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管理学原理
(第四版)
张康之、周军主编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1管理的概念与历史类型1.2管理学的学科发展1.3作为一门学问的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管理管理职能组织资源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历史类型管理学软科学一般管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管理的概念与历史类型1.1.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的重要社会活动之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管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就会变得有目的、有秩序并得以顺利进行。管理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家、军队,小至企业、学校、医院、家庭,凡是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组织,就离不开管理。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活动的早期。而且,作为人类集体活动的基本方式和重要特征,管理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觉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管理的社会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根本保障,是增强一个组织的实力和竞争力的必要前提,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也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1管理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完成日益复杂化的任务,因而,在越来越多组织起来并日益壮大的人类群体中,管理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越来越证明:管理是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概括地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管理的总体特征:(1)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2)管理的最基本形式是组织。(3)管理既是一个体系,又是一个过程。(4)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5)现代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2管理的历史类型管理一开始就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有了人类历史也就有了管理。也可以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管理的发展史,是管理类型的变迁史。管理的历史类型可以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历史类型中来加以认识。1.原始社会的管理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组织。氏族是由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也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和社会组织。在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原始共同体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原始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的民主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性的集体事务管理方式。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2管理的历史类型2.农业社会的管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原始共同体也随之解体,政治性统治组织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出现了。自此,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社会统治型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1)统治机构设立,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初级的管理制度产生,但它在管理中的作用还很有限。(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2管理的历史类型3.工业社会的管理工业社会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对管理提出了强烈要求,推动了管理实践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工业社会这一历史时期,管理呈现出新的特征。(1)科学化(2)分权化(3)法制化(4)系统化(5)追求效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管理学的学科发展1.2.1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来说,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自觉探讨管理活动规律、建构管理科学的热潮,大大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关于管理学的性质,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在方法上是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科。(5)管理学是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科。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2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管理学已经成为涉及人类社会一切领域并包含着上百门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科学知识体系。厘清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结构,确立管理学的发展方略,辨识管理学的学科生长点,对于促进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管理领域的不同,人们研究管理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许多多专门的管理学科,如经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军队管理学、公安管理学等。在每一分支学科中,又形成了许多更细的分支学科。社会的发展也促使一些新兴管理学科出现。从社会普遍存在的管理活动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基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就构成了一般管理学的内容。一般管理学是整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它的任务是探讨人类社会一切管理活动的一般性问题,如管理活动的特征和职能、类型和过程、目的和手段、方法和原则、体制和组织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2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管理学作为一个包含众多学科的学科门类,必须有一个联系各门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交汇点。一般管理学就是这个交汇点。中国的管理学研究,正在从工商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科学技术管理、军队管理等各个角度向一般管理学这个交汇点收敛、聚焦,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般管理学体系正在形成。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确立学科理论体系的前提和核心内容。一般管理学要求站在人类管理活动发展的前沿,把握管理科学进步的历史脉动,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新的原理,使之与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知识相融合,用来指导具体各管理学科的研究以及管理实践活动。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3管理学的研究现状管理学研究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探求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途径。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各管理学派都在努力寻找更有利于组织发展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在它们看来合乎理性的各种假设并展开论述。经典管理理论第一次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加以研究,对管理的主要过程、管理的职能和技能的论述在今天仍是管理学所内含的知识,并指导着管理实践。组织行为科学学派对激励诱导、群体及组织内人际关系做出了详细论述,确认了工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管理科学学派运用数学模型和程序求得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特别是运用了信息情报系统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3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决策学派注重效果,要求从“效果”出发去考虑实现“效率”最大化的路径,并认为效率是实现效果的必要条件。经验管理学派则试图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实例分析去寻找在同类条件下实现有效管理的方式,认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必须以管理者的有效性为基础,而且管理者的有效性本身是对组织发展的最重要贡献。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认为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果。权变管理理论则提出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从而使管理更加适应变动着的环境要求。