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方案TOC\o"1-2"\h\u27572第1章超高层建筑概述 4216921.1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4145591.2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4232231.3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 518075第2章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抗震设计原则 566812.1结构体系选择 5306692.1.1框架核心筒体系 5156432.1.2筒中筒体系 5238452.1.3框架剪力墙体系 5193532.1.4悬挂结构体系 6310322.2抗震设计原则 659752.2.1多重防线原则 6210432.2.2能力保护原则 68682.2.3整体性原则 697832.2.4鲁棒性原则 6182982.3抗震设防目标及功能要求 6326842.3.1小震不坏 660382.3.2中震可修 643582.3.3大震不倒 66429第3章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分析 7153123.1地震作用概述 767223.1.1地震作用的类型 712763.1.2地震作用的特点 7259983.1.3影响地震作用的因素 822493.2地震反应分析理论 868393.2.1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8211813.2.2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8325573.2.3动力时程分析 8252193.3抗震功能化设计方法 830733.3.1功能目标 9114413.3.2功能指标 9276693.3.3功能评价方法 97870第4章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9298754.1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9101654.1.1计算模型建立 9133114.1.2参数选取 949624.2结构抗震功能化设计 10194284.2.1抗震功能目标 10133284.2.2抗震设计方法 10177644.3结构关键部位及构件设计 10304824.3.1关键部位设计 10101044.3.2构件设计 108872第5章基础工程设计及抗震措施 10137945.1基础工程设计概述 10122915.1.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1180975.1.2基础工程设计原则 1126785.1.3基础工程设计内容 11250575.2抗震基础设计要求 1112955.2.1抗震设防目标 1129805.2.2抗震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1187595.2.3抗震基础设计方法 11121505.3基础工程抗震措施 11258615.3.1地基处理措施 11317135.3.2基础结构抗震措施 11251885.3.3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 11308565.3.4基础工程应急措施 11144045.3.5抗震功能评估与优化 125390第6章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128696.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2246256.1.1设计原则 12288086.1.2设计内容 12124836.2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 12112666.2.1施工工艺 1259906.2.2施工流程 12192036.3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12264276.3.1施工质量控制 12256266.3.2验收 1321723第7章施工临时结构设计 13308967.1临时结构设计概述 13262017.2施工临时结构选型与设计 1380877.2.1临时结构选型 1310577.2.2临时结构设计 1384207.3施工临时结构安全性分析 14148257.3.1结构计算与分析 14301137.3.2施工临时结构荷载分析 14286897.3.3施工临时结构安装与拆除 14292227.3.4施工临时结构监测与维护 1426921第8章抗震施工技术及措施 14225468.1施工技术概述 14277588.1.1施工技术重要性 14136328.1.2施工技术原则 1434638.2施工过程抗震措施 14243628.2.1基础施工阶段 14170948.2.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557828.2.3装修施工阶段 15180938.3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15321338.3.1施工质量控制 15262658.3.2施工监测 156583第9章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 15122199.1隔震技术原理及设计方法 15123619.1.1隔震技术原理 16135029.1.2隔震设计方法 16274429.2消能减震技术原理及设计方法 16148039.2.1消能减震技术原理 16326769.2.2消能减震设计方法 16168979.3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1611959.3.1隔震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1640599.3.2消能减震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16254629.3.3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组合应用 1632017第10章抗震施工管理及应急预案 172231710.1抗震施工管理 172649410.1.1抗震施工组织设计 172465010.1.1.1构建抗震施工组织架构 171013810.1.1.2明确各岗位职责及人员配置 172861010.1.1.3抗震施工技术交底及培训 172546010.1.2抗震施工过程管理 172881110.1.2.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72731010.1.2.2施工质量控制 171900910.1.2.3施工进度管理 172739610.1.3抗震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17357310.1.3.1抗震材料选择与验收 17266510.1.3.2抗震设备配置与维护 171802410.1.3.3抗震施工废弃物处理 17685510.2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72848910.2.1抗震应急预案编制 173195710.2.1.1确定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172948210.2.1.2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分析 171297410.2.1.3制定应急预案内容 172003710.2.2抗震应急演练与培训 172663510.2.2.1应急预案培训 17929010.2.2.2组织应急演练 17954210.2.2.3应急预案修订与完善 171889910.2.3抗震应急救援与处置 171935510.2.3.1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7157710.2.3.2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171132310.2.3.3应急资源调度与协调 171446510.3抗震施工安全处理及防范措施 172283010.3.1抗震施工安全分类及处理 18918110.3.1.1常见抗震施工安全类型 18156410.3.1.2安全报告与调查处理 183256110.3.1.3安全责任追究与整改措施 181649010.3.2抗震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8499410.3.2.1施工过程安全防范 181673310.3.2.2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81640110.3.2.3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 182920610.3.3抗震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181557310.3.3.1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181449810.3.3.2安全应急演练 183015810.3.3.3安全应急响应与救援流程 18第1章超高层建筑概述1.1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与分类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是指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物。在我国,一般认为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物可被划分为超高层建筑。根据功能、结构和用途等方面的差异,超高层建筑可分为以下几类:(1)商务办公楼: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商务办公楼通常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具有高度集中、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等特点。(2)住宅楼: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住宅楼逐渐向高空发展。超高层住宅楼一般为高档住宅,配套设施齐全。