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文综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A.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重要性 B.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C.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可知,在国家治理中,孔子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墨子主张选贤治理社会,管子主张藏富于民,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旨在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德治和民本思想,排除AB项;均平富贵和选贤任能的目的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非关注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C项。2.南朝时期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道”“理”“神”“灵”“圣”的命题;画家姚最在《续画品录》中指出绘画应“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他们的绘画理论()A.体现了当时文化交融的特征 B.折射出当时书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D.表明民族交融丰富了科技文化内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南朝时期的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道’‘理’‘神’‘灵’‘圣’的命题”、“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绘画理论包含了道家、儒家思想,体现出南朝文化交融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体现的绘画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理论,与文学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技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780年,“炎(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杨炎这一建议()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 B.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C.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 D.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C项正确;两税法只是改变了征税的标准和固定征税时间,前期并未增加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两税法并没有促进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4.清雍正帝曾谕令内阁:“至元太祖之世,始成一统,历前明二百余年。我太祖高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而各蒙古又复望风归顺,咸禀正朔,以迄于今。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这可用于说明清代前期()A.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 B.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清除了华夷之间的对抗纷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康乾时期收复台湾、设立台湾省,平定准噶尔部与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设立驻藏大臣与金瓶掣签制度管理西藏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可见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一统国家的具体治理模式,无法得出创新,且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清朝的疆域问题,排除A项;元朝时期,边疆与内地治理趋向一体化,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太过绝对,华夷之间纷争不可能完全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5.1868年,在为与列强修约做准备时,总理衙门与两江总督曾国藩、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一大批官员商议铁路事宜。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外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只要修建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丁宝桢指出:“此事为害过大,使我之国计民生日耗日削于冥冥之中,不堪设想。”这表明二人()A.对近代化道路选择出现分歧 B.与列强“商战”的思想日隆C.尚未认清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D.强调交通对于经济的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曾国藩认为,只要修建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丁宝桢指出,此事为害过大”等信息可得出二人尚未认清工业时代,工商业发展会导致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加速,发展铁路交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项正确;两人都反对修建铁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通过发展工商业抵御资本主义侵略即“商战”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两人都反对修铁路,并未强调交通对经济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6.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 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 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6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公布的《宪政筹备九年清单》中将很多一般行政事务列为预备立宪应办事宜,农工商部所列清单无一与宪政有关,可见清政府对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宪政缺乏诚意,预备立宪计划不周、推进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末新政在改革政治体制方面突破不大,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旧势力间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地方自主权增强,看不出中央集权式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的措施,未提及民众的态度,不能得出“不得民心”,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并结合所学,晚清以来,我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的努力都失败了,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青年们大多在传统价值观崩解的年代中成长,体会到不摧毁顽固社会心理,就难以实现救亡图存,遂向旧文化旧道德发起挑战。因此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不涉及五四运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C项不是材料主旨,且新文化运动时期依然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辩论,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1980年(件)1990年(件)2000年(件)2010年(件)2015年(件)发达国家268720751440685806194046发展中国家200327541568858870157160不发达国家54160221851057427959合计5231543132279155260379216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 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交往都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了中国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开展的是多边外交还是双边外交,排除A项;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所示为卢浮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纳拉姆辛胜利石碑”。图中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国王纳拉姆辛(前2291年~前2255年在位,阿卡德第四任统治者)本人的全身像。他戴上了两河流域艺术传统中神的形象所独有的牛角帽,在士兵及敌人之上,走上山去,走向太阳。该碑上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A.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B.已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文化传承得到统治者重视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阿卡德王国(两河流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纳拉姆辛穿戴神的形象,在士兵及敌人之上,走向太阳,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本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亚速帝国的征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权利的集中程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对文化传承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里尔法案》把国有土地赠予各州兴办从事农业和机械教育的农工学院。许多旧大学也增设了机械工程、采矿冶金、电气化工及电化学等新专业。1887年国会通过了《哈奇法案》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全国和各州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美国国会这些做法()A.确立了美国世界市场中心的地位 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表明美国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印证了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主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后的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于教育,建立在近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有一定文化素养及技能训练的工人,因此普及和提高教育具有决定意义。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美国资产阶级日益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材料中美国国会的举措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在世界市场中心的地位,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11.1884年,欧美列强在某次会议上规定:“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这一规定旨在()A.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C.协调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 D.维护非洲各国独立和完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欧美)。根据材料“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列强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它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同时要建立相关机构确保该地区现有权利的实现。