管理学在管理方法方面,体现出显著的量化特征。现在常见的决策工具往往是通过严格限制条件下的模型设计去做出两个方向的选择:一个方向是保留最优化;另一个方向是设计满意模型,以合理的计算成本提供足够好的决策。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3管理学的研究现状科学管理是工业社会大生产的产物,科学管理理论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微观管理即企业管理这样的领域。尽管泰勒之后的管理理论涉及了系统、过程、人际关系等问题,但主要还是企业内部的系统、过程和人际关系。当然,在国家干预经济已经成为主要倾向的时代,是不可能没有宏观管理的。尽管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管理实践和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但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作为一门学问的管理学1.3.1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不难看出,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是推动管理学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影响管理学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主要是与管理学相近的其他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决策科学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影响管理学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发生的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之间的融合、借鉴,这将使跨文化的管理理论受到更多重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1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在与管理实践的相互影响下,管理学本身也将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1)管理学在整个科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2)管理学的理论化、哲学化趋势。(3)新的管理学分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4)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5)管理学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6)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这种需要使然。管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科学成就,自觉学习和研究管理学不仅是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需要通过管理学来获得改造社会和适应生活的能力。总之,人类已经在根本上从自在的阶段进入自觉的阶段,学习、研究管理学已经成为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和进入整个社会生活系统的必要准备。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3学习管理学的方法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包括两层含义:(1)认真学习管理理论,但不盲目照搬理论,而是根据管理实际灵活地运用理论;(2)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管理经验,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外国的成功管理经验批判地吸收。管理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逐步建立起了系统的管理学科。管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管理学是我们在管理水平上追赶先进国家的第一步。但是,又要看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固有的文化传统,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这就决定了西方的管理学理论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管理实践的需要。因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并以此为依据改造和重建管理学,实现管理理论的本土化。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3学习管理学的方法相对而言,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我国的管理学还处于建构时期,为了从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体系,运用这一方法尤显重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讲,掌握管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唯物辩证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数学分析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等。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谢谢观赏一般管理学原理
(第四版)
张康之、周军主编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变2.1前管理科学时期2.2经典管理理论2.3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理论2.4管理理论丛林2.5当代管理理论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科学管理非正式组织期望值社会系统学派权变理论绩效管理法约尔桥需要层次X理论Y理论决策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霍桑试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系统管理学派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前管理科学时期2.1.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和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和重视。(1)在国家管理方面,有着系统的治国策略。(2)在组织管理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办法。(3)在人事管理方面,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张。(4)在军队管理方面,包含着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5)在农业管理方面,非常注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6)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经营要顺应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的思想,认为违背它就会遭遇失败。(7)在工程管理方面,中国古代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2外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外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记载于埃及、巴比伦和古罗马的史籍和宗教文献中。(1)古埃及的管理思想。(2)两河流域的管理思想。(3)古希腊的管理思想。(4)欧洲中世纪的管理思想.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3近代西方的管理思想从中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可以说,这是欧洲各国经历大变动的时期:几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封建制度中脱胎而出,家庭手工业制的主导地位逐步被工厂制所代替。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结果是用机器动力代替了部分人力,导致了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股份制的出现导致了专职管理阶层的兴起。股东退出了具体的管理领域,转向依靠具有专门管理知识,通晓生产和经营的专家集团。同时,竞争的加剧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主要包含在一些经济学著作中,也有一些实践者注重总结自己的经验,探讨有关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经典管理理论2.2.1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终生致力于科学和管理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泰勒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计件工资制》、《工场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泰勒以自己的突出贡献在管理思想史上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效率。泰勒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工人和雇主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泰勒提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管理:(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的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5)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2一般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他的管理理论集中反映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这是他一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概括起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职能。