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_第1页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_第2页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_第3页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_第4页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

CCSXXX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6kV~20kVACsensorsindistribution

networks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

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术语和定义、传感器分类、使用条件、设计和结构、

技术要求、试验种类及项目、包装、运输及贮存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配电网6kV~20kV交流传感器的设计、制造、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T7354局部放电测量

GB/T13540—200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

GB/T15022.1~9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

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1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

抗扰度试验

GB/T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20840.6—2017互感器第6部分:低功率互感器的补充通用技术要求

GB/T20840.7—2007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26218.1—2010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

一般原则

DL/T1529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3术语和定义

1

T/CECXXX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流传感器ACsensor

一种用于将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是交流电流传感器和交流电压传感器的合

称。

3.2

交流电流传感器ACcurrentsensor

一种用于将交流电流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交流传感器。

3.3

交流电压传感器ACvoltagesensor

一种用于将交流电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交流传感器。

3.4

无源交流传感器passiveACSensor

不需要外部工作电源的交流传感器。

3.5

有源交流传感器activeACsensor

需要外部工作电源的交流传感器。

4传感器分类

传感器分类如下:

a)按被测对象分类:

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

b)按传感器原理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电容分压原理、阻容分压原理、电阻分压原理、电磁感应原理、电场感应原理等;

c)按结构和安装方式分类:

侵入式交流传感器、非侵入式交流传感器;

d)按输出信号分类: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e)按使用场合分类:

户内型、户外型。

5使用条件

5.1温度和湿度

传感器按使用环境的工作温度、湿度分为四类,规定如表1所示:

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分级

环境温度湿度

级别范围最大变化率相对湿度最大绝对湿度

℃℃/min%g/m3

C1-25~+550.55~9529

2

T/CECXXX

C2-40~+551.010~10035

C3-40~+701.010~10035

CX特定

注:CX级别根据需要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

5.2海拔高度

海拔要求应不大于1000m。如用于海拔大于1000m环境下,应按GB/T311.1相关规定的海拔校

正因素对绝缘进行修正,具体海拔高度用户在订货时应进行详细要求。

5.3户内传感器的其他使用条件

所考虑的其他使用条件如下:

a)太阳辐射影响可以忽略;

b)污秽等级分类按照GB/T26218.1—2010中8.3规定的现场污秽度(SPS)等级对应的最小标称

爬电比距执行。户内型:c;

c)湿度条件如下:

1)24h内测得的相对湿度平均值不超过95%;

2)24h内的水蒸气压强平均值不超过2.2kPa;

3)一个月内的相对湿度平均值不超过90%;

4)一个月内的水蒸气压强平均值不超过1.8kPa。

在上述条件下,凝露可能会偶尔出现。

注1:在高湿度期间,凝露可能再温度突然变化时出现。

注2:为了能够承受高湿度和凝露的作用,防止绝缘击穿或金属件腐蚀,应采用按此条件设计的传感器。

注3:采用特殊设计的壳套,采取适当的通风和加热或者使用除湿设备,可以防止凝露。

5.4户外传感器的其他使用条件

所考虑的其他使用条件如下:

a)日照幅射不大于1000W/m2(晴天中午)时应予考虑;

b)污秽等级分类按照GB/T26218.1—2010中8.3规定的现场污秽度(SPS)等级对应的最小标称

爬电比距执行。户外型:e;

c)传感器按耐受风力级别分为两类,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应符合相应风力级别的规定:普通型:

1min平均风压不超过700Pa(相当于风速不超过34m/s);增强型:1min平均风压超过

700Pa(相当于风速超过34m/s);

d)应考虑出现凝露或降水;

e)覆冰厚度不超过20mm。

5.5地震

地震引起的振动按特殊使用条件考虑,具体要求由使用方与制造方协商确定。若使用环境确有地震

可能,要求的抗震水平从GB/T13540—2009表1中选取。

6设计和结构

6.1设备所用固体材料的要求

传感器的固体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等),其技术要求见

3

T/CECXXX

GB/T15022系列标准。

6.2对零件和部件的温升要求

在传感器正常运行中,由于电流或电压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该热量应不影响传感器的正常

