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背记要点与突破练习01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下册)核心知识概述
隋唐时期:繁荣隋京杭大运河、科举制创立
与开放的时代唐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交往频繁(文成公主
入藏)、中外交往频繁(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社会风气开放
宋元时期:民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商业繁荣
关系发展和社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繁荣:城市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
会变化海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
货币: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行省制
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明清时期:统一明政治:废丞相设内阁
多民族国家的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巩固与发展清政治:设军机处
巩固边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空线索】
【单元概述】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
著名的隋唐盛世。
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完善、政治清明
第1页共17页.
经济:高度繁荣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平等、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关系:对外开放、交流频繁
科技文化:科技进步、文化辉煌
隋唐时期时代特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总体特点: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
【背记要点】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
经济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
第2页共17页.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北捉(涿)南鱼(余)落(洛)中心)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7.认识:是古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创造力。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雏形: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正式成立: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4.特点: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将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择优录取。
5.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成为我国古代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年;是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对西欧启蒙运
动以及英国文官制度有深远影响。
四、隋的灭亡
1.根本原因: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各种割据势力),统治基础很不牢固。
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徭役、兵役繁重)。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李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隋朝称今天台湾为流求)
【难点突破】如何评价隋炀帝?
(1)功: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
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第3页共17页.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朝的特点:繁荣与开放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
项目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皇帝
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以稳定政局,励精图
思想上以民为本
民为本治,重用贤能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整顿吏治,裁减冗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省刑罚;员;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
重用贤能,重视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用人上管理考核,任用姚
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殿试制度、武举;
崇、宋璟为相;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发展经济,改革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
经济上制;
农业生产。展农业。
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
注重文教,编修经
教育上进土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籍。
措施相
1.重视人才;2.关注民生,发展生产;3.完善科举制度;4.勤于政事
同点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唐玄宗在位的前期,
形成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年号为“开元”,当时
盛世局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政治稳定,经济繁
面称之为“贞观之治”后来“开元盛世”奠定荣,国库充盈,唐朝
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的国力达到前所未
第4页共17页.
“政启开元,治宏贞有的强大,进入了鼎
观”。(贞观遗风)盛时期“开元盛世”
【难点突破】
(1)秦朝与隋朝的共同之处:都在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后完成统一;都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采取的很多
措施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最终被推翻。
(2)汉朝与唐朝的共同之处:统治者建立政权后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都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第3课盛唐气象
【课程标准】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
要地位。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耕作工具)和筒车(灌溉工具)。
2.手工业:①纺织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是蜀锦(四川地区);
②陶瓷器:南方的代表:越窑的青瓷;北方的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陶器)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2.唐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管辖西域。
3.唐与吐蕃和亲: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吐蕃人是今天的藏族人的祖先。
①友好交往: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阎立本的《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
②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的社会特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兼容并包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1)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第5页共17页.
(2)代表人物: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诗
史”;白居易,诗王,现实主义诗人。
2.书法与绘画:
(1)书法:颜真卿,作品:《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作品:《九成宫醴(lǐ)泉铭碑》;柳公权。
(2)绘画:阎立本,作品:《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吴道子,作品:《送
子天王图》。
3.歌舞:霓裳羽衣舞
【难点突破】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1)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2)民族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3)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4)和亲(唐朝时期,唐蕃和亲加强了民族的交往和交融)。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
地位。
项目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
时间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唐朝时期
目的求取佛经传授佛经、医学等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
地位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影响的人物(6次东渡日本)
贡献《大唐西域记》在日本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所游历
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作用
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献。
史的珍贵文献。
天竺(古印度)在佛学最高学府那定义:日本派遣到唐
目的地日本
烂陀寺游学。(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朝学习的使团
第6页共17页.
