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学情评估不知不觉已经过完半个学期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课文,阅读了推荐的名著,你的语文素养又提升了不少呢!现在就请你带着自信,进行一次学情评估吧!一、积累与运用(17分)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语句到篇章巨著﹐都彰显着丰富的内涵。请完成1—5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斑斓(lán)胆怯(què)愧怍(zuò)微不足到(dào)B.呜咽(yàn)挚友(zhì)屏嶂(zhàng)鞠躬尽瘁(cuì)C.咀嚼(jué)污秽(huì)震悚(sǒng)藏污纳垢(gòu)D.缰绳(jiāng)晌午(xiǎng)深宵(xiāo)慷概淋漓(kǎi)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它古老而现代,内敛而奔放,充满活力又独具________。春日的鸭绿江,微风轻拂,江水浩渺;夏日的千山,草木葳蕤,绿意盎然;秋日的本溪,________,霜叶丹红;冬日的沈阳,万里雪飘,城裹银装……这片土地________过女真族人的铁骑,驶出了辽宁舰和国产航母,涌现过一个个奥运冠军。它________是辽宁,振兴在途,宏图可塑。A.魅力层林尽染驰骋就B.魄力层林尽染奔跑才C.魅力桃红柳绿奔跑就D.魄力桃红柳绿驰骋才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成长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A.“因为”是副词,“明天”是代词。B.“就”与“也”词性相同,均是动词。C.文段中的□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D.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可去掉“并非”或者“不是”。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某中学开展“亲近名著·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漫步书海·含英咀华】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朝花夕拾》共十篇回忆性散文,原题为《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D.《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屡受打击却始终不放弃生活的希望,直到他的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卖掉车子,理想最终还是破灭了。(2)【经典寻途·品味人生】名著都是有各自的色彩的。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内容,赋予其一种色彩,并阐述理由。(3分)A.《西游记》B.《朝花夕拾》C.《骆驼祥子》示例:我选A。《西游记》,我觉得它是金色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故事。金色象征着荣耀与成功,代表着取经之路虽然艰辛但最终胜利;也表示他们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闪耀着金色的光芒。5.诗歌默写(6分)(1)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4)北朝民歌《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的战斗生活。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下面请遨游于古诗文的海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与古人的品格志趣吧!(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甲】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B.【乙】诗中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C.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通假字,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配饰。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孙权劝学》)C.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尧咨每以弓矢为乐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汝典郡有何异政?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10.【甲】、【乙】两文都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接下来请徜徉“现代文化园”,闻瑰宝墨香,感无私母爱,睹军人风采!(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学校开展“瑰宝留香,妙联传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孟昶之手,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对联的正确贴法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一般来说,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嘉节号长春”。对联离开桃符,施于他处的情况,在北宋时期业已出现。