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1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2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3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4页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解决方案TOC\o"1-2"\h\u21327第1章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3182511.1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311501.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4285791.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15207第2章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541442.1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526992.2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537202.3功能需求与功能需求 6209472.3.1功能需求 6247982.3.2功能需求 65358第3章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6208263.1总体架构设计 6239843.1.1表现层设计 6208753.1.2业务逻辑层设计 6210773.1.3数据访问层设计 715633.1.4服务层设计 799303.2模块划分与功能分配 7136743.2.1用户管理模块 724213.2.2业务处理模块 7224623.2.3数据分析模块 7284393.2.4系统管理模块 7159063.3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 7324283.3.1技术选型 7115773.3.2平台搭建 89604第4章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8295684.1数据库设计方法 8237814.1.1需求分析 8324754.1.2概念结构设计 8138124.1.3逻辑结构设计 8213524.1.4物理结构设计 896614.2数据表设计与优化 856004.2.1数据表设计 867904.2.2数据表优化 9117944.3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 9278764.3.1安全性控制 9272034.3.2完整性控制 94631第5章系统开发与实现 947235.1系统开发流程 9252855.1.1需求分析 1048195.1.2系统设计 1082015.1.3系统开发 10243125.1.4系统测试与调试 10292895.1.5系统部署与实施 10316255.1.6系统维护与升级 10146585.2前端界面设计与实现 10190665.2.1界面设计原则 10303605.2.2界面布局 10220415.2.3组件设计 10170155.2.4交互设计 10310875.2.5前端技术选型 11190105.3后端逻辑处理与接口开发 11309195.3.1逻辑处理 11173225.3.2接口开发 11295335.3.3数据库操作 11143665.3.4安全性保障 1180605.3.5后端技术选型 1129937第6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132216.1系统集成策略与方法 1134736.1.1集成策略 11171776.1.2集成方法 1221706.2系统测试策略与方案 1261736.2.1测试策略 12217136.2.2测试方案 12314996.3系统上线与验收 12219646.3.1系统上线 12301906.3.2系统验收 1331306第7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374567.1生产管理应用 13190237.1.1生产计划管理 13208317.1.2生产过程监控 13248977.1.3物料管理 1339927.1.4质量管理 13171677.2财务管理应用 1391867.2.1预算管理 13111917.2.2费用报销管理 143847.2.3应收账款管理 14132457.2.4财务报表与分析 14204627.3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14147367.3.1员工信息管理 14320597.3.2招聘管理 14161197.3.3培训与发展 14266847.3.4绩效管理 148948第8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业务协同中的应用 1424028.1企业内部业务协同 1491608.1.1部门间信息共享 15305188.1.2流程整合 15127908.1.3资源优化配置 15194068.2企业间业务协同 1593318.2.1供应链协同 15232138.2.2市场营销协同 1580518.2.3研发协同 15253308.3产业链业务协同 15190528.3.1产业链信息共享 1619948.3.2产业链资源整合 1659498.3.3产业链风险管理 1626990第9章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维与优化 16111769.1系统运维策略与方法 16192719.1.1运维策略 16182979.1.2运维方法 16224989.2系统功能监控与优化 1653989.2.1功能监控 16230069.2.2功能优化 17325829.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7145929.3.1数据分析 17159829.3.2决策支持 1717666第10章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835210.1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72557410.1.1物联网技术 172743310.1.2大数据技术 181019010.1.3云计算技术 182701110.1.4人工智能技术 181245810.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8737610.2.1整合与协同 18825110.2.2移动化与社交化 182261110.2.3数据驱动与智能化 182335010.2.4安全与合规 181497010.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未来展望 182677310.3.1开放式架构 181215510.3.2微服务架构 18213410.3.3低代码/无代码开发 192088110.3.4智能化与自适应 19952010.3.5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 192363710.3.6跨界融合与创新 19第1章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1.1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它涉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企业信息化旨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1.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决策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风险。(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4)促进企业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激发员工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5)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1.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2)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从单一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向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迈进。(3)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要求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4)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未来,企业信息化管理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2)平台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平台化实现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3)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将向移动化方向发展,满足员工随时随地办公的需求。(4)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弹性扩展和按需分配。(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加大投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第2章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求分析2.1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步骤需求分析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的基础环节,其目的是明确企业对管理平台的需求,为后续开发提供指导。以下是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调研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收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2)需求识别:通过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需求信息,识别出关键需求。(3)需求分析:对识别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需求的内涵、外延及优先级。(4)需求验证:与相关利益者就分析结果进行沟通,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5)需求文档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后续开发提供依据。2.2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业务流程分析是需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支持。(1)业务流程梳理:详细梳理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包括业务环节、业务规则、业务数据等。(2)流程优化:针对现有业务流程中的瓶颈和不足,提出优化方案,提高业务效率。(3)流程标准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奠定基础。2.3功能需求与功能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明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2.3.1功能需求(1)基本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报表统计等。