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90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公牛背上一跃(如图)的真正含义至今无法解读;类似的未解之迷在克里特文明还有。

①迷宫的主人。

②双刃斧。

③线文。

④线形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不同的心理素质B.不同的饮食习惯C.不同的劳动方式D.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汹涌澎湃。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A.古老印度为独立付出了领土分裂的代价B.津巴布韦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C.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4、津巴布韦独立的时间是A.1965年B.1970年C.1980年D.1991年5、考古学和文献学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如1978年;青海汉墓出土了与《孙子》有关的竹简;帛书等,这使历来被怀疑是伪书的《六韬》《孙子兵法》等成了真书;1990年河南殷墟160号墓的发现,填补了殷墟研究中第三期较大铜器资料的空白;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是德国考古学家亨利·施里曼凭着《荷马史诗》的指点发现的,还证明了希腊人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是历史事实。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文献记载能够为考古发现提供线索信息。

②考古发现可以弥补和丰富文献资料。

③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④考古遗迹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9年是农历乙亥年;猪年。古代典籍有大量关于“猪”的记载。以下材料能够反映的史实较为准确的是。

。选项材料史实A古肃慎之国(东北少数民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以御风寒。—《后汉书东夷列传》东北地区养猪始于汉代B猪在北燕、朝鲜称为“豭”;关东、关西谓之“彘”;南楚之地曰“豨”;吴扬称“猪子”。—西汉《方言》汉代猪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C(祭祀)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周礼》周代猪的唯一用途是用来祭祀D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生(刘表)儿子,豚犬耳。—《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刘表之子愚蠢凡庸,无用之极

A.AB.BC.CD.D7、1980年,威廉·麦克尼尔写道:“与偏狭历史著作不可避免地增强冲突相反,一部简明的世界史应当树立个人与全人类祸福休戚与共的意识,从而避免民族冲突的恶果。”作者赞同的世界历史是A.以欧洲历史为中心B.人类社会应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C.以殖民扩张为主线D.不同文明间相互交流交融的历史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综观上述遗迹遗物,圆坑应属殷墟文化第四期,为祭祀坑。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遗物,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据发掘清理情况分析,其放置时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贝和玉石礼器、青铜兽面、小型青铜件以及树干等。其次再置放大型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人面、树座等。最后置放一层象牙。坑中出土的青铜人面像、人头像有的已损坏,多经过火烧,大部分遗物遭损。据此推测大多数遗物中在投置坑中之前为人们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综观上述遗迹遗物,二号坑的时代,大致相当殷墟晚期,其性质应是祭祀坑。

——摘编自徐自强《广汉、安阳祭祀坑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比较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遗迹遗物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地出土遗迹遗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

材料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着装示意图。

(1)材料一展示出三星堆青铜器的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青铜立人像的着装情况怎样?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青铜立人像的形象,说明了什么?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成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成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成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唐]吴兢《贞观政要》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12、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纪,他们(欧洲人)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亚洲各国人民采纳和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时刻,它绝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又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以上材料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的西欧变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应用西方科学技术”的实践及结果。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3分)14、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版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2年被文特里斯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线形文字A则至今未被破解。它的破解是考古学上的“圣杯”。故④是未解之迷。其它都是已经破解的,故A项组合正确。2、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过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故D项正确;心理素质、饮食习惯和劳动方式都不是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故A、B和C项错误,不符合题意。3、B【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但原来的英属印度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1990年,纳米比亚共和国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从英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4、C【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故C项正确;ABD错误。5、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证实了后者记载的真实性,进一步丰富了文献资料,由此可以说明考古遗迹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B正确;并非所有文献资料都能找到考古资料,③错误,排除A、C、D。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看出汉代的北方、关东、关西、南楚和吴扬等地都饲养猪,说明猪在汉朝分布较为广泛,答案为B;根据材料“古肃慎之国(东北少数民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以御风寒”可知猪在东北少数民族那里用处非常多,并没有能证明养猪开始于汉朝的资料,A错误;材料虽然用猪作为祭祀用品,但是没有资料能证明猪不能有其他用途,C错误;根据材料“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生(刘表)儿子,豚犬耳”并联系所学可知此话是曹操说的,刘表是汉朝人而不是三国人,D错误。7、D【分析】【详解】