但是,对联文学的成熟期恐怕要推至明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格式早已定型,讲究很多,非常严谨,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摘编自《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材料二作为传统文化样式,对句不仅见诸诗词歌赋及章回小说的回目,而且呈现于亭台楼阁;不论是大雅之堂,还是寻常巷陌,到处都能瞥见它们成双入对的身影。过去的商号、酒馆、药店等铺面,都会挂楹联。商号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酒馆如“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药店如“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对联喜庆,百姓乐见,适合于多种场合。老宅东厢房梁柱上,曾贴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楹联。从横批“上梁大吉”可以看出,那是建造厢房时请人拟写的。节庆期间的门楣或厅堂上,对联就更为常见了。即便我们进庙宇观瞻,迎面而来的门柱上,也多半会有楹联。在古装戏曲或影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才子佳人应景作对的桥段。《红楼梦》中有一场彰显贾宝玉才华的重头戏,其中就有他为“沁芳亭”拟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选自《解放日报》)材料三相比各类文话、诗话、词话,联话的诞生要晚得多,趣味却更胜。因为对联在传统的文体序列中较为边缘,因而多了几分不衫不履、亦庄亦谐的色彩。此外,对联往往因事而发,可读性颇高。自联话而观,古人既看重典雅精工之作,又能为谐趣横生之作拍案叫绝,二者共同构成了对联世界的丰富色彩。古人游戏文字,创造出不少法门,如“拆字联”(按偏旁部首将字拆开)、“嵌字联”(对联里镶嵌着要表达的人名、地名或事物)、同韵联(利用一词多词性或同音字出联)、“回文联”(上下联文字顺序相反)等。因为确实近乎游戏,在雅文学中被视为格调不高,但在联语里有时也能兼具美感。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这一拆字联,“门”与“月”结合,便是“闲”的异体字“閒”。游戏笔墨,但整体境界颇佳;置于联内,亦相当合宜。(选自“上观新闻”,有改动)材料四11.以下是小语整理的关于对联的相关信息,与上述材料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B.明清时对联文学日趋成熟,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C.在古装戏曲或影视作品中,常有才子佳人应景作对的桥段,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常能看到对联。D.古人看重对联中典雅精工之作,也认为谐趣横生的对联是游戏文字,格调不高,不足挂齿。12.小语和小文看到一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材料一补全他们的讨论内容。(2分)小语:哪边是这副对联的上联呢?小文: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1)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这副对联的张贴是不是有问题?小文:对。上联应该贴在右边,因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语:看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啊!13.根据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4分)(1)材料四中A的上联拆的是“冻”“洒”二字,下联拆的是“________”“________”二字。(2)材料四中B镶嵌的是________(填内容),分别是________和李白。(3)材料四中C的横线上应该填写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请跟随下面的文章,去感受母爱的神奇、伟大。秤砣消木兰①“秤砣”可不是一般的物件。俗话讲,“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个中道理不言自明。还有谚语,“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个决心可就大啦!沉重,不易撼动,这都是民间赋予秤砣的含义。但这天地间竟还有一种叫“秤砣消”的草药,它有多大的能耐?这就要从我的童年说起。②父亲在乡镇工作的那几年,是我儿时在大自然的游乐场里玩得最“野”的时光。下河,上树,去大山里走访每一处溶洞,乐此不疲。脸晒黑了是小事,裤子刮破了也是小事,只是在乡野里混久了不太讲卫生,脏了的小手照旧在身上乱擦乱搓。于是疹子一拨又一拨长出,全身奇痒无比,按捺不住把它们抓破,又演变成一个个脓疱,每每疼得我心发慌、茶饭不思、眼泪巴巴。父亲气极,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母亲惯我宠我,每次都内疚万分:“都怪我,太忙了,没有好好看管她。我去采点秤砣消来。”在父亲的叱责中,“秤砣消”三个字无疑是我的救星。③傍晚,母亲披一身晚霞进屋。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用捣烂的草药将我的脓疱团团围住,仅露出丁点疱头。疱头在绿色的药坨坨中红红绿绿,煞是滑稽。或是疼,又或是觉得丑,我委屈至极,眼泪又吧嗒吧嗒掉下来。母亲心疼地低声安慰我:“这药是你外公传下来的,可管用了。别急,很快就会好了。”④这些草药闻着就是个苦味,没有一点“卖相”。但是没过几天,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我年年长疱,母亲年年用此方,直到离开乡镇,我如父亲意愿一样“淑女”起来,再也不玩水,再也不爬树,自然不长疱,也用不着秤砣消了。但我仍然对秤砣消的功效念念不忘。⑤大三那年,我的眼眶边无端长了个疖子,求医问药一个星期还是无计可施,半边脸肿得老高,晚上疼得睡不着。那时我的脆弱劲儿上来了,特别想念母亲,顶着个馒头似的脸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奔向母亲的怀抱。