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XXXXXXXXX-2024团 体 标 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氢燃料电池产品(征求意见稿)2024-XX-XX发布 20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发布目 次 1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氢燃料电池 2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原则 74.1 通则 74.2 生命周期的视角 74.3 相对的方法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 74.4 相关性 74.5 完整性 74.6 一致性 74.7 统一性 84.8 准确性 84.9 透明性 84.10 避免重复计算 85 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的量化方法 85.1 通则 85.2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85.2.1 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 85.2.2 产品碳足迹研究的范围 95.2.3 产品系统及功能 95.2.4 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 95.2.5 系统边界 95.2.6 数据和数据质量 125.2.7 数据时间边界 135.2.8 时间地理边界 135.2.9 生命末期阶段 145.3 产品碳足迹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145.3.1 通则 145.3.2 数据收集 145.3.3 数据审定 165.3.4 单位过程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的关联数据 165.3.5 调整系统边界 175.3.6 分配 175.3.7 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时间影响评估 185.3.8 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处理 185.4 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影响评价 195.4.1 通则 195.4.2 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截断法(CUTOFF) 205.4.3 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循环足迹公式(CFF) 215.5 产品碳足迹结果解释 236 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报告 236.1 通则 236.2 报告内容框架 246.2.1 基本情况 246.2.2 目的 246.2.3 范围 246.2.4 清单分析 246.2.5 影响评价 256.2.6 结果解释 256.2.7 研究中使用的产品种类规则或其他补充要求的参考资料 256.2.8 绩效追踪说明(如适用) 256.2.9 产品碳足迹比较(如适用) 257 鉴定性评审 258 产品碳足迹声明 25附 录A 26附 录B 28附 录C 31参 考文献 3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由于自愿采用本文件而引起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及相关连带责任。本文件著作权归XXXX(组织)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组织及个人对本文件的纸质、电子等任何形式的载体进行复制、印刷、出版、翻译、传播、发行、合订和宣贯。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组织及个人采用本文件的具体内容编制中XXXX(组织)以外的各类标准和技术文件。XXXX(组织)将会对上述行为保留依法追责的权利。本文件由XXXX提出。本文件由XXXX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本文件参与编制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彬、柯安、李丽平……。本文件为首次发布。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氢燃料电池产品范围本文件采用与生命周期评价(LCA)标准(GB/T24040和GB/T24044)一致的方式,规定了氢燃料电池碳足迹量化和报告的原则、要求和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氢燃料电池碳足迹相关研究,其结果可作为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产品碳足迹信息发布、企业温室气体减排持续改进等不同应用的依据。碳抵消不在本文件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量化的范围内。本文件仅针对单一环境影响类型,即气候变化,不评价产品生命周期产生的其他潜在环境影响,也不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III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ISO14025:2006,IDT)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ISO14040:2006,IDT)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ISO14044:2006,IDT)GB/T2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26环境标志和声明足迹信息交流的原则、要求和指南(Environmentallabelsanddeclarations-Principle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communicationoffootprintinformation)ISO/TS14027:2017环境标志和声明产品种类规则的制定(Environmentallabelsanddeclarations-Developmentofproductcategoryrules)ISO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reenhousegases–Carbonfootprintofproduct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术语和定义GB/T24025-2009、GB/T24040-2008、GB/T24044-2008、GB/T32150-2015、GB/T24067-2024、ISO/TS14027:2017、ISO14067:2018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氢燃料电池hydrogenfuelcell将外部供应的氢气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气在阳极裂解成质子和电子,质子通过电解质、电子通过外电路分别迁移到阴极,反应生成水,电子在通过外电路时为负载提供电能。其他类型燃料电池可参照使用。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辐射的气态成分。注:本文件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来源:GB/T24067-2024,3.2.1]温室气体排放量greenhousegasemissionGHG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来源:GB/T32150-2015,3.6]温室气体清除量greenhousegasremovalGHGremoval在特定时段内从大气中清除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来源:GB/T24067-2024,3.2.6]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影响相关联的系数。[来源:GB/T24067-2024,3.2.4]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 比较某种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的单位。 