(3)商业综合体: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超高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繁华地段的地标性建筑。(4)公共设施:如医院、学校、酒店等,超高层公共设施建筑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1.2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超高层建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我国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高度不断刷新:建筑技术的进步,我国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攀升,如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2)地域分布广泛:超高层建筑已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拓展,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3)设计风格多样:在追求高度的同时超高层建筑在设计风格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3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其抗震设计。以下是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要求:(1)合理的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核心筒、筒中筒、巨型框架等。(2)高度的安全功能:超高层建筑应具备较高的抗震功能,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发生严重破坏或倒塌。(3)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高于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4)先进的抗震技术:运用先进的抗震技术和材料,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功能,如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等。(5)细化的抗震措施: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抗震措施,包括结构布局、构件设计、节点处理等方面,以提高整体抗震能力。第2章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抗震设计原则2.1结构体系选择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对其抗震功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高度以及投资预算等因素,结构工程师需综合考量以下几种结构体系:2.1.1框架核心筒体系框架核心筒体系是超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体系。该体系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水平位移。框架部分承担垂直荷载,核心筒部分承担水平荷载,二者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抗震功能。2.1.2筒中筒体系筒中筒体系适用于高度更高的超高层建筑。该体系由内、外两个筒体组成,内筒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外筒承担垂直荷载。筒中筒体系具有更高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抗震功能。2.1.3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该体系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同时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使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功能。2.1.4悬挂结构体系悬挂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将建筑物的一部分悬挂于另一部分。该体系具有较好的自振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响应。2.2抗震设计原则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2.1多重防线原则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设置多重防线,使结构在遭遇不同强度地震时,能够依次发挥抗侧力作用,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2.2.2能力保护原则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构件的受力功能,保证关键构件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严重损坏,以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功能。2.2.3整体性原则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整体性,使各部分结构构件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抗震能力。2.2.4鲁棒性原则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鲁棒性,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以抵御地震作用。2.3抗震设防目标及功能要求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如下:2.3.1小震不坏在小震作用下,建筑物应保持完好,无结构性损伤。2.3.2中震可修在中震作用下,建筑物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应保证关键构件不发生严重破坏,便于震后修复。2.3.3大震不倒在大震作用下,建筑物应满足不倒塌的要求,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为达到上述设防目标,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需满足以下功能要求:(1)结构构件的受力功能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塑性变形能力。(4)结构关键构件应具备较高的抗震功能。(5)结构连接节点应满足强度和延性要求。第3章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分析3.1地震作用概述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发生时,由于地壳的突然运动,使建筑物产生惯性力、地震剪力、地震弯矩等效应,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影响的过程。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尤为显著,因此,对地震作用的深入理解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基础。本节将从地震作用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概述。3.1.1地震作用的类型地震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惯性作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因惯性作用产生惯性力,该力与建筑物的质量、地震加速度及地震波的传播方向有关。(2)地震剪力: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建筑物各部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结构内部产生剪力,可能导致结构剪切破坏。(3)地震弯矩: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建筑物各部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使结构内部产生弯矩,可能导致结构弯曲破坏。(4)地面运动效应:地震波传播到建筑物基础时,会使基础产生振动,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3.1.2地震作用的特点地震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地震发生具有突然性,给建筑物带来的冲击力大,作用时间短。(2)不确定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具有不确定性,给抗震设计带来困难。(3)复杂性: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建筑物各部分受到的地震作用不同,可能导致多种破坏形式。3.1.3影响地震作用的因素影响地震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1)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越高,地震作用越强。(2)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震活动性越高,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大。(3)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和体型:不同结构类型、高度和体型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不同。