结果母亲只用了三天的秤砣消药方,就把疖子给平复了。那是我最后一次用到秤砣消,那些脓疱、疖子在我的脸上、身上没留下过一点痕迹。⑥前不久和朋友聊起草药,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秤砣消。我很想知道它的学名,也很想再去母亲当年采药的地方走走。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约她太阳落山、暑气稍消时陪我去郊外找找秤砣消。等我午睡醒来,已是日头偏西。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天气太热,太阳太大,她不想我去受热,便在中午时一个人采了秤砣消回来,我只管去她那里拿就是了。⑦我一时满是心疼:“我的妈呀!我不是要您采了秤砣消来,我是要您带我去看看秤砣消长在哪里,我要看它新鲜时候的样子!”母亲却不以为意地说:“它不就长在岩坎、田坎上吗?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很新鲜的!”母亲把采来的秤砣消放在我手中时,我心里很酸,也很心疼母亲。即使我已成人,她也还像老牛护犊一样护着我。⑧在一位老中医那儿,我终于了解到了秤砣消的学名——夜交藤。这夜交藤药用广泛,历代中医用它来治疗失眠、痈疽、风疮疥癣等。而它的块根,则是广为人知的“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它让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20日第08版)14.文章主体部分围绕“秤砣消”写了母亲为“我”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15.第②段中,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16.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17.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分)18.文章结尾写道:“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亲情珍贵而无价,请你回想亲人关爱你的场景,描述一个感人细节。(4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请乘坐开往沱沱河的绿皮火车去看一看巡线战士的生活。巡线沱沱河李攀奇①匆忙的脚步声、婴孩的哭闹声、旅人的鼾声……凌晨4点,我们登上了那趟从格尔木出发的绿皮火车,前往沱沱河站。②沱沱河站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在青藏铁路线上,沱沱河是个特殊的站点,需要先购买临近站点的车票,上车后告知列车员,再由列车员带到固定的车厢,才能靠站下车。③上午9点,绿皮火车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在黛墨色的群山间穿梭。当沱沱河的站牌映入眼帘时,我们只在站台上看见了一间小屋,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④到站后,接站的战士一把拉过我们的行李,动作麻利地把行李归置到后备厢,生怕我们站在外边冻着。一团团哈气,提醒我下意识看了看手机,气温显示为零下26摄氏度。⑤在几栋黄白相间的营房前,我们的车辆转入院子,在班排宿舍楼前停了下来。还没等下车,我就看到院子里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几名战士高举着水车上的水管,穿过水房窗户,伸进屋内的蓄水罐里;另一端,湿漉漉的水房里,一位战士盯着蓄水罐上的刻度值,不时提醒着窗外的战友。⑥“趁着周末,得把下周的用水储备好。”连长走上前,为我们介绍着营区的情况。几年前,这里的老旧营房经历了一次翻新,加装了保暖窗户、热水器,新盖了蔬菜大棚、淋浴室。⑦得知战士们要去巡线,我也跟在了队伍后面。这是一次日常的巡线路程,连长挑选了几名老兵,携带专用的检测设备,开始了营区周边几公里的地埋线路和架空光缆的巡检维护任务。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路上,巡线分队的战士们顶着寒风朝着目标地徒步前进。⑧不多时,我就拉风箱似的大口喘了起来,不由得放慢了步子,逐渐与队伍拉开距离。坐在石头上休息了片刻,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和地上瞬间被积雪覆盖的脚印,我咬了咬牙,起身追了上去。⑨“难受吧?刚上来的人都会觉得沱沱河的冬天很难熬。”说话的是中士郭继江,望着他,______,让人很难相信他才20多岁。郭继江从“兵之初”来到沱沱河,已经在这里度过了6个冬天,他经历过很多比今天更严酷的天气。⑩说话间,队伍已经抵达沱沱河畔。狂风卷积的沙土,为冰封的河面覆上一层厚厚的毯子,远远看去与河床合为一体。在河岸一侧,郭继江准备对架设在空中的线缆进行检修。在两名战友的配合下,郭继江穿戴好防护装具,套上脚扣,尝试爬上线缆杆。由于要在高空进行精细的线缆作业,郭继江在攀登前特意脱掉了棉大衣。⑪木制的线杆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与脚扣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郭继江刚向上爬了几步,便顺着线杆滑落,手掌瞬间被磨破了一层皮。忍着疼痛,郭继江再次调整了脚扣,在战友的协助下,顺利攀至线杆顶。在错综复杂、外形相似的线路中,郭继江迅速找到几条主要的军用光缆,徒手进行操作,标注好几处风险点后,郭继江重新将光缆标识牌的四角固定好,这才结束高空作业。⑫“这么冷的天,怎么不戴手套呢?”看着郭继江磨出了血的手掌,我注意到巡线分队的每个人都没有戴手套。“接光纤……是精细活……光纤……比头发丝还细……”郭继江说这话时,寒风一个劲儿往他嘴里灌,声音模糊不清。⑬我静静地站着,望着这群风雪里巡线的战士出神。忽然,青藏铁路上的列车从山间呼啸而出,呜呜地驶过这片极寒的雪原,又隐没在大山里。战士们收拾好工具,沿着皑皑积雪的山坳,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大山深处前进……(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05月20日,有删改)19.