注:给定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等于该温室气体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来源:GB/T24067-2024,3.2.2]生命周期lifecycle产品相关的连续且相互连接的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或从自然资源中生成原材料至生命末期处理。注:与产品相关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销售、使用和生命末期处理。[来源:GB/T24067-2024,3.4.2]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一个产品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输入、输出和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与评估。注:“环境影响”的定义请参见GB/T24001-2016,3.2.4。[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4.3]产品系统productsystem拥有基本流和产品流,同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能模拟产品生命周期的单元过程的集合。[来源:GB/T24044-2008,3.28]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CFP产品系统中的GHG排放量和GHG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并基于气候变化这一单一环境影响类型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注1:产品碳足迹可用不同的图例区分和标示具体的GHG排放量和清除量,产品碳足迹也可被分解到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注2: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记录了产品碳足迹的量化结果,以每个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1.1]产品部分碳足迹partial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partialCFP在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内的一个或多个选定阶段或过程中的GHG排放量和GHG清除量之和,并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注1:产品部分碳足迹是基于或由与特定过程或足迹信息模型有关的数据汇集而成,这些数据是产品系统的一部分,可作为产品碳足迹量化的基础。注2:“足迹信息模型”的定义请参见ISO14026:2017,3.1.4。注3: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记录了产品部分碳足迹的量化结果,以每个声明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1.2]产品碳足迹因子carbonfootprintfactor单位产品在系统边界内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每单位产品表示。功能单位functionalunit用来量化产品系统功能的基准单位。「来源:GB/T24040-2008,定义3.20]声明单位declaredunit用来量化产品部分碳足迹的基准单位。示例:质量(1千克粗钢)、体积(1升原油)。[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3.8]基准流referenceflow在给定的产品系统中,为实现功能单位功能所需过程的输入或输出量。[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3.9]系统边界systemboundary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系统的一部分。[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3.4]单元过程unitprocess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时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来源:GB/T24044-2008,3.34]取舍准则cut-offcriteria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所做出的规定。[来源:GB/T24044-2008,3.18]初级数据primarydata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计算得到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注1:初级数据并非必须来自所研究的产品系统,因为初级数据可能涉及其他与所研究的产品系统具有可比性的产品系统。注2:初级数据可以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或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6.1]现场数据site-specificdata从产品系统(3.9)内部获得的初级数据。注1:所有现场数据均为初级数据(3.19),但并不是所有初级数据都是现场数据,因为数据可能是从不同产品系统内部获得。注2:现场数据包括场地内一个特定单元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3.3)和温室气体清除量(3.4)。[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6.2]次级数据secondarydata不符合初级数据要求的数据。注1:次级数据是经权威机构验证且具有可信度的数据,可来源于数据库、公开文献、国家排放因子、计算估算数据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推荐使用本土化数据库。注2:次级数据可包括从代替过程或估计获得的数据。[来源:GB/T24067-2024,定义3.6.3]原生材料virginmaterials未经回收再利用的全新材料,即从自然界中直接提取,尚未投入过任何生产循环或消费过程中的材料。可再生材料recyclablematerials经过加工处理可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原材料。[来源:GB/T26989-2011,定义2.1.9]再生材料recycledmaterials对失去原使用价值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材料。「来源:GB/T26989-2011,定义2.4.10]数据质量dataquality数据在满足所声明的要求方面的能力特性。[来源:GB/T24044-2008,定义3.19]数据质量等级dataqualityrating(DQR)基于时间代表性、技术代表性、地理代表性对数据质量进行的半定量评估。截断法cutoffapproach(CUTOFF)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只考虑使用再生材料再生过程的环境影响而不考虑再生材料在收集之前的环境效益与环境影响,不考虑生命周期各阶段废弃和再生利用过程环境影响和环境效益在不同生命周期之间分配的方法。循环足迹公式circularfootprintformula(CFF)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综合考虑使用再生材料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废弃和再生利用过环境影响和环境效益并在多个生命周期之间进行分配的计算公式。原则通则以下原则是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本文件后续要求的基础。生命周期的视角产品碳足迹的量化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氢燃料电池生产、运输或交付、使用和生命末期的处理。注1:通过系统的总揽和生命周期的视角,可识别并避免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或各独立过程之间的潜在环境影响转移。