(4)建筑物的材料、施工质量及使用状况:这些因素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功能,进而影响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3.2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地震反应分析理论是研究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动力反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节将从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动力时程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3.2.1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基于以下假设:(1)建筑物为线性弹性体系,即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2)地震波为简谐波,即地震加速度与时间成正弦或余弦关系。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有:静力法、反应谱法、模态分析法等。3.2.2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特性,包括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主要分析方法有:塑性铰模型法、纤维模型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2.3动力时程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是根据地震波记录,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过程。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地震波的随机性、建筑物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地震持时等因素,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3.3抗震功能化设计方法抗震功能化设计方法是在传统抗震设计基础上,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引入功能目标、功能指标和功能评价等方法,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本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3.3.1功能目标功能目标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预期功能水平,包括:正常使用功能、生命安全、经济损失等。根据功能目标,制定相应的抗震设计策略。3.3.2功能指标功能指标是评价建筑物抗震功能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层间位移角、结构损伤指标、地震反应谱等。通过功能指标,评估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设计提供依据。3.3.3功能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依据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损伤程度等;定量评价则通过计算功能指标,对建筑物的抗震功能进行量化评价。通过抗震功能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4章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4.1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4.1.1计算模型建立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首先需建立合理的结构整体计算模型。该模型应能准确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线性及非线性特征。计算模型应考虑以下因素:结构体系类型及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特征;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方式;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4.1.2参数选取结构整体计算模型的参数选取对抗震设计。主要参数包括:材料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几何参数:如楼层高度、柱梁跨度和截面尺寸等;动力参数:如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等;地震作用参数:如地震烈度、地震波特性等。4.2结构抗震功能化设计4.2.1抗震功能目标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功能化设计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明确抗震功能目标。功能目标主要包括:结构在预定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4.2.2抗震设计方法抗震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方面:功能抗震设计:以结构功能目标为依据,进行抗震设计;多功能水平设计:设置不同功能水平,实现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功能要求;能力设计法:根据结构承载能力和延性要求,进行构件设计。4.3结构关键部位及构件设计4.3.1关键部位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关键部位包括:结构底部加强区:提高底部楼层抗弯和抗剪能力;结构转换层:合理设计转换层结构,保证传力路径明确;连接部位:加强构件连接,提高整体性。4.3.2构件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构件设计包括以下要点:柱、梁、墙等主要受力构件: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要求;剪力墙、框架柱等抗侧力构件:合理配置,提高抗侧能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考虑裂缝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因素;钢结构构件:考虑疲劳、稳定性等功能要求。第5章基础工程设计及抗震措施5.1基础工程设计概述5.1.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本节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土层分布、土质特性、地下水情况等,为后续基础工程设计提供依据。5.1.2基础工程设计原则介绍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便于施工等方面。5.1.3基础工程设计内容概述基础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类型选择、基础尺寸确定、地基处理、基础结构设计等。5.2抗震基础设计要求5.2.1抗震设防目标阐述抗震基础设计的设防目标,包括设防地震烈度、设防地震动参数等。5.2.2抗震基础设计规范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详细介绍抗震基础设计的要求,如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基础结构形式等。5.2.3抗震基础设计方法介绍抗震基础设计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5.3基础工程抗震措施5.3.1地基处理措施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换填、压实、预压、加固等。5.3.2基础结构抗震措施分析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如加强基础底板、设置抗震缝、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等。5.3.3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从施工角度出发,提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包括施工顺序、施工质量控制、施工监测等。5.3.4基础工程应急措施针对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基础工程的应急措施,如设置紧急避难通道、储备应急物资等。5.3.5抗震功能评估与优化对基础工程抗震设计进行功能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抗震功能。第6章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6.1.1设计原则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安全、高效、合理、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条件、资源供应及环境保护要求,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6.1.2设计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布局、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等。6.2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6.2.1施工工艺超高层建筑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幕墙工程等。各类工艺应结合工程特点,选用先进、适用、可靠的技术方法。6.2.2施工流程(1)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施工等;(2)钢结构工程:包括钢结构加工、运输、安装、焊接、涂装等;(3)装饰工程:包括室内外装饰、给排水、暖通、电气等;(4)机电安装工程:包括电梯、消防、通风、空调、智能化等;(5)幕墙工程:包括幕墙设计、材料选购、加工制作、安装等。