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二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阶段练习——高二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味觉思想,即以味觉活动结构作为展开之基本方式的思想活动、思想方法。味觉活动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味觉活动中人与对象之间始终保持无距离状态;第二,对象不是以“形式”呈现,而是以形式被打碎、内在与外在融二为一的方式呈现;第三,对象所呈现的性质与人的感受相互融和。与此相应,味觉思想自觉在思想中敉平人与对象之间的距离,自觉追寻对象之“味”(滋味或意味),自觉以品味、体味、玩味等主客交融的方法通达对象。相较于古希腊的视觉中心主义与古希伯来的听觉中心主义,中国思想具有明显的味觉中心主义特征。尽管有其历史演变过程,但味觉思想在中国文化中获得了完整发展与典型形态。中国文化源深流长,尽管古史邈邈,古迹难求,但不争的是,伏羲、黄帝、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与中国思想的原初意象密切关联。具体而言,青海湖畔制盐技术所催生的伏羲文明,围绕山西解池(北方最重要的盐池)而展开的黄帝、尧舜禹文明,无疑在五官之争中历史地孕育着味觉(盐即咸,五味咸为首)的特殊地位。《周易》的完成、阴阳观念的萌生,进一步确立味觉思想的形成。与以距离性为基本特征的视觉活动相比,味觉活动始终以距离的消弭及主客交融为其基本特征。味觉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思与所思之间是相即不相离的关系,而味觉思想便是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所生成的思想活动与思想方式,其以物质性的味与精神性的意味为对象之本质及其思想对象。如同视觉思想中视觉对其他官觉的主导与规训一样,在味觉思想中,所有官觉皆被味觉规训、被味觉化,并在味觉的主导下展开。味觉成为诸“感觉”的实质与真实形态,各种感觉活动共同丰富与充实着味觉思想。在此意义上,味觉思想并非狭隘地限于味觉,而是广泛地体现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诸官觉活动,并构成思与想的真实形态。简言之,味觉思想就是以味味人、味事、味物。人、事、物之“味”指其本身具有,同时源源不断散发出来者,既包括物体之滋味,也包括其能直接对人发生作用的性质,如阴阳、刚柔、动静等,同时涵盖着直接作用于心灵的情味、意味、理味、道味。作为动词性、方法论意义上的“味”,则是人的整个存在的自觉投入及契合,与对象一起在“味”中涌现,以此澄明对象,并澄明自身。味觉思想因此要求寻味者首先“能味”,也就是既能拥有健全的品鉴万物滋味的能力,也能拥有健全的品鉴情味、意味的能力,并努力将此能力贯穿、实现于生命之始终。(摘编自贡华南《味觉思想与中国味道》,有删改)材料二:“惟馨”与“芬芳”,事实上代表了《文心雕龙》嗅觉审美的两个类型。“惟馨”代表与祭祀制度相关的类型。其词见于《祝盟》篇开头——在论述祭祀天地、山川、四时诸神之仪式的时候,指出祭品之馨香来源于光明的道德(“牺盛惟馨,本于明德”);并说祝史要表达诚信,须凭借中肯的文辞(“祝史陈信,资乎文辞”)。这段话以祭品馨香取决于品德来类比祝史文辞之诚,既强调了馨香同明德的表里关系,又指出了馨香同祝史文辞的同一关系。前一关系意味着,嗅觉审美缘于古人把气味用为享神歆神的手段;后一关系通过祝文这种文学样式揭示了“香”和“美”的同一。“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等语用另一方式说到这种普遍性——即说嗅觉用语是《文心雕龙》理论系统的有机部分。一方面,作者调动视、听、味、嗅等多重感官来进行创作;另一方面,读者也调动这些感官来获得美的感受。可见嗅觉用语同其他知觉用语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共同建构起《文心雕龙》的知觉审美理论系统。中国人很早就通过祭祀活动建立起了对于气味的认识。由于农业生活的嗅觉环境有别于游牧生活的嗅觉环境,周代人面对洁净气息和腥膻气息建立起鲜明的好恶观,建立了不同于殷商时期的祭祀氛围,进而形成关于馨香的比德观念。这一观念的核心是:认为最该奉献给神灵的是馨香佳味。这种馨香是盛德和至治之世的象征。与之相对,“芬芳”代表了另一个嗅觉审美的类型。在《文心雕龙》中,“芬芳”一词主要用来颂扬屈原及其作品的感情和文采,因此,通过楚辞可以了解这一审美类型的特点。其中一个特点是流传很广。比如《辨骚》说屈原、宋玉之辞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即使初学者,也能从《楚辞》的香草意象中受益。