注2:将生命周期各阶段或各过程与地理位置关联,可识别并追溯碳足迹在地理位置上的转移。相对的方法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是围绕一个功能单位或一个声明单位(产品部分碳足迹)构建的,其结果是与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相对应的。对于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应反复评估生命周期评价的四个阶段(研究目的和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结果解释,见5.2至5.5),使用迭代的方法来进行再次评估,有助于产品碳足迹研究和报告结果的一致性。科学方法的优先性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决策优先考虑以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为基础。如果不可能,则可应用其他科学方法(例如社会和经济科学)或参考研究范围(见5.2)规定的地理范围内有效的相关国际惯例中的方法。如果既不存在自然科学基础,也没有其他科学方法或国际惯例可以遵循,可基于价值选择进行决策。相关性在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中,所选择的数据和方法适用于所研究系统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评价。完整性在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中,所有对产品系统有显著贡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都应包括在内,显著程度取决于取舍准则(见5.2.5.3)。一致性保证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全过程应用相同的假设、方法和数据,以得到与目的和范围一致的结论。统一性采用国际上已认可并已应用于具体产品种类的方法、标准和指南,以提高氢燃料电池产品种类中产品碳足迹之间的可比性。准确性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和产品部分碳足迹的量化是准确的、可核查的、相关的、无误导性的,并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透明性以公开、全面和可理解的信息表述方式处理和记录所有相关问题,披露所有相关假设,并适当引用所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明确地解释所有估计值并避免误差,以使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如实地阐明其意图说明的内容。避免重复计算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仅分配一次,以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重复计算。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的量化方法通则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或部分碳足迹研究包括生命周期评价的四个阶段,即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的确定(见5.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见5.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见5.4)和生命周期结果解释(见5.5)。构成氢燃料电池产品系统的单元过程应按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分组,例如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分销阶段和生命末期阶段。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应分配到发生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生命周期阶段。在按照相同时间范围采用相同方法进行量化且不存在缺项或交叉的前提下,产品碳足迹可由产品部分碳足迹相加得到。产品碳足迹研究也可基于地理位置开展,构成产品系统的单元过程可与该过程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关联,且该关联应具有唯一性。目的和范围的确定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开展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总体目的是结合取舍准则(见5.2.5.3),通过量化氢燃料电池产品生命周期或选定过程的所有显著的GHG排放量和清除量,计算产品对全球变暖的潜在贡献(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在确定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时,应明确说明以下问题:——应用意图;——开展该项研究的理由;——目标受众(即研究结果的接收者);——符合ISO14026的要求,计划交流的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的信息(如有)。产品碳足迹研究的范围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应与研究目的保持一致(见5.2.1)。在确定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范围时,应考虑并清晰描述以下项目,同时考虑本文件相关条款中给出的要求和指南:氢燃料电池产品系统及其功能(见5.2.3);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见5.2.4);系统边界,包括产品系统的地理范围(见5.2.5);数据和数据质量要求(见5.2.6);数据时间边界限和数据地理界限(见5.2.7和5.2.8);假设,尤其是对使用阶段和生命末期阶段的情景假设(见5.2.9和5.2.10);分配程序(见5.3.6);特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见5.3.9);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见第6章);鉴定性评审类型(如有);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局限性。如开展比较,应遵循附录C要求。由于不可预见的限制、约束或额外信息,研究范围在某些情况下可进行调整。此类修改内容及其解释说明应进行记录。产品系统及功能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是将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生命周期作为产品系统进行模拟,该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产品系统可再分为多组单元过程。单元过程之间通过中间产品流或待处理的废物流相联系,与其他产品系统之间通过产品流相联系,与环境之间通过基本流相联系。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根据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目标的不同,功能单位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电能单位。如为核算某一型号的一组氢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则宜以单组为核算单位,既核算一组氢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e计)。如为比较不同型号、规格等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碳排放水平,则可以使用电能单位(通常以kWh计),如一组氢燃料电池使用寿命内单位电能的碳排放等。系统边界通则系统边界的选择应与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目的保持一致,并应明确说明在建立系统边界时所使用的方法(例如取舍准则,见5.2.5.3)。应对研究中包括的单元过程以及对这些单元过程研究的详细程度进行研究并做出规定。