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20
CCSP66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porousasphalt
pavement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XXXX—XXXX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排水设计、材料、配合比设计、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对路面排水或降噪有需求的高速公路、控制出入条件好的
其他等级公路。园区道路、市政道路、广场服务区铺装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777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
JC/T975道桥用防水涂料
JTG/T3350-03—2020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水沥青路面porousasphaltpavement
表面层由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压实后路面空隙率在18%以上的沥青路面类型。
3.2
排水功能层porousasphaltcourse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类型中具备排水、抗滑和降噪服务功能的沥青路面表面功能层。
3.3
薄层排水沥青路面thin-layerporousasphaltpavement
由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铺设而成的路面,厚度小于25mm。
3.4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two-layerporousasphalt
由大、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组合铺设而成的路面,分为上、下两层排水功能层。
1
DB45/TXXXX—XXXX
3.5
高黏度添加剂highviscosityadditive
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主要成分,以提高沥青绝对黏度、增强沥青与集料间黏结强度为目的,经过
一定工艺合成并制备成为均匀颗粒状的添加剂。
3.6
高黏度改性沥青highviscositybitumen
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掺加至沥青中制备,具有较高绝对黏度水平,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强度、抗飞
散、抗水损害等性能要求的复合改性沥青。
3.7
下承层thelowerlayer
排水功能层以下的路面面层结构。
3.8
防水黏结层waterproofandbondinglayer
为防止雨水从排水功能层下渗造成路面破坏,以及提高排水功能层和下承层之间的黏结强度而设的
材料层。
4结构组合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按JTGD50的要求进行。
4.1.2排水沥青路面按排水功能层可分为薄层、单层、双层路面结构形式,应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
件、交通等级、工程特点等因素设计。
4.2路面结构组合
4.2.1排水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宜由排水功能层、防水黏结层和下承层组成。下承层应密实防水,并具
有较强的水稳定性能和抗车辙性能。
4.2.2薄层排水沥青路面宜采用PAC-5、PAC-10的结构形式,厚度宜为15mm~25mm。
4.2.3单层排水沥青路面宜采用PAC-13、PAC-16的结构形式,厚度宜为35mm~50mm。
4.2.4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宜采用较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排水上层和较大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排水下
层的组成,常用结构形式宜为PAC-5与PAC-13、PAC-10与PAC-16,PAC-13与PAC-20。
4.2.5排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见图1所示。
a)薄层、单层排水沥青路面b)双层排水沥青路面
图1排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
2
DB45/TXXXX—XXXX
4.3防水黏结层设计
4.3.1排水功能层与下承层间应设置防水黏结层,防水黏结层应具有优良的防、封水和较好的层间粘
结性能。
4.3.2新建排水沥青路面防水黏结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同步碎石改性热沥青类材料。
4.3.3重载交通及以上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养护等旧路改造工程防水粘结
层宜采用纯改性热沥青或同步碎石改性热沥青类材料。
4.3.4双层排水沥青路面上、下排水功能层的层间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且不阻碍通道排水效率,
宜采用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类或其他经论证性能满足要求的材料。
4.4旧路改造设计
4.4.1公路沥青路面旧路改造设计应符合JTG5421的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旧路改造设
计应符合JTJ073.1的规定。
4.4.2旧路改造中采用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方案前,应重点开展既有路面病害、路面渗水性能、路面剩
余承载能力及路面排水系统与附属设施的分析评价。
4.4.3旧路改造中采用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方案时,排水沥青路面设计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
5路面排水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系统由排水功能层排水、路面边缘排水、超高段排水、多车道及易积水路
段排水、桥面排水组成。
5.1.2路面排水形式可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
5.2排水功能层排水设计
5.2.1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应与降雨特点相匹配,同时满足路面长期耐久性使用要求。
5.2.2排水沥青路面应进行路面排水设计,宜验算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
根据验算结果合理调整路面坡度、排水功能层空隙率与厚度等设计因素。排水沥青路面饱和入渗强度、