另一个特点是有深度。比如《颂赞》说“三闾《橘颂》,情采芬芳”,这表明“芬芳”意味着内容与形式的贯通,即“情”与“采”的贯通。如果说《文心雕龙》“芬芳”观的思想素材来源于《楚辞》,那么,《楚辞》的形象塑造和草木描写便值得从嗅觉审美角度加以考察。前者(形象塑造)宜以《橘颂》为例:它用拟人手法塑造橘树的美好形象,赞扬它“纷缊宜修”。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橘树——因为“纷缊”既表现橘树的香气,也表达修身自励的个人理想。后者(草木描写)则表现为对芳香植物的引用,达180处。例如《离骚》有“杂杜衡与芳芷”等诗句。关于《楚辞》草木描写的意义,王逸《离骚序》有过论述,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这是说:香草美人是引类譬喻的媒介之一;不仅香草,天地万物都可以用来寄情言志。不过,用香木香草来颂扬忠贞贤良,而以恶木恶草来贬斥奸佞小人,却是《楚辞》特别常用的比喻。事实上,这是以崇香爱香的时代氛围为背景的。据统计,在《楚辞》中,出现了101种(类)植物,这些植物被古人看作食品、药物,用来煎汤沐浴、杀虫除臭、祓除不祥。从这个角度看,《文心雕龙》“芬芳”概念,代表了一个同社会风尚相联系的嗅觉审美类型。(摘编自王小盾《“惟馨”与“芬芳”——关于(文心雕龙〉和中国早期的嗅觉审美》,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味觉活动的特征之一是其中的对象以内在与外在融二为一的方式呈现,内在指的是人的感受。B.味觉思想在中国文化中获得了完整发展与典型形态,在此影响下,中国思想也具有明显的味觉中心主义特征。C.味觉活动以距离性为基本特征,强调距离的消弭及主客交融,参与味觉活动的人与对象之间始终保持无距离状态。D.味觉思想是在味觉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思与所思之间相即不相离关系的基础上生成的思想活动与思想方式。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代表《文心雕龙》嗅觉审美类型之一的“惟馨”与祭祀活动相关,祭品馨香取决于品德是“惟馨”概念内涵的组成部分。B.周代人对于气味的认识与其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这一认知也影响了关于馨香的比德观念的营构。C.《文心雕龙》中,“芬芳”一词都是用来颂扬屈原及其作品的感情和文采的用语,“芬芳”意味着内容与形式的贯通,即“情”与“采”的贯通。D.在崇香爱香的时代背景下,《楚辞》常用香木香草寄情言志,以配忠贞、颂贤良,这为《文心雕龙》“芬芳”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素材。6.下列表述与“牺盛惟馨,本于明德”所表现的嗅觉审美意识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尚书·周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群自酒腥闻在上。”B.《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C.《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晋天地郊明堂歌·夕牲歌》:“嘉牲匪歆,德馨惟飨。”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嗅觉审美观念和材料一味觉思想具有同质性。”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征服亦农南阳城东方家,世代行医。方存孝自幼随父学医,十三岁坐堂问诊,十六岁名扬南阳,人称“回春圣手”。与方家紧邻,就是董家,祖上做过大清宫廷乐师,董天音少时跟爷爷学琴,弹得一手好琴。古琴一响,百鸟不鸣,都洗耳恭听呢!方存孝母亲早死,董天音的母亲看着这无娘的娃儿可怜,就当作亲生儿子看护,用她的话讲:“一只羊是养,一群羊也是养!”这方存孝与董天音两个天才神童自幼心心相通,嬉闹玩耍,相处十分融洽。成年之后,更是情同手足,交情过命。南阳人说:“方存孝、董天音两人真是俞伯牙、钟子期在世,人间少有的知音啊!”董天音20岁那年,身患恶疾,奄奄一息。方存孝说:“你先别死,等我回来!”遂独身走进阎王崖,历尽坎坷,险些丧命,采得千年药草,泡制成茶。董天音说:“吾命休矣,不治也罢!”方存孝道:“兄之《高山流水》,弹得空前绝后,汝死不足惜,我今生再也听不到《高山流水》了,实在是天大的遗憾!”董天音笑道:“你我兄弟情深,我死之前,当为你再奏一曲。”遂整衣而起,净手焚香,面琴而坐。