(2)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3)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出14条他经常使用的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4)管理的五个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3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韦伯是一个对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宗教学都怀有极大兴趣的学者,他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的理想模型,从而确立了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想组织的权威类型。根据韦伯的考察,古往今来,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个:一是传统的权威;二是魅力的权威;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2)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有:1)实现劳动分工,2)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3)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4)实行任命制,5)公职人员都必须是专职的,6)职务活动被认为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2.3行政组织理论(3)官僚制组织的结构。韦伯指出,现代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一种正式的管辖范围的原则,这种管辖范围一般是由规则(法律或行政规定)来确定的。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体系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层和一般工作人员层。对于韦伯来说,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中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组织的“纯粹形态”。现实中的组织可能表现为各种形态的结合或混合体,但作为理论分析,需要在抽象的意义上形成一种标准的模式。韦伯对行政组织体系标准模式的描述,有助于说明当时德国从小规模业主制管理过渡到大规模专业化管理的转变过程,他是想设计一个有关权力和活动之间关系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结构蓝图。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行为科学时期的管理理论2.3.1行为科学的产生行为科学是一种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注重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以及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从产生和发展来看,管理学领域中的行为科学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叫作人际关系学说时期;后期是以两个事件为标志的,一是1949年的美国芝加哥讨论会第一次提出了“行为科学”;二是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行为科学。后期行为科学学派理论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X理论和Y理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1行为科学的产生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乔治·埃尔顿·梅奥,他主持了管理学史上著名的霍桑试验。梅奥主持下的霍桑试验一直持续到1932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前期试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访谈研究。第三阶段:观察研究。根据霍桑试验,梅奥等人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经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社会人”的观点。(2)“非正式组织”的观点。(3)管理职能的观点。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于1943年发表在《心理学评论》第4期上的《人类动机理论》一文是需要层次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在该篇论文以及之后的作品中,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即人作为动物在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欲望和要求,是最低层次的需要。(2)安全需要,即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如防止工伤事故和有伤害的威胁,防止资方的无理解雇、生病的威胁以及在养老、储蓄和各种形式的保险等方面的需要。(3)感情和归属需要,包括和家属、朋友、同事、上司等保持良好的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即成为某个集体公认的成员等方面的需要。这类需要比前两类需要更难捉摸,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却是很强烈的一类需要。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2需要层次理论(4)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类需要是无止境的,往往很难得到满足。(5)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最高一级的需要,是指一个人需要做他最适宜做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实现理想并能不断地自我创造和发展。马斯洛认为,这些基本需求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按照从低到高的优先程度排列成一种层级。一个人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这一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几种需要可能同时存在,但由于其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占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不同;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去研究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管理活动。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3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在其《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事项都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事项都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作激励因素,后者叫作保健因素。所谓保健因素,是指其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本身、责任、进步等。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对应关系,马斯洛提出的高层次需要其实就是赫茨伯格的所谓激励因素,而马斯洛列举的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则相当于保健因素。赫茨伯格明确划分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界限,为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个人努力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的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罗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弗罗姆认为,管理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职工对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可能得到该结果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E×V(式中的M是“激励力量”,E是“期望值”,V是“效价”)。激励力量是指被激发起的工作动机和强度;期望值是指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奖酬的主观概率,是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和得到奖酬的可能性。弗罗姆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5X理论和Y理论1957年,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企业中的人性方面》的文章,把管理学中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理论分别称作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有如下特征: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领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而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5X理论和Y理论以X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管理工作也往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其二,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其三,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基于对人性及其动机的不同看法,麦格雷戈提出了Y理论。Y理论与X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其基本内容如下: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3)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5X理论和Y理论以Y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管理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管理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其二,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其三,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其四,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麦格雷戈把Y理论叫作“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融合”,认为它能使组织的成员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己个人的目标。