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如图为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吉祥物“飞飞”,设计灵感源自浙江远古文化中的“神鸟”形象,她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飞来,穿越时空,闪亮登场,向世界传递幸福的佳音。由此可见,吉祥物“飞飞”的形象()A.闪耀着良渚文化光芒 B.蕴含有大运河文化因素C.显示出红山文化价值 D.再现了元谋人艺术成就【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吉祥物“飞飞”设计灵感源自浙江远古文化中的“神鸟”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在浙江由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据此可判断,吉祥物“飞飞”的形象闪耀着良渚文化光芒,A项正确;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与材料中“五千年文明的圣地”表述不符,排除B项;红山文化在中国的北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元谋人遗址在云南,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孔子是一位既为实现理想而奔波劳苦,又将精神生活处理得风雅诗意的人物,孔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力求“乐正”意在()A.实现积极入仕理想 B.满足风雅诗意生活诉求C.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D.服务统治者争霸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维护周礼,所以“孔子力求“乐正”意在维护周礼,C项正确;“孔子力求“乐正”意在维护周礼,没有体现积极入仕,排除A项;“乐正”体现孔子维护周礼,不是满足风雅诗意生活诉求,排除B项;儒家思想不适应统治者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3世纪,王翦“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都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A.周武王积极开拓国家疆域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C.汉朝承袭了秦朝行政制度 D.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王翦和王贲相继攻破楚国、燕国和齐国,并设立郡县进行管辖,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反映了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材料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周武王早已过世,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题干所述时间公元前3世纪,排除B项;材料记载可用来说明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未体现汉朝承袭了秦朝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发展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此后,“五常”一语频频出现在史籍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A.战国思想家开创儒家思想学说 B.孟子对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视C.西汉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 D.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孔子的“仁义礼”到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这反映出“五常”思想发展的系统性,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D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学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未涉及教育的社会功能,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西汉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如图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第五节“八王之乱”第六节“超级导演”王导第七节犹有诗酒雅集第八节“菩萨皇帝”萧衍第九节陈朝兴亡第十节五胡归华夏A.盛放的时代:百家争鸣 B.波澜壮阔的大汉C.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 D.不可忽视的五代十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八王之乱”“王导”“萧衍”“陈朝兴亡”“五胡归华夏”可知,目录名称均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可拟定标题: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C项正确;百家争鸣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大汉”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不是五代十国,排除D项。故选C项。6.《帝制时代中国》指出,中央“以成熟的综合体形式出现三个机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的最高官员每日要在政事堂会议上与皇帝会面,所有的重大政策都在这里决断”。这段材料可用来说明()A.汉朝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B.唐朝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C.元代创新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 D.宋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以成熟的综合体形式出现三个机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的最高官员每日要在政事堂会议上与皇帝会面,所有的重大政策都在这里决断”可知,该制度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在政事堂集体办公,反映了唐朝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制度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无关,排除A项;元代的行省制创新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宋朝统治者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方式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7.黑水城文献包含有相当数量价值颇高的宋代文书,黑水城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戈壁荒漠中。如图中“黑水城文献”可用于说明()(前缺)1.南边榷场使申2准安排官头子:所有.3.段,依法搜检,并无违禁.4.尽算卖替头博买到回货.5.印讫,仍将所博买回货一就.6.上司前去,伏乞照会作何,.7.者:8.张师(后缺)A.漠北蒙古部统一了草原 B.元代边境贸易非常繁荣C.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 D.宋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南边榷场使”“依法搜检,并无违禁”“仍将所博买回货一就”“上司前去,伏乞照会作何”可知,“黑水城文献”涉及宋代榷场贸易等内容,体现了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C项正确;“黑水城文献”可用于说明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材料内容与漠北蒙古部统一草原无关,排除A项;“黑水城文献”涉及宋代边境互市贸易等内容,不是元代边境贸易,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宋代边境的榷场贸易,不属于宋代基层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8.明末遵义府绥阳知县毋扬祖在《利民条例》中说:“县中平地居民只知种稻,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粱、菽豆、大麦等物。”这说明当时()A.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C.西南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 D.