这一会议和规定的实质是协调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是针对非洲,没有涉及亚洲、拉丁美洲,排除A项;材料强调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并非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排除B项;当时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沦为英法德等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2.2003年到2021年,世卫组织积极应对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非典)、埃博拉病毒和新冠肺炎在内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021年以来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聚焦各方共同关切,提出包括5项原则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倡议,并为此积极进行斡旋。这表明()A.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重大挑战C.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到2021年(世界)。材料主要体现了世卫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问题凸显的当代,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世卫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因此,材料体现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没有体现全球治理主要力量的重大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性崛起与复兴,都是凭借着属于这个民族自身的思想与灵魂。在与西方文化的理解碰撞中,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思想、以义制利的经济发展准则和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理念,都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摘编自人民论坛《中华文化的世界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文化与世界”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未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引领。阐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对多元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采众长同时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积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模仿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为人类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以中华文化引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思想、以义制利的经济发展准则和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理念,都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得出论题:未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引领。阐述:首先,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如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对多元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等。其次,说明中华文化对周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2年,日本在华经济调查人员于上海出版日文版《清国通商综览》,该书目录中就有“金融”一词。1898年,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提到“金融机关渐渐通行”。1899年6月,日本人河濑仪太郎在《湖北商务报》编译日文《设立日清银行之要》,文中说:“欲振张日清贸易……不可不具备金融(金融二字犹言流通金银)机关”。该年7月,在日本横滨出版的立宪派《清议报》发表译文《俄国募集铁道公债》,文中提到,“当先查金融市场情形为要云”。1901年,湖北留日学生监督钱恂指出:荷兰银行“以扶育府民事业为目的,故每便于市上之金融(犹上海市俗称银根)。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撰文指出,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遂为全地球金融(谓金银行情也)之中心点”。从1903年后,“金融”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无逸在《中国金融之前途》一文中论述了浙江金融实际受上海金融控制,上海金融实际上又为外商银行控制,为了中国金融界的安全,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该文54处使用“金融”。《杭州金融机关组织表》还列出了杭州票号、银号、钱庄的店名及经营内容等情况。——摘编自孙大权《“金融”一词在中国近代的起源、演变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金融”一词在华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金融”一词在华传播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由日本传入;传播者主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传播内容丰富,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传播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摆脱外国资本控制。(2)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向西方学习,金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晚清学习的榜样;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金融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增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需要加强金融管理和控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经济调查人员于上海出版日文版《清国通商综览》,该书目录中就有‘金融’一词”可知,由日本传入;根据材料“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无逸在《中国金融之前途》一文中论述了浙江金融实际受上海金融控制,该文54处使用‘金融’”可知,传播者主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根据材料“《日本变政考》、《清议报》《中国金融之前途》”可知,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根据材料“当先查金融市场情形为要云”“金融机关渐渐通行”“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可知,传播内容丰富,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根据材料“为了中国金融界的安全,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可知,传播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摆脱外国资本控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原因:传播特点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考生主要从日本的制度完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等几个方面来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金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晚清学习的榜样;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金融改革成为求救亡图存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增加;西方侵略加剧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管理。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文综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A.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重要性 B.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C.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可知,在国家治理中,孔子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墨子主张选贤治理社会,管子主张藏富于民,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旨在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德治和民本思想,排除AB项;均平富贵和选贤任能的目的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非关注弱势群体,排除D项。故选C项。2.南朝时期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道”“理”“神”“灵”“圣”的命题;画家姚最在《续画品录》中指出绘画应“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他们的绘画理论()A.体现了当时文化交融的特征 B.折射出当时书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 D.表明民族交融丰富了科技文化内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南朝时期的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道’‘理’‘神’‘灵’‘圣’的命题”、“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圣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绘画理论包含了道家、儒家思想,体现出南朝文化交融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体现的绘画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理论,与文学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技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780年,“炎(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杨炎这一建议()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 B.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C.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 D.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C项正确;两税法只是改变了征税的标准和固定征税时间,前期并未增加农民的负担,排除A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两税法并没有促进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4.清雍正帝曾谕令内阁:“至元太祖之世,始成一统,历前明二百余年。我太祖高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而各蒙古又复望风归顺,咸禀正朔,以迄于今。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这可用于说明清代前期()A.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 B.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清除了华夷之间的对抗纷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康乾时期收复台湾、设立台湾省,平定准噶尔部与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设立驻藏大臣与金瓶掣签制度管理西藏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可见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的基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一统国家的具体治理模式,无法得出创新,且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清朝的疆域问题,排除A项;元朝时期,边疆与内地治理趋向一体化,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太过绝对,华夷之间纷争不可能完全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5.1868年,在为与列强修约做准备时,总理衙门与两江总督曾国藩、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一大批官员商议铁路事宜。