因此,他认为,关键不是在采用“强硬的”方法还是“温和的”方法之间进行选择,而是要实现管理的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即变X理论为Y理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管理理论丛林2.4.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或经营管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代表作是他们两人合著的《管理学》。管理过程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经过孔茨等人而发扬光大,成为经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学派。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管理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由于管理过程同管理职能是分不开的,所以需要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进行分析,需要从理性上加以概括,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一般性”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各种企业和组织以及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管理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组织中的层次无关。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管理理论是以下列七个基本信条为依据的: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而从理论上很好地对管理加以剖析;2)根据在各种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管理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加大其在实践中的作用,扩大适用范围;4)这些基本管理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6)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正如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一样,是可靠的;7)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虽然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2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将人的关系看作一个协作的社会系统,关注人际行为和群体行为的改进。把人的关系看作社会系统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和美国管理学家福莱特,他们的作品很显然影响到了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作为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他1938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他的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全面分析。巴纳德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1)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协作系统。(2)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具有积极作用。(3)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4)权威接受理论。(5)组织平衡论。(6)经理人员的职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伯特·西蒙,他的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因对决策理论的重大贡献而获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决策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观点:(1)强调决策的重要性。(2)提出了决策过程的原则。(3)确定了决策的准则。(4)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作用。(5)描绘了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可以细化并用六个英文字母“DECIDE”表示:1)确认问题;2)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搜集信息;4)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备选方案;5)拟订实施计划和执行已经制定的决策;6)评估和审查。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4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作有上述三人合著的《系统理论和管理》,以及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出发的研究》。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1)把组织作为系统来管理。在组织的系统模式中,五个子系统分别是: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结构子系统、管理子系统。(2)系统管理具有四个特点: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4系统管理学派(3)系统管理包括四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1)创建一个系统的决策,即一个或一群企业家决定开办一个企业的决策;2)系统的设计,即把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安排成一定的结构形式,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3)系统的运转和控制;4)检查和评价系统的运转结果,看其是否有效果和有效率。系统管理还以一些模型来阐明系统概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这些模型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系统模型和经营管理系统模型等。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5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它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欧内斯特·戴尔,其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彼得·德鲁克,其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等。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不应是理性的推理或分析,而必须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企业管理成败的各种实例中概括出理论性的原理与方法。该理论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分析法,故称经验主义理论。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是比较庞杂的,它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因而所提出的理论观点也涉及许多领域,成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经验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管理的性质。(2)管理的任务。(3)管理的职责。(4)管理的组织结构。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个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弗雷德·菲德勒、琼·伍德沃德。所谓权变,就是权宜应变的意思。权变理论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权变理论认为,管理理论和科学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行事的“最好办法”,理论和科学的应用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反应。权变理论的形成是以开放系统为前提的,它强调每个组织的环境和内部各子系统都各有其特点,并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权变理论的内容可以简单表示为管理因变量和环境自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权变方法强调管理者的实际操作方式取决于既定的环境,或称为情境,可以归纳为:如果情境变化出现了,那么管理者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行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管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归纳出管理中的情境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所组成,它们又有多少种存在状态,相对应的是,可能有多少种管理方法。不过,权变理论还是把管理中的可变因素归结为六个方面:(1)组织的规模;(2)组织中人员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程度;(3)组织成员的技巧、能力、志向、兴趣以及个人性格;(4)目标的一致性;(5)决策层次的高低;(6)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7经理角色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这一学派主要是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进行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的,目的依然是要提高管理效率。