农民兼营副业的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末遵义府山间民种植秋禾、玉米、粱、菽豆、大麦等物,其中部分属于新的农作物,反映了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末遵义府绥阳县的农作物品种,不是经营方式的多样,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遵义府绥阳县,不代表整个西南地区,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明末遵义府绥阳县的农作物品种,未体现农民兼营副业的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9.《南京条约》的签订,在清政府看来,新的税则比旧的自主关税略高,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却争执;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竭力争取国家利益 B.缺乏近代主权观念C.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D.摒弃天朝上国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清政府看来,新的税则比旧的自主关税略高,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却争执;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可知,清政府认同《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并没有竭力争取国家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不能说明当时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说明当时清政府没有摒弃天朝上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0.康有为《自编年谱》光绪二十一年记载:“时翁常熟(翁同龢)以师傅当国,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来访不遇,乃就而谒之。”对此准确的解读是()A.救亡图存成为两人共识 B.再现了变法开始时的场景C.康有为官职高于翁同龢 D.翁同龢是维新派代表人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时翁常熟(翁同龢)以师傅当国,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来访不遇,乃就而谒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翁同龢因为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的事件,萌生了变法之心,与康有为的主张不谋而合,两人在政治上越走越近,A项正确;光绪二十一年是1895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康有为官职高于翁同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翁同龢是光绪帝的支持者,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11.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1922年自己曾赴上海与孙中山晤面,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亘数时间,即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我人国民党。是为钊献身中国国民党之始”。据此可知,当时李大钊()A.积极投身建党的历史伟业 B.赞同孙中山政治主张C.直接参与中国国民党创建 D.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1922年自己曾赴上海与孙中山晤面,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亘数时间,即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我入国民党。是为钊献身中国国民党之始”可知,李大钊帮助孙中山重整国民党,共同推动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D项正确;1921年成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表明李大钊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赞同孙中山政治主张”未体现,排除B项;此时中国国民党早已创建,李大钊没有直接参与中国国民党创建,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中的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A.甲午战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据材料“巧渡金沙江”“夺泸定”“铁索桥”等信息,可知诗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甲午战争期间发生在1894年平壤、黄海等地区,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联合攻打军阀的战争,由广东出发向北攻打吴佩孚、孙传芳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对作战目标进行了筹划,提出“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左权这一筹划旨在()A.实现毛泽东“持久战”思想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C.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 D.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可知,为了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左权主张破坏敌人的重要铁道线,配合正太铁路战役。在这一筹划的指导下,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取得了重大战果,C项正确;左权这一筹划旨在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未体现“持久战”思想,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但此时处于抗战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左权这一筹划旨在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宋明重要理学家及其思想二程(即程颐、程颢)指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人伦者,天理也”“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等朱熹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性只是理,万理之总名”“知先行后”“知行互发”等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表中信息最可以用来说明()A.二程思想较为注重抽象思维 B.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学说C.王守仁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宋明理学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依据材料“二程指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在研究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们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丰富,使儒家思想更加思辨化、哲学化,因此,宋明理学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D项最佳;二程思想较为注重抽象思维,仅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A项;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学说,有一定依据,但仅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B项;王守仁属于心学派,是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15.1900年夏,蔡元培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蔡元培写了一张征婚启事(如图所示)。消息传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这突出反映了()(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A.民国初创社会展现新气象 B.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C.社会上出现新式婚姻风俗 D.