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_第1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_第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_第3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_第4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聊城大学第一章单元测试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目前主要包括

A:旱灾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

答案: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下列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

A:SO2B:COC:O3

D:NO

答案:SO2;CO;NO三效催化转化器是在NOx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同时使哪些成分都得到高度净化。

A:COB:颗粒物C:NOxD:HC

答案:CO;NOx;HC移动源的排放因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车龄B:车型C:油品D:车速

答案:车龄;车型;油品;车速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

A: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B: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C: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D: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答案: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煤的工业分析

A:挥发分B:灰分C:硫酸盐D:水分

答案:硫酸盐煤中的S经过燃烧大约()转化成SO2。

A:50%B:30%C:70%D:90%

答案:90%当燃烧温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氮会被氧化成NOx,这种NOx称为

A:燃料型氮氧化物B:热力型氮氧化物C:基本型氮氧化物D:瞬时氮氧化物

答案:热力型氮氧化物固定源中,哪种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基本不随燃烧设备的变化而变化?

A:SO2B:COC:颗粒物D:NOx

答案:SO2理论空气量与(α-1)的乘积代表的是

A:实际烟气量B:理论烟气量C:实际空气量D:过剩空气量

答案:过剩空气量某地雨水的pH值为6.0,由此可以说明该地区是酸雨地区。

A:错B:对

答案: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中的氮完全来源于燃料。

A:对B:错

答案:错高碳燃料的热值比低碳燃料的高。

A:错B:对

答案:错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时间。

A:对B:错

答案:对书写燃烧方程式时,不考虑空气中氮气的转化。

A:对B:错

答案:对大燃烧设备的NOx的排放因子比小燃烧设备低。

A:对B:错

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是

A:风B:能见度C:云量D:湍流

答案:风;湍流风玫瑰图给出的关于风的基本信息有

A:风向B:风力C:风频D:风速

答案:风向;风频;风速下雨下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大气结构中的

A:暖层B:平流层C:中间层D:对流层

答案:对流层在一定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

A:露点B:泡点C:绝对湿度D:相对湿度

答案:露点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和压力值分别是

A:0K,101325PaB:273K,100PaC:273K,101325PaD:293K,101325Pa

答案:273K,101325Pa烟囱上部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波浪型B:锥型C:爬升型(屋脊型)D:漫烟型(熏烟型)

答案:爬升型(屋脊型)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时形成的逆温是

A:平流逆温B:锋面逆温C:辐射逆温D:下沉逆温

答案:锋面逆温在日出后的早晨,烟流的扩散形状是

A:爬升型B:锥型C:漫烟型D:扇型

答案:漫烟型大气圈中,平流层集中了大气中的大部分臭氧。

A:对B:错

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在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分别为

A:定向直径B:筛分直径C:斯托克斯直径D: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答案:斯托克斯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对数正态分布的两个特征量分别是

A:几何平均直径dg

B:算术平均直径dLC:标准偏差σD:几何标准偏差σg

答案:几何平均直径dg

;几何标准偏差σg在选用静电除尘器来净化含尘废气时,首先必须考虑粉尘的

A:荷电性B:爆炸性C:比表面积D:电阻率

答案:荷电性;电阻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尘粒,在大气中可以飘浮而不易沉降下来,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A:100B:10C:0.1D:1

答案:100粉尘的粒径大小不一,但总存在某一个粒径,使得筛上质量和筛下质量各占50%,该粒径是

A:平均粒径B:质量中位径C:个数中位径D:分割直径

答案:质量中位径某粉煤炉燃烧产生的飞灰遵从以质量为基准的对数正态分布,且d15.9=10μm,d84.1=52.4μm,则d50为

A:31.2μmB:22.9μmC:21.2μmD:28.4μm

答案:22.9μm设计工厂灰仓大小时要用到颗粒物的

A:安息角B:堆积密度C:真密度D:滑动角

答案:堆积密度在高温范围内,粉尘层的导电主要靠粉尘本体内部的电子或离子进行,这种电阻率称为

;在低温范围内,粉尘的导电主要靠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或化学物质中的离子进行,这种电阻率称为

