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3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需要a的量为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2、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既可以影响出生率也可以影响死亡率,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是⑤年龄组成,种群增长率直接与①、死亡率、②、③有关C.深圳市春节期间,中国人种群密度变动很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图中的②和③D.蚂蚁种群属于集群分布,华北平原机械化播种的大豆属于⑥或⑦随机分布3、下列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CO2的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而使地球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C.家庭污水不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D.大量燃烧石油不会导致酸雨4、2021年5月11日公布了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主要对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流动人口等数据进行了统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抽样检测来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B.根据人口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C.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5、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玉米同化的能力玉米螟摄入的能量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179.589.643.235.74.58
A.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kJ/(cm2·a)D.流经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179.5kJ/(cm2·a)6、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种间竞争等,内源性因素有遗传、行为、内分泌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源性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B.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进程C.某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容纳量减小D.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适应多因素作用而发展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8、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9、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果蚁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传递给了真菌C.果蚁和真菌都是消费者,协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10、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1、为了减少某种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害虫的蜘蛛。下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蜘蛛的引入可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稳定性增强B.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则可能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C.在II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III时期,两个种群之间可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12、下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100%C.“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生态平衡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和_______(例如建立_______)两大类。此外,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4、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5、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者是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_______,动植物的_______和动物的_______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1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17、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_____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
(4)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_______的个体数目比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18、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19、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20、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8分)21、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型曲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将样液稀释102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约为数量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22、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能够将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1·d-1)。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也证实落叶分解中蚯蚓与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作用。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__________,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除以上研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某地对产量持续较低且难以耕作的山地;通过植树造林,在十年左右时间里建设成了人工林场,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人工林场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蚯蚓是该人工林场中的土壤动物之一,其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该人工林场第一、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2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能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如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ⅠⅡⅢⅣ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108kJ)141.015.90.9呼吸消耗的(108kJ)501.279.113.20.5
(1)表中的Ⅰ对应图中________,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一段时间内,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A生物在捕食过程中可通过叫声召唤同伴,这种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息。25、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水草能量流向各种动物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调查表明,该湖泊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甲壳类和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底栖动物属于_____________,图中与底栖动物有关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条。
(2)湖泊中某些滤食性鱼类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食性鱼类、乌鱼等生活在水体中层,青鱼等生活在水体下层,造成这种分层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宜放养______________(填“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乌鱼”或“青鱼”)。
(3)该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该湖泊目前已被生活污水污染,为找出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多种指标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生物毒素含量/(μg·L-1)铵盐吸收率有机物去除率硅藻0.152%0蓝细菌0.55478%0红假单胞光合菌087%92%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菌体内有多种光合色素,无光条件下能异养生长。表中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
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a、b、c、d可以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该食物网的食物链分别为:a→d→c,a→c,所以至少需要a为:3×2/3÷10%+3×1/3÷10%÷10%=120kg,B正确;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不一定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错误;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2、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图中①为出生率,②③分别为迁入率和迁出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出生率,⑥⑦分别是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A;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A错误;
B;④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发展趋势;⑤为出生率,B错误;
C;深圳市春节期间;影响中国人口变动很大的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对应图中的②和③,C正确;
D;华北平原机械化播种的大豆属于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C。
【点睛】3、A【分析】【分析】
1.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4;水污染①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漏和倾倒污染物。②表现:富营养化。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详解】
A、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A正确;
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
C;家庭污水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C错误;
D;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与大量燃烧石油直接相关,D错误。
故选A。
【点睛】4、A【分析】【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详解】
A;人口普查是对全国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抽样检测进行调查,A错误;
B;年龄组成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根据人口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B正确;
C;通过人口普查可对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流动人口等数据进行了统计;从而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C正确;
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避免我国人口出现出现老年化的问题,D正确。
故选A。5、B【分析】【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
