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东南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孤

城非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高考资源网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滴滴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高考资源网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B.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C.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D.小说体现李生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坚持着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E.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说明雾是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其实李生平时根本就不想念家乡及亲人。11.文中“被扔在小城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的“陷”字,精妙地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情感?(6分)答:1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主要作用是什么?(6分)答:1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孤城”作为小说标题的理由。(8分)答:参考答案:10、B、D(5分)11、6分答:分别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每点3分)12、6分答:浓雾(2分);串联故事情节,交代了故事产生的原因,设置了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了人物紧张、迷失的心理。(4分)13、答:①自然环境:写了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2分)②社会环境: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6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2.比邻而局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冶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1)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参考答案:(1)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2)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3)①线索:气味.②作用:以“气味冶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冶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4)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第四段说“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在联系上文这一家的生活风格,“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按照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词语有本身的意思,而本题问的是“第五段中‘孱弱’的含意”,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必须在理解词语本身意思的基础上,在结合语境分析其意思.“孱弱”,瘦小虚弱;单薄,贫乏.第五段中,“孱弱”是修饰另一家的油烟,作者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依据这些内容即可解释孱弱的语境意.(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干的提问很明确,一是叙事线索,二是设置这一线索的作用.捕捉线索常用的方法,一标题入手法,标题可以说是每篇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可以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因为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它直接或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所以,我们在捕捉文章线索时,不妨从标题入手,自己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思索、分析.二抓关键物法,有时小物件乍看起来似乎无关大局.其实不然,从不少成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物件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进作品,就常常产生异乎寻常的艺术功用,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的语句,以及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对于本题,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办法,抓关键物,从开头、结尾、中间可以发现,文章处处出现油烟味,文章就是由油烟串起的,故油烟气味是文章的线索.而线索的作用就更为明确了,就是串联全文,借助油烟味反映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风格.(4)本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基本能力.文末句的意蕴,不但要回答句子的含义,还要考虑到文末段的作用.“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艾草味”“只由它弥漫,散开”,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艾草味”指的是端午这一传统文化;“只由它弥漫,散开”,生活状态不同但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主题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观众在回味传统诗词魅力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当代旧体诗词为何少有经典流传?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为何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诗词一旦被冠以“旧”的称号,似乎就是与时代相悖,不入潮流。“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兴起,为了与用白话写的诗相区分,中国古典诗歌被称为“旧体诗词”。如同戴了紧箍一样,旧体诗词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虽屡遭冲击,旧体诗词创作却从未中断。1925年,闻一多致信梁实秋写道:“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鲁迅、郁达夫、田汉、俞平伯等一批新文学家也从未停止旧体诗词创作。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旧体诗词的话题越来越热。2010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次向旧体诗词敞开大门,2011年成立中华诗词研究院,旧体诗词的地位已渐渐发生转变。中华诗词学会曾做过统计,我国目前有诗词刊物800多个,网络诗词论坛远超800家,每天创作数量达5万首。然而,高数量的创作背后,却难有“高峰”之作。大众持续热,学术界一直冷,当代旧体诗词仍遭遇“冰火两重天”。在有些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太熟悉旧体诗词,研究旧体诗词的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更古老的文学作品。旧体诗词还缺少一个判断质量的标准。长期以来,好的诗词得不到认定,问题得不到批评,学术化批评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导致创作越来越泛滥。除了外部因素,旧体诗词自身也存在诸多短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作品格调不高,甚至不懂旧体诗词基本格律的作者,却在大量写旧体诗词,他们创作的诗词重铺排和渲染,但难掩骨子里的疏阔苍白。新时代的春风里,旧体诗词如何绽放?“与时俱进”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关键词。新时代会出现许多与传统诗词不一样的东西,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诗词必须要伸向社会生活的细部,这正是诗词发力并大有可为的地方。有些随着时代产生或消亡的意象,就必须注意时代性。“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描写油灯的。现代人早已不用油灯而用电灯了,如果还以油灯为意象,就与时代不符了。新诗和旧诗应互见与互鉴,而不是水火不容。当代诗词的发展,应该学习和借鉴新诗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于规矩严苛,词汇疲敝,同质化、趋同化的意象之中突围而出,创造出接近口语、轻快自然、奇诡灵动的新鲜风景,适应更多的当代读者。好的文学作品要有评论引领。旧体诗词也需要加强评论,褒优贬劣、引导创作、提高审美,这样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诗词是旧体诗词发展的新现象,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把一些优秀作品,通过相对严格和可观的途径筛选出来。(选自2019年04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运动以后,旧体诗词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走下神坛,流落于文学的边缘。B.现当代以来,很少有人再创作旧体诗词,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C.很多创作旧体诗词的作者并不懂旧体诗词的基本格律,自然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D.新诗虽与旧体诗存在巨大差异,但其灵动的语感和鲜活的句式依然值得旧体诗学习。1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当下热门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出论点,接连设问,引发读者思考。B.文章首先分析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没落的原因,同时认为旧体诗词并未消亡。C.文章认为现当代旧体诗词难有“高峰”之作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原因。D.文章认为旧体诗词要与时俱进、借鉴新诗、评论引领,才能实现当代复兴。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旧体诗词正是因为冠以“旧”字,才导致其没落。B.在新文学家眼中,旧体诗词不具备现代性,从而不愿意去创作旧体诗词。C.新事物、新题材,催生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所以旧体诗词要去旧存新。D.网络也应建立相应的评选机制,去引导创作,去挖掘优秀的旧体诗词。参考答案:14.B(“很少有人再创作旧体诗词”在文中没有依据,旧体诗词不断有人创作,且数量多,只是难出经典;文中指在现当代文学史论著中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15.A(引出话题,并非论点)16.D(A项,强加因果;B项,文中是“有些新文学家”,且并没有指出他们不愿意去创作旧体诗词;C项,要存新不代表一定要去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认为……非,即埋怨。)B.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以……为忧。)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适:刚刚。)D.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作:创作。)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C.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景公悦,大戎于国6.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