蔡元培冲破禁忌挑战传统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1900年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张贴征婚启事,其内容为“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等,这些征婚启事内容体现了女性解放、婚姻自由等新思想,说明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B项最佳;材料为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仅代表蔡元培个人行为,不能确定社会上是否出现新式婚姻风俗,也不能确定蔡元培的目的是挑战传统思想,材料依据不足,CD项有一定道理/次佳;材料时间为1900年夏,此时还不是民国时期,排除A项。故答案为:B项;CD项;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元鼎四年(前113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上述措施的影响。【答案】(1)措施:派张骞出使西域;颁布“推恩令”;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2)影响: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初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措施:根据材料“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可知,派张骞出使西域;根据材料“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可知,颁布“推恩令”;根据材料“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可知,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根据材料“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可知,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可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根据材料“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可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所有措施初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疆经略成功与否,会牵动西北乃至全国政局的连锁反应,是以“自古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西迁期间,锡伯族遭遇种种困境。历经一年数个月,跋涉5200千米,于1765年先后抵达伊犁地区、塔尔巴哈台(今塔城)驻防。西迁的锡伯族成为清朝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力量。锡伯族西迁路线图——摘编自蒋静《锡伯族西迁与清朝西北实边策略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锡伯族西迁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锡伯族西迁的特点。【答案】(1)背景:国家版图进一步开拓;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反叛平定;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国家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视;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2)特点:政府主导;分批进行;长途艰难跋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新疆经略成功与否,会牵动西北乃至全国政局的连锁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版图进一步开拓;根据材料“自古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可知,国家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视;根据材料“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可知,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根据材料“西迁的锡伯族成为清朝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反叛的平定并且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可知,政府主导与分批进行;根据材料“西迁期间,锡伯族遭遇种种困境。”可知,长途艰难跋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孙中山对海南形势极为关注,认为“琼州形势,最有可为”。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琼运动,已“款集万余,兵将及千”。辛亥革命前,“三点会”成员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誓言:“三点暗藏革命中,入我洪门莫空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来清朝一扫空。”海南各州县“三点会”自成立至辛亥革命在海南爆发,武装斗争此落彼起,连绵不绝。1911年初,刘中悟等人深入陵水县,组织陵(水)万(州)同盟会。是年4月27日,孙中山组织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黄健生(澄迈县人)潜回澄迈县,与李午天、翁鼎新等人筹建澄迈同盟会;同盟会员吴攀桂(琼山县人)秘密招收“亡命之徒”,潜伏海口,伺机起事;自穗返琼的林敬亭(文昌县人)奉命潜入五指山区,观察地形,以备万一起事失利,作为退避之地。同盟会员陈侠农(文昌县人)在文昌组织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成立敢死队,在新桥至清澜一带活动,一度潜入县署,刺杀知县,引起震动。——摘编自符和积《海南辛亥风云蓄势待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夕海南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前夕海南革命党人活动的意义。【答案】(1)革命活动:开展反清运动;筹集革命活动经费;组建民间秘密反清组织;组建同盟会分部;组建革命武装力量;发动海南反清武装起义。(2)意义:传播了革命理念;壮大了革命力量;扩大了海南革命影响;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革命活动:根据材料“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琼运动,已‘款集万余,兵将及千’”可知,开展反清运动;筹集革命活动经费;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三点会”成员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誓言:‘三点暗藏革命中,入我洪门莫空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来清朝一扫空。’”可知,组建民间秘密反清组织;根据材料“1911年初,刘中悟等人深入陵水县,组织陵(水)万(州)同盟会”“同盟会员黄健生(澄迈县人)潜回澄迈县,与李午天、翁鼎新等人筹建澄迈同盟会”可知,组建同盟会分部;根据材料“同盟会员吴攀桂(琼山县人)秘密招收‘亡命之徒’,潜伏海口,伺机起事”“同盟会员陈侠农(文昌县人)在文昌组织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成立敢死队”可知,组建革命武装力量;根据材料“海南各州县‘三点会’自成立至辛亥革命在海南爆发,武装斗争此落彼起,连绵不绝”可知,发动海南反清武装起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意义: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三点会”成员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誓言:‘三点暗藏革命中,入我洪门莫空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来清朝一扫空。’”可知,传播了革命理念;根据材料“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琼运动,已‘款集万余,兵将及千’”“同盟会员吴攀桂(琼山县人)秘密招收‘亡命之徒’,潜伏海口,伺机起事”“同盟会员陈侠农(文昌县人)在文昌组织进步师生和农村青年,成立敢死队”可知,壮大了革命力量;根据材料“海南各州县‘三点会’自成立至辛亥革命在海南爆发,武装斗争此落彼起,连绵不绝”“一度潜入县署,刺杀知县,引起震动”可知,扩大了海南革命影响;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报刊中的历史《大众日报》创办于1939年元旦,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是认知中国近现代史的珍贵史料。