运行和性能参数。传感器若由绕组、磁路和任何其他零部件组成,其温升宜不超过表2所列的响应值。

绕组的温升受绕组本身绝缘或嵌入绕组的周围介质中最低绝缘等级的限制。

表2侵入式传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值

传感器各部分温升限值K

1.固体或气体绝缘传感器

——绕组平均(对于接触下列等级绝缘材料a):

Y45

A60

E75

B85

F110

H135

——接触上列等级绝缘材料的其他金属件与绕组相同

2.用螺栓或类似件紧固的连接接触处

50

——裸铜、裸铜合金或裸铝合金

75

在空气中

60

在SF6中

在油中

75

——被覆银或镍

75

在空气中

60

在SF6中

在油中

65

——被覆锡

65

在空气中

60

在SF6中

在油中

a绝缘等级的定义见GB/T11021。

如果传感器规定在海拔超过1000米处使用而试验处海拔低于1000m时,表2中的温升限值应按本

文件7.9.2的规定。

6.3设备的接地要求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传感器应符合设备接地要求。

传感器外壳应接地,接地端子应标识GB/T5465.2规定的“保护接地”符号。当整体设备无接地系统

时,宜设置等电位连接点。

6.4外绝缘要求

4

T/CECXXX

为了防止传感器与其他设备或物体发生电气接触,应对传感器进行外绝缘处理。

对于有接地点的传感器,按照GB/T26218.1—2010中8.3规定的污秽度对应的最小标称爬电比距,

设计传感器的外绝缘结构,对于高海拔应用场景,应按GB311.1规定的海拔校正因数进行修正。

6.5机械强度要求

在设计传感器时,应考虑传感器在应用中受到的各种机械力,如振动、冲击等。传感器应具有良好

的机械强度,并满足表3中的静态试验载荷。静载荷可从任意方向施加。

对于需要直接承受外力作用的传感器,承受表3中的静态试验载荷。

对于不直接承受外力作用的传感器的机械强度不做要求,但机械强度应能承受正常运输、安装、振

动的载荷作用。

表3静态试验载荷

额定电压/kV静态试验载荷/N

6200

10250

20400

6.6接线端子

对于三相交流传感器,交流传感器的接线端子应有清晰易见的标志,其中三相电流一次极性端及母

线型产品一次等电位线用AP1、BP1、CP1标志,二次电压端子用aS1-aS2、bS1-bS2、cS1-cS2、dS1-dS2

按减极性标志;三相电压一次端子用A、B、C标志,一次接地端子用N标志,二次电压端子用a-n、b-n、

c-n、d-n按减极性标志。

对于分体的、独立的交流传感器的接线端子,应留出标识位置。

交流传感器的二次输出使用有绝缘外套的屏蔽信号电缆引出,芯线截面不小于0.5mm2,长度不超

过1m或按约定。信号电缆超过1m时,产品的误差应在实际使用电缆的状态下测量。

6.7内部防护设计要求

为了防止内部绝缘降低、短接等故障对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危险,应对传感器进行内部绝缘降低、短

接等故障防护设计。

6.8外壳的防护等级

为了保护传感器内部元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应对传感器外壳进行防护设计。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

和环境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防护措施。

a)户外型产品不低于IP65;

b)户内型产品不低于IP51;

6.9腐蚀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海上风电场等,设备容易受到海水等腐蚀性介质的影响,根据应用场景需要,

在制造传感器时应选择针对性的耐腐蚀的材料,并且进行特殊处理。

6.10风化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西北地区电场等,设备容易受到强风沙等磨损性介质的影响,根据应用场景

需要,在制造户外用传感器时应选择耐磨损、抗风化的材料。

5

T/CECXXX

6.11阻燃

在使用电力设备时,着火危险是一种常见问题。为了防止传感器因着火危险而造成损失或者危险,

需要对传感器进行阻燃设计和测试。

6.12标识

6.12.1命名规则

电压/电流、额定参数(电压等级)、输出信号、原理、结构形式、环境

环境:户外型W,户内型N;

结构形式:侵入式Q,非侵入式F;

原理:电容分压式CC,阻容分压式RC,电阻

分压式RR,电磁感应EM,电场感应EI;

输出信号:数字信号D,模拟信号A;