对研究的总体结论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的生命周期阶段、过程、输入或输出才允许被排除,但应明确说明并解释排除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系统边界设置氢燃料电池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含原材料获取阶段、电池生产阶段、电池分销阶段、电池生命末期阶段,不包括电池使用阶段。氢燃料电池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如下图所示。图氢燃料电池产品系统边界基于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核算不同研究目的,可从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一开展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a)截断法(CUTOFF):当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核算目的是对相同技术路线的氢燃料电池产品之间进行碳足迹信息沟通时,应使用截断法(CUTOFF)计算。b)循环足迹公式(CFF):当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核算目的是对不同技术路线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进行比较或研究氢燃料电池碳足迹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是否发生转移时,应使用循环足迹公式(CFF)计算。原材料获取阶段原材料获取阶段从自然界材料提取时开始,在原材料产品到达氢燃料电池产品生产工厂时终止。除了提取天然材料,还包括再生材料的获取,将原材料进行预处理以及将原材料投入到生产运输设备,以及原材料运输过程。特殊的,能源的获取和供应也包括在该阶段中,而用于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资产性商品的获取和供应不应该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原材料获取阶段的流程包括:a)再生材料的加工;b)保证原材料满足客户要求的附加过程,例如物理形式和化学成分:原材料加工、产品定型加工、再生材料的转换;能源(如电力、热力)的牛产;d)将材料或能源运送或输送到生产设施,以及相应的前处理设施。电池生产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从产品原材料进入工厂开始,到最终产品组装离开工厂终止。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如燃料电池模块及其组成部件,空压机、散热器等辅助部件)的生产、集成和检测都包括在这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考虑生产时期形成的任何副产品或废弃物。燃料电池生产车间主要进行电堆装配和/或系统集成,如果涉及核心零部件如双极板的制备,关键流程包括:a)双极板制备:从板材到双极板的整个故从而很难过包括阴极板、阳极板的加工制造以及把阴极板和阳极板组合成双极板。这个过程还包括对单机板或双极板的清洗,此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为极板清洗废液。b)密封点胶在双极板的点胶槽内点胶。c)电堆组装把端板、集流板、双极板、膜电极通过紧固装置组装成一个电堆。d)燃料电池模块组装把电堆和其它必要的部件(如电压巡检板)装配在一个壳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燃料电池模块。e)密封检测检查电堆和燃料电池模块的气密性。f)燃料电池堆活化对燃料电池推进行活化使其达到预期的性能。g)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把燃料电池模块和辅助部件或模块如空气供给模块、氢气供给模块、冷却模块、电池转换模块、控制模块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h)燃料电池系统检测电池分销阶段分销阶段从最终产品离开工广开始,到消费者得到产品结束。一个产品在分销阶段可能发生多段式存储、运输和销售,适用情况下包括在物流中心和零售地点的存储。该阶段的GHG排放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外购电力。分销阶段的流程包括:a)工厂、仓库、销售地点间的各类运输,包括空运、船运及陆路运输;b)装载;c)收货及入库;d)储存;e)批发及零售。注:一般情况下,分销阶段可总体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从生产工厂到物流中心或销售地点,另一个是从物流中心或销售地点到消费者手中。电池生命末期阶段生命末期阶段从产品废弃后运输到回收处理或处置点开始,到产品回归到自然或分配到另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该阶段主要考虑对产品和产品包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回收、焚烧等。生命末期阶段的流程包括:a)收集和运输废弃产品和包装;b)废弃产品拆解;c)破碎和筛选;d)拆解和破碎产品分类;d)e)物理加工及化学反应回收:e)f)焚烧;g)填埋和垃圾填埋场维护:取舍原则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应包括系统边界内的所有单元过程。各阶段中任何单一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排放量对产品预期的碳足迹贡献率不高于1%,则此过程可以从系统边界中舍去,但所有舍去的排放总量合计不应超过产品碳足迹总量的5%。舍去部分应有书面数据记录并说明取舍原因。数据和数据质量在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组织拥有财务或运营控制权的情况下,应收集现场数据。所收集的过程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对于最重要的单元过程,即使没有财务或运营控制权,也宜使用现场数据。注1:最重要的单元过程是那些对产品碳足迹贡献度不低于80%的单元过程。注2:现场数据是指GHG直接排放量(通过直接监测、化学计量、质量平衡或类似方法确定)、活动数据(导致GHG排放或清除的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或排放因子。可从一个特定的地点收集现场数据,也可选取该研究的系统内所有地点现场数据的平均值。只要其结果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单元过程,即可对其进行测量或建模。在收集现场数据不可行的情况下,宜使用经第三方评审的非现场数据的初级数据。仅在收集初级数据不可行时,或对于重要性较低的过程,次级数据才能用于输入和输出。注3: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次级数据的默认排放因子不是基于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修改。应记录和证明次级数据的适用性,并注明参考文件。产品碳足迹研究宜通过使用现有最高质量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数据质量的特征应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相关特性描述宜涉及以下方面:时间覆盖范围:数据的年份和所收集数据的最小时间长度;地理覆盖范围:为实现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所收集的单元过程数据的地理位置;技术覆盖范围:具体的技术或技术组合;精度:对每个数据值的可变性的度量(例如方差);完整性:测量或测算的流所占的比例;代表性:反映实际关注人群对数据集(即时间覆盖范围、地理覆盖范围和技术覆盖范围等)关注程度的真实情况进行的定性评价;一致性:对研究方法学是否能在敏感性分析的不同组成部分中统一应用而进行的定性评价;可重现性:对其他独立从业人员采用同一方法学和数值信息重现相同研究结果的定性评价;数据来源;信息的不确定性。数据质量评估应采用两步法:——应根据上述a)至d)项的要求,对产品碳足迹研究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应根据上述a)至d)项的要求,对产品碳足迹研究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组织宜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保留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数据质量评价,并持续提高数据质量数据时间边界数据时间边界应规定产品碳足迹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并解释其合理性。