《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材料中《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联系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为“《中国土地法大纲》"撰写一份历史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土地法大纲》解说词大家眼前看到的是1947年《大众日报》刊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部大纲体现了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视。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为了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颁布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向全中国人民表明: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它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猛烈冲击着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总之,《中国土地法大纲》昭示着不忘初心、坚持为民谋幸福。【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题意要求,为“《中国土地法大纲》"撰写一份历史解说词。联系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从背景方面撰写解说词,如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为了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内容方面撰写解说词,如这部大纲体现了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视,它是颁布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向全中国人民表明: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从影响方面撰写解说词,如它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猛烈冲击着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中国土地法大纲》昭示着不忘初心、坚持为民谋幸福。绝密★启用前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如图为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吉祥物“飞飞”,设计灵感源自浙江远古文化中的“神鸟”形象,她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飞来,穿越时空,闪亮登场,向世界传递幸福的佳音。由此可见,吉祥物“飞飞”的形象()A.闪耀着良渚文化光芒 B.蕴含有大运河文化因素C.显示出红山文化价值 D.再现了元谋人艺术成就【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吉祥物“飞飞”设计灵感源自浙江远古文化中的“神鸟”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在浙江由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据此可判断,吉祥物“飞飞”的形象闪耀着良渚文化光芒,A项正确;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与材料中“五千年文明的圣地”表述不符,排除B项;红山文化在中国的北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元谋人遗址在云南,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孔子是一位既为实现理想而奔波劳苦,又将精神生活处理得风雅诗意的人物,孔子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力求“乐正”意在()A.实现积极入仕理想 B.满足风雅诗意生活诉求C.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D.服务统治者争霸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维护周礼,所以“孔子力求“乐正”意在维护周礼,C项正确;“孔子力求“乐正”意在维护周礼,没有体现积极入仕,排除A项;“乐正”体现孔子维护周礼,不是满足风雅诗意生活诉求,排除B项;儒家思想不适应统治者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3世纪,王翦“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都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A.周武王积极开拓国家疆域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C.汉朝承袭了秦朝行政制度 D.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王翦和王贲相继攻破楚国、燕国和齐国,并设立郡县进行管辖,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反映了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材料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周武王早已过世,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题干所述时间公元前3世纪,排除B项;材料记载可用来说明秦逐步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未体现汉朝承袭了秦朝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发展为“仁义礼智信”五常。此后,“五常”一语频频出现在史籍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A.战国思想家开创儒家思想学说 B.孟子对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视C.西汉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 D.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孔子的“仁义礼”到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这反映出“五常”思想发展的系统性,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D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学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未涉及教育的社会功能,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华传统伦理规范逐渐形成,“西汉时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5.如图是《中国通史大师课》某一章的目录名称。该章的标题是()第五节“八王之乱”第六节“超级导演”王导第七节犹有诗酒雅集第八节“菩萨皇帝”萧衍第九节陈朝兴亡第十节五胡归华夏A.盛放的时代:百家争鸣 B.波澜壮阔的大汉C.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 D.不可忽视的五代十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八王之乱”“王导”“萧衍”“陈朝兴亡”“五胡归华夏”可知,目录名称均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可拟定标题:乱世与异象——魏晋南北朝,C项正确;百家争鸣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大汉”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不是五代十国,排除D项。故选C项。6.《帝制时代中国》指出,中央“以成熟的综合体形式出现三个机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的最高官员每日要在政事堂会议上与皇帝会面,所有的重大政策都在这里决断”。这段材料可用来说明()A.汉朝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B.唐朝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C.元代创新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 D.宋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以成熟的综合体形式出现三个机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的最高官员每日要在政事堂会议上与皇帝会面,所有的重大政策都在这里决断”可知,该制度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在政事堂集体办公,反映了唐朝中枢机构出现一体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制度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无关,排除A项;元代的行省制创新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宋朝统治者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方式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7.