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按以下公式进行验算。
22
hCγwzi+ih
W饱=·····································································(1)
2
iz
100L1+2
ih
3
225
100Wl−+khizhinl
()(2)
h轮=1.35891······················································
22+4
(iizh)
2
G(3)
h临=10001······························································
−ρ22
(21)wvr
式中:
3
DB45/TXXXX—XXXX
W饱——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
h轮——轮迹带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临——临界水膜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系数(cm/s);
Cγw——
h——排水功能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
纵坡坡度,如0.02;
iz——
横坡坡度,如0.03;
ih——
L——单幅路面宽度,单位为米(m);
l——最外侧行车道右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单位为米(m);
W——降雨强度(cm/s);
k——渗透系数,常数;
n——粗糙系数,为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一般取0.03;
G——车重,以单轴单轮重量计,单位为牛(N);
3
ρ——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w——车胎宽度,单位为米(m);
ν——车速,单位为米每秒(m/s);
r——轮胎半径,单位为米(m)。
5.3路面边缘排水设计
5.3.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包括分散排水、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及盲沟排水形式,常见典型结构可参考
JTG/T3350-03所示。
5.3.2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地区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散排水和明沟排水,建议优先采用路侧
土路肩顶面标高低于排水功能层底部标高的设计方式,但应符合JTGD81中对护栏梁板高度的规定。
5.3.3路面边缘分散排水可采用土路肩铺筑无砂大孔水泥混凝土的设计方式。无砂大孔水泥混凝土也
称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技术要求应符合CJJ/T135的规定。
5.3.4路面边缘明沟排水应包括沿路面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排水沟尺寸、形式可按工程经验或
经水文水利计算确定。
5.4超高段排水设计
5.4.1超高段排水设计应符合设计文件和JTG/T3350-03的规定。
5.4.2纵向集水沟采用有盖板的预制整体式混凝土沟时,宜采用工厂预制或现场切割方式对靠路面侧
盖板边缘进行开槽设计,满足超高段排水要求。
5.4.3纵向集水沟采用缝隙式集水沟时,宜采用缝隙式集水沟整体标高较路面的下沉式设计,满足超
高段排水要求。
5.5多车道及易积水路段排水设计
5.5.1多车道(六车道及以上)排水沥青路面应按本文件5.2的规定进行水膜厚度计算,根据验算结
果适当调整路面设计方案。
5.5.2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横坡可较双向四车道路面横坡增大0.5%。
5.5.3多车道缓和曲线零坡点、路面合成坡度较小、竖曲线低洼段等易积水路段,宜采取下承层多拱
设计、路面埋横向排水沟等快速排水方案。
5.5.4横向排水沟设置在排水功能层的下部,使用与排水功能层相同的排水沥青混合料,垂直于道路
纵向或与道路纵向成一定角度。排水沟宜做厚度渐变设计,低标高路侧设置排水通道。
4
DB45/TXXXX—XXXX
5.6桥面排水设计
桥面排水设计应符合JTG/T3350-03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6材料
6.1一般规定
6.1.1排水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包括高黏度改性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等。
6.1.2若本文件无特殊说明,材料质量应符合JTG/T3350-03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6.2沥青
6.2.1排水沥青路面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且经工程验证成熟可靠的沥青材料。
6.2.2高黏度改性沥青由高黏度添加剂与配伍性较好的沥青复合改性而成,复配沥青可采用基质沥青、
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改性沥青。
6.2.3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可采用直接投入高黏度添加剂的干法工艺、或工厂预混好的成品高黏
度改性沥青的湿法工艺。
6.2.4当采用干法拌和排水沥青混合料时,应按附录A进行室内制样,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样品。
6.2.5高黏度改性沥青与高黏度添加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表1、表2的规定。
表1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40~60JTGE20—2011T0604
软化点(TR&B),不小于℃85JTGE20—2011T0606
延度(5℃,5cm/min),不小于cm30JTGE20—2011T0605
溶解度,不小于%99JTGE20—2011T0607
布氏黏度(170℃),不大于Pa·s3.0JTGE20—2011T0625
60℃动力黏度a,不小于Pa·s50000JTGE20—2011T0620
粘韧性25℃,不小于N·m25JTGE20—2011T0624
弹性恢复(25℃),不小于%95JTGE20—2011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b,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2JTGE20—2011T0661
闪点,不小于℃230JTGE20—2011T0611
相对密度(25℃)-实测记录JTGE20—2011T0603
RTFOT(或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0.6JTGE20—2011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70JTGE20—2011T0604
残留延度(5℃),不小于cm20JTGE20—2011T0605
