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探究-【满分测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小柯在食品包装中发现了一包脱氧剂,打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的粉末,小柯怀疑这些粉末是铁粉,于是他拿起磁铁靠近粉末,结果粉末被磁铁吸引了。“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属于探究环节里的()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属于探究环节里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故答案为:C.2.(2022七上·鄞州期中)小科同学在西溪湿地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出现在竹林里。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以上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获取事实和证据C.评价与交流 D.建立猜想和假设【答案】B【解析】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松鼠津津有味的啃起来是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过程,故答案为:B.3.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A.演示板块张裂B.说明地壳变动C.解说地球形状D.阐明泥石流成因【答案】B【解析】A.演示板块张裂,属于模拟实验;
B.火山和地震是真实的事件,所以不属于模拟实验;
C.用铅笔咋篮球山和木板上的移动解说地球形状是模拟实验;
D.用如图的实验阐明泥石流的原因,正确;故答案为:B.4.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答案】B【解析】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属于建立猜想和假设;故答案为:B.5.(2021七上·普陀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属于审美,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正确;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探究生物生长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B正确;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探究材料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正确;
D.太空回收的植物是否发生改变?探究植物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故选A。6.(2021七上·宁波月考)为了比较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A.① B.② C.①和② D.②和③【答案】D【解析】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维生素使其褪色,间接控制维生素量相等。分别滴入2种果汁,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通过滴数反应维生素多少。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不是必须相等,因为每次实验并没有滴入全部的果汁。故选D。7.(2021七上·温州期中)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答案】C【解析】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
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故选C。8.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和评价【答案】C【解析】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活动是为了获取事实与依据,从而得出结论。故选C。9.(2021七上·杭州期中)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小陈同学发现家里有一支安耐晒防晒乳,暑假计划自己一家和叔叔一家两家人去海南三亚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实验,检测它的防晒效果。下列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A.叔叔的一只手背上涂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B.姐姐第一天手背上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C.妈妈手背上涂防晒霜,爸爸不涂,一天后比较爸爸和妈妈手背灼伤的程度。D.小陈手心上涂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和手背被灼伤的程度。【答案】A【解析】A实验中采取同一个人的手,一只涂一只不涂,比较灼伤程度,进行实验防止实验带来误差;
B防晒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一天涂第二天涂效果不明显,也没法对比;
C实验妈妈涂了防晒,爸爸不涂,爸爸和妈妈进行对比,无关变量没有控制,无法进行对比;
D手心的涂防晒,手背上不涂,手背和手心的肤色不一样,无法进行对比。故答案为:A。10.(2021七上·临安期中)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A.建立假说 B.实验论证 C.详细观察 D.提出问题【答案】D【解析】科学家最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探索、探究,搜集证据,最后提出结论,因此首要工作是提出问题,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2021七上·临安期中)天气炎热时,知了的鸣叫声密集响亮;天气转凉时,就不易听到知了的鸣叫声。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就越多呢?针对此问题,要得到较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取的实验方案是()A.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B.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C.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D.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答案】D【解析】如果只用一只知了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同时要比较不同温度下知了的鸣叫情况,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其中普查内容主要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情况等等。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A.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 B.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D.测定一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答案】A【解析】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而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也属于调查法,调查过程如实记载,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行,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时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答案】D【解析】A、通过这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是该实验所研究,A不符合题意;
B、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研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是该实验所研究,B不符合题意;
C、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是该实验所研究,C不符合题意;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题目中并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4.从小学接触科学开始至今,相信试卷前的你已经知道了不少科学家,从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A.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B.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C.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D.科学家不断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答案】D【解析】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故答案为:D15.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块,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猜想和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C.猜想和反思评价 D.猜想和进行实验【答案】A【解析】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该说法属于妈妈的猜想和猜测。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爸爸的说法是在妈妈的猜测上,去设计实验,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2020七上·温州期中)小明发现窗台上有一盆花向着窗外生长(如图),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他的思考。他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没有探究价值的是()A.这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B.茎内外两侧细胞的大小是不是相同?C.这是由于茎的哪一侧生长较快引起的?D.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由什么环境因素引起的?【答案】A【解析】茎内外两侧细胞的大小是不是相同?这是由于茎的哪一侧生长较快引起的?植物向着窗外生长是由什么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些问题都是发现窗台上一盆花向着窗外生长提出的问题,观察现象与发现问题紧扣,但是植物的名称是什么?这个问题与窗台上一盆花向着窗外生长没有多大联系,因此没有探究价值,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20七上·新昌月考)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mL23℃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mL10℃30个9只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A【解析】该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但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8.(2020七上·苍南期中)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下列对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猜想和假设可以不受限制,随意猜想B.平时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C.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D.分析论证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权威【答案】A【解析】A、科学的猜想是有依据的,尊重事实的,而不是随意猜想;故A错误;