(2)业务功能:涵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3)辅助功能:如消息通知、日志管理、系统设置等,提高用户体验。2.3.2功能需求(1)响应速度: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响应速度,满足用户操作需求。(2)数据安全性:保证数据存储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坏等情况发生。(3)系统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4)扩展性: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5)兼容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方便用户使用。第3章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是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本节将阐述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以及服务层。3.1.1表现层设计表现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前端负责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操作,后端提供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前端技术主要包括HTML5、CSS3和JavaScript,采用Vue.js或React等主流前端框架。3.1.2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需求,将业务逻辑划分为多个模块,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以服务的形式提供业务功能,便于模块间的解耦和复用。3.1.3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持。采用DAO(DataAccessObject)模式进行设计,封装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降低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之间的耦合度。3.1.4服务层设计服务层负责整个平台的服务调度和管理,包括事务管理、负载均衡、权限控制等功能。采用SpringCloud或Dubbo等微服务框架,实现服务的注册、发觉、调用和熔断。3.2模块划分与功能分配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将信息化管理平台划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并分配相应的功能。3.2.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障系统安全性和易用性。3.2.2业务处理模块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实现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业务功能。3.2.3数据分析模块对企业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可视化报表,辅助决策。3.2.4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参数配置、日志管理、通知公告等功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3.3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3.3.1技术选型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技术能力,选择以下技术栈:(1)后端:Java语言,使用SpringBoot框架,实现快速开发、部署和运维;(2)数据库:MySQL或Oracle,满足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3)缓存:Redis,用于提高系统功能,减少数据库访问压力;(4)消息队列:RabbitMQ或Kafka,实现系统间的异步通信,提高系统解耦性;(5)前端:使用Vue.js或React等主流前端框架,结合ElementUI或AntDesign等组件库,实现快速开发。3.3.2平台搭建基于技术选型,搭建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实现以下目标:(1)开发环境:提供便捷的开发工具和调试手段,提高开发效率;(2)测试环境:保证系统质量,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3)生产环境:部署系统,实现高可用、高功能、易扩展的目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4章数据库设计与实现4.1数据库设计方法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对数据的有效管理。本章重点阐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采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4.1.1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深入沟通,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需求,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需求。4.1.2概念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采用实体关系(ER)模型对数据进行抽象和建模,形成概念模型。此阶段重点关注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定义,为逻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4.1.3逻辑结构设计在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进行逻辑结构设计。此阶段主要包括:定义数据表、字段、主键、外键、索引等。4.1.4物理结构设计根据逻辑结构设计,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特性,进行物理结构设计。主要关注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文件组织、索引策略、存储分配等方面。4.2数据表设计与优化4.2.1数据表设计根据逻辑结构设计,对数据表进行详细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数据表字段:根据业务需求,明确每个数据表包含的字段,并定义字段类型、长度、默认值等属性。(2)定义主键和外键:保证每个数据表具有唯一的主键,并在需要关联的表之间设置合理的外键。(3)索引设计:针对查询需求,为数据表创建合适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4)数据表关系定义:明确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并进行相应的关联设计。4.2.2数据表优化为提高数据库功能,对数据表进行以下优化:(1)合理分区:根据业务特点和访问频率,对数据表进行分区,降低查询时的数据量。(2)数据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减少数据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效率。(3)索引优化:根据实际查询场景,调整索引策略,避免过多索引导致的数据更新功能下降。4.3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4.3.1安全性控制(1)用户权限管理:为不同角色的用户分配合理的权限,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3)登录认证:采用强密码策略和二次验证机制,提高用户登录安全性。4.3.2完整性控制(1)实体完整性:通过主键和外键约束,保证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正确。(2)域完整性:限制字段取值范围,防止非法数据插入。(3)参照完整性:通过外键约束,保证数据表之间的参照关系正确。(4)用户自定义完整性:根据业务规则,设置合理的校验约束,保证数据符合业务要求。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持。第5章系统开发与实现5.1系统开发流程5.1.1需求分析在系统开发流程中,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与企业深入沟通,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包括业务流程、功能模块、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5.1.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架构设计、模块划分、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保证系统设计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5.1.3系统开发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遵循软件工程规范,保证系统开发质量。5.1.4系统测试与调试开发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保证系统稳定可靠。5.1.5系统部署与实施在测试合格后,将系统部署到企业服务器,进行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保证企业顺利过渡到新系统。5.1.6系统维护与升级根据企业需求及市场变化,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5.2前端界面设计与实现5.2.1界面设计原则遵循简洁、易用、美观的设计原则,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上手,提高工作效率。5.2.2界面布局采用响应式布局,适应不同设备和分辨率,使界面在不同设备上展现良好。5.2.3组件设计开发通用组件,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组件包括表格、表单、图表等,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各种需求。5.2.4交互设计优化用户交互体验,采用动态效果、提示信息等方式,提高用户操作便利性。5.2.5前端技术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前端技术栈,如HTML5、CSS3、JavaScript等,保证前端功能和兼容性。5.3后端逻辑处理与接口开发5.3.1逻辑处理根据业务需求,编写后端逻辑处理代码,实现业务流程控制、数据处理、权限验证等功能。5.3.2接口开发遵循RESTfulAPI设计原则,开发后端接口,实现前端与后端的数据交互。5.3.3数据库操作编写数据库操作代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保证数据安全和高效访问。5.3.4安全性保障采取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手段,保证系统安全可靠。5.3.5后端技术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后端技术栈,如Java、Python、Node.js等,保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第6章系统集成与测试6.1系统集成策略与方法6.1.1集成策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系统集成阶段,需遵循以下策略:(1)需求导向:以企业业务需求为核心,保证各系统模块间高效协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2)分阶段实施:按照系统重要性、复杂度和业务需求,分阶段进行系统集成,降低集成风险。