6.3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6.3.1施工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保证施工质量;(3)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实施严格监控;(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整改不合格项目;(5)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6.3.2验收(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验收标准;(2)对施工过程中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3)保证验收资料齐全、真实、准确;(4)对验收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工程质量。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7章施工临时结构设计7.1临时结构设计概述本章主要对建筑行业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设计进行阐述。临时结构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产生重要影响。本节将介绍施工临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7.2施工临时结构选型与设计7.2.1临时结构选型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合理选择施工临时结构类型。常见的临时结构类型包括: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电梯、塔吊、防护棚等。7.2.2临时结构设计(1)脚手架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脚手架类型,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根据施工工艺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3)施工电梯设计:根据建筑物高度、施工人员需求,合理选型,进行施工电梯的安装和设计。(4)塔吊设计:根据建筑物高度、施工进度和材料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塔吊型号,进行塔吊基础和附着设计。(5)防护棚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防护棚,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7.3施工临时结构安全性分析为保证施工临时结构的安全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7.3.1结构计算与分析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临时结构进行结构计算,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7.3.2施工临时结构荷载分析对施工过程中临时结构可能承受的荷载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7.3.3施工临时结构安装与拆除根据施工临时结构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安装与拆除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7.3.4施工临时结构监测与维护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临时结构的安全。通过以上分析,为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8章抗震施工技术及措施8.1施工技术概述8.1.1施工技术重要性在超高层建筑中,抗震施工技术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具有的作用。本章主要阐述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抗震技术及其措施。8.1.2施工技术原则抗震施工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震功能、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8.2施工过程抗震措施8.2.1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施工阶段是超高层建筑抗震施工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把控地基处理质量,保证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2)合理设置桩基及地基加固方案,提高基础抗震功能;(3)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减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8.2.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是抗震施工的核心部分,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高强度、抗震功能良好的建筑材料;(2)优化主体结构设计,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保证施工质量;(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8.2.3装修施工阶段装修施工阶段也应重视抗震措施,包括:(1)选择轻质、高强、抗震功能好的装修材料;(2)合理布局装修构造,避免因装修造成的结构损伤;(3)加强装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8.3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8.3.1施工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2)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施工质量;(3)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8.3.2施工监测(1)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结构变形、应力等数据;(2)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对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处理;(3)制定应急预案,保证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4)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保证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抗震功能,为我国超高层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9.1隔震技术原理及设计方法9.1.1隔震技术原理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与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与基础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减少地震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措施。本节主要介绍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式隔震支座等隔震元件的工作原理。9.1.2隔震设计方法隔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确定隔震目标、选择合适的隔震支座类型、进行隔震结构动力分析、设计隔震支座及连接构件、评估隔震效果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跨境贸易专用全新抵押合同版本3篇
- 2025年度公厕智能厕所设备研发与生产承包施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众筹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典当行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代个人缴纳社保及补充养老保险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体验公司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中心冷库租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寄养宠物医疗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职务秘密及竞业限制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 力士乐-mtx micro简明安装调试手册v4updated
- GB/T 6807-2001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 GB/T 15109-1994白酒工业术语
- 膜片钳常见问题汇总(人人都会膜片钳)
- 校车安全逃生技能培训学习
- (新版)电网规划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图
- 杏酱生产工艺
-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 静电场知识点例题结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