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对下列文章的概括介绍或分析,你认为有误的一项()A.《祖父、后园和我》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B.《冬夜的灯光》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我们感受到荒凉小镇上,沉沉黑夜中的人们的善良、热情.C.《风筝》一文作者回忆幼时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对其“精神的虐杀”一直使自己很沉重,直至成年后解释清楚后才得以解脱.D.《金色花》与《纸船》两诗都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主题都是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波光磷磷保佑信服B.人声鼎沸抽噎倜傥C.不假思索箧意畅游D.眼花瞭乱炽热清澈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B.《生命,生命》--中国台湾--杏林子C.《生命的意义》--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D.《童趣》--明代文学家--沈复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____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____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捍卫聚集B.传递保全凝聚。

C.传递捍卫凝聚D.传播保全聚集。

5、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____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对文中画线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2)对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女孩一根火柴也没卖出去,内疚,恐惧,担心她的爸爸打她,尽管很冷,她不敢抽出一根点燃暖和一下。B.说明小女孩当时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尽管担心,还是下定决心抽出了火柴。C.小女孩实在是太节约了,即使冷也不舍得用掉一根火柴。D.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小女孩的可怜、无助,得不到一点温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补充下面的词语。

流____忘返刻骨____心一如____往羞愧不____7、按拼音写汉字。jiǎozijiéjūgǎnpí____________8、补充完整。

万物____日夜____气喘____9、写出反义词。

仍然—____自豪—____漆黑—____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里____天资____豁然____高深____​11、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天盖地____然起敬美不____收能歌____舞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共9题,共18分)12、读诗句,先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____我往矣,杨柳____。

昔:____依依:____

句意:____(2)、随风____入夜,____细无声。

潜:____润物:____

句意:____13、内容梳理(课文回放)。(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中“____”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全诗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____的感情。(2)、《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____”,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____”。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3)、《致老鼠》这首儿童诗中,把老鼠当作了____,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____交上朋友,表现了____。(4)、《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____”和“____”,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14、阅读短文《夹竹桃》;回答问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

(2)、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二是____。15、选字填空。

着了过啊吧呢(1)、太阳他有脚____,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____旋转。(2)、看来今天我是不得不去一趟____。(3)、去的尽管去____,来的尽管来____;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____?16、按要求;完成句子(1);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仿写句子:____(2);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改成转述句:____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1)、“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文中反复能换成其它词吗?为什么?(2)、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之谜?18、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手法。(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____(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____19、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词义。

①兔____触株。

②因____其耒而守株(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20、根据课文《藏戏》内容填空。(1)、____作背景,____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____,不要____,不要____,只要____为其伴奏。他们____,只要有____就行。(2)、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____下去。评卷人得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21、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2)“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______父亲和______父亲两个阶段。

(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4)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设伏笔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

伏笔:______

悬念:______

(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含义:______

形象:______。2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____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____。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你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______→______→笑。

(3)文中划横线处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

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4)文末说“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

(5)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评卷人得分五、默写(共2题,共14分)23、默写一首关于野草的诗句。

____

____

____

____24、原文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4)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开断砖来(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中表达对时间流逝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4题,共24分)25、以“在我的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500字左右。26、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队500。27、题目:渴望_______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空缺处可填:“入团”、“理解”、“帮助”等(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字数在700左右。28、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风筝》一文作者对弟弟的愧疚在成年以后也没有解脱.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解析】C2、B【分析】A有误.“波光磷磷”的准确书写“波光粼粼”.

B正确.

C有误.“箧意”的准确书写“惬意”.

D有误.“眼花瞭乱”的准确书写“眼花缭乱”.

