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诂学考试题目全套1.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他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黄侃所谓“论其法式,明其义例”就是研究训诂学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等。所谓“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就是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根词源、探求语义发展的规律。2.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中国传统语言学又称语言文字之学,由文字、声韵、训诂三部分组成,分别就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研究,并联系各个文献语言的历史事实,解答人们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3.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分为: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随文释义里的注释、通释语义的专著、杂考笔记中的训诂。(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包括:解释词语、串讲句意、说明章旨。(2)随文释义的注释:“解”:本义是分析,训诂就是分析语义。集解,其义有二:一是通释经传,如《春秋经传集解》(杜预);一是集各家的解说,如《春秋谷梁传集解》(范宁)“音义”:辨音的书叫音,辩义的书叫义,合为音义。陆德明的这些音义合称为《经典释文》。“章句”: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辩句,其特点是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在于串讲句意、篇意、章意。用分章析句解释古书的注释方式,有时对一部分的注解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又成为一种著作载体,如赵岐《孟子章句》。4.注疏的内容:(考:以下案例属于注疏的什么内容?)(1)解释词义(2)串讲文意(3)分析句读(4)校勘文字(5)阐述语法(6)说明修饰手段(7)诠释成语典故(8)考证古音古义(9)叙事考史(10)记述山川(11)发凡起例(12)释义和叙事5.注疏的分类(1)注和疏:从注疏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就可以分为两类,前者已经指出,注只释经,疏兼释注。(2)他人所注或自注:从传注的作者来说,又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3)补注和集注:从注解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有补注和集注。6.义疏和经注原来也是分开的,南北宋之间才开始合刻在一起。7.(以下为单解语义的专著)A.《尔雅》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以《尔雅》最为古。传说为周公或孔子及门人所作,经后人考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秦汉之间的人编成的。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他共分十九篇。记载的是古书的故训。其价值在于:(1)他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他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其缺点在于:(1)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整(2)在分类方面有些不科学的毛病(3)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B.《释名》旧题汉北海刘熙成国撰,成国是刘熙的字。声训:因声求义,即从语音上去探索词源。C.《广雅》【魏】张揖撰。是为广《尔雅》所做的。在训诂方法上也跟《尔雅》一样,一般都用同义相训。《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他对《广雅》做了系统整理,其价值远超过了原书。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D.《方言》【汉】杨雄撰。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记载的是活人的口语。训诂方法上与《尔雅》:同——先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异——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意词汇的,属于各方词汇构成了方言互译8.(音义兼注的专著)《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三十卷所释经典有《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十四种。所谓“释文”就是释义和释音。他的释文不仅注经,还要释注,所以他说“经注毕详”。他不仅为经注注音,而且阐发经注的旨意,所以他还说“训义兼辩”。这部书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又兼诸家的训诂,考证各本的异同,对我们研究古汉语的形、音、义都是重要的资料。9.(形音义结合的专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其缺点和错误:(1)由于历史局限,书中的一些牵强附会的说解。如“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为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2)说解有讹误。如“行”(3)体例欠严谨。如“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是一的哲学观念,显然不是他最原始的造字本意。10.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11.释义的方法
4点定义,发展情况,作用,弊端(特别是声训)释义的方法,指的是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分为三类,即声训、形训和义训,还有观境为训的方法。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简单的说,就是从被释词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用来解释的词与被解释的词,或音同,或音近,或音转。声训的发展情况:(1)远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2)到了汉代,以《释名》为代表,声训得到全面推广,解决了不少词语的训释问题(3)声训到了晋代,又出现声旁兼表字义说(4)到了北宋,王圣美提出“右文说”(5)到了清代,由于对音义关系认识加深,加上古音的研究有重大突破,声训便有更大的发展,解决千百年来诸多疑义,具有超越前人的新水平。声训的作用:(1)说明文字的通假(2)探索词语的来源(3)保存古音的历史面貌。声训的缺点:(1)主观推测,没有佐证。(2)曲解“音近义通”,扩大声训范围。(3)误解音义关系,出现一些不科学的臆说。12.什么是右文说?