B、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合理的问题,符合科学探究过程;故B正确;
C、探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要以事实为准,不能修改数据;故C正确;
D、分析论证过程中,以数据和现象为依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不能盲目相信权威;故D正确;故答案为:A。19.(2020七上·金东期中)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答案】C【解析】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这些诊断是为了获取事实或证据,对病情的猜测获取证实。故答案为:C。20.(2020七上·温州月考)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环境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编号环境条件1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5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答案】D【解析】A、1号和3号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1号和2号的变量是光照,为了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1号和5号的变量为是否浇水,探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2号和5号有光照和是否浇水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同时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共4题;共18分)21.(2018七上·台州月考)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⑵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⑶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答案】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主要比较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植株高度的影响;故收集的数据为野菊植株的高度;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无关;因为植株都生长在10米处,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环境无关,则同种野菊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势应该相同,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与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22.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只。(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答案】(1)10(2)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在32℃的环境中,所产幼仔雄性性别比为100%,所以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2)猜想应根据问题来提出,所以必须是温度与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的关系。如温度越高,蜥蜴所产幼仔中雄性占的百分比越高或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重要因素等。23.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答案】建立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解析】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提出自己的估计,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而王老师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准确,所以这个过程属于收集证据,验证假设;24.人的指甲是不断生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于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l—3—2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会(填“增大”“不变”或“缩短”)。(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答案】增大;指甲的生长速度跟哪些因素有关?指甲的生长速度跟人的身体状况有无关系?(其它合理均可)【解析】(1)因为指甲根部的表层生发层是指甲生长点,从根部向外,从下向上生长,所以A、B间的距离会增大。(2)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可以有很多,但一定要围绕题目所给的信息和研究的目的进行设问。此题中要紧抓“对于指甲的生长”这一信息进行提出问题。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2分)25.(2023七上·长兴期末)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1)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2)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C.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D.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答案】(1)蜗牛数量太少,实验具有偶然性;(2)蜗牛向黑塑料袋一侧移动(3)B【解析】(1)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他只取了一直蜗牛,数量太少了,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2)如果蜗牛喜欢弱光,那么蜗牛会往左边黑塑料袋一侧爬去;
(3)如果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那么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26.(2023七上·玉环期末)炎炎夏日,风扇为人们带来了凉爽,风扇产生的风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柯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相同转速的小风扇去吹动同一纸片(如下图所示)。序号扇叶宽度/厘米扇叶长度/厘米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3730°22720°33420°(1)小柯想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a来比较风扇产生的风力大小,所以三次实验的纸片应放置在。(2)比较1和2,可得出风扇产生的风力跟有关。(3)风扇产生的风力还可能跟有关。【答案】(1)与扇叶距离相同(2)扇叶宽度(3)风扇转速【解析】(1)风扇产生的分力可能与扇叶的宽度、扇叶长度和与扇叶距离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研究的是与扇叶宽度和扇叶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需要控制与扇叶距离相同
(2)比较1和2,改变的是扇叶宽度,因此可得出风扇产生的风力跟扇叶宽度有关
(3)根据生活经验可得知风扇产生的风力还跟风扇转速有关。27.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上右图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注射剂剂量注射方法检测方法甲?每千克体重注射10毫克每3天皮下注射一次每10天检测一次血红蛋白含量乙含1.8%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丙含3.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2)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溶液。(3)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是:。(4)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A.马上否定原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答案】(1)铅对小白鼠健康有影响吗(2)5%的葡萄糖溶液(3)体内铅含量越高,血红蛋白下降越多(4)C【解析】(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研究人员想研究铅是否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从题目中可知变量为是否有铅,所以甲组做对照组,乙、丙做实验组,所以甲组应注射不含铅5%的葡萄糖溶液;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体内铅含量越高,血红蛋白下降越多;
(4)考查实验的真实性,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选D;28.晓丽为研究“蜜蜂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淌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如下: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回答:(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象中的来表示(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转换成可以测量的。【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弱(2)B(3)蜂蜜粘性;一滴蜂蜜流淌到试管底部的流淌时间【解析】(1)从晓丽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弱。(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减小;由图象可知,能反应随温度升高粘性减小的图象是B。因此这一结论可以用图象中的B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蜂蜜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一滴蜂蜜流淌到试管底部的流淌时间。29.(2022七上·东阳期中)某些卵生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曲线表示温度与受精卵发育雌性比例(雌性个数与总数的比值)的关系。请根据相关数据回答问题:温度(C)2024262830323436种类及雌性比(%)密西西比鳄10010010090805000红海龟000105070100100龟100904004070100100绿草蜥4950495051495051(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生物是。(2)曲线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费拨付协议书
- 绿化收购协议书
- 美伊谈判协议书
- 道路刷黑协议书
- 混凝土临时供货协议书
- 资金三方协议书
- 纱窗合作协议书
- 财务调账协议书
- 美女婚前协议书
- 拆迁后产权调换协议书
- 众驰血凝分析仪说明书
- 21CJ103-1玻璃纤维增强聚酯(FRP)板材应用构造(一) 采光带、通风、消防排烟天窗及防腐板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案服务承诺及质量保证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仓库安全 清洁点检记录表
- 2023中考数学练习 08 圆与几何综合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 读后续写:三大出彩收尾设计(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练习
- 合伙人协议书的财务透明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100kg级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报告20170428(公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