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新版高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7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2、【题文】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B.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C.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D.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3、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越多。()A.正确B.错误4、读图,下列说法____的是()A.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5、图中①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A.1005、1010B.1015、1010C.1010、1015D.1015、10206、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阿根廷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34.6°S,58.4°W)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峰会于当地时间11月30日10:30拉开帷幕。据此回答4-5各题。

习主席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B.我国即将迎来小雪节气C.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D.北极极昼范围逐渐缩小7、如图为某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完成下列19~20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B.S地为地中海气候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8、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C.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9、如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图中X地位于P地的方向是()A.南方B.北方C.西北方D.东南方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如图为我国南极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在长城站和阿根廷南端的乌斯怀亚港之间往返航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A.冰山众多B.雷雨频繁C.狂风巨浪D.极夜漫长11、读图;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3~24题。

图1中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图2中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有()A.M-③B.M-④C.N-①D.N-②12、【题文】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A.德国鲁尔区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地区13、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14、读图回答问题;完成23-24题。

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温度B大于DB.温度A大于CC.温度B小于DD.盐度A小于C15、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十条》,计划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图为2015年我国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读图,回答25~26题.

下列做法有助于海河流域达成《水十条》目标的措施有()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B.提高水能资源开发C.加强环境管理,实现达标排放D.限制重化工业的发展16、如图为我国南极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013年,我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地区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该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对天文观测十分有利,其原因主要是()A.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寒流环绕,水汽较少C.冰层巨厚,风力较小D.地势较高,空气稀薄17、下面组图为世界四个主要海峡及其周边陆地的轮廓图;读图完成23~24题。

1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题文】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并显著提高了库区下游的通航能力。19、地图具有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和____。2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数字①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____,图中③控制下气候特点是____。(2)图2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该图表示的是____月(1或7)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点是____。(3)图3所示的气候类型为____,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4)当D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该地进入____(雨/旱)季。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____。21、材料一图20为“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分布示意图”,图中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材料二图21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_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江苏各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大体上从苏南向苏北____;为了充分挖掘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苏北、苏中地区可以从苏南地区引进____、____和管理经验等。

(3)环境质量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22、【题文】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23、【题文】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24、【题文】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也不完全一样。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18分)25、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方向是以东北和西南为主。26、“数字地球”是指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7、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8、A县位于我国中部的安徽省西部地区,人口65万,土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约0.1米~0.8米之间,2009年粮食产量约56万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安徽省省区及周边范围图(图10)。材料二:见图11、图12。(1)比较淮河以南和以北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每空一项,填写字母(12分)。以北地区以南地区气候类型地形类型耕作制度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平原E.高原F.平原、丘陵G.两年三熟H.一年两熟I.一年一熟(2)A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比重约为____,旱地的坡度____(填大于或小于)水田。该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特点是。(6分)(3)结合材料分析,A县可能出现生态问题,该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6分)(4)试对A县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29、读该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问题。(13分)(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2分)(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4分)(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5分)(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2分)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1)材料二在遥感影像中,沙特的红色沙漠中一片片圆形绿色区域(图l甲地区)特别显眼,这样的区域是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而形成的“圈图农场“(图2)。沙特的这些农场一般采用机械化全自动喷灌设备种植草坪、作物等。材料三乙国地形图(1)简述沙特农场建设的自然条件。(6分)(2)乙国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4分)(3)卡维尔(kavir)一词在波斯语中意为“盐碱滩”。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区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主要由干涸的河床、荒漠高原、滩涂及盐碱滩组成。简述卡维尔盐漠的成因。(4分)(4)为什么伊朗畜牧业以高原牧场为主?(6分)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31、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由①→②→③地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2.比较①、③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的差异。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32、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图;图2为a城市的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4个城市等级B.a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于c城市C.b城市的服务种类少于c城市D.a等级城市空间距离小于b等级城市(2)下列关于图2中a城市的拟规划布局,合理的是()A.甲——高级住宅区B.乙——工业区C.丙——化工厂D.丁——自来水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破坏较严重,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故需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故选A项。【解析】【答案】A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能兼有图;文、声、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3S”技术的基本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3S”技术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功能,并注意比较分析即可。【解析】【答案】C3、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等级的城市体系。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多。本题叙述错误。故选B。【解析】B4、D【分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读图分析能力。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ß,黄赤交角度数目前是23°26ˊ,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等,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析】D5、C【分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线两侧分别是1005和1015,故数值是1010,②线两侧分别是1010和1020,故数值是1015,C选项正确。

故选:C。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在充满平衡流体空间;连接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即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象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本题以2008年9月12日8时我国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压系统与天气.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解析】C6、A【分析】解:A;阿根廷是南半球;为夏季,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故正确;

B;小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11月22或23日,故不符合题意;

C;飓风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是墨西哥的冬季,故不符合题意;

D;主席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是在11月27日至12月5日;太阳知识点在南半球,且往南移动,北极无极昼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习主席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是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自然地理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解析】A7、B【分析】解:读图;河流应发育在山谷中,谷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凸高为低),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P向Q,A错。

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当地降水较多,结合S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S地应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C错误。

S地应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D错误。

故选:B。

结合图文材料信息;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补给判读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进一步判断所在半球。