额定参数:电压等级

J:电压传感器,L:电流传感器

图1命名规则

6.12.1铭牌

交流传感器应有牢固附在产品底座可见表面的铭牌,铭牌内容应包括;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产品出厂编号和制造年月;

c)产品型号;

d)产品制造所依据的标准代号;

e)额定频率;

f)额定绝缘水平;

g)准确度等级及额定负荷(负荷电阻);

h)额定值:额定一次电流和额定二次电压及额定二次零序电压(适用于电流传感器),或额定一

次电压和额定二次电压及额定二次零序电压(适用于电压传感器)。

6.12.2包装标识

产品需要单独包装时,应有以下标识:

a)发货厂名、传感器名称、型号;

b)包装箱外形及毛重;

c)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小心轻放”、“不可倒置”等字样。

7技术要求

7.1电流传感器的额定参数

7.1.1额定一次电流标准值

6

T/CECXXX

额定一次电流包括额定相电流和额定零序电流,标准值为10A、12.5A、20A、30A、40A、50A、

60A、75A、80A、100A、120A及它们的十进倍数,也可定制。

额定扩大一次电流标准值:1.2、1.5、2、5。

7.1.2额定二次输出标准值

相电流的额定二次输出标准值为1V、225mV。

零序电流的额定二次输出标准值:0.2V。

7.1.3额定短时热电流

额定短时热电流标准值:

6.3kA、8kA、10kA、12.5kA、16kA、20kA、25kA、31.5kA、40kA、50kA、63kA、80kA、

100kA。

7.1.4额定短时耐受时间

额定短时耐受时间为3s。

7.1.5额定动稳定电流

额定动稳定电流标准值为额定短时热电流标准值的2.5倍。

7.1.6额定负荷

电流传感器二次额定负荷应为20kΩ的负荷电阻,实际负荷电阻值与额定负荷电阻值的偏差不应

超过±5%。

7.2电压传感器的额定参数

7.2.1额定一次电压

额定一次电压标准值为6/√3kV、10/√3kV、20/√3kV。

7.2.2额定二次电压

额定二次相电压标准值为3.25/√3V,额定二次零序电压标准值为6.5/3V。

数字量输出按GB/T20840.7的要求。

7.2.3额定负荷

额定负荷的标准值按照电阻并联电容形式进行表述。

电压传感器二次额定负荷推荐值为电阻分量:2MΩ;电容分量:50pF。其中电容分量可以采用非

推荐值,但应在铭牌中标明。

7.2.4额定电压因数

电压传感器连续运行时的额定电压因数为1.2,对于故障工作状态下的额定电压因数为1.9。

7.3额定供电电压

除另有规定外,传感器额定供电电压值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a)直流电源:±3.3V、±5V、±12V、±15Vdc、±24Vdc、5Vdc、12Vdc、24Vdc,纹波

电压应不大于5%;

7

T/CECXXX

b)交流电源:220V±10%,50Hz±2Hz。

7.4准确度要求

7.4.1参比条件

交流传感器在表4参比条件下的误差称为基本误差。

表4交流传感器试验参比条件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电源频率二次负荷电源波形畸变系数外绝缘