董天音十指纤若青竹,上下跳跃,满屋之中即有仙乐飘飘袅袅。方存孝听得如痴如醉,抚掌称好,叹道:“真乃绝世好琴也,无以为谢,奉三包药茶,请兄笑纳。”董天音依方存孝所嘱,一日一包,将三包药茶喝尽。不日,觉得身轻体爽,恶疾竟去了。公元1943年,日本人攻陷南阳,司令官大竹四郎以文艺家自诩,听说雅士董天音《高山流水》弹得空前绝后,遂派人请来,先奉以酒,后奉以肉,董天音不吃不喝。大竹四郎说出心愿,并搬来抢自南阳文物馆的珍贵古琴,请董天音弹奏,董天音举琴掷地道:“我堂堂中华文物,岂可落于汝等异邦匪徒之手,《高山流水》,又岂是汝等倭寇所配听得?”大竹四郎大怒,将董天音捆绑到城北乌鸦滩欲杀之。董天音老母闻知,旧病复发,七窍流血,临终只想见儿一面。方存孝床前安慰老人“我认识那日本司令官,这就去救俺兄弟回来!”赶到乌鸦滩,拦住大竹四郎屠刀,要求让董天音回家与老母见一面。大竹四郎冷笑道:“母子连心,见面未尝不可,只是放他走后,一去不复返,你可负得起这责任?”方存孝挺胸说:“南阳人方存孝,世代行医,虽医术不精,但自信存信于天下,吾今愿代董天音守刑,董天音若到期不归,方某愿替他受死!”大竹四郎惊诧半日问:“你是他什么人?”方存孝道:“人生一知己,过命一朋友!”大竹四郎沉吟片刻说:“且相信你们支那人一次,若到期不回,我取你项上人头!”董天音回家探母,时间一分一秒走过,太阳从头顶偏向西了,董天音还杳无踪迹。大竹四郎侧目笑道:“中国人,统统地小人,不可信!”四围百姓默然,惟方存孝冷笑不语。时辰已到,大竹四郎看过腰表,得意洋洋举起手臂,准备下令开枪。突然一个声音自远方传来:“休伤我兄弟,董天音来了!”董天音从远处飞奔而来,脚下鞋底已磨破,血痕斑斑。方存孝与董天音紧紧相拥。方存孝说:“兄弟,你不该来,中国不该因此少一个音乐大师!”董天音说:“中国人更不该在异域穷寇面前丧失气节!”大竹四郎挥动的手僵在半空,他的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紫。“开枪!”他歇斯底里地大喊。方存孝先中弹,倒在地上。董天音随后中弹,亦倒地。南阳晴天白日,一声炸雷,忽然狂下三日暴雨,雨水威涩,含带血色。南阳人讲:这是上天为两位贤人落泪了。当晚,大竹四郎即给日本天皇上书,讲述他在中国南阳所遇,并因此请求天皇尽快从中国撤军,他说:“拥有这样子民的国家终将是不可战胜的!”不久,大竹四郎被抽调回国,神秘地剖腹自杀。两年后,日本国宣告在中国战败。(有删改)文本二:情生于心,没有心动,不会有情,没有情,也不会自发地去写作。我们不能说“某某作家是天才”,但可以说“每个作家,都是感情丰富而且比较敏感的人”。在《作家的秘密》中,亦农谈及文学创作的价值或作用。他便说,在写作这个行当,有一句话叫“用文字对抗遗忘”。对于较高层级的写作者而言,用文字来对抗遗忘,遗忘的是什么?它即是自己的记忆,个人经历或他人经历一或耳闻目睹的事情。但同时,它必须也是属于时代的记忆,是属于集体的记忆。2011年9月,亦农与荷兰著名汉学家包乐史教授会面,交流创作情况。包乐史就曾这般评价亦农小小说集《因为有爱,“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中国”。(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存孝在床前谎称自己认识那日本司令官,一是想给老人以希望,二是不想使其担心。寥寥数语间,情意溢于言表。B小说头介绍两人家世出处,可见方存孝被董家救助后,与董天音自小交好。正是为了报答养育的恩情,方存孝不惜涉险,为医治好友采得千年药草。C在日本司令官大竹四郎的威胁面前,方存孝和董天音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D赴约时,董天音脚下鞋底都已磨破,可见其焦急慌促,凸显了其不忘信义、不为瓦全的崇高品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阳人称方存孝、董天音是钟子期、俞伯牙在世,此处借高山流水的典故和侧面描写,体现出二人心心相通的可贵情义。B回国后,大竹四郎剖腹自杀,具体原因并未道明。适当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C方存孝和董天音中弹后,南阳天象突变,暴雨三日。文章借奇异的浪漫主义手法,道尽了邪祟当道下正义之士被杀的冤屈。D文中对大竹四郎见董天音来后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描摹,展现了其气急败坏的小人做派。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董天音的人物形象。(4分)9.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用文字对抗遗忘”?请结合文本一加以阐释。