注1:中等交通等级应适当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水平,宜为200000Pa·s以上。
注2: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应适当提高高黏度改性沥青的60℃动力黏度水平,宜为300000Pa·s以上。
注3:本指标仅适用于湿法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对干法高黏度添加剂工艺不做要求。
5
DB45/TXXXX—XXXX
表2高黏度添加剂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外观-颗粒状,均匀、饱满JT/T860.2
单粒颗粒质量,不大于g0.03JT/T860.2
相对密度-0.90~1.00JT/T860.2
熔融指数(190℃,2.16kg,),不小于g/10min2.0JT/T860.2
灰分,不大于%2JT/T860.2
6.2.6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测试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外观-黑色或褐色液体,无明显颗粒目测
固体含量%≥43GB/T16777
耐热性(140℃±2℃)-无流淌,不滑动GB/T16777
断裂延伸率(标准条件)%≥200JC/T975
拉伸断裂强度(标准条件)MPa≥0.6JC/T975
低温柔性(标准条件,-15℃)\无裂纹JC/T975
粘结强度(25℃)MPa≥0.6GB/T16777
表干h≤4JC/T975
干燥性(25℃,日光照)
实干h≤8JC/T975
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渗水GB/T16777
7配合比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排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
7.1.2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
阶段。
7.2混合料室内成型工艺
7.2.1排水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应计算准确、均匀拌和,混合料室内成型要求时应符合JTG40的相关
规定。
7.2.2排水沥青混合料采用干法拌和时,室内成型工艺宜按如下要求进行:
a)将集料加热到规定试拌温度,并保持恒温不少于6h;
b)将拌和锅加热到185℃;
c)将恒温的集料与高黏度添加剂同时加入拌和锅内搅拌90s;
6
DB45/TXXXX—XXXX
d)将纤维稳定剂人工搓散称量,分为多次均匀撒布沥青混合料表面搅拌90s;
e)将集料堆积一边,留出一角,然后将沥青按照规定数量倒入拌和锅内搅拌90s;
f)将混合料底部偏细的混合料人工拌和均匀后,再加入矿粉搅拌90s;
g)将制备好的沥青混合料放入烘箱备用。马歇尔与车辙试验成型温度为165℃,析漏试验温度为
185℃。
7.3混合料技术要求
7.3.1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4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实50次JTGE20—2011T0702
空隙率%18~25JTGE20—2011T0708体积法
连通空隙率%13~20见附录B
稳定度,不小于kN5.0JTGE20—2011T0709
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5JTGE20—2011T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TSR),不小于%80JTGE20—2011T072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8JTGE20—2011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a,不大于%15JTGE20—2011T0733
浸水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a,不大于%20JTGE20—2011T0733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a,不小于次/mm5000JTGE20—2011T0719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με2500JTGE20—2011T0715
渗水系数(车辙板),不小于mL/min5000JTGE20—2011T0730
a对于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应适当提高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抗飞散和抗高温变形能力,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的
混合料损失控制值宜减小2个百分点、车辙动稳定度试验宜提高至6000次/mm或经技术验证后采用高温重载的
试验条件。
7.3.2排水沥青混合料典型矿料的设计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排水沥青混合料典型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范围(%)
筛孔尺寸(mm)
PAC-05PAC-10PAC-13PAC-16PAC-20
26.5----100
19.0---10095~100
16.0--10090~100-
13.2-10090~10060~9064~84
9.510080~10040~7140~60-
4.7515~508~2810~3010~2610~31
2.368~305~159~209~2010~20
1.185~125~127~177~177~17
7
DB45/TXXXX—XXXX
表5排水沥青混合料典型矿料级配范围(续)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范围(%)
筛孔尺寸(mm)
PAC-05PAC-10PAC-13PAC-16PAC-20
0.604~104~106~146~146~14
0.304~84~95~125~115~11
0.154~74~84~94~94~9
0.0753~63~63~63~53~5
7.4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7.4.1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以满足空隙率的要求为标准,同时保证混合料的抗飞散性能、高
温稳定性和耐久性。
7.4.2排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如下步骤:
a)先确定项目的目标空隙率,常参考类似工程经验;
b)在表4级配范围内试配3组不同关键筛孔通过率的矿料级配作为初选级配;
c)按JTG/T3350-03—2020给出的方法预估沥青用量,以预估的最大沥青用量作为初选级配设计
沥青用量;
d)按初选配合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以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及标准飞散损失试验结果选择目
标级配;
e)采用目标级配,按设计沥青用量、设计沥青用量±0.5%、±1%等五个沥青用量进行沥青混合料