黑水城文献包含有相当数量价值颇高的宋代文书,黑水城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戈壁荒漠中。如图中“黑水城文献”可用于说明()(前缺)1.南边榷场使申2准安排官头子:所有.3.段,依法搜检,并无违禁.4.尽算卖替头博买到回货.5.印讫,仍将所博买回货一就.6.上司前去,伏乞照会作何,.7.者:8.张师(后缺)A.漠北蒙古部统一了草原 B.元代边境贸易非常繁荣C.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 D.宋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南边榷场使”“依法搜检,并无违禁”“仍将所博买回货一就”“上司前去,伏乞照会作何”可知,“黑水城文献”涉及宋代榷场贸易等内容,体现了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C项正确;“黑水城文献”可用于说明宋代边境进行互市交易,材料内容与漠北蒙古部统一草原无关,排除A项;“黑水城文献”涉及宋代边境互市贸易等内容,不是元代边境贸易,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宋代边境的榷场贸易,不属于宋代基层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8.明末遵义府绥阳知县毋扬祖在《利民条例》中说:“县中平地居民只知种稻,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粱、菽豆、大麦等物。”这说明当时()A.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C.西南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 D.农民兼营副业的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末遵义府山间民种植秋禾、玉米、粱、菽豆、大麦等物,其中部分属于新的农作物,反映了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末遵义府绥阳县的农作物品种,不是经营方式的多样,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遵义府绥阳县,不代表整个西南地区,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明末遵义府绥阳县的农作物品种,未体现农民兼营副业的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9.《南京条约》的签订,在清政府看来,新的税则比旧的自主关税略高,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却争执;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竭力争取国家利益 B.缺乏近代主权观念C.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D.摒弃天朝上国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清政府看来,新的税则比旧的自主关税略高,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却争执;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可知,清政府认同《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并没有竭力争取国家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主权观念,不能说明当时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以夷制夷’”,说明当时清政府没有摒弃天朝上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0.康有为《自编年谱》光绪二十一年记载:“时翁常熟(翁同龢)以师傅当国,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来访不遇,乃就而谒之。”对此准确的解读是()A.救亡图存成为两人共识 B.再现了变法开始时的场景C.康有为官职高于翁同龢 D.翁同龢是维新派代表人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时翁常熟(翁同龢)以师傅当国,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来访不遇,乃就而谒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翁同龢因为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的事件,萌生了变法之心,与康有为的主张不谋而合,两人在政治上越走越近,A项正确;光绪二十一年是1895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康有为官职高于翁同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翁同龢是光绪帝的支持者,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11.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道,1922年自己曾赴上海与孙中山晤面,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亘数时间,即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我人国民党。是为钊献身中国国民党之始”。据此可知,当时李大钊()A.积极投身建党的历史伟业 B.赞同孙中山政治主张C.直接参与中国国民党创建 D.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1922年自己曾赴上海与孙中山晤面,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亘数时间,即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我入国民党。是为钊献身中国国民党之始”可知,李大钊帮助孙中山重整国民党,共同推动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D项正确;1921年成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表明李大钊致力于国共合作事业,“赞同孙中山政治主张”未体现,排除B项;此时中国国民党早已创建,李大钊没有直接参与中国国民党创建,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中的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A.甲午战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据材料“巧渡金沙江”“夺泸定”“铁索桥”等信息,可知诗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甲午战争期间发生在1894年平壤、黄海等地区,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联合攻打军阀的战争,由广东出发向北攻打吴佩孚、孙传芳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对作战目标进行了筹划,提出“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左权这一筹划旨在()A.实现毛泽东“持久战”思想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C.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 D.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可知,为了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左权主张破坏敌人的重要铁道线,配合正太铁路战役。在这一筹划的指导下,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取得了重大战果,C项正确;左权这一筹划旨在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未体现“持久战”思想,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但此时处于抗战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左权这一筹划旨在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两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宋明重要理学家及其思想二程(即程颐、程颢)指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人伦者,天理也”“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等朱熹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性只是理,万理之总名”“知先行后”“知行互发”等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表中信息最可以用来说明()A.