经理那些正式组织或组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和职位,他们需要扮演特定的角色。经理角色学派认为,以前的一些管理理论未能全面地、理论结合实际地对经理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反映出经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因而对提高经理工作效率帮助不大。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方法对经理的工作进行研究。经理角色学派的研究者们常常采用日记法对经理的工作和活动做系统地观察和记载,并在观察过程中和结束后对经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7经理角色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经理工作的六个特点:1)工作量大,步调紧张;2)活动短暂、多样而琐碎;3)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的地位;4)爱用口头交谈的方式;5)重视同外部和下属的信息联系;6)权力和责任的结合。(2)经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都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力和地位,并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十种角色又可归为三类,即人际关系角色(名誉领袖、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这些角色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人们不可能随意地取消一种角色而使其余角色完整无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7经理角色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3)经理的基本目标有六项:1)经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他的组织有效地生产出某些产品或服务;2)经理必须规划组织业务并对这些规划进行监督,以保证工作流程有一个稳定的模型;3)经理必须负责他所在组织的战略决策系统,并使组织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适应变动的环境;4)经理必须保证组织为那些对组织有影响的人服务;5)经理必须在他的组织同环境之间建立关键的信息联系;6)经理负责组织等级制度的运行。(4)经理的八种工作类型及其对应的关键角色:1)联系人(联络者、名誉领袖);2)政治经理(发言人、谈判者);3)企业家(企业家、谈判者);4)内当家(资源分配者);5)实时经理(故障排除者);6)协调经理(领导者);7)专家经理(监控者、发言人);8)新经理(联络者、监控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4.7经理角色学派(5)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十个要点:1)与下属共享信息;2)有意识地克服工作中的表面性;3)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由两三个人分担经理职务;4)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职责为组织目标服务;5)摆脱非必需的工作,腾出时间规划未来;6)要把当时最关键的角色放在突出地位;7)既要掌握具体情况,又要有全局观念;8)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9)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间的关系;10)利用管理专家的知识和才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当代管理理论2.5.1目标管理理论1954年,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在《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以及《效果管理》等著作中,他又多次阐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完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应视为以往管理理论的历史延续,也是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是把“以目标实现为前提的管理”转化成以目标为控制手段的管理。或者说,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来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种管理制度由于将明确的目标作为对组织成员工作成果的考核标准,使得对组织成员的评价和奖励更客观、更合理,因而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努力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热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1目标管理理论关于目标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其一,与以往的管理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不是要求被管理者做什么和怎样干,而是在确立一定目标的前提下去采取措施保证获得达到目标的成果;其二,目标管理把“以作业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了起来,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产生工作兴趣并通过自我控制去实现目标,进而在取得成果后能享受工作的满足感;其三,目标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它并不特别关注岗位设置的状况,而是针对组织的现实制定出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密切联系总体目标采取对策措施,层层展开而落实到每一个层级的每一个岗位,越到基层,其目标和措施也就越具体,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明确。因而,在目标的展开中建立起了目标责任体系,使每一个组织成员都能够自觉地承担责任,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1目标管理理论一般说来,实行目标管理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制定目标。制定目标的原则是:1)目标要有重点;2)目标应具体,以定量的方法表示;3)目标要适合执行者的工作能力,经过努力可以完成;4)制定目标要考虑各方面关系的协调;5)有关联的部门之间应制定共同目标。(2)实施目标。目标实施阶段应遵循的原则是:1)根据目标逐级主动地实施;2)上级对步骤、方法不能干涉,应尽力协助,支持目标的实施;3)目标的修正要慎重、全面、细致,要充分了解群众的想法,了解完成目标的可能性。(3)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应遵循的原则是:1)赏罚分明,奖勤罚懒;2)根据实现目标的程度和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进行奖惩;3)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肯定成绩,纠正错误;4)着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制定新目标,确定实施方案,把目标管理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菲根堡姆在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他认为,全面质量控制“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全面质量管理成了全球范围管理诸领域的共同实践,转而从早期的全面质量控制演变为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模式。其实,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面”二字:一是指对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方面的质量进行管理;二是指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三是指由管理体系中的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大致由以下步骤构成:步骤一: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教育。步骤二: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市场。步骤三: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步骤四:改变质检人员是“挑问题者”的形象,消除他们同开发者之间的隔阂和对立。步骤五: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六步法:讨论并确定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选择最佳办法,建议、批准、实施,测试、评估、调整。步骤六: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步骤七:建立质量小组,加强团队工作培训。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3绩效管理理论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经营业绩是指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那些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成果;管理效率是指在获得经营业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业绩指标法”,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平衡记分卡法”。KPI的最大意义是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也就是说,KPI的注意力是在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的挂钩上,而其弱点主要是:其一,虽然它正确地强调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与战略实施紧密相关的关键业绩指标来保证,却没有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及操作人员;其二,KPI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3绩效管理理论平衡记分卡法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创立的,它既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又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部分:(1)学习与成长性的;(2)内部管理性的;(3)客户价值的;(4)财务的。