精神品质不怕困难、矢志不渝、不达目的不回头的精神
(1)对唐朝: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有利于促进唐朝社会的繁荣;有利于激发昂
影响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2)对世界: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等不断外传,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对外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双向交流
【难点突破】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唐朝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唐朝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763年(共8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2)结果:朱温投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起义失败。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粱政权,唐朝灭亡。
从此历史进入了分裂的五代十国时代。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dié)与分立
第7页共17页.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而南
方地区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3.趋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难点突破】安史之乱的影响。
(1)战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一蹶不振。此后统一的中央王朝实际上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迫使农民不得
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后期农民起义的高潮。
(4)经过安史之乱,唐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知识整合】
1.中国历史上修建的水利工程
工程都江堰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运河
(1)605年起开凿
(1)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1)秦朝修建,沟通了湘江和(1)以大都(北京)为
(隋炀帝时期)(2)
持修建(2)构成:①由渠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中心,缩短了从北京
重要地点:洛阳、
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到杭州绕道洛阳的
概况涿郡、余杭(3)组
程构成;②渠首工程分为一(2)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航线(2)先后挖通了
成:永济渠、通济
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宝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通惠河、会通河、济
渠、邗沟和江南河
瓶口和飞沙堰水天平等部分组成州河
四段
总结都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成就),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科举制度的演变
发展历程概况
(1)隋文帝(杨坚)时期,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创建(隋)
(2)隋炀帝(杨广)时期,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第8页共17页.
唐朝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常设科目是明经和进士科
(1)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增加考试人数、考试科目
完善(唐)
(2)武则天时期,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主要形式为八股取士,规定文章分八个部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成
僵化(明清)
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制走向僵化
(1)戊戌变法时期,规定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废除(清末)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
【突破练习】
一、选择题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
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B.社会经济发展C.横征暴敛无度D.洛阳盛产粮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含嘉仓和国家储备的物资、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的史实说明隋朝经过隋文
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取得迅速发展,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隋朝经济发展,与政治统治无关,排除
AC项;含嘉仓位于洛阳不能说明洛阳盛产粮食,排除D项。故选B项。
2.虽然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大运河的开凿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大运河加强南北政治、经
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图中①②③为大运河的三个端点,其中大运河的中心是()
A.①涿郡B.②洛阳C.②余杭D.③杭州
【答案】B
第9页共17页.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
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因此,图中的①是涿郡;②是洛阳;③是杭州。B
项正确;大运河北达涿郡,排除A项;②是洛阳,排除C项;大运河南至余杭,排除D项。故选B项。
3.“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上而非‘门第’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扩大了
统治的基础。”这句话评价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上而非‘门第’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
限度地扩大了统治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
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
直维持了约1300年。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期部落首领的选举方式,排除A项;分封制
是西周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唐太宗告诫大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面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
C.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D.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以看出,
唐太宗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体现这一治国理念的是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B项正确;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出
唐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A项;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是整顿吏治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
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C项;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属于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重视人
民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
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
A.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
B.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C.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D.唐朝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答案】C
第10页共17页.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
出现奠定了基础”这句话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对历
史事实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
但……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
是()
A.开创文景之治B.开创贞观之治C.开创开元盛世D.开创康乾盛世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
支离破碎的统治。”结合所学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是唐玄宗,他在位时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项正确;开
创文景之治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A项排除;开创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B项排除;开创康乾盛世的是清康
熙、雍正、乾隆,D项排除。故选C项。
7.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
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
究()
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和历史著作《《通典·食货典》的记载完全吻合,他
们共同证明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体现了史料的相互印证,D项正确;历史研究必须注重史料,依据史
料,排除A项;文学作品也是史料的一种,要善于进行甄别,排除B项;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需要不同的
史料来印证,仅靠考古发掘是不正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8.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
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
证的史实是()
A.设置安西都护府B.设置北庭都护府C.金城公主入藏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位公主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
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
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
第11页共17页.
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
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
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
立的管理西域军务的机构,排除A项;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B项;金城
公主入藏是在唐中宗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从以下史料中,我们可以推断唐朝社会的特征是()
莫高窟出土文献《放妻书》
莫高窟第220窟唐代壁画的上元花灯夜
《放妻书》为唐代的离婚证书。其用语遣词风雅,语
图中人物体态丰腴,线条圆润,舞蹈具有创器舞和少
气温柔。如“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
数民族胡旋舞的风格。
欢喜”等。
A.社会风貌兼容并蓄、相对开放B.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男子
C.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D.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
【答案】A
【详解】由材料信息"图中人物体态丰腴,线条圆润,舞蹈具有剑器舞和少数民族胡旋舞的风格”可知,这反
映了唐朝兼容并蓄。由“《放妻书》”可以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A项正确;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
过男子无法体现,排除B项;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题干无法体现,排除C项;题中图片旨在强调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新罗人崔志远曾经在扬州为官,这
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兴盛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新罗人崔志远曾经
在扬州为官”可知,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担任官职,充分体现出唐朝的开放性,对外国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
响,唐朝也学习了外国的文化,A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12页共17页.
