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扶贫综合帮扶手册TOC\o"1-2"\h\u4668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 21919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 2229151.2精准扶贫的发展历程 218939第二章精准识别与评估 344032.1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 3197392.2贫困程度的评估方法 347082.3识别与评估的程序 33702第三章资源配置与政策支持 4209063.1财政扶贫资金的配置 4205483.2政策扶持措施 4288063.3政策执行与监管 57553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 519184.1产业发展扶贫的路径 5266694.2就业扶贫的措施 6219784.3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协同 623189第五章教育扶贫与人才培养 7113465.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 7316795.2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7210485.3教育扶贫的成效评估 82170第六章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 8248016.1健康扶贫的政策措施 8116736.2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8121166.3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的协同 930055第七章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 9308667.1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 923907.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0309597.3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1012908第八章易地扶贫搬迁 11254228.1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措施 1156468.2搬迁安置与生计保障 11218348.3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评估 1223053第九章精准扶贫与社会参与 12270229.1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12292159.2企业扶贫与公益事业 12168649.3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 1310800第十章精准扶贫的成效与挑战 132834410.1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价 132359710.2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14213210.3未来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 14第一章精准扶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定义与意义精准扶贫是指以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为对象,通过对贫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保证扶贫资源精准投入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村整体摘帽的目标。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精准”,即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精确制定扶贫措施,精确评估扶贫效果。精准扶贫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扶贫效率。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避免扶贫资源浪费,保证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群体。(2)促进社会公平。精准扶贫有助于消除贫困现象,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维护社会稳定。解决贫困问题,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2精准扶贫的发展历程精准扶贫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我国扶贫工作主要以区域扶贫为主,关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19年,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确定了贫困县的概念,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2)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我国扶贫工作逐步从区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1994年,我国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扶贫到户的要求。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强调扶贫工作的精准性。(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2013年)这一阶段,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得到进一步深化。2011年,我国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4)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将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此后,我国逐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第二章精准识别与评估2.1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贫困人口的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环节,其识别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标准:以家庭为单位,将家庭成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确定贫困线标准。(2)消费水平:以家庭成员的消费水平为依据,分析其生活状况,判断是否符合贫困人口的标准。(3)住房条件:考察家庭住房条件,包括房屋面积、结构、居住环境等因素,以确定家庭是否处于贫困状态。(4)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教育程度较低,可能导致家庭收入水平低下,从而陷入贫困。(5)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导致医疗费用支出过大,影响家庭经济状况。2.2贫困程度的评估方法贫困程度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消费、住房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贫困程度。(2)定性评估:通过实地调查,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生产条件、教育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综合评估: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分析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以确定贫困程度。(4)动态评估:定期对贫困人口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生活状况变化,以调整贫困程度评估结果。2.3识别与评估的程序贫困人口的识别与评估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资料:通过部门、社区、村庄等渠道,收集贫困人口的个人信息、家庭状况、收入来源等资料。(2)初步筛选:根据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筛选,确定疑似贫困人口。(3)实地调查: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贫困家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生活状况,核实相关信息。(4)评估审核:根据调查结果,对贫困人口进行评估,确定其贫困程度。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保证准确性。(5)建立档案:对确认的贫困人口建立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贫困程度、帮扶措施等。(6)动态管理:定期对贫困人口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生活状况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措施。(7)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识别与评估体系。第三章资源配置与政策支持3.1财政扶贫资金的配置财政扶贫资金的配置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合理、高效的配置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扶贫资金主要包括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以及其他性资金。以下是财政扶贫资金配置的几个关键方面:(1)确定扶贫资金投向。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扶贫资金投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等领域。(2)优化资金分配机制。建立以贫困人口受益程度为主要依据的资金分配机制,保证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3)加强资金整合。统筹各类财政扶贫资金,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界限,实现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3.2政策扶持措施政策扶持措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扶贫政策。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2)就业扶贫政策。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3)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4)健康扶贫政策。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5)社会保障政策。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3政策执行与监管政策执行与监管是保证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政策执行与监管的几个方面:(1)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政策落地生根。(2)完善政策体系。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保证政策效果最大化。(3)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政策,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4)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政策执行到位。(5)严肃责任追究。对政策执行不力、工作推进缓慢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4.1产业发展扶贫的路径产业发展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增收。具体路径如下:(1)产业选择与规划: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贫困人口特点,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2)政策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政策等。(3)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促进产业升级。(4)市场开拓: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5)产业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4.2就业扶贫的措施就业扶贫是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就业扶贫的主要措施:(1)就业培训:针对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2)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3)创业扶持:鼓励贫困人口创业,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4)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发适合贫困人口的公益性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5)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动贫困人口跨区域就业。4.3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协同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以下为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协同措施:(1)政策协同: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证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2)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实现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资源共享。(3)产业链延伸:发挥产业扶贫的优势,延伸产业链,为就业扶贫提供更多岗位。(4)技能培训协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助力产业扶贫。(5)监测评估:建立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的监测评估体系,保证扶贫工作的实效。