数据收集时间段的选择应考虑数据在年内和年际变化,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代表所选时间段趋势的数值。如果产品生命周期中与具体单元过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应选择使用产品生命周期时间段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平均值。如果系统边界内的某一单元过程与一个特定时间段相关联,则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评价应涵盖产品生命周期中该特定时间段。如果发生在该时段以外的活动在产品系统之内,应涵盖这些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数据应准确地与功能单位相关联。时间地理边界数据地理边界宜根据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选择地理格网划分规则和格网级别,并说明其合理性。地理格网划分规则和格网级别的选取,应使所收集的代表某空间格网的数据能够适用于该格网内的单元过程。如果产品生命周期内某空间格网内特定单元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与该地表该空间格网的平均值的存在显著差异,应调整空间的划分或者空间格网大小,直到差异变为不显著。生命末期阶段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范围(见5.2.2)应包括产品生命末期阶段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可包括如下内容:生命末期氢燃料电池产品的收集、包装和运输;回收和再利用预处理;生命末期产品组件的拆解;破碎和分选;材料回收;有机物回收(例如堆肥和厌氧消化);能量回收或其他回收过程;焚烧和底渣分选;填埋、填埋场维护和促进分解的排放(例如甲烷)。生命末期阶段的情景假设应反映当前市场的情况,并代表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之一,或者可对不止一种情景(包括未来的情景)进行评估,这些情景可以让用户基于量化的结果对现实中的选项进行选择。产品碳足迹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通则应在目的和范围确定后开展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收集;数据审定;将数据关联到单元过程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系统边界调整;分配。本文件中的特定规定适用于:——产品碳足迹绩效追踪;——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时间范围或地理范围;——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处理。数据收集对于系统边界内的所有单元过程,应收集纳入生命周期清单中的定性和定量数据。用来量化单元过程的输入与输出数据是通过测量、计算或估算得到的。对于可能对研究结论有显著影响的数据,应说明相关数据的收集过程、收集时间以及数据质量的详细信息。如果这些数据不符合数据质量的要求(见5.2.6),也应做出说明。数据种类通则氢燃料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相关的数据包括:产品数据:包括氢燃料电池产品基本信息、技术参数等;能量数据:包括燃料、电力等能源类数据;材料数据: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协件、外购件、辅料等输入数据和废料、成品等输出数据;排放数据:包括燃料使用相关的直接排放、过程中非燃烧排放等数据;其他无法归类的数据。氢燃料电池产品生产制造阶段数据氢燃料电池产品生产制造过程收集的数据应包括: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基本信息,如型号、重量、功率等;包含氢燃料电池产品全部零部件的物料清单;氢燃料电池装配过程中的单位产品能耗、能源消费品种、废弃物产生量及其他排放;氢燃料电池产品运输分销过程中的单位产品能耗、能源消费品种及非燃烧排放。氢燃料电池产品品生命末期阶段数据氢燃料电池产品生命末期阶段收集的数据应包括:回收过程中产品拆解、破碎、分拣、材料再利用、零部件再制造等过程消耗的能源数量、能源种类、非燃烧排放以及产品回收利用率;产品废弃回收阶段的运输数据,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重量、单位运距排放因子等;最终废弃处置的方式、不同处理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等。数据来源数据包括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需对数据的获得方式和来源、数据时间、数据类型等均予以说明。初级数据主要指氢燃料电池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现场数据,如氢燃料电池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中的能源投入、零部件消耗、运输(包括运输形式、运输距离和运输量)等数据。初级数据可来源于企业的生产报表、采购记录、发票、原始记录表格等。次级数据主要指背景数据,包括原辅料与能源开采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以及原材料运输所需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次级数据可来源于:——由企业提供的经过第三方机构核证的数据;——政府、研究机构等正式公布的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文献数据、行业统计、推荐值等。通常应优先收集初级数据,在初级数据无法收集时可使用次级数据。如果使用次级数据,要考虑数据地区范围、时间范围和技术范围的优先性。数据收集流程企业在收集氢燃料电池产品零部件数据时,可参考重点零部件汇总表建立企业内部收集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的优先排序,优先收集重点零部件对应的各级供应商初级数据,其后逐步推进非重点零部件供应商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收集工作。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的收集流程可参考表1。表1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收集流程收集步骤具体流程1.确定初级数据收集顺序1.1基于重点零部件,确定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收集的优先顺序2.整理供应商信息2.1根据重点零部件清单,逐级整理供应商信息3.供应商参与3.1采取行动引导相关供应商提供初级数据4.数据填报4.1要求相关供应商提供初级数据5.数据汇总5.1汇总供应商填报的初级数据5.2对于其他供应商未进行填报的碳排放因子,按照数据质量要求,可使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缺省值或次级数据6.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更新和升级6.1定义更新时间和间隔6.2定期更新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6.3逐步要求非重点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碳排放因子等初级数据数据审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以确认并提供证据证明数据质量要求符合数据质量(见5.2.6)的规定。数据审定可通过建立质量平衡、能量平衡或排放因子的比较分析或其他适当的方法。由于每个单元过程都遵守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物质和能量的平衡能为单元过程描述的准确性提供有效的检查。单位过程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的关联数据对于每个单元过程都应确定一个的合适的流。单元过程中的定量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应以和该流的关系为依据来进行计算。