评价指标阈值见表2。
表2操作分心评价-操作频率指标阈值
操作频率
12345
安全等级
上限391520—
下限—4101621
5.1.3认知分心评价
认知分心用主观负荷SWAT量表(百分制)和瞳孔直径变化量(mm)两个指标来评价,计算方法
见附录B,评价指标阈值见表3和表4。
表3认知分心评价-主观负荷指标阈值
主观负荷
12345
安全等级
上限16273952—
下限—17284053
表4认知分心评价-瞳孔直径变化量指标阈值
瞳孔直径变化量
12345
安全等级
上限0.230.460.570.65—
下限—0.240.470.580.66
5.2综合评价
5.2.1综合评价指标计算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并将驾驶次任务触控交互安全转化为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指数(简称安全指数,下同)为最终的评价指标,安全指数可评价汽车智能
座舱不同布局、尺寸的屏幕介质(中控屏等)使用过程中因为分心导致的人机交互安全风险,指数值越
3
T/CSAEXXX-20XX
高,表征汽车智能座舱产品引起的分心安全风险越低,安全等级越高,根据每个单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퐹=100−(4∗푋1+0.18∗푋2+0.42∗푋3+17.79∗푋4)
式中F: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综合评价分数
푋1:视线离路时间,单位为秒(s);
푋2:操作频率,单位为次/分钟;
푋3:主观负荷分数(百分制):
푋4:瞳孔直径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
5.2.2综合评价指标限值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综合评价安全指数限值见表5。
表5综合评价指标-安全指数限值
级别安全较安全一般安全危险
上限100795939
下限806040-
综合评价为一般安全时需要注意,若综合评价为危险等级,则企业在应用时应优化相关次级任务
的流程设计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
T/CSAEXXX-20XX
附录A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测试方法
A.1视觉分心项目测试方法
A.1.1在封闭路面下,测试人员佩戴眼动仪坐在测试车辆或测试台架中,以40-60km/h的速度行驶;
A.1.2完成汽车智能座舱的次级任务;
A.1.3眼动仪采集并记录测试人员的视线离路时间;
A.2操作分心项目测试方法
A.2.1在封闭路面下,测试人员佩戴眼动仪坐在测试车辆中,以40-60km/h的速度行驶;
A.2.2完成汽车智能座舱的次级任务;
A.2.3测试全程启用行车记录仪录制,记录有效操作次数和操作时间,获取其操作频率;
A.3认知分心项目测试方法
A.3.1在封闭路面下,测试人员佩戴眼动仪坐在测试车辆中,以40-60km/h的速度行驶,记录测试
人员的瞳孔直径基线;
A.3.2完成汽车智能座舱的次级任务;
A.3.3眼动仪采集并记录测试人员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测试完成之后,填写一份SWAT量
表(见附录C);
A.3.4计算测试人员的瞳孔直径变化量和SWAT得分;
5
T/CSAEXXX-20XX
附录B
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单项指标计算方法
B.1视线离路总时间
视线离路总时间应按公式(B.1)计算
푇
푋1=∑퐷푡(B.1)
푡=0
其中퐷푡为푡~푡+1秒内的视线离路时间。
B.2操作频率
操作频率应按公式(B.2)计算
퐶
푋=(B.2)
2푇
其中T为操作总时长,C为操作总次数。
B.3瞳孔直径变化量
瞳孔直径变化量应按公式(B.3)计算
푋4=푃푡−푃̅(B.3)
其中푃푡为푡时刻的瞳孔直径,푃̅为静息状态的瞳孔直径的平均值。
6
T/CSAEXXX-20XX
附录C
SWAT量表
1.请您将下列三种负荷按照对任务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列?(从大到小)[排序题,请在中括号内
依次填入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