答案:B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解析】B3、D【分析】A;说法正确;

B;说法正确;

C;说法正确;

D;说法错误;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工诗画、散文.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文学常识中作品作家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对各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完成.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文学常识的学习与积累,如作家作品、体裁知识等.【解析】D4、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该题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根据句子前后意思,能量靠传递,国家主权靠捍卫,全党共识靠凝聚,所以,C项更符合语境。故选C。【解析】C5、【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辨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小女孩当时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尽管担心,还是下定决心抽出了火柴。B项符合题意,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写作技巧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判断即可。C项分析有误,第一段实写小女孩的寒冷,虚写火炉的温暖,侧面烘托出小女孩对幸福温暖生活的渴望。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C项分析有误,小女孩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快乐的,这样写更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故选C。【解析】。【小题1】B【小题2】C【小题3】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连铭既已【分析】【分析】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羞愧不已:很是惭愧不好意思,做了什么比较尴尬的事情。特别注意:“连”与“恋”;“铭与”“明”、“既”与“即”、“已”与“己”的区别。

【点评】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区别同音字、形近字。7、饺子拮据擀皮【分析】【分析】饺子;又名水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喜爱的食品,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拮据,汉语词汇,原先指鸟衔草筑巢,肢体劳累。现指生活贫困。擀皮,在案板上撒些干面粉,俗称薄面。将醒好的面团放到案板上后再揉一揉,用擀面杖将面团压扁。

【点评】“饺子”,“饺”,书写时不要写错;“拮据”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提手旁;“擀”生僻字,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8、复苏操劳吁吁【分析】【分析】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鸟语花香。春雨唱着歌,春雷打着鼓,春风弹着琴;把万物从睡梦中叫醒了。日夜操劳,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忙碌个不停。气喘吁吁,形容大声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9、未曾羞愧雪白【分析】【分析】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自豪: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所取得成就、荣誉而感到光荣、骄傲。健壮:强健;壮实。漆黑:非常黑;很暗。爱抚。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10、迢迢聪颖开朗莫测【分析】【分析】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豁然开朗,原意是指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11、铺肃胜善【分析】【分析】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能歌善舞:擅长歌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课文内词语的掌握情况。重在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理解成语的意思。三、综合题(共9题,共18分)12、略

【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可参照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解答。(1)昔:从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句意:从前,我离开家的时候,杨柳树枝随风摇摆。(2)潜:暗暗地。润物:让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句意:雨随着风暗暗地在夜里来到了,使植物受到了滋养,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1、①从前

②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③从前,我离开家的时候,杨柳树枝随风摇摆。

2、①暗暗地

②让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③雨随着风暗暗地在夜里来到了,使植物受到了滋养,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13、略

【分析】【分析】此题为内容梳理题。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比如(1)《我们去看海》这首诗中“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全诗的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2)《爸爸的鼾声》这首儿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好像火车到了站”。全诗情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3)《致老鼠》这首儿童诗中,把老鼠当作了朋友,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诗人希望老鼠和猫交上朋友,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愿望。(4)《给诗加“腰”》中苏小妹加的诗腰是“挂”和“失”,他们加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虽然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解析】1、①我们去看海

②热爱大海

2、①山上的小火车

②好像火车到了站

3、①朋友

②猫

③诗人美好的愿望

4、①扶

②失

14、略

【分析】【分析】选文指出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叶影参差,二是花影迷离。夹竹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我”许多幻想。

【点评】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解析】1、①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2、①叶影参差

②花影迷离

15、略

【分析】【分析】“啊;吧、呢”都是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句子的语气的,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你吃饭了吗?东东怎么还不来呀?”都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蚂蚁正在忙着搬东西呢!”表示感叹的语气。“着、了、过”都是助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起辅助作用。“小明完成作业了。”“我认真地听着他说的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气词、助词的运用情况,平时应多读多练。【解析】1、①啊

②着

2、①了

3、①了

②着

③呢

16、略

【分析】【分析】(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句子,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要合理即可。如:离开家的日子里,我想爸爸妈妈,想我的伙伴,也想家里那条可爱的小狗。(2)引述句改转述句: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改成转述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2)考查学生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解析】1、①离开家的日子里,我想爸爸妈妈,想我的伙伴,也想家里那条可爱的小狗。

