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116第一章自动化技术概述 239921.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2162831.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32698第二章自动化系统基本组成 3115282.1控制器与执行器 4161602.2传感器与信号处理 4209482.3通信与网络 423991第三章自动控制原理 5208003.1经典控制理论 5182993.2现代控制理论 5284053.3非线性控制理论 59210第四章智能系统概述 6257934.1智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672534.2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731631第五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7125325.1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7104285.1.1定义及分类 715165.1.2监督学习 7152245.1.3无监督学习 890745.1.4半监督学习 8168575.2深度学习技术 8212685.2.1定义及发展 8193925.2.2主要模型 8183215.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应用 886535.3.1图像识别 8277755.3.2自然语言处理 8309525.3.3语音识别 9256385.3.4推荐系统 912079第六章模式识别与智能识别 9115796.1模式识别基本方法 9177436.1.1统计模式识别 9305566.1.2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980716.1.3结构模式识别 993406.2智能识别技术 9132936.2.1深度学习识别 998876.2.2模糊识别 10142496.2.3混合识别 1093726.3应用实例 10110756.3.1图像识别 10260416.3.2语音识别 10261776.3.3文本分类 10172486.3.4生物特征识别 101170第七章技术 1064597.1概述 10278227.2控制系统 11121577.3应用案例 116988第八章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11143678.1传感器网络基本概念 1125808.2物联网技术 12326028.3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应用 1228872第九章自动化系统设计 13124599.1系统需求分析 13237249.1.1功能需求 13238329.1.2功能需求 13143939.1.3可靠性需求 1352739.1.4安全性需求 13279999.2系统设计方法 14132649.2.1模块化设计 14242899.2.2分层设计 14205969.2.3面向对象设计 1465489.3系统实现与调试 14169239.3.1硬件实现 14257309.3.2软件实现 15292539.3.3系统集成与测试 1520294第十章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未来展望 151378410.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5616610.2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61726310.3自动化与智能系统的融合创新 16第一章自动化技术概述1.1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初。以下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简要概述:(1)早期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自动化技术主要依赖于机械和电气设备。早期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基于继电器、开关等基础元件,通过固定程序实现简单的自动化功能。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技术包括自动电话交换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2)数字自动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自动化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使得自动化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代表性技术有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3)集成自动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集成自动化阶段,自动化技术开始与其他领域技术(如通信、网络、控制理论等)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技术有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智能传感器等。1.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领域:(1)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2)交通运输自动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无人搬运车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率,缓解交通拥堵。(3)医疗健康自动化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诊断、手术、医疗设备自动化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4)农业生产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农业、无人机喷洒、自动化收割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5)能源领域自动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电网、自动化监控、无人巡检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6)公共安全自动化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视频监控、智能识别、无人机巡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章自动化系统基本组成2.1控制器与执行器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接收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处理,控制信号输出至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控制器通常分为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两种类型,其中数字控制器因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在现代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更为广泛。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的实施端,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将其转化为机械动作,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操作。执行器按驱动方式可分为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是实现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2.2传感器与信号处理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感知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实时监测被控对象的物理量、状态或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电信号输出。传感器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效果。信号处理是指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满足控制器输入信号的要求。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信号放大、滤波、转换等环节。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信号。2.3通信与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起着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在自动化系统中,通信与网络技术包括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现场的通信技术,它将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扩展等优点。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的一种通信方式,它继承了以太网的高速、可靠、易于管理等特点,同时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抗干扰性。无线通信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主要应用于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具有布线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等优点。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将实现更高的信息传输速度、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章自动控制原理3.1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以及最优控制理论等。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功能和暂态功能等问题。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是线性系统理论,它以线性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为基本模型,研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等性质。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成果包括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奈奎斯特准则和伯德图等。经典控制理论还包括非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周期解和混沌等现象。最优控制理论则研究在给定条件下,如何设计控制律使系统功能达到最优。3.2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状态空间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等。状态空间理论以状态变量为基本描述,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行为。状态空间理论的主要成果包括李雅普诺夫定理、卡尔曼滤波器和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等。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如何设计控制律使系统功能达到最优。