A:高温电阻率;表面电阻率B:容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C:容积电阻率;低温电阻率D:高温电阻率;低温电阻率

答案:容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除尘器压力损失与气速的关系

A:成反比B:成正比C:无关D:平方成正比

答案:平方成正比某工业粉尘由dp=5μm和dp=10μm的粒子等质量组成,除尘器对两种粒子的分级除尘效率分别为70%和80%,则该除尘器的总效率为

A:70%B:75%C:94%D:80%

答案:75%颗粒物所受流体阻力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流体的密度B:颗粒物的密度C:颗粒物的形状D:相对运动速度

答案:颗粒物的密度已知石灰石颗粒的密度为2.67g/cm3,试计算粒径为10μm的球形颗粒在273K空气(ρ=1.293kg/m3,μ=1.86×10-5Pa·s)中的重力沉降速度为

A:7.82×10-3m/sB:4.03×10-6m/sC:5.28×10-3m/sD:7.82×10-6m/s

答案:7.82×10-3m/s喷雾器喷出的液滴,大液滴比小液滴向前迁移的更远,归根结底是由于

A:粒径大B:初速度大C:密度大D:阻力小

答案:粒径大由筛下累积频率图可以求出任一粒径区间的频率,但频率密度图不可以。

A:错B:对

答案:错对数正态分布是最常用的粒径分布函数。它和正态分布的差别在于,在数学表达上以粒径的对数代替粒径。

A:对B:错

答案:对含水率会影响粉尘的导电性、粘附性和流动性。

A:错B:对

答案:对电阻率越高越有利于电除尘器的操作。

A:对B:错

答案:错除尘器出入口烟气体积不是恒定不变的。

A:错B:对

答案:对颗粒物雷诺数Rep介于1和500之间时,颗粒运动处于牛顿区。

A:对B:错

答案:错τ是一个具有时间量纲的参量,它叫做颗粒物的弛豫时间。τ和dp2成正比,即粒径越大,调整自身运动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A:错B:对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虽然不能满足当今排放标准的要求,但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减少烟气量B:循环回收C:降低气体温度D:预除尘

答案:循环回收;预除尘湍流式重力沉降室在推导除尘效率时做的假设包括

A: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浓度均一B:垂直于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浓度逐渐降低C: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浓度逐渐降低D:垂直于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完全混合

答案: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浓度逐渐降低;垂直于气流运动方向上颗粒物完全混合如果某一粒径的颗粒物在重力沉降室内的运动轨迹正好是纵剖面的对角线,则粒径比它大的颗粒物的除尘效率为

A:100%B:<100%C:<50%D:不确定

答案:100%在旋风除尘器的内、外涡旋交界圆柱面上,气流的()最大。

A:切向速度B:粉尘浓度C:径向速度D:轴向速度

答案:切向速度利用分割直径和雷思-利希特公式可以计算任一粒径粒子的

A:分级除尘效率B:阻力C:离心力D:总效率

答案:分级除尘效率某旋风除尘器的局部阻力系数为9.9,进口气速15m/s,则标准状况下的压力损失为

A:1440PaB:1600PaC:1280PaD:2080Pa

答案:1440Pa当颗粒物的粒径大于1mm时,驱进速度与粒径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分别为

A:成反比,平方成正比B:成正比,平方成正比C:成反比,成正比D:成正比,成正比

答案:成正比,平方成正比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烟气含尘浓度太高B: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C: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D: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答案:烟气含尘浓度太高以下关于德意希公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德意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B:德意希公式推导的前提是粒子在整个除尘器中均匀分布C:德易希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湍流式重力沉降室分级除尘效率有很多相似之处D:德意希公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德意希公式推导的前提是粒子在整个除尘器中均匀分布电除尘器的集尘效率为95%,某工程师推荐使用一种添加剂以降低集尘板上粉尘层的电阻率,预期可使电除尘器的有效驱进速度提高一倍。若工程师的推荐成立,则使用该添加剂后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

