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周尚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识区域——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的若干视角认识区域的三个关键问题2一、三个学派对三个问题的回答31、传统区域地理学派认识区域是一个自人类出现以来就有的认知过程,有文字后出现了方志学,其中含地志学。在近代地理学出现后,区域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也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代表人物为德国的赫特纳(AlfredHettner)、美国的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强调研究区域的唯一性,因此被后来地理科学强调普适规则研究的学者诟病。JonasA.Newregionalgeographyoflocalities,Area,1988,20(2):101-110.5传统区域地理学的应用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海外殖民,开拓市场需要了解区域地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区域地理成为英国海军手册中的必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民族主义乐于使用区域唯一性的概念。6传统区域地理学派对三个问题的回答72、维达尔学派维达尔·白兰士1926年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建构了区域地理的分析模式。区域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体。区域的唯一性来自区域人文活力和自然的结合,他多研究乡村地区,例如《TableaudelaGeographiedelaFrance》(1903)。虽然在乡村小区域内有商品交易,但是区域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少。区域内部可以自给自足。8主要观点及受到的挑战维达尔学派强调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区域内部社会生活的活力,可以营造不用的人文特点。因此成为著名的人地关系“或然论”。但是,随着旧的、小区域的、自给自足的、乡村的“区域”的消失,人们看到了相似的、一致的区域面貌,从而使得“区域地理”在地理学中的中心性急速下降。9维达尔学派对三个问题的的回答103、新区域地理学派它于1970年后期代兴起,与前面的学派有继承和发展关系。1)重建了哈特向1959年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有差异的,但是差异是连续积累变化的(例子mamadips)。2)继承了维达尔学派所主张的人在区域再生产中的能动性,因此区域依然是多样的(例子大栅栏)。3)强化了区域的尺度转换,小区域与大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子:北京商业区)。11新区域地理的应用1)服务于国际政治格局把握的目的(东南亚与中国)。2)服务与地理教学。AlexanderB.MurphyandJohnO’Loughlin.NewHorizonsforRegionalGeography.EURASIANGEOGRAPHYANDECONOMICS,2009(1):241-253.12陆权说(资源)与海权说(市场)13区域网络中的结构洞新区域地理学派的对三个问题的回答15二、区域的类型形式区(formalregion)
一种事物分布的地区,且没有自组织中心。功能区(functionalregion)一种或多种事物分布的地区,有自组织中心。16功能区与形式区的区别功能区与形式区的区别
(牛街的例子)三、区域的本性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前苏联地理学家卡列斯尼克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壳,它的范围是从地球的物理表面(陆面、水面)向上向下各延伸15—20公里的层圈。
下四层,上三层(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地域综合体或区域无论如何划分区域,区域有其自己的客观本性19区域的本性(natureofregion)20综合自然地理关注的区域第一本性在“认识国家”一讲中我们介绍了国家自然非障区的自然地理格局。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区域第二本性DerekGregory用扑克牌游戏解释DoreenMassey的空间分异或劳动地域分工。黑桃-资源,红桃-人力,梅花-技术,方片-资本点数规则区域本性是什么?自然和人为物化的、空间符号化的。国家边界强化了区域本性
本地市场效应(homemarketeffect)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具有竞争力,并成为净出口国。
价格指数效应(priceindexeffect)厂商集聚程度越高,商品种类越丰富,该地区产品的均衡价格指数就越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大。
市场拥挤效应(marketcrowdingeffect)由于企业集中带来了环境承载力超载,产品同质竞争的利润下降、限制指不完全竞争厂商喜欢在竞争者较少的区位布局。23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解释了区域差异的稳固性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的,后来有其他经济学家发展为具体化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营国关系,某个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后一个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果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积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24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区域第三本性基于情感需求、信仰需求、政治需求,一个区域被赋予的意义。例如,卢沟桥事变使得宛平成为抗日战争纪念地再如,以色列地区成为犹太人复国之地三如,中国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25第三本性中的不可以移动性地球上多彩的文化世界会随着人们的流动混合么?
26文化区是有稳定性的耶路撒冷的认同空间27区域是有尺度的文化大区(culturalrealm)如东亚文化大区(EastAsianRealm)文化世界(culturalworld)如阿拉伯世界(ArabianWorld)文化圈(culturalsphere)如盎格鲁文化圈(Anglosphere)文化大区(EastAsianRealm)文化区(ChineseCulturalRegion)文化亚区(QiandLusub-culturalregion)地方(place)1970年代以来的讨论尺度28四、区域的形成机制和尺度转换1、三种形成机制1)自然决定的区域2)结构分工决定的区域3)历史形成的区域2、四种尺度转化291)索尔的文化景观学派文化景观的空间稳定性、不可移动性。观点:具有相同文化景观的、比邻小地区可为组成一个大文化区。典型的景观分析案例:木屋、墓地、谷仓、加油站等。缺憾:即便有相同的景观,但不是一个文化区。(中国文化地图集的尝试)2)泽林斯基的超有机体理论观点:文化区是一个整体,它与个体没有关系。人们无法从整体解读出来个体,也无法个体解读出整体。大区与小区没有关系。典型案例:《美国文化地理》中各个民族文化极为不同,但是却构成了美利坚文化的整体。缺憾:没有说明不同尺度之间的编码关系(例如北京精神与西城精神)3)施坚雅的结构主义解释观点:小区域是大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大区域由不同功能的小区域组成。强调关系流。典型案例:成都平原的小区域与大区域
郑振满的莆田宗教信仰区core-periphery缺憾:无法解释大小形式文化区之间的关系。4)索加的后现代主义解释观点:大区域内有很多不同的小区域,它们之间可能少有文化上的联系,或共同性。典型案例:E.Soja.Postmetropolis:CriticalStudiesofCitiesandRegions.Oxford:BasilBlackwell,2000.缺憾:使文化区综合变得极为简单而零碎。文化景观论超有机体论结构主义每个点是小区域,小区域联系为大区域,大区域联系为全球后现代主义五、课程综合练习研究对象——中国的东部和西部问题1:它们属于哪类区域?问题2:区域的本性如何形成?问题3:认识东西部的实践意义是什么?40认识区域的三个关键问题41东西部区域比较42东部西部自然条件相对好,港口区位条件好自然条件相对差,远离世界主要市场基础设施好基础设施相对差综合软环境好综合环境相对差研究对象——中国的东部和西部问题1:它们属于哪类区域?——形式区问题2:区域的本性如何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宿客栈运营管理合同标准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PVC改性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2篇
- 2025年猕猴桃树种子培育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特色餐厅厨房承包运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车辆租赁及配套设备供应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机合作社农机保险代理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门脸房屋租赁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门禁系统与智能家居系统融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教服务跨地域合作三方合同2篇
- 烟雾探测器的功能与使用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肺炎临床路径
- 外科手术铺巾顺序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如何克服高中生的社交恐惧症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三 APP的品牌建立与价值提供
- 电子竞技范文10篇
- 食堂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保障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