析漏、飞散试验。原则上以析漏试验拐点作为最佳沥青用量,但当以此沥青用量进行试验出现
沥青渗出现象时,应以析漏、飞散试验综合确定;
f)以确定的矿料及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制备排水沥青混合料,并按表3规定进行性能验证;
g)在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按本文件和JTG/T3350-03—2020的要求出具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7.4.3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如下步骤:
a)按目标配合比确定各冷料仓供料比例上料,对二次筛分后的各热料仓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热料
仓筛分结果合成级配曲线,以冷料、热料供料大体均衡以及合成级配尽量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
为原则,确定各热料仓最终的配合比例;
b)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混合料室内试
拌,以表3要求的混合料试验项目进行性能验证;
c)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较好的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生产配合
比空隙率与目标配合比空隙率的差值不应超过±1%;
d)根据确定的热料仓比例和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出具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7.4.4按确定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进行沥青搅拌站试拌,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3的规定。
7.4.5在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段铺筑工作,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
300m。应根据试验段质量检测结果,确定后续施工的混合料施工级配、生产拌和工艺、摊铺碾压工艺
等施工要素。
8
DB45/TXXXX—XXXX
8排水沥青路面施工
8.1一般规定
8.1.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宜在公路附属设施及土建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不得污染、破坏已铺筑的排
水沥青路面及配套附属设施。
8.1.2排水沥青路面施工组织应科学、合理,确保路面施工的连续性。
8.1.3排水沥青路面不得在雨、雪天气施工,施工时外界环境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
8.2防水黏结层施工
8.2.1防水黏结层施工前,应重点对下承层的裂缝、接缝、离析带等薄弱部位进行排查、处治,洒布
前应认真处理下承层保持表面干净、干燥。
8.2.2防水粘结层施工采用具有加温、保温和搅拌功能的沥青洒布设备。
8.2.3在正式洒布前应进行试洒,检查校对机械设备的各项工作性能,确保洒布的均匀性。
8.2.4改性乳化沥青类防水黏结层洒布量宜控制在0.3kg/m2~0.6kg/m2(以纯沥青计);同步碎石改
性热沥青防水黏结层中改性热沥青类洒布量宜控制在1.5kg/m2~1.8kg/m2,同步碎石宜采用单粒径预
裹覆碎石,覆盖率宜控制在60%~80%;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的层间材料洒布用量宜控制在0.2kg/m2~
0.3kg/m2(以纯沥青计)。
8.3混合料拌和
8.3.1排水沥青混合料拌合应按JTGF40、JTG/T335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8.3.2排水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宜采用间隙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建议采用拌合站动态监控系统。
8.3.3排水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机械设备自动投放高黏度添加剂与纤维稳定剂,投放应均匀、准确。
8.3.4采用干法直投高黏度添加剂生产排水沥青混合料时,排水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的拌和时间、拌
和顺序应根据试拌效果确定,拌和的混合料应均匀、无离析。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6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s。
8.3.5应严格要求排水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出料温度低于165℃或高于195℃的必须废弃处理。
8.4混合料运输
8.4.1排水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按JTGF40、JTG/T335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8.4.2排水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应由专人逐车检测,到场温度不得低于160℃。
8.5混合料摊铺
8.5.1排水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按JTGF40、JTG/T335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8.5.2排水沥青混合料摊铺可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或多台联合摊铺,摊铺中应开动熨平板的振动
捶击等夯实装置。
8.5.3采用联合摊铺方式时,两台摊铺机前后行走间距为5m~10m,搭接宽度控制在5cm~10cm。摊
铺机速度宜控制在2m/min~3m/min范围内,弯道等特殊路段降低至1m/min~2m/min。
8.5.4摊铺前应清除摊铺机供料装置中余存冷料,摊铺过程中及时检查摊铺路面有无明显离析、波浪。
8.5.5排水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不低于155℃。
8.6混合料压实
8.6.1排水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按JTGF40、JTG/T335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8.6.2排水沥青路面压实包括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压实工艺应按如下要求执行:
9
DB45/TXXXX—XXXX
a)初压:采用11t~13t双钢轮压路机,在混合料摊铺后紧跟压实,第一遍压实温度宜控制在
150℃以上,静压4~5遍;
b)复压:采用20t以上胶轮压路机,表面温度为80℃~100℃时进行复压,压实1~2遍;