总的说来,绩效管理是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去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活动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则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绩效管理一般都包括如下四个环节:(1)绩效计划(performanceplanning)。(2)管理绩效(managingperformance)。(3)绩效考核(performanceappraisal)。(4)奖励绩效(rewardingperformance)。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4知识管理理论对知识管理的早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科特·卢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他主要考察了工作过程中的心理紧张度、工作满意度、动机、领导和参与情况,并把管理试验的重点从解决问题转到学习上来,这一转变使管理从机械工程学概念转变为社会心理学概念。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阿吉里斯和唐纳德·斯科恩等人开始对知识管理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认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方式和他们所说的行动方式之间有着很大差别。由于人们所赞同的理论与他们实际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所以,管理者应该将自我思考深入思考自身思维过程的程度。至此,知识已经被应用于改变我们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开始显现。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5.4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彼得·德鲁克创造了“知识工作者”一词,以指代那些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来提高生产率的管理者。他认为只有实施对知识的管理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并提出了以下知识管理的原则:第一,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应确定一个雄心勃勃的高目标。第二,知识的充分集中可以使知识更具生产力。第三,使知识成为生产力还需要利用变化的机会。第四,知识的高生产力虽然产生于一个长期酝酿阶段结束之时,但也需要短期的细水长流般的效果,必须通过对时间的管理来达到长期和短期的平衡,进而使知识产生持续的生产力。德鲁克认为,世界正处于向“后资本主义社会”即“知识社会”的转变过程之中。原先在管理体系中的“职位权威”也开始被“知识权威”所取代,工作方式也从“服从命令”向“主动学习”转变,组织结构则从命令链向网络化转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谢谢观赏一般管理学原理
(第四版)
张康之、周军主编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3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3.1管理的基本理念3.2管理的基本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管理理念合作理念效率理念公平理念管理原则人本原则系统原则效益原则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管理的基本理念3.1.1管理理念概述1.管理理念的性质管理理念是关于管理工作和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或者说,是管理者所拥有的一般性的从事管理活动的观念。换言之,管理理念是人类通过长期管理实践并进行思考总结而得出的能够对管理行为产生根本性影响的理性认识。一切组织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在组织的管理理念中所包含的是组织存在与发展以及社会功能的哲理性、根本性的问题。管理理念是组织管理活动的灵魂和出发点,对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管理理念是在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要经历一个确立、演变、成熟的过程。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1管理理念概述2.管理理念的特点管理理念是管理哲学层次的内容,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了解管理理念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把握管理理念,从而在管理行为中更好地贯彻管理理念的要求。一般来说,管理理念具有以下特点:(1)抽象性(2)实践性(3)稳定性(4)共有性(5)继承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教育、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在管理活动中的集中体现。管理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或者说,它在本质上就是管理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1管理理念概述3.管理理念的价值管理理念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对组织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凡是成功的组织,都有正确、完善的管理理念。概括地说,管理理念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理念有助于增强组织的集体凝聚力。(2)管理理念对管理行为具有指导作用。(3)管理理念有助于组织成员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4)管理理念对沟通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合作理念1.合作理念的概念合理理念是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对于现代管理来说,合作理念是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之一,它是一种存在于组织之中的有利于协调组织行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团队精神。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纳德就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组织的内涵进行了揭示。在管理实践中,组织的作用和效能就在于能够使各种资源形成和产生密切的配合与协同作用,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使组织具有单个或部分资源组合所没有的能量和功能。组织内部成员和部门之间可以形成三种基本的工作关系,即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独立关系,以及由上述三种基本关系组合而成的具有各种特征的混合关系,如“竞争合作”“合作竞争”“竞争独立”“合作独立”等。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合作理念1.合作理念的概念在竞争关系中,个人或部门具有不相容的目标,通常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组织成员或部门之间会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并感受到相互排斥的力量。在合作关系中,个人或部门具有相容的目标以及共同的任务和相关联的责任,组织成员或部门会充分认识到他(它)们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别人成功时他(它)们自己才会成功,甚至别人的成功就是他(它)们自己的成功。在独立关系中,个人或部门具有不相关的目标,而且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以及自主的行为权利。独立关系是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在管理实际中,纯粹的竞争、合作和独立关系在组织内部是很罕见的,而更多的是三种关系的复杂混合,即竞争中包含着合作或独立的成分,合作中又包含着竞争或独立的成分等。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合作理念2.合作在管理中的意义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注重研究的是单个组织内部的合作,而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将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历史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都需要在合作中求生存,谋发展。合作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越凸显,对合作理念的要求也越高。概括地讲,合作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合作是人类社会一切管理活动中的普遍现象。(2)合作贯穿于管理全过程。(3)合作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4)合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5)合作促进管理系统的优化。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合作理念3.组织内部的合作(1)上下级之间的合作。上下级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对管理行为意图进行有效、准确、全面的解释、宣传。2)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下属的工作水平。3)采用科学、有效、民主的管理方式。4)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和思想。(2)同级之间的合作。要使组织内部同级之间的合作机制得以完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沟通协商,树立合作意识。2)利益平衡与目标导向相结合。3)评价合作意愿,优化合作组合。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2合作理念4.组织与外部的合作合作理念不仅体现在组织内部,也体现在组织与组织之间。传统的组织间合作主要是建立在契约原则的基础上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一般有:(1)优势互补原则(2)互惠原则(3)自愿原则(4)诚信原则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3效率理念1.