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_第1页
DB32T-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_第2页
DB32T-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_第3页
DB32T-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_第4页
DB32T-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2ICS03.180DB32CCSA18江苏省地方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XXX—2024高素质DB32/TXXX—2024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规范Specificationofdirectionalcultivatingforhighqualityyoungfarmers(报批稿)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附录A(资料性)“定向培养、农学融合”培养模式A.1模式内涵受委托院校与委托单位之间合作,定向选拔、联合培养、协议就业,采用校地融合项目化管理和以真实项目贯穿始终的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相融合,教学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A.2具体操作方式委托单位与受委托院校应密切合作,双方应全程参与招生宣传、人才培养、教学实践、项目管理等各关键环节,包括但不限于:a)招生环节:双方应在指定的生源范围内进行招生宣传和选拔招录;b)培养环节:应按双方联合商定的培养方案联合培养,根据农时农事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把农业生产管理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中;c)管理环节:双方应联合成立管理团队,实行项目化管理,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双方高层领导、具体执行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A.3教学安排A.3.1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各学期安排专科层次“定向培养、农学融合”培养模式各学期可采用如下安排,见表A.1。表A.1专科层次“定向培养、农学融合”培养模式学期安排表学期教学安排学习时长学习地点授课师资第一学期(秋冬季)基础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院校师资专业认知实践1周周边代表性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场、乡村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二学期(春夏季)专业基础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院校师资农业生产实习2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暑期学期夏作农业生产实习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三学期(秋冬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3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四学期(春夏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2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暑期学期夏作生产管理实践强化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五学期(秋冬季)系列专题讲座项目6周涉农高等院校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生产综合项目实践6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管理综合项目实践6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六学期(春夏季)顶岗与毕业实习13周(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毕业答辩与鉴定1周涉农高等院校校地双方师资,以院校师资为主A.3.2本科层次培养模式各学期安排本科层次“定向培养、农学融合”培养模式各学期可采用如下安排,见表A.2。表A.2本科层次“定向培养、农学融合”培养模式学期安排表学期教学安排学习时长学习地点授课师资第一学期(秋冬季)基础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院校师资专业认知实践1周周边代表性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场、乡村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二学期(春夏季)专业基础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院校师资农业生产实习2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暑期学期夏作农业生产实习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三学期(秋冬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3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四学期(春夏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职业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2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暑期学期夏作生产管理实践强化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五学期(秋冬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3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六学期(春夏季)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涉农高等院校及实习实训基地校地双方师资相结合农业生产管理实习2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暑期学期夏作生产管理实践强化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七学期(秋冬季)系列专题讲座项目6周涉农高等院校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生产综合项目实践6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管理综合项目实践6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第八学期(春夏季)顶岗与毕业实习13周(4周)基层农村、农企、农业园区和农场校地双方师资,以产业师资为主毕业答辩与鉴定1周涉农高等院校校地双方师资,以院校师资为主

附录B(资料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示例B.1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原则应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由受委托院校与委托单位进行商定,宜由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生产技术模块、经营管理模块、现代装备模块、职业素质模块、生态休闲模块等五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可由5~8门不同课程和1~n项专业实践或专题培训组成。B.2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案例以专科层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高素质青年农民定向培养为例,模块化课程体系可采用如下设计,见图B.1。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培养情况进行调整;7+1是指7门专业课程和1项分段实践及岗前专题培训;8+1是指8门专业课程和1项分段实践及岗前专题培训;5+1是指5门专业课程和1项分段实践及岗前专题培训;8+n+1是指8门公共文化素质课程、2-4门公共选修课程和1项分段实践及岗前专题培训。图B.1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附录C(资料性)高素质青年农民人才质量评定方案示例C.1组建工作小组应由受委托院校与委托单位共同组建高素质青年农民人才质量评定工作小组。C.2确定评定方法C.2.1评价公式人才培养质量评定综合等级应由三项指标组成,评分精确度应至少保留一位小数且四舍五入。公式如下:综合等级=课程成绩×50%+生产实践评价×30%+素质教育评价×20%。C.2.2指标解释人才培养质量评定综合等级的三项指含义分别为:课程成绩:定向培养生在校全部课程成绩平均值,占综合等级的50%;生产实践评价:学生在生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岗前培训等相关生产实践环节的综合表现,由学生所在生产实践单位给出评价成绩,占综合等级的30%;素质教育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素养、读书报告、出勤情况、各类奖惩情况、宿舍卫生情况、参加活动情况、对班级集体做出的贡献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占综合等级的20%。C.2.3等级确定综合等级评分90分及以上应为A等,80-89分应为B等,70-79分应为C等,60-69分应为D等,60分以下应为E等。A等应为最高等级,E等应为最低等级。C.3评价频次应每学年评价一次。C.4最终等级高素质青年农民人才质量的最终等级评定应按以下方法确定:a)专科层次应以三学年综合等级的加权平均等级计;b)本科层次应以四学年综合等级的加权平均等级计;c)最终等级达到D等及以上应表示该定向培养生达到了高素质青年农民培养质量评价要求,等级越高表示人才质量越好。

参考文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8915-2012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DB22/T2438-201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规范GB31177学生宿舍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33310-2016农业社会化服务高等院校服务规范GB/T34053.3-2017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第3部分:图书期刊GB/T34858-2017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规范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8303-2019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技能培训规范GB/T39054-2020社区教育服务规范JY/T1006教育管理信息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7年〕第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4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招委〔2019〕1号)《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教职〔2020〕10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9〕31号)《省教育厅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