c)终压:采用与初压相同的双钢轮压路机,紧跟复压进行,静压1~2遍。
8.6.3压路机应合理控制隔离剂的喷洒量,以不粘轮作为控制。
8.7施工接缝
排水沥青混合料施工接缝应按JTGF40、JTG/T3350-03的相关规定执行。
8.8交通组织
8.8.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结束后,应封闭交通24h以上,方允许开放。
8.8.2紧急情况下车辆通行时,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并严禁急刹或急转。
8.8.3养护期间路面出现沥青膜脱落、表面破损时,应尽快修复补强。
9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9.1一般规定
9.1.1排水沥青路面施工应采用动态质量管理,强化事前和过程控制。
9.1.2所有与质量检验和管理的资料应形成记录,方便溯源。
9.2施工前的材料检查
9.2.1施工前应提前检查沥青、高黏度添加剂、集料、纤维稳定剂等排水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来源和
质量,供货单位应提交最新的检测报告。
9.2.2各种材料在进场前应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按表6的规定检验项目和频率取样检测,经质
量认可后方可进场。
9.2.3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规格型号、质量应与拟定的材料及样品一致。
表6各种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项目与频度
材料进场时检验项目/频度,每运料车批次检查项目/频度,每批次
1.目测母材洁净程度
2.目测软弱颗粒是否超标每批不大于3000t,按照
粗集料
3.目测针片状JTG/T3350-03的要求执行检测
4.粒径规格是否变异
1.目测洁净程度每批不大于2000t,按照
细集料
2.目测0.075mm含粉是否超标JTG/T3350-03的要求执行检测
1.细度
2.加热安定性
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
填料3.亲水系数
JTG/T3350-03的要求执行检测
4.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消石灰)
5.密度检测
1.针入度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JTGF40的要求执
道路石油沥青
2.软化点行检测
10
DB45/TXXXX—XXXX
表6各种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项目与频度(续)
材料进场时检验项目/频度,每运料车批次检查项目/频度,每批次
3.延度(10℃)
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JTGF40的要求执
道路石油沥青4.残留延度(10℃)
行检测
5.高黏度添加剂配伍性(毛细管动力黏度)
1.针入度
2.软化点
3.延度(5℃)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JTGF40的要求执
改性沥青
4.残留延度(5℃)行检测
5.布氏黏度(135℃)
6.溶解度
1.针入度
2.软化点
3.延度(5℃)
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表1的要求执行检
高黏度改性沥青4.残留延度(5℃)
测
5.布氏黏度(170℃)
6.动力黏度(60℃)
7.溶解度
高黏度添加剂每批不大于20t,按照表2的要求执行检测
蒸发残留物含量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每临时加工罐或运料车不大于1000t,按照
改性乳化沥青
蒸发残留物软化点JTGF40的要求执行检测
蒸发残留物的延度
断裂延伸率
每批不大于1000t,按照表3的要求执行检
水性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拉伸断裂强度
测
粘结强度(25℃)
纤维稳定剂每批不大于20t,按照JTG/T3350-03的要求执行检测
9.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9.3.1排水沥青混合料各种原材料进场和生产过程中,应按表7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
料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JTGF40、JTG/T3350-03的规定。
表7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检查频度
材料项目检查频度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验样
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随时—
针片状颗粒含量随时2~3
粗集料颗粒组成(筛分)随时2
压碎值必要时2
磨光值必要时4
11
DB45/TXXXX—XXXX
表7原材料的检查项目与检查频度(续)
材料项目检查频度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验样
洛杉矶磨耗值必要时2
含水量必要时2
软石含量每天一次2
粗集料
高温压碎值每天一次2
表观相对密度每天一次2
毛体积相对密度每天一次2
颗粒组成(筛分)随时2
砂当量必要时2
细集料含水量必要时2
松方密度必要时2
亚甲蓝值每天一次2
外观随时—
<0.075mm含量必要时2
矿粉含水量必要时2
加热安定性每天一次2
粒度范围每天一次2
针入度每天一次3
软化点每天一次2
离析试验(对成品改性沥青)每周一次2
改性沥青低温延度每天一次3
弹性恢复必要时3
针入度每天一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流医院协议书
- 联建党建协议书
- 承包脚手架合同协议书
- 土石方清运合同协议书
- 考研入会协议书
- 职业限制协议书
- 猫狗领养协议书
- 宠物萨摩耶领养协议书
- 商务和技术合作协议书
- 委托持股代持股协议书
- 2025年室内环境与设施设计专业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合伙经营门店协议书
- 医疗压疮护理
- 线路改造合同协议书
- 《髋关节镜手术患者》课件
- GB/T 36066-2025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检测技术要求与应用
- 人教版PEP版2025年三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Unit8Wonderland(Weletotheunit)课件-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高考数学17题 立体几何-2025年高考数学冲刺复习(北京专用)解析版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社会保障学》形考任务3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腰果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