沱沱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请谈谈它给你留下的印象。(3分)20.作者在第⑨段写道:“望着他,________,让人很难相信他才20多岁。”究竟是一张怎样的脸,让作者难以相信他才20多岁。请你进行合理想象,对郭继江的面部进行描写。要求:突显人物外貌特征和精神品质,与上下文衔接。(3分)21.如果你能随战地记者一起到沱沱河采访郭继江,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请写出这个问题。(2分)22.记者想给选文配一张插图,你会选择拍摄什么画面?请简要说明。(3分)四、写作(50分)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1)生活中,温暖无处不在。它可能是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善意的鼓励,一次适时的帮助,甚至仅仅是一个温暖的眼神……它像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浮躁变沉稳,从而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2)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原点开始,发育、萌芽、扎根、抽芽、开花。这像极了我们,经过长期的磨砺、坚守……终于破局、蜕变,成为自己。请以《在____________中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一、1.C点拨:A.胆怯(qiè),微不足到—微不足道。B.呜咽(yè),屏嶂—屏障。D.晌午(shǎng),慷概淋漓—慷慨淋漓。2.A3.D点拨:A项,“因为”是连词,“明天”是名词。B项,“就”和“也”是副词。C项,文段中的K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4.(1)D点拨:祥子理想最终破灭是在小福子死后。(2)示例一:我选B。《朝花夕拾》,我觉得它是灰色或蓝色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文章中对旧时的儿童教育观念进行了批评,主张让孩子在自由的天性中成长,不要压抑和限制,带着思考与批判的理性之光。整体色调是灰色或蓝色的。(3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我选C。《骆驼祥子》,我觉得它是灰色的。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让人感受到社会的黑暗、残酷。整体色调是灰色的。(3分,言之有理即可)5.(1)此夜曲中闻折柳(2)弹琴复长啸(3)双袖龙钟泪不干(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二、(一)6.B点拨:B项“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有错误,应该是黄莺向湖上亭中的人告别。(二)7.D点拨:A.怎么;B.只是;C.等到;D.作为/替。8.(1)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重点词:亦,也;惟,只是)(2)你掌管郡务有什么特殊的政令?(重点词:汝,你;何,什么)9.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10.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亲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乙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看作神人,他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戍守荆南回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你掌管郡务有什么特殊的政令?”尧咨回答说:“荆南是要塞之地,常常有宴会,我每次都把射箭作为娱乐,在座的客人没有一个不赞叹佩服的。”他的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学生资助及奖学金管理合同
- 案例分析及教育写作(学生打印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消费分期付款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泵站设备升级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拍卖会安全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产租赁合同纠纷调解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度摩托车行业展会主办与参展合同
-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解析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 课题申报参考: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协同发展研究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五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绘本《图书馆狮子》原文
- 安全使用公共WiFi网络的方法
- 2023年管理学原理考试题库附答案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欧洲食品与饮料行业数据与趋势
- 放疗科室规章制度(二篇)
-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 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推荐)
- 目视讲义.的知识
- 房地产公司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