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分析区域特征。【解析】B8、B【分析】【分析】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9、C【分析】解:读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图中X地位于P地的方向是西北方。

故选:C。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解析】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C【分析】解:此海域有许多来自南极的冰山;故A对;

因温度低;所以很少有雷雨天气,故B错;

因处在西风带范围;所以海域中有狂风巨浪,故C对;

考查其间为南半球的极昼期;故D错;

故选:AC。

我国南极长城站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冰山广布,考查期间一般在暖季,气温比较高,会有极昼现象。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解析】AC11、AC【分析】解:读图可知;D为岩浆;C为变质岩、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图1中M(变质岩)、N(岩浆岩)岩石形成过程与图2中地质作用对应M-③;N-①。

故选:AC。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获取图中信息即可。【解析】AC12、AD【分析】【解析】B选项是错误的,日本本国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原料发展经济;C选项“硅谷”为高技术工业区,对原料依赖性不大,因此也是错误的。【解析】【答案】AD13、C【分析】略。

【解析】C14、BC【分析】解:B是西风漂流;温度应该比D低,所以C正确。

AC在赤道附近;而且A是暖流,C是寒流,所以A的温度应该比C高,所以B对;

C的盐度比A大;所以D错;

故选:BC。

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解析】BC15、AC【分析】解: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施是产业升级;有利于环境的治理,故正确。

B;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和水污染的治理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C;加强环境管理;实现达标排放能减少污水污染源,故正确。

D;限制重化工业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根据图例可知;海河的水质主要是劣Ⅴ类和Ⅳ--Ⅴ类为主,Ⅰ--Ⅲ类比重少,说明该河流域污染重,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排放不达标所致.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读图析图能力和解决措施,属于基础题,读懂图中内容是关键.【解析】AC16、AD【分析】解:A;受极地高压影响;南极地区多晴朗天气,有利于观测,故符合题意;

B;南极大陆的外缘有寒流环绕;距离该考察站较远,故不符合题意;

C;南极环境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风力较大,故不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冰层覆盖;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观测,故符合题意。

故选:AD。

南极地区冰层覆盖;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受极地高压控制,南极地区多晴朗天气。

本题考查南极环境特点,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具有读图分析能力和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AD17、BC【分析】解:四个海峡中②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③直布罗陀海峡地处中纬西风带,冬季多雨;①曼德海峡和④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所以BC正确。

故选:BC。

图示①曼德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直布罗陀海峡,④霍尔木兹海峡。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解析】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如下:

。效益。

作用过程。

主要受益区。

防洪。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地区。

发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区能源紧缺状况。

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

三峡水库可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上游。

供水;养殖。

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中下游地区;库区等。

所以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三峡工程对通航能力的改善主要是在上游地区,所以本题叙述错误。【解析】【答案】错19、特殊的数学法则科学的地图概括特定的符号系统【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图和地图投影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图和地图投影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20、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一般。(1)看图1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③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在③的控制下,气候特点为温和多雨。(2)看图2可知A处为高压中心,结合地图,A所处位置为亚洲,因此可以推断A为亚洲高压,因此此时北半球冬季,该图表示1月份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份吹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3)看图3可知,E地七月气温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又根据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可以判断E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它的成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4)看图2可知,D地为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水汽,该地进入雨季;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解析】(1)东北信风带;温和多雨(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月;西北风;寒冷干燥(3)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西风带控制)。(4)雨;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

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由图材料“柱高表示两指标的排名顺序,柱子越高表示排名越靠前”可知,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苏南向苏北降低。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为资金、技术、人才等。(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在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标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在节能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解析】(1)经济、社会(2分)

(2)降低(1分)资金、技术、人才(2分,任答2点给2分)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标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废弃物综合利用(2分,任答2点给2分)22、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目变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密度增大、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等),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本题叙述错误。应该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解析】【答案】B或错误23、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青藏高原地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就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所以本题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24、略

【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的差异表现为: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所以本题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四、判断题(共3题,共18分)25、×【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气候影响的影响,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五大湖区人口外迁主要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解析】【答案】错误26、√【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析】【答案】正确27、√【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区域发展初期即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导,但工业刚刚起步,以资源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解析】【答案】正确五、材料题(共3题,共27分)28、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华北平原,故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华北平原的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以南为江淮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熟制为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根据图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直接计算;并结合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直接判断,该县的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3)由于A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薪柴为主,反映植被破坏严重,故判断该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的危害主要从对土地、河流、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综合分析。【解析】【答案】(1)(每空2分,满分12分)。以北地区以南地区气候类型A(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类型D(平原)F(平原、丘陵)耕作制度G(两年三熟)H(一年两熟)(2)92.6﹪大于以生物能源为主(或以秸秆、薪柴为主)(每空2分)(3)水土流失(2分)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②降低土地单产,造成粮食生产损失大;③加剧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④下游河道淤塞,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①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②系列开发优势资源;③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④发展薪炭林和沼气等,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写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29、略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该地区为东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盆地和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故东南部沿海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冬季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故西北部沿海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4)参考课本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劳动力价格、地价、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图示产业的转移从日本—韩国—中国,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是从经济发达国家逐渐向经济欠发达国家转移。【解析】【答案】(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2分)(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原因: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严重破坏;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4分)(3)A国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降雪较多。(5分)(4)影响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