效率是管理的生命效率这个概念被引进社会生活,相继被工商业和经济学所采用,用来将经济活动取得的劳动效果同消耗的劳动量进行比较,以考察某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在现代管理中,效率也是一个经常用来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一切管理活动都追求更高的效率,可以说,效率是管理的生命。(1)效率是管理活动所追求的重要目标。(2)效率是检验和衡量管理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准。(3)在我国,管理效率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3效率理念2.效率理念的历史性对效率的认识在不同时代则各有侧重,在各个时代,对效率的认识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农业时代,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进入工业时代后,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机器,机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率,并使生产方式不断得到完善,人与机器结合后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因素成了第一大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使提高效率受到格外重视,而且使效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提高。知识经济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两个方面,或者说,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对于现代管理来说,效率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用效率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3效率理念3.效率管理效率是管理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全部组织活动的综合体现。虽然管理环境、组织自身的结构和体制、组织成员的素质和配置状况、组织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接纳程度、资源的获取和消耗状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起着重要影响,但如何实现组织的高效率,依然是对管理人员的一大挑战。为了实现效率管理,以下几个方面可供管理者参考:(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2)确立正确的战略(3)注重高层管理者的愿景领导、行动偏好、适度理性(4)效率导向的组织设计(5)营造优良的组织文化(6)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4公平理念1.公平是管理的目的公平,顾名思义,是指公正与平等,亦即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管理学倾向于把公平看作管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它要求管理者无论是在制定管理措施还是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均需平等地对待所有管理对象。管理学意义上的公平应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涵:在政治方面,每个公民都有参与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在经济方面,每个公民都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权利和获得公平分配的权利;在社会方面,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劳动权利和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1)公平理念在管理中具有激励功能。(2)公平能够激发出一个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3)公平为管理提供了一种稳定机制,这一点在宏观意义上更为突出。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4公平理念2.公平理念的内涵管理心理学中所研究的公平问题较多涉及的是公平感的确立。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而提出了公平理论,这是一种侧重于研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态度的影响的激励理论。从管理实际来看,公平理念的内容体现了对管理者的一系列要求:(1)管理者应当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位下属,要一视同仁,尤其在工资、奖金、职称、升迁等敏感性问题上,要做到公平合理。(2)组织成员参与管理是贯彻公平理念的重要措施。(3)针对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创造公平感,实现管理公平。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4公平理念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效率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既有统一的方面,又有矛盾的方面。从统一的方面来说,效率可以提供推动公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公平对效率又具有促进作用,是效率实现的有效途径。从公平对人的行为的直接影响看,公平集中表现在收入分配上,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效率。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还表现为效率是验证公平的标准。但是,公平与效率之间又是矛盾着的,当人们突出了公平的原则时,效率就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反过来,当人们把视线放在提高效率上的时候,公平的问题也就可能表现出来。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管理的基本原则3.2.1人本原则1.管理学关于人的假设在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管理学关于人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1)工具人(2)经济人(3)社会人(4)自我实现的人(5)复杂人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观点或假设的相继提出,表现出管理学对人的认识步步深入。这种认识每前进一步,都表明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也被提高了一步。从“工具人”观点到“复杂人”假设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过程。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1人本原则2.人本原则的内容所谓“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管理学所讲的人本,就是要在管理实践中确立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并使人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倡导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都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挖掘人的潜能为根本,把人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核心以及组织的最重要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题,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让管理活动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以求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管理的人本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地说,管理的人本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人是管理的目的(2)人是管理的中心第三章管理的理念与原则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1人本原则3.人本原则的实现途径人本原则要求管理者把处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工作放在首位,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被管理者的自我实现提供和创造各种条件。具体地说,管理者坚持管理的人本原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亲子教育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税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误差理论与测绘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学院《有机化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元典阅读与笔记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体与舞蹈(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戏曲学院《小企业会计准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SPSS实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技术应用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发展障碍 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规范》
- 2025年中建六局二级子企业总经理岗位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管理类和其他类)
- 注浆工安全技术措施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单词背诵默写表格(复习必背)
- 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2024)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1T 641-2018 住宅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 幼儿园幼儿营养食谱手册
- 2024宏泰集团所属湖北省征信限公司招聘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