(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封孝琰,字士光。少修饰学尚,有风仪。年十六,释褐秘书郎。天保元年,为太子舍人,出入东宫,甚有令望。丁母忧,解任,除晋州法曹参军。寻征还,复除太子舍人。皇建初,聘使于陈,已发道途,遥授中书侍郎。还,坐事除名。天统三年,除并省吏部郎中、南阳王友,赴晋阳典机密。和士开母丧,托附者咸往奔哭。邺中富商丁邹、严兴等并为义孝。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士开知而大怒。其后会黄门郎李怀奏南阳王绰专恣,士开因谮之曰:“孝琰从绰出外,乘其副马,舍离行伍,别行戏话。”时孝琰女为范阳王妃,为礼事因假入辞。帝遂决马鞭百余,放出,又遣高阿那肱重决五十,几致于死。还京,在集书省上下,从是沉废。后与周朝通好,赵彦深奏之,诏以为聘周使副。祖珽辅政,又奏令入文林馆,撰《御览》。孝琰文笔不高,但以风流自立,善于谈谑,威仪闲雅,容止进退,人皆慕之。以祖珽好自矜大,佞之云:“公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近习闻之,大以为恨。寻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其所弹射,多承意旨。时有道人昙献者,为皇太后所幸,赏赐隆厚,车服过度。又乞为沙门统,后主意不许,但太后欲之,遂得居任,然后主常憾焉。因有僧尼以他事诉竞者,辞引昙献。上令有司推劾。孝琰案其受纳货贿,致于极法,因搜索其家而大获珍异,悉以没官。由是正授左丞,仍令奏门下事。性颇傲,不谐时俗,恩遇渐高,弥自矜诞,识者鄙之。与崔季舒等以正谏同死,时年五十一。(节选自《北齐史·列传卷二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B.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C.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D.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这里指孝琰十六岁初任秘书郎。B.丁母忧,遭遇母亲丧事,古代官员父母亡故需暂时辞官回乡守丧。遭遇父亲丧事叫作“丁艰”。C.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D.领,兼职、主管,多指兼任较低的职务。表兼任官职还有判、兼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孝琰少年时有仪表风度,少有成就,年纪轻轻就在宫中任职,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晋州法曹参军,后又任太子舍人。B.和士开在母亲的葬礼上对封孝琰的取笑怀恨在心,趁李怀奏报元绰专权放纵时,说封孝琰的坏话,害他被处罚。C.封孝琰受人赏识。先是被赵彦深启用出使北周,后被宰相祖珽奏请任职文林馆参与编书,人们也很喜欢他的为人。D.封孝琰乞求担任沙门统一职,后主心中不愿,可碍于太后面子不得不同意。但是事后后主常常不满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祖珽好自矜大,佞之云:“公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4分)(2)孝琰案其受纳货贿,致于极法,因搜索其家而大获珍异,悉以没官。(4分)14.请结合全文,谈谈导致封孝琰“识者鄙之”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池河驿查慎行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出榛菅①。人过濠上②初逢雁,地近滁州饱看山。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跨鞍便作匆匆去,谁信孤踪是倦还?【注】①榛菅:丛生草木。②濠上:濠水之滨,今安徽境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点明池河驿所处的环境。驿边有桥梁和水,在草木丛生的荒野,零星地点缀着几家烟火。B.颔联对仗工整,“初逢雁饱看山”写出了诗人陶醉于此地风景,“初、饱”二字用得非常传神。C.尾联写诗人匆匆踏上归程,末句用反问写出了诗人此行虽身体疲惫,但别人却看不出他的疲态。D.整首诗结构谨严,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格调清新自然,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歌。16.