以流程图和各单元过程间的流为基础,所有单元过程的流都与基准流建立联系。计算应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与功能单位建立联系。在汇总产品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数据时应慎重。汇总程度应与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仅当数据类型涉及等价物质并具有类似的环境影响时才允许进行数据汇总。如需更详细的汇总原则,宜在目的和范围的确定阶段进行说明,或在影响评价阶段进行说明。调整系统边界基于产品碳足迹量化工作需要不断迭代的特性,如果不使用具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应根据由敏感性分析所判定的重要性来决定数据的取舍。初始系统边界应根据目的和范围确定阶段所规定的取舍准则进行调整。应在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记录调整过程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系统边界调整可导致:排除被判定为不具有显著影响的生命周期阶段或单元过程;排除对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输入和输出;纳入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新的单元过程、输入和输出。系统边界调整有助于把数据处理限制在被判定为对产品碳足迹研究目的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输入和输出范围内。分配通则应根据明确规定的分配程序将输入和输出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一个单元过程分配的输入和输出总和应与其分配前的输入和输出相等。当同时有几种备选分配程序时,应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偏离所选方法产生的影响。如果已按照ISO/TS14027或GB/T24025编制产品种类规则或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则无需进行敏感性分析。分配程序产品碳足迹研究应包括确认与其他产品系统共享的单元过程,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1步:宜通过以下方法避免分配(从形式上看,步骤1不属于分配程序的一部分);1)将拟分配的单元过程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过程,并收集与这些子过程相关的输入和输出数据;2)扩展产品系统,使其包括共生产品相关的额外功能。第2步:若无法避免分配,宜以能反映它们之间潜在物理关系的方式,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划分到不同产品或功能中;第3步:当物理关系无法建立或无法用来作为分配基础时,宜以能反映它们之间非物理关系的方式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在产品或功能之间进行分配。例如可以根据产品的经济价值按比例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分配到共生产品。有些输出可能同时包括共生产品和废物,此时应确定两者的比例,因为输入和输出只对其中共生产品部分进行分配。对系统中相似的输入和输出,应采用同样的分配程序。例如离开系统的可用产品(中间产品或废弃产品)的分配程序应和进入系统的同类产品的分配程序相同。生命周期清单是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物质平衡为基础的。因此,分配程序宜尽可能反映这些基本的输入或输出关系和特征。再利用和回收的分配程序6.4.6.1和6.4.6.2中的分配原则和程序也适用于再利用和回收。应考虑材料固有属性的变化。此外,特别是对于在初始和后续的产品系统之间的回收过程,系统边界应被界定并对其进行解释,以确保遵循6.4.6.2中的分配原则。然而,在上述情况下,对于分配程序需要补充进一步的细节,因为:——再利用和回收(以及可归入再利用或回收的堆肥、能量回收和其他过程)中,有关原材料获取和加工或产品最终废弃的单元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可能为多个产品系统所共有;——再利用和回收可能在后续使用中改变材料的固有属性;宜特别注意对回收利用过程系统边界的确定。某些分配程序适用于再利用和回收。为了说明如何满足上述限制条件,下面将简述其中的区别:闭环分配程序适用于闭环产品系统,也适用于回收材料的固有属性未发生变化的开环产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是用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所以无需进行分配。然而,在应用的开环产品系统中首次使用原生材料时,可采用b)中列出的开环分配程序。开环分配程序适用于材料被回收到其他产品系统且其固有属性发生改变的开环产品系统。共享单元过程的分配程序(如果可行并且以此作为分配的基础)宜采用以下顺序:——物理属性(例如质量、数量、工时等);——经济价值(例如废料和回收物质的市场价值与原生材料市场价值的比值等);——回收材料的后续使用的次数。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时间影响评估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都应按照研究周期的初始情况进行计算,而不考虑延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影响。如果使用阶段和/或生命末期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在产品投入使用超过10年后发生的(如果相关产品种类规则中没有另行规定),则应在生命周期清单中规定相对于产品生产年份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周期。如果计算产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时间影响,应在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单独记录。应在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注明计算时间影响的方法,并证明其合理性。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处理通则为保证量化的一致性,以下条款中对不同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结果所产生的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提供了具体要求。此外,也可以从国家标准、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其他行业指导文件或足迹相关制度中获得额外要求和数据。化石碳和生物碳化石GHG排放量和清除量应包括在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中,并作为最终结果单独记录。生物GHG排放量和清除量应包括在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中,并分别单独表述。所研究系统中应包括生物质衍生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相关单元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质的栽培、生产和收获。产品中的生物成因碳当生物成因碳在产品中储存一定时间后,应按照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时间影响(见5.3.7)的规定进行处理。产品的生物成因碳应在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单独记录,但不应纳入产品碳足迹或部分产品碳足迹的结果。在进行“从摇篮到大门”研究时,应提供有关成因碳含量的信息,因为该信息可能与剩余价值链有关。电力概述与用电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包括:——供电系统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上游排放量(例如开采和运输燃料至发电站,或种植和加工用作燃料的生物质);——发电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电力输配过程中的损失量;——下游排放量(例如处理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物或处理燃煤电厂的粉煤灰)。