北宋,王圣美提出“右文说”。指从形声字的声符推求字义,复合因声求义的原则,有可取之处,但他以偏概全,局限形体,又把形声字一概归入会意,总之右文说为声训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是由于限于字形,仍不能圆满达到因声求义的目的。13.清代声训的特点(概括说即可)(1)明确提出因声求义的主张,使声训实践有了更高的自觉性。(2)注意了语音的时代性。(3)把语音相近的字归纳为双声、叠韵两大类。14.形训定义、弊端定义: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分析字形,与字形想贴切的意义训释叫形训,形训表明汉字依意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弊端:(1)只依靠字形进行推敲而没有其他语言材料证明,就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汉字书写方面的衍变,有笔意与笔势之分。(3)就词义的发展而言,某些词与字形相符的本义逐渐消亡,人们一直用它的后起义,即使最古的典籍,也没有发现用过它的本义。15义训定义义训就是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如果按性质严格区分,义训只是一种陈述语义的方式,而不是推求语义的方法,跟声训、形训不能并列。大致可分为五种:同义相训、反义相训、设立界说、描写形象、比拟事物。16什么是互训,递训(举实例问你那种方式)互训:两个同义词互相训释。《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为之宫。”递训:几个同义词辗转递训。《尔雅*释言》:“煽,炽也。炽,盛也。”17.反训定义,例证,对反训的认识反义相训,训诂学习惯称为反训。即以反义词互相解释。如“徂,存也。《释诂》”,“乱,治也。”“故,今也。”认识:(1)词以本义为中心向多方向发展即会想反方向发展,形成相反义项(2)词表达的概念即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相对与绝对的统一。18.观境为训——据境索义定义境,指语言的环境,也有人叫做词场。据境索义,就是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以推求词语的准确解释。19.常用的训诂术语(最少找出两处,注重前7个,第7,8必须)(一)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这一组术语,采用判断句的形式,解释词的意义。被解释的词和用以解释的词是义同或义近的关系。如“师,众也。”也有解释专名,指出被释词是什么的。如“穆王将伐犬戎。”韦昭注:“穆王,周康王之孙、昭王之子、穆王满也。”还有用这种格式解释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的。如:“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笺:"在前上处者,在前上列也。”(二)曰、为、谓之、之谓这组术语,主要用来下定义,立界说。被释词一般是一种名物或制度,解释词则是一个短语。如“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毛传:“六尺以上曰马。”这组术语的另个特点是用对比为训,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三)谓、言“谓”主要用来说明被释词在句中特指某一事物。如“何有何亡”,毛传:“有谓富也,亡谓贫也。”“谓”有时用于以狭义释广义。如“君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谓”有时用来串讲句意。“言”这个术语常用来串讲文意,有“说明”的意思,有时,“言”只有“说”的意思(四)犹1.说明被释词和解释词不是同一含义,只是某一方面词义相当,或引申可通,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某跟某差不多”。“某相当于某”“某有某的意思”。2.用本字释借字、3.以今语释古语4.也有用作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的。(五)貌“貌”,指事物的形状,等于说“某某的样子”。其所解释的都是形容词或副词。(六)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的作用主要是说明被释词的语源。(七)辞、词古代训诂中把虚词叫做“辞”,或作“词”。东汉以后又叫“语助”。如“采采**,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八)属、别古代训诂中常用“属”和“别”表示事物的种类。这就是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就是说某是某之属;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就说某是某之别。“属”又叫做“丑”20.浑言,析言、统言、通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各自不同的名称都有哪些“浑言”是笼统的说,“析言”是分开来说。“浑言”又称为“统言”“通言”“散言”或“散文”,析言也可以叫做“对言”或“对文”。21.什么叫互文?古代的文章中,常有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的文句,叫做“互文”,也被称为“互辞”或“互言”,有时又在“互文”二字中间插入一个“其”字,或者改称为“文互相备”、“互相足”、“互相明”、“互相见”、“互相成”、“互相挟”。22.P234结合P299,谈谈对增字以足意,增字解经的理解增字足意: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充足原书的意思增字解经,就是在说解中加进原文没有包含的词语。增字解经的缺点,在于强经就我,不符合经的本义。增字解经的弊病是由不明本训而产生。要避免这种弊病,就要认真研究原文,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强自解释。十三经注疏《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魏·王肃伪孔安国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三人合伙开店合同
- 2025农田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关于电子元件加工合同的范本
- 20252项目任务合同书(模板)x
- 课题申报参考:劳动就业、人力资本积累与消费研究
- 穿越星际科技前沿的宇宙探索
- 2024年便携温度校验仪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职业技能提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化学-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三)试题和答案
- 智慧农贸批发市场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式微课版)教案22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欠电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区数学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汇编十八含解析
- 网易云音乐用户情感画像研究
-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习题及答案
- 工作违纪违规检讨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