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外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只要修建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丁宝桢指出:“此事为害过大,使我之国计民生日耗日削于冥冥之中,不堪设想。”这表明二人()A.对近代化道路选择出现分歧 B.与列强“商战”的思想日隆C.尚未认清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D.强调交通对于经济的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曾国藩认为,只要修建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丁宝桢指出,此事为害过大”等信息可得出二人尚未认清工业时代,工商业发展会导致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加速,发展铁路交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项正确;两人都反对修建铁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通过发展工商业抵御资本主义侵略即“商战”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两人都反对修铁路,并未强调交通对经济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6.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 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政治体制本身 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06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公布的《宪政筹备九年清单》中将很多一般行政事务列为预备立宪应办事宜,农工商部所列清单无一与宪政有关,可见清政府对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宪政缺乏诚意,预备立宪计划不周、推进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末新政在改革政治体制方面突破不大,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旧势力间的斗争,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地方自主权增强,看不出中央集权式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的措施,未提及民众的态度,不能得出“不得民心”,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说:“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体用二元’僵化思维模式。”该学者意在说明()A.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解放C.当时各流派思想出现融和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古’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并结合所学,晚清以来,我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的努力都失败了,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青年们大多在传统价值观崩解的年代中成长,体会到不摧毁顽固社会心理,就难以实现救亡图存,遂向旧文化旧道德发起挑战。因此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不涉及五四运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C项不是材料主旨,且新文化运动时期依然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辩论,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1980年(件)1990年(件)2000年(件)2010年(件)2015年(件)发达国家268720751440685806194046发展中国家200327541568858870157160不发达国家54160221851057427959合计5231543132279155260379216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 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交往都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了中国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开展的是多边外交还是双边外交,排除A项;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所示为卢浮宫博物馆的馆藏品“纳拉姆辛胜利石碑”。图中高大威猛的形象是国王纳拉姆辛(前2291年~前2255年在位,阿卡德第四任统治者)本人的全身像。他戴上了两河流域艺术传统中神的形象所独有的牛角帽,在士兵及敌人之上,走上山去,走向太阳。该碑上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A.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B.已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文化传承得到统治者重视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阿卡德王国(两河流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纳拉姆辛穿戴神的形象,在士兵及敌人之上,走向太阳,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本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亚速帝国的征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权利的集中程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对文化传承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里尔法案》把国有土地赠予各州兴办从事农业和机械教育的农工学院。许多旧大学也增设了机械工程、采矿冶金、电气化工及电化学等新专业。1887年国会通过了《哈奇法案》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全国和各州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中心。美国国会这些做法()A.确立了美国世界市场中心的地位 B.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表明美国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 D.印证了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主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2年后的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于教育,建立在近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有一定文化素养及技能训练的工人,因此普及和提高教育具有决定意义。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美国资产阶级日益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材料中美国国会的举措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在世界市场中心的地位,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11.1884年,欧美列强在某次会议上规定:“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这一规定旨在()A.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C.协调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 D.维护非洲各国独立和完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欧美)。根据材料“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列强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它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同时要建立相关机构确保该地区现有权利的实现。这一会议和规定的实质是协调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是针对非洲,没有涉及亚洲、拉丁美洲,排除A项;材料强调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并非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排除B项;当时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沦为英法德等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2.2003年到2021年,世卫组织积极应对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非典)、埃博拉病毒和新冠肺炎在内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021年以来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聚焦各方共同关切,提出包括5项原则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倡议,并为此积极进行斡旋。这表明()A.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重大挑战C.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3年到2021年(世界)。材料主要体现了世卫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问题凸显的当代,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世卫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因此,材料体现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没有体现全球治理主要力量的重大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性崛起与复兴,都是凭借着属于这个民族自身的思想与灵魂。在与西方文化的理解碰撞中,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思想、以义制利的经济发展准则和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理念,都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摘编自人民论坛《中华文化的世界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文化与世界”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未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引领。阐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对多元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采众长同时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积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模仿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为人类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以中华文化引领的人类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地产合伙人协议书
- 资金股东协议书
- 遗送供养协议书
- 稳岗协商协议书
- 经营浴场协议书
- 自行施工协议书
- 宁波公积金委托协议书
- 酒店员工协议书
- 委托生产卫生纸协议书
- 生活类救灾物资协议书
- T-CSPSTC 47-2020 装配式机电工程BIM施工应用规程
- 河北对口单招第十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计算机)-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课件-
- 电力行业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陪诊服务行业现状、发展环境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新颖深刻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 05J927-1汽车库建筑构造图集
- 工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融合
- 湖北省石首楚源“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
- 回归课标+重视教材+从容备考(章建跃)
- 电大专科【计算机平面设计(二)】网络课形考任务2答案
- 艺术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