(3)标准化接口: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提高系统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数据一致性:保证各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6.1.2集成方法(1)模块化设计: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便于集成和后期维护。(2)接口开发:根据各模块功能需求,开发相应的接口,实现系统间数据交互。(3)中间件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业务协同。(4)自动化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功能、功能等方面的测试。6.2系统测试策略与方案6.2.1测试策略(1)全面测试:覆盖系统功能、功能、安全性、稳定性等各个方面。(2)分阶段测试:按照系统开发进度,分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3)持续测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持续进行测试,保证问题及时发觉和解决。(4)回归测试:在系统修改后,进行回归测试,保证修改不影响其他功能。6.2.2测试方案(1)测试工具: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2)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覆盖系统各项功能。(3)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4)测试团队:组建专业的测试团队,负责系统测试工作。6.3系统上线与验收6.3.1系统上线(1)上线计划:制定详细的上线计划,包括上线时间、影响范围、风险评估等。(2)数据迁移:在上线前,完成数据迁移工作,保证系统顺利切换。(3)培训与指导: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保证他们熟悉系统操作。(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上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6.3.2系统验收(1)验收标准: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2)验收流程:按照验收标准,开展系统验收工作。(3)问题整改:对验收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直至满足验收标准。(4)验收报告:编写系统验收报告,记录验收过程和结果。第7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7.1生产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集成各类生产数据和业务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以下是生产管理应用的具体内容:7.1.1生产计划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收集生产数据,根据销售预测、库存状况等因素,自动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7.1.2生产过程监控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等信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7.1.3物料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料需求的精准预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利用率。7.1.4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收集质量数据,分析质量问题和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7.2财务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以下为具体应用内容:7.2.1预算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协助企业制定、执行和监控预算,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7.2.2费用报销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规范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效率,降低报销成本。7.2.3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应收账款情况,提高回款效率,降低坏账风险。7.2.4财务报表与分析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自动各类财务报表,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7.3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以下为具体应用内容:7.3.1员工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实现员工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员工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7.3.2招聘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协助企业优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7.3.3培训与发展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实施在线培训,提高员工技能,促进员工成长。7.3.4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目标实现。通过以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业务协同中的应用8.1企业内部业务协同企业内部业务协同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的重要环节。本章首先探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内部业务协同中的作用与实施。企业内部业务协同主要包括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流程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8.1.1部门间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这有助于提高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8.1.2流程整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整合,消除冗余环节,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同时通过流程整合,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8.1.3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对企业内部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8.2企业间业务协同企业间业务协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节主要分析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企业间业务协同中的应用。8.2.1供应链协同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具体表现在:采购协同、库存协同、物流协同等方面。8.2.2市场营销协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帮助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市场营销方面实现协同,共同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高市场占有率。主要包括:客户资源共享、营销策略协同、线上线下渠道整合等。8.2.3研发协同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持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协同,共享研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具体体现在:研发项目管理、技术交流与协作、知识库共享等方面。8.3产业链业务协同产业链业务协同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本节主要讨论产业链业务协同的实践。8.3.1产业链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产业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包括:原材料供应信息、生产计划、销售预测等数据的共享。8.3.2产业链资源整合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在产业链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整体成本。如:共享生产线、联合采购、共同研发等。8.3.3产业链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产业链企业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监测、信用风险管理、合同履行监控等。第9章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维与优化9.1系统运维策略与方法信息化管理平台作为企业关键业务支撑系统,其稳定、高效的运维。本节将阐述系统运维的策略与方法,以保证平台持续稳定运行。9.1.1运维策略(1)制定全面的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人员的职责与权限;(2)实施运维流程标准化,保证运维工作有序进行;(3)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运维技能水平。9.1.2运维方法(1)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2)实施定期巡检,发觉并解决问题;(3)通过监控告警系统,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4)开展功能优化工作,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9.2系统功能监控与优化系统功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效果,本节将从监控与优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保障系统功能。9.2.1功能监控(1)建立全面的功能监控体系,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等方面;(2)采用功能监控工具,实时收集系统功能数据;(3)分析功能数据,发觉系统功能瓶颈;(4)定期功能报告,为优化工作提供依据。9.2.2功能优化(1)根据功能监控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功能优化工作;(2)优化数据库查询,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