)①无非事者②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③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④方命虐民,饮食若流⑤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后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B.文章第3段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目的是塑造齐相燕子机制灵活和善于雄辩的形象。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8.翻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参考答案:4.C

5.D

6.A

7.B

8.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4.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适”,到……去。动词。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连词,就/连词,才;B项,代词,这样的事/助词,的;C项,介词,以,把/介词,凭借;D项,介词,在。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万张重要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抓住关键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意思,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意思是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A项,③④不符合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要求。排除BCD项,本题选A项。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目的是以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8.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该句关键点: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快乐”;“其”:“执政者”;第一个“忧”:“以……为忧苦”,第二个“忧”:“忧苦”。参考译文:齐宣王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非议他们的君主了。得不到就非议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一同享受快乐,也是不对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是因天下而乐,忧是因天下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救助?一巡视一游乐,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家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分)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参考答案:4.D喻:使……明白。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译文: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察明了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风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感情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明史》列传第九十七)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参考答案:4.A5.B6.B7.(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4.试题分析:擅政:独揽国政。【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5.试题分析: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考点定位】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6.试题分析:B项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考点定位】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7.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当权、予夺、忠勤、捐弃,各1分,大意1分;比、系狱、矢志、不他适,各1分,大意1分。1【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理解B【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侭,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下了诏狱。之后,刑部判处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沈束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稀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鼓噪,沈束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

)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楼、马面、瓮城。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

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骆驼城后期的历史

,却如同一出

的大戏。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人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蕃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因此被沙漠侵蚀。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卷起尘土呼啸着,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B.它落寞而沧桑,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C.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D.它被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落寞而沧桑,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语焉不详

走马换将B.万人空巷

摩肩接踵

语焉不详

走马观花C.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模棱两可

走马观花D.万人空巷

络绎不绝

模棱两可

走马换将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骆驼城的湮没,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B.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C.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随之被沙漠侵蚀。D.骆驼城的湮没,使得周围的古城也逐渐被沙漠侵蚀。参考答案:17.C

18.A

19.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正因为“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才会显得“落寞而沧桑”,据此排除B项、D项。而A项,“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与前面所强调的狂风“呼啸”衔接不上;而且这是前面所述导致的结果,同时考虑主语不能一再变换,在“这”前加上“使得”比较好,故排除A项。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视、欢迎等盛况。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结合“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分析,选用“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语焉不详:指话说得不详细,不清楚。结合“骆驼城后期的历史”分析,选用“语焉不详”。走马观花:指骑在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走马换将:指调换将领,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