2、①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17、略

【分析】【分析】选文中“反复的”不能换成其他词语;因为“反复地积”要想象暴雪之大,之狂;“反复地弯”要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让的策略;“反复地落”要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反复地弹”要说明雪松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始终”可领悟到雪松是强者,胜利者。总之,体会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

【点评】培养学生揣摩词语的用法,同样一个意思用词不同,达到的效果就会不一样。【解析】1、不能,因为“反复地积”要想象暴雪之大,之狂;“反复地弯”要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让的策略;“反复地落”要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反复地弹”要说明雪松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始终”可领悟到雪松是强者,胜利者。总之,体会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2、恐龙灭绝之谜。18、略

【分析】【分析】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手法的分类及其运用。【解析】1、①打比方

2、①列数字

19、略

【分析】【分析】议论句是运用确凿的事实;无可辩驳的道理,逻辑严密的语言进行论证,从而揭示客观本质的句子。

【点评】议论,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什么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所谓"议论",就是分析评论。【解析】1、①跑②放下。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20、略

【分析】【分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学生对课文背得熟,应该没问题。但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解析】1、①雪山江河

②草原大地

③幕布

④灯光

⑤道具

⑥一鼓、一钹

⑦别无所求

⑧观众

2、①师传身授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1)该题考查的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形象;文中他掉进陷阱后,一直在等待父亲的救援,可是等到深夜父亲也没有来救助自己,这时候又听到了一些让自己害怕的声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才想到自救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习惯等待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

(2)该题考查的是“他”的情感变化;他自救成功后,看到父亲就在一颗大树后面,当时就很生气,甚至埋怨父亲见死不救,后来父亲告诉他这样做的目的时,他又扑进父亲的怀里,开心地笑了,可见此时的他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被父亲而感动。

(3)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父亲看到他出来后,兴奋地跑过去拥抱他,这是父亲发自内心的高兴,他高兴是因为儿子成功自救,还有他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能回答出这两点即可。

(4)该题考查的是找出文章的设伏和悬念;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去分析。

伏笔:设伏就是埋下伏笔;从“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这三个方面的描写,都是为下文写: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设下伏笔,原来那些声音都是父亲发出的,是为了提醒他。

悬念:比如到文章的结尾处才点明这是父亲设置的陷阱;是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会自救而想出的方法。

(5)该题考查的是对标题的分析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标题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分析,“父爱陷阱”意思是指父亲挖的陷阱,是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自强的能力,要他学会自救,懂得自救。

形象: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从写父亲自己挖陷阱教育儿子,体现了父亲的教育方法独特;从写父亲不敢离开陷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写父亲不救儿子,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来即可。

答案:

(1)在盼援无望的情况下才自救;性格上习惯等待别人的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

(2)愤恨(埋怨;怨恨);理解。

(3)为儿子成功自救而兴奋;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而兴奋。

(4)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③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巧设悬念: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

(5)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

形象:对儿子严格要求;对儿子体贴关怀,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

这篇文章讲述了他跟随父亲去打猎;掉进了陷阱,在等待没有救援的情况下,自己用猎刀挖出阶梯爬上来了,结果看到父亲就在外面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对孩子的特殊的教育方式的肯定。

人物性格会分析。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解析】愤恨;理解;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③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结局时才点出陷阱是父亲有意所为。;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对儿子严格要求,对儿子体贴关怀,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与主题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事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出来即可.本文主要写了爸爸让儿子跳梯子的故事,以此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信任的道理.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快速找到有关儿子描写的相关语句,从中筛选有效词语作答.从文中可以找到两句话:“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这两句话里有儿子的神态描写,提取出来“惊愕”与“疑惑”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及人物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境及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理解比喻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心情.①明喻,脸色像“没熟透的橘子”,表现儿子的脸色是又黄又青,突出儿子惊恐的神情;②句是借喻,表现儿子脸上笑容如花,表现他内心的高兴.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结合前文内容可以看出,“刚才”疑惑是因为父亲让他跳下来,摔个屁滚尿流,但事实上却并没有摔屁股,他困惑:爸爸为什么又要骗我?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理由充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答案:

(1)通过爸爸要儿子跳梯子的故事(2分);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信任的道理(2分).

