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团体标准《老年高血压居家管理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的立项课题,课题编号:,项目名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规范。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哈特瑞姆心脏医疗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蒲黄榆社区医院。计划完成时间2021年11月。2.工作过程起草(草案、论证)阶段:2020年6月11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征集老年护理与长期照护领域团体标准,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我们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患病率高、控制率低,居家血压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居家血压管理标准。申请的项目进过批准后,2021年1月,根据标准起草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凤莉为组长,张海泳、陈汝明、孙红、孙超、田颖、赵立新、钟久昌、刘兴鹏、孔一慧、陈歆、高瑞雪、王金艳、马秀丽、丁舒、陶香君为组员的标准起草工作组。起草工作组结合近年来老年高血压临床的治疗进展,对国内老年高血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和资料查证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于2021年4月20日形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规范”初稿。起草组针对初稿进行了前后2次修订,最终形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规范”专家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牵头单位于2021年6月21日~2021年7月18日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放给各起草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共收集各类意见26条。修订后于2021年7月20~2021年10月18日将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发放至全国各地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共发放24名专家,专家工作领域为:护理管理、临床护理、临床医疗、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专家来自工作单位主要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医院、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蒲黄榆社区医院。共搜集专家意见136条,工作组对意见逐条进行充分讨论后,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审查阶段:牵头单位于2021年11月10日完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规范”草案修订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由组长审核后报标委会秘书处。同时,再次发给各起草单位讨论,2021年11月15日根据起草小组各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了最终修改,形成了最终的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征求意见稿经对各相关单位的征求意见,对各单位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了处理,形成了送审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制定的意义、原则意义: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和人数日益庞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截止2019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已达6.776亿,占全球总人口的8.93%。我国老年人口数目庞大,“十三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2021—2030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比约为34.9%。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我国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53.2%,但血压控制率仅为18.2%。老年人群血压波动性增强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晨峰现象加剧等血压异常特征,高强度的降压治疗导致严重的跌倒发生率增加40%(骨折、颅脑损伤或关节错位)。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合并症多、服药种类和数量增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使血压的管理变得复杂和困难,高龄人群因躯体和认知功能衰退导致降压耐受性下降和治疗风险增高。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管理不足:我国现状来看,大多数医院的长期随访仍以门诊随访为主,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时间及空间的可及性较差,且每月1次的门诊面询亦会对患者的服药情况产生影响。部分医院及科室长期随访纳入了电话随访这一手段,但拒访、失访现象较多,随访率不高。但总体来讲,无论使用哪种方式,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照护的覆盖率均处于极低范围,相较于国外数据更令人担忧,目前,包括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内的各国指南中,都对老年高血压进行了阐述,但篇幅均有限。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且作为慢性疾病,患者在接受短期住院治疗后,大部分回归社区和家庭。因此,迫切需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家血压管理标准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老年高血压管理的质量。编制标准有利于对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重点、难点提出管理建议,实现降压达标并维持血压持续稳定,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服药依从性,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为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规范和指导,为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标准,促进老年高血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原则: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修订工作。2、本标准性能指标制定依据,对于有争议指标的处理及验证情况本标准起草过程中,主要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指标时,综合考虑临床实践和实用性,寻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最有益的途径,充分体现了标准在研究领域的先进性和临床实践中的合理性。有争议的指标:=1\*GB3①老年高血压概念界定问题,有指南界定为年龄≥60岁,有指南界定为年龄≥65岁,根据进一步的文献检索,最新高血压指南《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和《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中均把老年人界定为年龄≥65岁,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老年人定义为“≥65岁”,联合国也是把年龄大于65岁以上称为老人,结合课题小组讨论,决定将老年人界定为“年龄≥65岁”。=2\*GB3②关于血压测量血压计的选择问题,指南建议选择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部分专家认为很多老人仍有使用汞柱式血压计的习惯,建议加上汞柱式血压计,根据进一步的文献检索,现在所有指南均不推荐使用汞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且2017年8月16日起,《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对中国生效,其中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因此电子血压计仍为首选,未采用专家建议。三、主要实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本标准为非实验性研究,因此不需要进行试验或验证。本标准无综述报告。本标准无需技术经济论证。无预期经济效果。预期社会效益:为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标准,为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规范和指导,促进老年高血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测试国外的样品、样机。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重大分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