威廉·麦克尼尔主张世界史著作要强调“个人与全人类祸福休戚与共”的意识,以减少民族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体现了作者赞同世界历史是展现人类社会多样性的全球史,是不同文明间相互交流交融的历史,D项正确;以欧洲历史为中心属于“偏狭历史”意识,排除A项;威廉·麦克尼尔强调人类历史的共性,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应当具有相同的意识形态,排除B项;殖民扩张的主线是强调了冲突,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点:根据材料“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贝类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铜器和玉石器为主;根据材料“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根据材料“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可知,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人殉现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无这种痕迹。

(2)特点:三星堆和殷墟都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同时期中国文明发展程度较高;两地遗址中有相同内容,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两地遗址的遗址坑都是祭祀用,重视祖先崇拜。【解析】(1)不同点: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贝类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铜器和玉石器为主;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有人殉现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无这种痕迹。

(2)特点: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文明发展程度较高;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重视祖先崇拜。9、略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图片的信息及所学,可以得出该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的特点。

第(2)问;人像的着装情况可根据材料中人像的信息分析得出。要认真观察图片中的细微之处。

第(3)问,形象要从五官、体形、衣着等方面入手。其所反映说明的内容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地位。从而得出答案。【解析】(1)特点: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

(2)穿了三重衣服:外为单袖齐膝左衽长襟衣;中着双袖右衽鸡心领,里面还有一件窄长鸡心领短衣。

(3)形象: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浓眉大眼,方颐大耳,身着三层衣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其它如:侧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等内容均可)。1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可知范文澜;翦伯赞和纪念活动论文集在结论方面均强调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而茅海建则认为其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在相同点方面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可归纳出均承认其进步性意义,均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2)关于关于历史研究应坚持的方法,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则重视新史料的运用,重视新史料的挖掘。【解析】(1)异:前三位研究者重视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茅海建强调戊戌变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变法人的进步性。

(2)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重视新史料的挖掘。11、略

【分析】【详解】

(1)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人物、旱灾、民饥;根据两则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双方叙述一致。

(2)分歧:根据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可知,《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根据材料“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可知,《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解析】(1)时间;人物、旱灾、民饥;双方叙述一致(或:两则材料互相印证)。

(2)分歧:《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若整体概括为“在隋文帝是否赈济灾民的问题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贞观政要》成书于唐代,受当朝时政影响较大(或:歌颂贞观之治、美化唐太宗统治,有明显政治倾向),有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的现实可能;《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与隋朝统治无直接利害关联,隋文帝对灾民的不同态度对宋代统治者均有资治功效(或:《资治通鉴)》)主要在于总结出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诚来加强统治,相对客观),故宋人无作伪的必要。此外,还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印证(或:《资治通鉴》汇集了其他的史料对这一推断进行叙述)。12、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体角度(史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欧洲人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等,可知是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根据材料“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领先世界。第二小问,结合世界史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归纳回答。

(3)近代中国清政府为改变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举办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解析】(1)角度:全球;整体角度(史观)。

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文化上: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近代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3)实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

结果:以失败告终。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3、略

【分析】关于世界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观分析。首先要给出明确的分界线。如果用整体史观,要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观,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义,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起点,是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转折点,因而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

点睛:史观又叫历史研究范式,是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时,前提是要对不同史观的适用性由精准把握。由于史观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例如本题。当然,对同一问题,也可以采用不同史观。【解析】观点一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0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了新时代。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展开,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世界进入各国竞相实现现代化的历程。据于此,20世纪初发生的上述“那些条件”,是历史变动──时代转折的“最终原因”。因而,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