(2)惊愕疑惑(1空1分)

(3)(1)儿子的脸色又黄又青.(1分)写出了儿子的惊恐神情.(1分)

(2)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1分)写出了儿子高兴的神情.(1分)

(4)原来只是奇怪;没有摔屁股;(2分)现在是感到困惑:爸爸为什么骗我?(1分)

(5)提示:故事里的爸爸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信任别人;文中的爸爸是教育孩子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两种教育,赞赏哪一种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分)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特殊教育.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儿子在爸爸的同意下,爬上梯子取风筝;第二部分(4-10),写爸爸对站在梯子上的儿子讲了一个故事,并要求儿子也像故事中的儿子那样去做;第三部分(11-21),儿子跳下后发现爸爸并没有像故事中那样做,他从中明白了许多.小说写作方法巧妙,写了两个爸爸两个儿子的故事,却表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主旨,令人深思.

本阅读题第(5)题是难题,阅读感悟的表达是开放性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②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③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④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解析】惊愕;疑惑五、默写(共2题,共14分)2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分析】【分析】关于草的诗句还有很多;学生可以课外多积累。

【点评】考查学生的课内外古诗句积累。24、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前4句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郎”“藤”“鸦”的写法;后4句属于理解性默写,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此题中需注意“罔”“殆”的书写。【解析】(1)海日生残夜。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枯藤老树昏鸦。

(4)蟋蟀们在这里弹琴(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六、写作题(共4题,共24分)25、略

【分析】

【审题立意】题目限定了本题应创作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在我们每个的记忆深处;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事,它们或是给我们以感动,或是给我们以反思,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打开思路。

【思路点拨】本文可写作记叙文;写记忆深处的一个人,与这个人有关的一件事。也可写作抒情散文,表现自己对记忆深处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感情。事宜小不宜大,要真实感人,贴近生活。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均可;但后者对文字功底要求较高,不建议选择。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本文以一句比喻句开篇,引入回忆,显示了作者的语言功底。叙事多以对话描写为主,兼以语言和神态描写,细致刻画了人物性格。最后情节的发展有出人意料之处,使我的市侩与小姑娘的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析】【示例】

在我的记忆深处往事像一条小溪;汇进大海。在记忆的海洋里,有一位普通的小姑娘她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是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这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天空像一口黑锅向我们罩下来。妈妈赶着回家收衣服,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要我去买白菜。我高兴的答应了,飞快地向菜市场跑去。

不知是刮风还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往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菜市场,今天却异常冷清。

我问了几家菜价;可卖菜的却像开会商量过似的,家家开口便是2元一把,一分钱不能让。正当我迟疑不定时,一个清脆的声音怯生生地说:”小姐姐,买我的菜吧!又鲜又嫩个,只要1.5元一把。“我一看,这白菜确实不错,绿油油的,再看看卖菜的,原来是一位小妹妹,顶多9来岁,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里透着一丝忧虑。

“小姐姐;你买吗?“小妹妹满怀希望地望着我,我装着要走的样子,说:”能不能便宜点,我买两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讨价还价。小妹妹赶紧跑过来挡住我,狠了狠心说:”那两把2.5元。“”成“我弯下腰选菜,”姐姐,你看这菜多新鲜,是刚从地里摘的。“我听了心想:小妹妹还真厉害,竟然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买了两把,付了钱,装进塑料袋,便回家了。

回家后;我得意的向妈妈讲了买菜的经过,心想:妈妈肯定会表扬我。妈妈听后,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人家小妹妹老实,你还与她讨价还价。“我说:”下次见到小妹妹我不还价了就是。“说完,我便把剩下的钱给妈妈,我在衣兜里掏着,可没有。”糟糕,不会是掉在菜市场了,我放下白菜,急匆匆往菜市场跑去。

“姐姐;你可来了。”我一看,原来是卖菜的小妹妹。“这是你掉的钱,数数看少了没有?”她把钱递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