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最优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变分法、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自适应控制理论研究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或外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自适应控制律使系统达到预期的功能。自适应控制理论的主要成果包括自校正控制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和自适应滤波器等。智能控制理论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理论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法等。3.3非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与线性系统相比,非线性系统具有更复杂的动态行为,如混沌、分岔和稳定性等。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研究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稳定性,包括李雅普诺夫方法、摄动法和奇异摄动法等。(2)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研究如何设计控制器使非线性系统达到预期的功能,包括反馈线性化、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方法。(3)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研究非线性系统在参数不确定和外部干扰下的鲁棒稳定性,包括H∞控制和μ综合等方法。(4)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如何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设计最优控制律使非线性系统功能达到最优。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如控制、飞行器控制、生物系统控制等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控制理论将不断完善和丰富。第四章智能系统概述4.1智能系统的定义与分类智能系统是由人制造的一种复杂系统,它能够模拟人类或其他智能生物的智能行为,通过自主感知、推理、学习和适应等方式,实现对环境的理解和任务的完成。智能系统具有自主性、学习性、适应性和交互性等基本特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人类进行决策和操作。根据智能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知识和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处理特定领域的复杂问题。它主要由知识库、推理引擎和用户界面三部分组成。(2)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计算模型,具有学习、记忆和联想等功能。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编码、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实现问题的求解。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4)模糊系统:模糊系统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数学工具,它通过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模糊系统在控制、决策、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5)智能:智能是一种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能够在一定环境中自主完成任务。智能包括工业、服务、无人驾驶车辆等。4.2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多样化:智能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未来,智能系统将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应用。(2)集成化:智能系统将与其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度融合,形成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智能生态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和共享。(3)自主学习:智能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和功能。(4)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同,实现人与机器的互利共赢。智能系统将作为人类的,共同完成复杂任务。(5)安全性:智能系统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安全性将成为智能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者需要关注智能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其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可靠地运行。(6)伦理与法律:智能系统的发展将引发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如隐私保护、责任归属等。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五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5.1机器学习基本概念5.1.1定义及分类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算法实现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知识,从而完成特定任务。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机器学习可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三类。5.1.2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指通过已知的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训练模型从输入数据中学习规律,进而预测未知数据的输出。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5.1.3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指在没有明确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数据自身特征,发觉数据内在规律。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包括聚类、降维和关联规则等。5.1.4半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是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结合,部分数据有标签,部分数据无标签。通过利用已标记数据和未标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模型的学习效果。5.2深度学习技术5.2.1定义及发展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来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涌现,深度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5.2.2主要模型深度学习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对抗网络(GAN)等模型。(1)卷积神经网络(CNN):适用于图像、音频等具有空间结构的数据,通过卷积操作提取特征,实现特征降维和分类。(2)循环神经网络(RNN):适用于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处理。通过循环连接,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3)对抗网络(GAN):由器和判别器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抗训练,器学会与真实数据相似的数据,判别器学会区分真实数据与数据。5.3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应用5.3.1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典型应用。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实现对图像中目标物体的识别、分类和检测。5.3.2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包括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循环神经网络等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5.3.3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深度学习在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等模型,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自动识别和转写。5.3.4推荐系统推荐系统是深度学习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实现个性化推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等,为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第六章模式识别与智能识别6.1模式识别基本方法模式识别是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和预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模式识别基本方法:6.1.1统计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是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线性判别分析、非线性判别分析、贝叶斯分类器等。这类方法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分类模型,从而实现对未知样本的识别。6.1.2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是通过训练样本集,使计算机自动学习并建立分类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等。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决策树等。6.1.3结构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主要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和特征,通过对对象进行解析和建模,实现对样本的分类和识别。这类方法包括图匹配、语法分析等。6.2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是在模式识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智能化水平的识别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智能识别技术:6.2.1深度学习识别深度学习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的算法,具有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深度学习识别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6.2.2模糊识别模糊识别是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方法,用于处理具有模糊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模糊识别技术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信息。