A:97.5%B:98%C:97%

D:99.75%

答案:99.75%在袋式除尘器中,当滤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真正起过滤作用的是

A:架桥现象B:尘粒C:滤布D:粉尘初层

答案:粉尘初层在各种湿式除尘器中,压力损失最大的是

,因为它的

非常高。

A:填料塔,液气比B:文丘里洗涤器,气速C:喷淋塔,液气比D:旋风洗涤器,气速

答案:文丘里洗涤器,气速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拟采用()为宜。

A:袋式除尘器B:静电除尘器C:湿式除尘器D:旋风除尘器

答案:湿式除尘器在层流式重力沉降室中,实际整个过气断面的气流和粒子都是均匀分布的。

A:错B:对

答案:错湍流式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要高于层流式的。

A:错B:对

答案:错径向速度计算的前提是外涡旋气流从上到下均匀的经过交界面进入内涡旋。

A:错B:对

答案:对分割粒径大于平均粒径。

A:对B:错

答案:错降低入口气速可防止二次效应即颗粒物重新进入气流,所以气速越低越好。

A:错B:对

答案:错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晕线越细,起始电晕所需要的电压越小。

A:错B:对

答案:对袋式除尘器清灰不能过度,即不能破坏粉尘初层,否则会引起除尘效率下降。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加大液气比会增加操作费用B:加大液气比会减小吸收推动力C:加大液气比会加大吸收推动力D:最佳液气比约为1.5倍的最小液气比

答案:加大液气比会增加操作费用;加大液气比会加大吸收推动力;最佳液气比约为1.5倍的最小液气比吸附设备中能连续运行的吸附器有

A:流化床B:卧式固定床C:立式固定床D:移动床

答案:流化床;移动床根据气液两相间物质传递过程的双膜理论,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只有气液两相主体达到平衡时,相界面处才不存在传质阻力B:气液两相主体呈湍流流动,气膜和液膜呈层流流动C:在气膜和液膜中,没有吸收组分的积累D:气液两相主体不存在浓度梯度,被吸收组分在气液两相主体的扩散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只有气液两相主体达到平衡时,相界面处才不存在传质阻力吸收操作线方程的建立是基于

A:吸收速率B:液气比C:物料衡算D:气液平衡

答案:物料衡算如果Y*>Y或X*<X,则代表此时吸收塔中进行的是

过程。

A:累积B:解吸C:吸收D:平衡

答案:解吸喷淋塔中布设的

可以使气流分布比较均匀,目的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吸收充分进行。

A:除雾器B:搅拌器C:喷嘴D:气流分布板

答案:气流分布板沸石分子筛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是因为

A:化学稳定性高B:具有许多孔径均一的微孔C:是强极性吸附剂D:热稳定性高

答案:具有许多孔径均一的微孔下列不属于催化流化床特点的是

A:催化剂磨损严重B:气速高C:传热性能差D:催化剂粒径很小

答案:传热性能差在以下关于气体吸附过程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增大气相主体的压力,从而增加了吸附质的分压,对气体吸附有利。B: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污染物,一种污染物也可以被多种吸附剂吸附。

C:对于化学吸附而言,因为其吸附热较大,所以降低温度往往有利于吸附。

D:流经吸附床的气流速度过大,对气体吸附不利。

答案:对于化学吸附而言,因为其吸附热较大,所以降低温度往往有利于吸附。

喷雾干燥法的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都比湿法

A:高B:不确定C:相等D:低

答案:低以氨为还原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将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通称为

A:气相反应法B:选择性催化还原法C:催化还原法D: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答案: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目前先进的低NOx燃烧器采用的技术是

A:空气和燃料都分级B:仅燃料分级C:不分级D:仅空气分级

答案:空气和燃料都分级吸收操作线上任何一个点在吸收塔中都有一个截面与其相对应。

A:错B:对

答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