内部发电当产品消耗的电为部发电(例如现场发电),且未向第三方出售,则应将该电力的生命周期数据计入该产品的产品碳足迹量化。直供电力如果该组织与发电站之间具有专用输电线路,且所消耗的电未向第三方出售,则可使用该电力供应商提供的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电网电力若不满足第5.3.8.4.2和5.3.8.4.3项规定的条件,则可使用通过生产活动所在区域的电力消费组合来确定的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若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无法获得时,可使用全国平均电网的碳排放因子。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件不考虑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变化。碳抵消在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阶段不允许碳抵消。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影响评价通则应通过排放或清除的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给出的100年全球变暖潜势(GWP),来计算氢燃料电池产品系统每种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潜在气候变化影响,单位为每千克排放量的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产品碳足迹为所有温室气体潜在气候变化影响的总和。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包括原材料获取及零部件加工、电池生产、电池分销、电池生命末期四个阶段应按每个阶段公式进行计算。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可从截断法(CUTOFF)和循环足迹公式(CFF)中选择其一进行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核算。本文件涉及的活动数据均折算至统一的功能单位进行计算。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截断法(CUTOFF)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截断法(CUTOFF)应按下式进行计算。CFP=EMA+EBP+ED式中:CFP——氢燃料电池每功能单位的碳足迹,单位为每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kgCO2e/kWh);EMA——氢燃料电池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足迹(包含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BP——氢燃料电池生产阶段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D——氢燃料电池分销阶段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原材料获取阶段原材料获取阶段碳足迹应按下式计算,包括原材料获取、零部件加工、原材料和能源的运输:EEM——原材料获取的碳足迹(包含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PP——零部件加工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T——外购原材料与能源运输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原材料获取的碳足迹按下式计算:EEE式中:-Rr,i——再生材料i的投入比例,单位为百分比(%);Er,i——全部由再生材料组成时,再生材料i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v,i——全部由原生材料组成时,原生材料i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CRM,i——再生材料i的用量,单位为千克(kg);FRM,i——再生材料i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kgCO2e/kg);CVM,i——原生材料i的用量,单位为千克(kg):FVM,i——原生材料i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kgCO2e/kg)。零部件加工过程的碳足迹按下式计算。EEPP,i式中:Epp,i——零部件i生产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CE,j——能源或燃料j的用量,单位为千瓦时(kWh)、立方米(Nm)、千克(kg)等;FE,j——能源(电力包括火电、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或燃料j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kgCO2ekWh)、千克二氧化碳每立方米(kgCO2e/Nm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kgCO2e/kg)等;EPC,i——零部件i生产过程工艺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例如生产过程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逸散的排放。运输过程的碳足迹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计算:EE式中:TC,i——采用运输方式i运输的货物重量,单位为吨(t);LD,i——采用运输方式i运输货物的距离,单位为公里(km);FT,i——运输方式i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吨公里,kgCO2e/(t·km)。电池生产阶段氢燃料电池生产阶段碳足迹应按式(XX)进行计算。EEPC——氢燃料电池生产过程工艺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T——氢燃料电池生产过程涉及到的运输过程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计算方式见XXX。电池分销阶段氢燃料电池分销阶段的碳足迹包括从电池制造厂到电池安装地的运输过程,计算方式见XXX。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循环足迹公式(CFF)氢燃料电池碳足迹氢燃料电池碳足迹循坏足迹公式(CFF)应按式(XX)进行计算:CFP=式中:CFP——氢燃料电池每功能单位的碳足迹,单位为每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kgCO2e/kWh);EMA——氢燃料电池原材料获取及材料生命末期阶段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BP——氢燃料电池生产阶段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D——氢燃料电池分销阶段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EoL,E——生命末期阶段能量回收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EoL,D——生命末期阶段填埋处置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电池生产阶段计算过程可以参考5.4.2截断法核算方法中电池生产阶段的计算。电池分销阶段计算过程可以参考5.4.2截断法核算方法中电池分销阶段的计算。电池原材料获取及电池生命末期阶段氢燃料电池原材料获取及材料生命末期阶段的碳足迹应按式(XX)计算:EMA=C⨯A⨯Ev,i+C⨯Er,i+(1−C)⨯Ev,i+EEoL–R⨯A⨯E式中:C——产品中再生材料的占比,单位为百分比(%);A——分配系数;Ev,i——全部由原生材料组成时,原生材料i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r,i——为达到原生材料质量要求,对回收材料预处理产生的GHG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EEoL——生命末期处置(作为交付回收材料产品系统的一部分)的GHG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R——回收率,单位为百分比(%)。