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1-6课】_第1页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1-6课】_第2页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1-6课】_第3页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1-6课】_第4页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1-6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统一。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2.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

志是()

A.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人才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阶层能通过科举上升为政治精英,后来殿试常用的咨语“多士来自田

间”并非虚言。这表明科举制()

A.侧重对下层民众选拔B.注重对思想品德的考察

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隋朝为加强对户籍的管理,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

官府的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此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B.巩固国家统一

C.提高生产效率D.促进人口增长

第1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5.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以杭州为中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据下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人物措施

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改革税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D.开放的社会风气

7.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

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9.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0.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2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①科举制度重视考察人才的学识②科举制度开创于唐朝

③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④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七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唐三彩骑驼乐舞佣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D.社会经济繁荣

12.据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东市失火,

烧东市曹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由此可了解到的唐朝社会状况是()

A.海陆交通便捷多样B.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社会风气包容开放D.市场规模大商业繁荣

13.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14.书法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唐朝书法家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①阎立本②颜真卿③欧阳询④王羲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

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16.《古今画鉴》中描述阎立本《步辇图》说:“画太宗坐步辇上……曲眉丰颊,神采如生……后有赞普使

第3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步辇图》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唐太宗大破东突厥B.唐王朝与吐蕃和亲

C.新罗使者来唐朝觐见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17.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

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

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交流,兼收并蓄B.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C.政策开明,和同一家D.社会风气充满活力

18.下图所示人物的共同作用是()

A.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B.拓展了国家疆域

C.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D.维护了国家统一

19.如表是唐朝中期总人口数统计表。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

人口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

A.安史之乱的爆发B.五代十国的出现

C.黄巢起义的爆发D.藩镇割据的结束

20.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

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第4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反秦

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

21.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反映出()

A.社会局势影响经济发展B.北方地区贪污腐败严重

C.北方统治者不重视农业D.南方地区的行政效率高

22.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与谁有关()

A.周世宗B.曹翰C.赵匡胤D.赵构

23.宋太宗时期,宰相有9人,参知政事有23人,枢密使有4人,知枢密院事有3人,枢密副使有12人,同知

枢密院事有7人,签书枢密院事有5人,三司使有22人,除去重复任职者,参与这个宰相群体的有55人。

宋太宗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君相间的矛盾B.意在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缩小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24.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做

法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规定外戚与宦官不得参政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削夺统兵大将兵权

25.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在位时期展开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希冀借此解决内忧外患,从而彻底改变北宋

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措施内容目的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募役法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

经济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方田均税法土地、迅避赋税,增加国家

征税

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

军事保甲法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量

A.通过新法的实施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第5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B.新法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实施起来非常顺利

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导致失败

D.变法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

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

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

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

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

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

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2分)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4分)

第6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

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

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

中,有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

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摘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事件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再举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实。(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概括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

些?(4分)

第7页共9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28.(14分)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

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A:“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为利也博哉!”

——唐代诗人胡曾《汴水》

——唐朝皮日休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

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