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A正确;
B;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玉米同化的能量;不属于玉米螟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
C、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89.6-43.2-35.7=10.7kJ/(cm2·a);C正确;
D、玉米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了玉米,还有其他植物,所以流经玉米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179.5kJ/(cm2·a);D正确。
故选B。6、C【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而实现的。(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
【详解】
A;食物、天敌等与种群密度相关;是密度制约因素;气候是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不同类型调节因素形成的环境压力;使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速度加快,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进程,B正确;
C;某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调节因素的作用下种群密度降低,而环境容纳量和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有关,此时空间和资源不变,环境容纳量不变,C错误;
D;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在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下;种群内部作用导致的,即种群适应多因素作用而发展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B:C:D【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从无植被覆盖到植被茂盛,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人类活动会影响该岛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该岛屿处于太平洋深处;与世隔绝,故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8、C:D【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
【详解】
A;污水进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远离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的数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因此比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错误;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和P浓度增加;B错误;
C;样品2中藻类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然而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C正确;
D;样品3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物质种类和浓度与甲地水样中的相差不大;说明题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D。
【点睛】9、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A;互利共生是种间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体型大小不同的果蚁间不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A正确;
B;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落叶;少部分来自果蚁含蛋白酶的排泄物,果蚁同化的能量并没有传递给真菌,B错误;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C错误;
D;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点睛】10、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1、A:B:D【分析】【分析】
曲线图分析:蜘蛛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所以I期间由于食物充足蜘蛛数量增加较快;而在Ⅱ期间主要是由于食物不足,蜘蛛数量下降;在Ⅲ期间,两种群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详解】
A;根据植株与害虫之间形成的制约关系可以推测;蜘蛛并没有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因此,蜘蛛的引入可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因而当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A正确;
B;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则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进而引起蜘蛛食物不足,甚至会使蜘蛛遭受杀虫剂的威胁,因而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正确;
C;在II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蜘蛛作为其天敌的捕食导致的,C错误;
D;在III时期;两个种群之间可能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害虫的制约,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D正确。
故选ABD。12、A:B【分析】【分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总能量是净光合量;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总光合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A错误;
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2.8/464.6)×100%,B错误;
C;未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此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易地保护植物园、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生物技术基因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遗体排遗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单位面积随机平均值新产生死亡迁入迁出各年龄期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雌雄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20、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四、实验题(共2题,共18分)21、略
【分析】【分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2)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也会降低,因此,图甲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α角变大。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将样液稀释102倍后,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4×25=1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100÷(0.1×10-3)×103×102=1011个。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点睛】
掌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等,知晓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清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解析】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ef变大抽样检测1011偏大代谢废物大量积累22、略
【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详解】
(1)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蚯蚓主要分解腐肉和遗体;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蚯蚓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①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原则;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中数据表明,蚯蚓对杨的半分解叶消耗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蚯蚓与微生物均可对落叶进行分解,两者是协同作用。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利用上述材料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还可进行的研究有:“蚯蚓的呼吸量”或“温度或湿度等生活环境对蚯蚓摄食量的影响”或“森林种类(混交林;纯林)”或“蚯蚓与哪些种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更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解析】①.(生物)群落②.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③.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④.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⑤.灭菌⑥.高于(或“大于”)⑦.杨半分解叶⑧.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⑨.协同⑩.种类⑪.(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⑫.“蚯蚓的呼吸量”或“温度或湿度等生活环境对蚯蚓摄食量的影响”或“森林种类(混交林、纯林)”或“蚯蚓与哪些种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更优”五、综合题(共3题,共6分)23、略
【分析】【分析】
1;群落的演替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详解】
(1)人工林场的形成是有土壤条件和一定生物基础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2)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可提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而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3)结合分析可知;蚯蚓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4)据图可知,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6(=摄入量a5-粪便量a7),所以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6/a1×100%或(a5-a7)÷a1×100%。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作答。【解析】次生抵抗力营养结构(或食物网)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a6÷a1×100%(或(a5-a7)÷a1×100%)24、略
【分析】【分析】
1;分析图: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2、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公司正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对公司展览展示空间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物科技企业职工招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矿产资源开发承包合同3篇
- 养老院院民2025年度社区活动出行安全协议3篇
- 2025年度建筑材料供货与建筑节能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屋衣柜定制及安装一体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伙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企业合规管理委托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全新出售房屋买卖智能家居集成协议3篇
- 《苏宁电器的内部控制与评价研究》18000字(论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2:“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雷泽佳编制-2025B0)
- 《IT企业介绍》课件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三年级上册《劳动》期末试卷及答案
- 人工智能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word 公章 模板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ISO-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 深圳智能水表项目商业计划书_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