氢燃料电池生命末期阶段的能量回收的碳足迹应按式(XX)进行计算:E式中:EEoL,E——氢燃料电池生命末期阶段能量回收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CER,i——用于能量回收的材料i的用量,单位为千克(kg);FER,i——材料i能量回收过程(例如焚烧能量回收,垃圾填埋能量回收等)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kgCO2e/kg);LHVi——产品中用于能量回收材料i的低位热值;XER,h——热能能量回收过程的效率;XER,e——电能能量回收过程的效率;FSE,h——第i种材料所替代热能的碳足迹因子;FSE,e——第i种材料所替代电力的碳足迹因子。氢燃料电池生命末期阶段的填埋处置的碳足迹应按式(XX)进行计算:EEEoL,D——生命末期阶段填埋处置的碳足迹,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CO2e);CD,i——填埋处置的材料i的用量,单位为千克(kg);FD,i——材料i填埋处置过程(没有能力回收)的碳足迹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kgCO2e/kg)。产品碳足迹结果解释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生命周期解释阶段应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产品碳足迹的量化结果,识别重大问题(可包括生命周期阶段、单元过程或流);完整性、一致性和敏感性分析;结论、局限性和建议的编制。应按照产品碳足迹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对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或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产品碳足迹的量化结果进行解释,解释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产品碳足迹和各生命周期阶段碳足迹的说明;——不确定性分析,包括取舍准则的应用或范围;——详细记录选定的分配程序;——说明产品碳足迹研究的局限性。结果解释宜包括以下内容:——分析重要输入、输出和方法学选择(包括分配程序)的敏感性,以了解结果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评估替代使用情景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评估不同生命末期阶段情景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评估建议对结果的影响;——描述地理格网的划分方法及地理格网的尺度要求原则(如适用)。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报告通则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的目的是记录产品碳足迹或产品部分碳足迹的量化结果,并说明该报告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应在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准确地、无偏向地、透明地、详细地记录和说明结果、数据、方法、假设和生命周期解释,以便相关方能够理解产品碳足迹固有的复杂性和所做出的权衡。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可参考本文件附录B提供的模板进行编制。报告内容框架应将以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纳入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参考格式见附录B):基本情况委托方和评价方信息,包括公司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报告信息,包括报告编号、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发布日期等;依据的标准;使用的产品种类规则或其他补充要求的参考资料(如有)。目的开展研究的目的;预期用途。范围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核算的对象、功能单位和产品性能,列表说明产品的材料构成与技术参数,绘制并说明产品的核算边界,具体包括:产品说明,包括功能和技术参数;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以及基准流;系统边界,包括:——作为基本流中的系统输入和输出类型;——有关单元过程处理的决策准则(考虑其对产品碳足迹研究结论的重要性);——产品系统关联的单元过程地理位置、地理格网的划分规则、格网级别的选取,并说明其理由(如适用)。取舍准则和取舍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描述,包括对选定的使用阶段和生命末期阶段假设情景的描述(如适用),替代使用情景和生命末期阶段情景对最终结果影响的评价。清单分析数据收集信息,包括数据来源;重要的单元过程清单;纳入考虑范围的GHG清单;GHG排放和清除时间(如适用);代表性的时间边界和地理边界;分配原则与程序;数据说明,包括有关数据的决定和数据质量评价。影响评价影响评价方法;特征化因子;清单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图示(可选)。结果解释结论和局限性;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电力处理,应包括关于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和相关电网的特殊局限信息;披露在产品碳足迹研究决策中披露和证明相关信息项的选择并说明理由;范围和修改后的范围(如适用),并说明理由和排除的情况。研究中使用的产品种类规则或其他补充要求的参考资料绩效追踪说明(如适用)产品碳足迹比较(如适用)鉴定性评审如果开展产品碳足迹研究的鉴定性评审,应按照ISO/TS14071规定进行,有利于理解产品碳足迹报告,并提高结果的可信度。产品碳足迹声明如需对氢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进行声明,可按照GB/T24025或ISO14026的规定进行。附 录 A(资料性)部分温室气体及全球变暖趋势值部分温室气体及全球变暖趋势值见表A.1。表A.1 部分温室气体及全球变暖趋势值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100年的GWP(截至出版时)二氧化碳CO21甲烷CH427.9氧化亚氮N2O273三氟化碳NF317400六氟化硫SF625200氢氟碳化物(HFCs)HFC-23CHF314600HFC-32CH2F2771HFC-41CH3F135HFC-125C2HF53740HFC-134CHF2CHF21260HFC-134aC2H2F41530HFC-143CH2FCHF2364HFC-143aCH3CF35810HFC-152aC2H4F2164HFC-227eaC3HF73600HFC-236faC3H2F68690全氟碳化物(PFCs)全氟甲烷(四氟甲烷)CF47380全氟乙烷(六氟乙烷)C2F612400全氟丙烷C3F89290全氟丁烷C4F1010000全氟环丁烷C4F810200全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结对对帮扶协议书
- 环评意向协议书
- 电脑版权协议书
- 荒地买卖协议书
- 外部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签订主仆协议书
- 聘请销售协议书
- 配件质保协议书
- 退造林押协议书
- 贷款联保协议书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4年)解读
- 天使投资正规合同范例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公务员个人自传3000字【公务员个人自传格式】
- 盆腔淋巴漏的护理
- 阿拉伯帝国课件
- NCR-333航行警告仪操作指南
- 生物安全记录表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新时代大学英语泛听教程1 课件汇 U5 Love and Romance- U8 Shopping
- 2024年高考真题-英语(全国甲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