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E/27/wKhkGWd9UIiAehmtAALBIf7u_U4802.jpg)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E/27/wKhkGWd9UIiAehmtAALBIf7u_U48022.jpg)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E/27/wKhkGWd9UIiAehmtAALBIf7u_U48023.jpg)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E/27/wKhkGWd9UIiAehmtAALBIf7u_U48024.jpg)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通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3E/27/wKhkGWd9UIiAehmtAALBIf7u_U48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工程“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制作器物“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体现当时的文明拥有对人力和资源的强大组织协调能力,故选C项。2.春秋初期齐国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宗法制、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答案D3.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答案C解析西周初年,分封大国于边远地区,这一布局是为了防范少数民族对周朝的侵扰,构筑边疆安全屏障,故选C项。4.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尚圆”观念,讲究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花好月圆,重视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影响这一观念的是()A.家国体制B.君主专制C.礼乐制度D.分封制解析西周宗法制下,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是“家”和“国”的统一,家、家族、国家在结构上具有同一性,国是家的放大,族权与政权相统一,故选A项。5.《周礼》记载: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审慎的刑法制度B.森严的等级秩序C.灵活的地方治理D.已推行法礼并用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不同的“国”用不同的“典”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审慎的刑法制度,故选A项。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琅琊碑文在九行文字中记录:“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材料,可以推知秦代()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C.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 D.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端平法度,圣智仁义”可知,法家与儒家思想并存,故选D项。材料中还提到重法的思想,排除A项;外儒内法是汉代以后的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是强调法治和仁治,焚书坑儒是崇尚法治,排除C项。7.《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故选A项。8.东汉学者崔寔曾说,今天的地方长官随意违背诏书,诏书说得再恳切,甚至骂到极点也无动于衷。但地方所下公文却像霹雳一样震动,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的状况。这种现象说明()A.地方豪强对抗中央 B.察举制的弊端严重C.贪污腐败愈演愈烈 D.王国问题死灰复燃答案B解析题干中“地方长官随意违背诏书”“地方所下公文却像霹雳一样震动”等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东汉时期地方长官通过察举制实际上控制了选拔人才的权力,地方势力迅速膨胀,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选B项。9.右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的是()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 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 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时间“东汉”和“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右边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说明的是分工协作,规模很大,应该是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故选D项。10.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15个省区。由此可知,东汉时期()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北民南迁推广了农业技术C.牛耕技术已遍及全国 D.边疆地区与内地联系密切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了铁犁牛耕技术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体现了生产力水平提高,故选A项;北民南迁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排除B项;“遍及”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边疆地区也有铁犁牛耕,但是反映不了“联系密切”,排除D项。11.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织物情况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织机实物史料情况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汉赋记载情况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B.对汉代丝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C.要重视汉赋的史料价值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干高级织机可以反映出汉代丝织业的发展状况,但目前无完整的汉代高级织机实物出土,可以通过汉赋的记载对其有所了解,即汉赋中所蕴含的史料价值应引起重视,故选C项。12.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明的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体现了当时()A.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 B.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 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据“新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信息可知,“新道家”兼容、整合了阴阳家、儒家、墨家等各家思想的合理成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色,故选B项。13.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原主管官员及机构的职权逐渐被临时派遣官剥夺,这反映的是中央内部政务运行机制的演变,故选D项。14.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明经8163.31814.02922.7128制举8865.7107.43626.9134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 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 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科举考中的官员的出身对比,从中可知,士族出身的官员相对数量较多,但是也有了小姓和寒门子弟,可知唐朝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实行,官员的来源广泛,改变了魏晋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做官的局面,反映出官吏来源基础扩大,故选B项。15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痛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突显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答案D解析从材料唐德宗削藩失败后,恢复藩镇的权力,可知虽然藩镇不利于国家,但朝廷无力管控,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减弱,故选D项。16.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打破 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答案B解析从“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到“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说明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之下,商人地位低下,经商环境受到政府政策的极大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商人子弟投身科举之路,故选B项。17.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已深入人心B.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C.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理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材料故事描述的是唐代宫女借诗歌表达爱情,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和宽松,“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说明宋代随着理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统治者思想控制加强,故选D项。18.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B.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C.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D.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北方人口由全国的75%下降到35%,南方由25%上升到65%,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经济重心有逐渐向南方转移的趋势,故选C项。19.北宋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京城:“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乐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材料反映出()A.城市街道拥堵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B.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繁荣C.宋朝实际仍然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D.宋朝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B解析据题干“人烟浩穰”“花阵酒池”“燕馆歌楼”说明东京人口众多,娱乐场所分布广泛,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故选B项。20.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如图一。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如图二。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A.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C.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理学兴起制约了绘画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绘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而南宋时期的绘画却“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国家统一,国力较为强盛,而南宋却“偏安一隅”,国力大为削弱,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作品偏于“孤残”,这充分说明一定的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选C项。21.王阳明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表明,王阳明旨在()A.讽刺程朱格物致知的做法 B.阐发“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以心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复兴儒学以对抗佛道思想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王阳明的诗句“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说明主要论述其“心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故选B项。22.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选B项;“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C项;“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排除D项。23.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B.农业发展停滞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人地矛盾突出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从规模说明更加趋向于小农化,“多劳”则将更多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对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阻碍,故选C项。24.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政府大力抑制土地兼并C.封建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弛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财富的产生方式不再完全依赖土地,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导致农民所占的土地超过地主所占土地,故选A项。25.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类似明代小说《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主人公许宣这一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一变化说明明代()A.小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载体B.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遭到了颠覆C.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D.文学创作蕴含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说明明清小说日益世俗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壮大,文学作品越来越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答案(1)基本特征: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发挥宗族凝聚作用。(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董仲舒的建议批准以后,……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变成了东方世界之罗马教皇,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摘自翦伯赞《秦汉史》材料二(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材料三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晚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继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股实学思潮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建议”所产生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理学的社会价值。(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10分)答案(1)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2)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崇尚空谈。原因:儒家能不断吸收其他学说,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4-3实数(1)》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2.2证明1
-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听课评课记录2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二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听课评课记录
- 创业糕点店创业计划书
- 专利技术许可证合同范本
- 厂房出租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范本
- 高额质押典当合同范本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派对用品行业供需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