二程思想较为注重抽象思维 B.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学说C.王守仁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宋明理学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依据材料“二程指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在研究世界万物的本原,但他们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丰富,使儒家思想更加思辨化、哲学化,因此,宋明理学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D项最佳;二程思想较为注重抽象思维,仅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排除A项;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学说,有一定依据,但仅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B项;王守仁属于心学派,是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15.1900年夏,蔡元培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蔡元培写了一张征婚启事(如图所示)。消息传开,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这突出反映了()(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A.民国初创社会展现新气象 B.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C.社会上出现新式婚姻风俗 D.蔡元培冲破禁忌挑战传统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1900年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张贴征婚启事,其内容为“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等,这些征婚启事内容体现了女性解放、婚姻自由等新思想,说明晚清社会风俗受启蒙思潮冲击,B项最佳;材料为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仅代表蔡元培个人行为,不能确定社会上是否出现新式婚姻风俗,也不能确定蔡元培的目的是挑战传统思想,材料依据不足,CD项有一定道理/次佳;材料时间为1900年夏,此时还不是民国时期,排除A项。故答案为:B项;CD项;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元鼎四年(前113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上述措施的影响。【答案】(1)措施:派张骞出使西域;颁布“推恩令”;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2)影响: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初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措施:根据材料“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可知,派张骞出使西域;根据材料“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可知,颁布“推恩令”;根据材料“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可知,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根据材料“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可知,创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可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根据材料“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可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所有措施初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疆经略成功与否,会牵动西北乃至全国政局的连锁反应,是以“自古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西迁期间,锡伯族遭遇种种困境。历经一年数个月,跋涉5200千米,于1765年先后抵达伊犁地区、塔尔巴哈台(今塔城)驻防。西迁的锡伯族成为清朝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力量。锡伯族西迁路线图——摘编自蒋静《锡伯族西迁与清朝西北实边策略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锡伯族西迁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锡伯族西迁的特点。【答案】(1)背景:国家版图进一步开拓;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反叛平定;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国家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视;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2)特点:政府主导;分批进行;长途艰难跋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新疆经略成功与否,会牵动西北乃至全国政局的连锁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版图进一步开拓;根据材料“自古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可知,国家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视;根据材料“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可知,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根据材料“西迁的锡伯族成为清朝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反叛的平定并且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764年,清朝从盛京(今沈阳)各地抽调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连同携眷家属总计3275人分两批西迁新疆。”可知,政府主导与分批进行;根据材料“西迁期间,锡伯族遭遇种种困境。”可知,长途艰难跋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孙中山对海南形势极为关注,认为“琼州形势,最有可为”。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琼运动,已“款集万余,兵将及千”。辛亥革命前,“三点会”成员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誓言:“三点暗藏革命中,入我洪门莫空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来清朝一扫空。”海南各州县“三点会”自成立至辛亥革命在海南爆发,武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公司股东内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共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农村合作建房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施项目公司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公路养护与社区文化活动合同2篇
- 2025年度外卖配送公司送餐服务优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与公司签订的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绿色养殖产业链合作协议书-养羊篇3篇
- 2025年度公司车辆充电设施建设及使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水果种植基地果园土地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农产品品牌推广)
- 护理查对制度课件
- 移动发布推介会服务方案
- 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方案
- 器乐Ⅰ小提琴课程教学大纲
- 主债权合同及不动产抵押合同(简化版本)
- 服装厂安全生产责任书
-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液压爬模系统作业指导书
- 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
- SFC15(发送)和SFC14(接收)组态步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