20℃±2℃≤85%50Hz±0.05Hz额定负荷≤0.5%清洁、干燥

7.4.2基本误差要求

7.4.2.1测量用电流传感器误差限值

参比条件下,电流的测量级误差限值按照表5规定,额定一次连续热电流应是额定扩大一次电流。

表5参比条件下的测量级误差限值

额定一次电流百分数额定一次连续热电

标准准确级项目

1520100流

比值差(±%)-0.20.20.10.1

0.1

相位差()-15855

比值差(±%)0.750.350.20.20.2

0.2S

相位差()3015101010

比值差(±%)-0.350.20.20.2

0.2

相位差()-15101010

比值差(±%)1.50.750.50.50.5

0.5S

相位差()9045303030

比值差(±%)-0.750.50.50.5

0.5

相位差()-45303030

比值差(±%)-3.01.51.01.0

1

相位差()-180906060

比值差(±%)--333

3

相位差()-----

比值差(±%)--555

5

相位差()-----

7.4.2.2保护用电流传感器标准准确限值系数

标准准确限值系数为:5/10/15/20/30。

7.4.2.3保护用电流传感器误差限值

参比条件下,电流的保护级误差限值按照表6规定。测量、保护级一体化的电流传感器其额定一次

电流的误差限值应按测量级与保护级准确级中较高的准确级的限值。

8

T/CECXXX

表6参比条件下的保护级误差限值

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下的复

标准准确级项目额定一次电流

合误差

比值差(±%)15

5P

相位差()60-

比值差(±%)310

10P

相位差()--

7.4.2.4测量用电压传感器误差限值

参比条件下,电压的测量级误差限值按照表7规定。

表7参比条件下的测量级误差限值

额定一次电压百分数

标准准确级项目

80%120%

比值差(±%)0.20.2

0.2

相位差()1010

比值差(±%)0.50.5

0.5

相位差()2020

比值差(±%)11

1

相位差()4040

7.4.2.5保护用电压传感器误差限值

参比条件下,电压的保护级误差限值按照表8规定。测量、保护级一体化的电压传感器其80%~120%

额定一次电压的误差限值应按测量级的要求。

表8电压部分的误差限值

额定一次电压百分数

标准准确级项目

2%5%80%120%190%

比值差(±%)63333

3P

相位差()120120120120120

比值差(±%)126666

6P

相位差()480240240240240

7.4.3电流传感器误差变差

电流传感器在运行中受到表9中单一影响因素作用产生的误差变差不应超过表9的规定,同时误差

应在相应准确级的限值以内。测量、保护级一体化的电流传感器应对两个准确级分别进行试验。

表9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电流传感器的变差限值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工作磁场磁误差

9

T/CECXXX

变差限值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25%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25%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25%

注1:磁误差在额定一次连续热电流下测量。

7.4.4电压传感器误差变差

电压传感器在运行中受到表10中单一影响因素作用产生的误差变差不应超过表10的规定,同时误

差应在相应准确级的限值以内。测量、保护级一体化的电压传感器应对两个准确级分别进行试验。

表10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电压传感器的变差限值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工作接线频率

变差限值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80%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25%相应准确级误差限值的25%

7.5绝缘要求

7.5.1额定绝缘水平

7.5.1.1交流传感器一次的绝缘要求

交流传感器的额定绝缘水平按表11规定。

表11交流传感器一次回路绝缘水平(1min)

设备额定电压工频耐受电压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截断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方均根值)kV(方均根值)kV(峰值)kV(峰值)kV

623/306065

1030/427585

2050/65125140

注1:斜线下的数值适用于绝缘干试验。

注2:电流传感器不进行截断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7.5.1.2交流传感器二次回路的绝缘要求

交流传感器的二次回路如果与一次回路是电气隔离的,则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工频耐受电压水平:2kV(方均根值)。

——冲击耐受电压水平:5kV。

7.5.2局部放电水平

交流传感器的局部放电水平在表12规定。

表12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及局放量限值

设备额定电压预加电压测量电压

测量回路局部放电允许水平pC

(方均根值)kV(方均根值)kV(方均根值)kV

7.2≤20

624

相对地4.2≤10

1033.614.4≤20

10

T/CECXXX

8.3≤10

28.8≤20

2052

16.6≤10

注:局部放电在50Hz的电压下试验。

7.6启动时间

有源传感器从获得规定的工作电源到正常运行的时间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1μs、10μs、20μs;