1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
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A.大唐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日本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C.马可·波罗来华D.张骞出使西域
【答案】B
【详解】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材料中日本帆船再
现的是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项正确;大唐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
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张骞生活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
的是()
A.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D.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
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
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
1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
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官吏冗余D.宦官专权
【答案】B
第13页共17页.
【详解】根据“节度使……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可知,节度使有
很大的自主权,随着实力的增强,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最终演变为叛乱,唐朝节度使实
力的膨胀,就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B项正确;唐朝时出现节度使,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官吏冗余”“宦官专权”方面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
14.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
有?一二老寡妻”。上述诗句直接反映出安史之乱()
A.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打击B.促进唐朝繁荣开放时代的到来
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极大破坏了社会经济,使民生凋敝
【答案】D
【详解】根据“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可知安史之乱导致社会民生凋敝,
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D项正确;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但没有造成致命打击,排除AB项;藩镇
割据局面出现于安史之乱之后,但由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
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
C.十国鼎立的局面D.地主豪强势力发展的结果
【答案】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出现的多个割据政权,这一现象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
面的延续,因为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各国割据一方,战乱不断。A项正确;五代十国政权主要
是汉族政权,不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排除B项;十国鼎立的局面和地主豪强势力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材
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二、材料题
16.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世人对她的看法却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提拔),开汲引(提拔)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
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及时考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
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以后的朝代就会
有很多的可用的士子)。
——《陆宣公翰苑集》
(武)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武)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第14页共17页.
——《大唐新语》
(1)从材料一的两则史料中可得出什么共同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对武则天评价部分情况
史
出处评价
料
唐朝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
A
文》禀朔”。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
B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矣!”
(2)指出材料二中两则史料对武则天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原因。
材料三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理由。
(4)综上探究和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共同信息:武则天对人才选拔的重视(或武则天时期重用人才)(意思相近即可)
(2)A是肯定武则天,B是否定武则天。(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角度立场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答出一个即可)
(3)理由: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
发展,人口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继续贞观,开启开元))
(4)评价人物: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要对历
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以偏概全;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等(答出两条即
可)
【解析】(1)材料一的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武则天重视人才,采用多种方式招揽人才。第二则材料讲的四武则
天创立殿试,招揽人才。因此两则材料共同反映出武则天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
(2)第一问:A材料称赞武则天的统治使四海升平,各族朝觐。B材料则认为武则天窃夺帝位,任用酷吏,
对王朝造成了危害。A材料肯定武则天。B材料否定武则天。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观念不同,
是因为所处时代和分析视角不同。A材料是唐代崔融给武则天写的哀册文。哀册文属于哀祭文的一种。唐
代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再加上武则天的统治确实延续了唐太宗以来的盛世局面。因此作者对武则天持肯定
态度。B材料作者是朱熹。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发展,“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对武则天女性称帝的方式是不
认可的,当然武则天本人在统治时期,也确实存在任用酷吏,杀害李唐宗室的行为。
第15页共1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管理有效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快乐课堂幼儿园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 强化自我学习与知识管理计划
- 注册会计师考试每科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如何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师考试复习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复习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的考题试题及答案
- 补充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含解析
- 微生物检验师的职业发展趋势及试题及答案
- 项目监控与评估方法试题及答案
- 精细化工产品公司企业经营战略方案
- 缺血缺氧性脑病详解课件
- 自动打铃控制器plc课程设计
- 最新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课件来源于司法部司法鉴定局
- 北师大版一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卷
- 冠状动脉CT解剖详解
-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
- 地下连续墙钢筋笼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单值和移动极差X-MR控制图
- 进口产品委托代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变压器容量与母排选型配合表8103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