赏析诗歌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林林总总,犹如群山万壑,凝聚在纵横主线之上,令人有()之感。初读红楼时,红楼诗词可能会让人觉得生涩隔膜,接触久了,细细品味,又觉韵味悠长,如醇香美茗,让人回味无穷。在红楼世界里,诗词创作与仕途经济无关,与获得价值认同无关,诗词已剥离了一切本应远离它的外物负累,()。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诗文融合”始终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传统。因此,①,并不是曹雪芹首创;但让每一诗文都成为人物个性的写照,却是曹雪芹对前人艺术传统的超越。《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并不只是文章的点缀,更与人物命运()、与文章情节()。可以说,诗词就是《红楼梦》的魂魄,诗词的巧妙运用就是人物形象诗意化的枢纽。大观园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起诗社、作诗联句,是众女儿最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众女儿自作的诗词,②——潇湘妃子多愁善感,蘅芜君含蓄稳重,枕霞旧友清新洒脱,各有特点,互不相犯。所以,《红楼梦》中的诗词在赋予小说以意境美感的同时,又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读诗,亦是读人。相较于其他作品,《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另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那就是预先隐写人物未来的语谶”。将谶语与诗词合而为一,是曹雪芹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如第二十二回中惜春所作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便是有所预示。在《红楼梦》中,无论是出自于人物之口的诗作、还是薄命司中的判词,③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目不暇接返璞归真息息相关水乳交融B.应接不暇返璞归真休戚相关水乳交融C.目不暇接洗尽铅华休戚相关浑然一体D.应接不暇洗尽铅华息息相关浑然一体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玮《使至塞上》)D.玉鉴琼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20.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与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西安高新唐南中学2025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数学试题试卷
-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数学试题(文理)合卷
- 财务类培训课件
- 2025授权代理协议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协议2
- 2025住宅装修工程合同协议书
- 2025届湖南省衡阳四中高考考前冲刺必刷卷(二)数学试题
- 2024年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修正版
-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合同模板个人车位转让合同 范本
- 企业集团文件与档案管理制度
- 2024福建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安审讯技巧课件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学
- 西方教育史考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java笔试题及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巧手工艺坊教学课件
- 2025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水利工程)》综合案例题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