6.2.3混合识别混合识别是将多种识别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的方法。例如,将统计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识别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识别效果。6.3应用实例以下为几个模式识别与智能识别的应用实例:6.3.1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包括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医学图像识别等。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等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图像识别。6.3.2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将人类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的技术。智能语音、智能字幕等应用的普及,语音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3.3文本分类文本分类是将大量文本按照预定的类别进行分类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文本分类技术在信息检索、情感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6.3.4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是利用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第七章技术7.1概述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能够执行人类指定任务的自动控制机器。它通常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功能。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等。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在我国,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7.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运行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各关节的精确控制,保证能够按照预定轨迹和速度完成指定任务。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系统:用于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2)决策模块:根据传感器信息,制定行动策略。(3)执行模块:驱动各关节,实现预定任务。(4)通信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5)监控模块:实时监控运行状态,保证安全可靠。7.3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工业应用案例工业广泛应用于焊接、喷涂、搬运、装配等领域。例如,焊接能够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进行高精度焊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服务应用案例服务主要用于医疗、养老、家居等领域。如护理能够协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家庭则能够协助家庭主妇完成家务,提高生活质量。(3)特种应用案例特种应用于军事、救援、探险等领域。例如,无人侦察机能够在复杂地形进行侦察,为部队提供实时情报;搜救能够在地震、火灾等灾害现场进行搜救,降低救援风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捷与福祉。第八章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8.1传感器网络基本概念传感器网络(SensorNetworks)是由大量传感器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协同感知、收集和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用户。以下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网络中的基本单元,它能够感知外部环境中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2)节点:节点是传感器网络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传感器、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节点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交换信息。(3)sink节点:sink节点是传感器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负责收集和处理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并将结果传输至用户。(4)路由协议:路由协议用于确定节点间数据传输的路径,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8.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感知设备与网络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以下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内容:(1)标识技术:标识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包括二维码、RFID、NFC等,用于唯一标识物体。(2)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物体信息的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包括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8.3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应用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通过在监测区域部署传感器网络,实现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2)智能家居:利用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智能交通:通过在交通系统中部署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测,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智能农业:利用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提高农业产量。(5)智能医疗:通过在医疗设备中集成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病人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医疗救治提供数据支持。(6)智能城市:利用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第九章自动化系统设计9.1系统需求分析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9.1.1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2)系统的高级功能,如优化、自适应等;(3)与其他系统的交互需求;(4)用户操作界面需求。9.1.2功能需求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响应时间、数据处理速度、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体包括:(1)系统响应时间要求;(2)数据处理速度要求;(3)系统稳定性要求。9.1.3可靠性需求可靠性需求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故障恢复时间等。具体包括:(1)故障率要求;(2)故障恢复时间要求;(3)系统冗余设计。9.1.4安全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主要关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具体包括:(1)信息安全要求;(2)数据保护措施;(3)系统安全认证。9.2系统设计方法本节将介绍自动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9.2.1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设计效率;(2)便于维护和升级;(3)降低系统复杂度。9.2.2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明确的功能。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系统可读性;(2)便于模块间的通信与协作;(3)降低系统耦合度。9.2.3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是将系统中的实体抽象为对象,通过对对象进行操作实现系统功能。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代码重用性;(2)便于系统扩展;(3)降低系统维护成本。9.3系统实现与调试9.3.1硬件实现硬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2)硬件布局:合理规划硬件设备布局,提高系统可靠性;(3)硬件调试:对硬件设备进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9.3.2软件实现软件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程语言选择: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2)软件架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 《社区自治》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人事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七年级英语Whatwouldyouliketohave课件
- 《珠海酒店信息》课件
- 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申请表
- 大班唱歌《吹泡泡》课件
- 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创建及成效14-44-16
- DB37∕T 5112-2018 村庄道路建设规范
- 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技术概述讲解课件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乙肝五项详解(课堂PPT)
- TD汽车维修公司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30页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PPT课件
- 个人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
- 工作证明(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