7.7额定频率及标准频率范围

额定频率为50Hz。

应在标准频率范围内满足其准确级要求,标准频率范围为额定频率的96%~102%。

7.8谐波的准确度

谐波的准确度按GB/T20840.6—2017附录6A的规定并满足其要求。

7.9温升

7.9.1一般要求

当传感器在规定的额定条件下运行时,其绕组、磁路和任何其他零部件的温升应不超过表13所列的

相应值。

表13固体或气体绝缘传感器的温升限制

固体或气体绝缘传感器温升限值K

Y45

A60

E75

7.9.2海拔对温升的影响

如果传感器规定的海拔超过1000m处使用而试验处海拔低于1000m时,表13中温升限值应按工作

地点的海拔超过1000m后的每100m减去0.5%(见图2)。

图2温升的海拔修正系数

11

T/CECXXX

Th在海拔h>1000m处的温升,Tho表3所规定在海拔hm01000处的温升限值T。温升的

Th

海拔修正系数Ko。

Tho

7.10频带宽度

传感器的频带宽度应在12.5Hz~2kHz范围内。

7.11功耗

有辅助电源接口的有源传感器功耗应小于3w,无辅助电源接口的有源传感器或无源传感器不做要

求。

7.12使用和贮存寿命及可靠性要求

7.12.1贮存和使用年限

传感器的贮存和使用年限应不少于15年。

7.12.2年平均失效率水平

传感器的年平均失效率水平标准值为0.1%和0.2%。在传感器出厂及使用年限内,传感器的平均年

失效率应不超过表14规定。

表14交流传感器年平均失效率限值

出厂(运行)年限12345678

平均失效率0.1%/年平均失效率限0.10.1060.1150.1240.1350.1480.1630.182

水平0.2%/年值%/年0.20.2120.2300.2480.2700.2960.3260.364

出厂(运行)年限9101112131415—

平均失效率0.1%/年平均失效率限0.2060.2380.2810.3430.4390.6100.980—

水平0.2%/年值%/年0.4120.4760.5620.6860.8781.221.96—

8试验种类及项目

8.1试验种类

传感器试验种类分为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和特殊试验。

8.1.1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用于按照传感器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检验新产品。

8.1.2出厂试验

每台传感器在出厂前须经制造商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试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试验合格出

厂的产品应具有证明装置合格的产品合格证书。

12

T/CECXXX

8.1.3特殊试验

除型式试验或出厂试验之外经制造方和用户协商同意的试验。特殊试验项目可由用户及生产厂家共

同商议决定。

8.2试验项目内容

按照表15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特殊试验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型式试验项目中选择。

表15试验项目内容

序号试验项目内容型式试验出厂试验技术要求备注

1外观及结构检查√√6.1/6.3/6.12

2工频耐压试验√√7.5.2

3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7.5.2

4局部放电试验√√7.5.2

5交变湿热试验√8.2.5

6电磁兼容试验√8.2.6

7准确度试验√√7.4

8暂态性能试验(特殊试验)8.2.8☆

9额定短时热电流和额定动稳定电流试验√8.2.9

10连续通电稳定试验√8.2.10

11部件更换试验(特殊试验)8.2.11☆

12可靠性试验及质量跟踪7.12☆

13盐雾试验8.2.13☆

14日照辐射实验8.2.14☆

15防护等级试验√6.8

16振动试验8.2.16☆

17温升试验√7.9

18有源传感器频带宽度测试试验√7.7

19有源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试验√7.6

注1:√标注为需要开展的检测项目。

注2:☆标注的项目由用户按照实际需求明确是否开展相关试验。

8.2.1外观及结构检查

检测内容:传感器整体结构,铭牌标志,接地端子尺寸。

检测方法:人工检查传感器整体结构,测量接地端子尺寸。

技术要求:

a)整体结构,应符合本文件6.1的规定;

b)铭牌标志,应符合本文件6.12的规定;

13

T/CECXXX

c)接地端子尺寸,应符合本文件6.3接地要求。

8.2.2工频耐压试验

检测内容:传感器相对地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适用GB/T16927.1,试验电压值取值采取表12的规定。

技术要求:对户外型产品应进行湿耐压试验。试验按GB/T16927.1—2011的4.4规定操作。

试验程序参见GB/T16927.1—2011的4.4.2和4.4.3。进行湿耐压试验时,允许闪络一次,但在

重复试验时不应再发生闪络。

8.2.3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检测内容:传感器相对地试验

检测方法:按GB/T16927.1—201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电压值取值采用表12的规定。

技术要求:对试品依次施加15次正极性,2次负极性,2次截波,13次负极性。

在此试验期间,不应出现闪络,放电或击穿。

8.2.4局部放电试验

检测内容:传感器相对地局部放电试验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适用GB/T7354。

技术要求:试验电压值取值及结果判定依据表12的规定。

8.2.5交变湿热试验

检测内容:交变湿热试验

检测方法:按GB/T2423.4—2008规定,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试品在非工作状态;

——按照运行条件安装;

——交变方式:方法1;

——上限温度:按产品温度等级的上限值,偏差不超过±2℃;

——不采取特殊措施排除表面潮气;

——循环次数:6个周期。

技术要求:

此项试验结束后,恢复时间1h~2h,试品应经受下列试验:

——按8.2.2进行工频电压试验,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