第五章教育扶贫与人才培养5.1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国针对教育扶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教育投入,保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充足与公平。通过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2)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农村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提供免费午餐、生活补助等方式,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3)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包括减免学费、提供助学金、设立贫困学生奖学金等。(4)推广远程教育,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通过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倾斜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5.2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是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1)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一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2)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3)鼓励贫困地区青年创业,激发内生动力。为贫困地区青年提供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助力创业成功。(4)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5.3教育扶贫的成效评估教育扶贫成效评估是衡量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普及程度。评估贫困地区教育普及率、入学率、巩固率等指标,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2)教育质量。通过对比贫困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教育质量,评估教育扶贫政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3)贫困家庭子女学业完成情况。关注贫困家庭子女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学业完成情况,衡量教育扶贫政策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4)贫困地区人口就业状况。评估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人口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反映政策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5)社会效益。考察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政策的社会效益。第六章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6.1健康扶贫的政策措施健康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以下是健康扶贫的主要政策措施:(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证贫困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2)实施贫困人口免费体检。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体检,及时发觉和治疗疾病。(3)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政策。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4)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实施贫困地区健康扶贫项目。针对贫困地区的特殊疾病,开展专项救治和康复项目。6.2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保证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3)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简化社会保障程序,提高社会保障效率。(4)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合规使用,防止资金流失。(5)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水平。6.3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的协同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中具有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作用。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协同的措施:(1)政策协同。加强健康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保证政策效果最大化。(2)资源整合。整合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服务协同。加强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互补、资源共享。(4)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利用效率。(5)宣传引导。加大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政策知晓度。第七章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7.1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生态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发挥生态资源的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生态扶贫的主要政策措施:(1)实施生态补偿制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基金等方式,对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2)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治理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开展生态就业扶贫。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5)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对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移民安置,改善其生活条件。7.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扶贫的核心内容。在扶贫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融入扶贫开发全过程,保证扶贫项目符合环保要求。(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加强环境监管。对扶贫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保证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控。(4)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贫困地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5)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7.3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两者的协同:(1)制定统一的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规划。将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纳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形成合力。(2)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的合力。(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4)创新扶贫模式。结合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摸索多元化扶贫模式,提高扶贫效果。(5)强化监测与评估。对生态扶贫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第八章易地扶贫搬迁8.1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措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其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转变。我国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了搬迁对象和标准。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确定了搬迁对象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居住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等地区的贫困人口。完善了搬迁资金筹措机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主要来源于和地方财政资金、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等,保证了搬迁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强化了搬迁安置点的规划与建设。在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产业发展等因素,保证搬迁居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实施了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通过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帮助搬迁居民稳定收入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8.2搬迁安置与生计保障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搬迁安置与生计保障是关键环节。为保证搬迁居民能够在新环境中稳定生活,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安置点。在安置点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保证搬迁居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安置点建设过程中,重点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搬迁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帮助搬迁居民实现稳定就业和收入。四是提供教育培训。加大对搬迁居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助力搬迁居民融入新环境。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搬迁居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保证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3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评估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评估是检验搬迁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比搬迁前后的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二是搬迁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估搬迁后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三是搬迁居民的社会融入。评估搬迁居民在新环境中的社会融入程度,包括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四是搬迁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政策措施在搬迁过程中的实际执行情况,评价政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五是搬迁工作的持续发展。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持续发展,评估政策是否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根本性转变。第九章精准扶贫与社会参与9.1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力量在扶贫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可以实现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扶贫效果。社会力量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监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社会力量在扶贫宣传与教育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力量的广泛宣传,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9.2企业扶贫与公益事业企业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扶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产业扶贫。企业通过投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就业扶贫。企业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公益扶贫。企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益事业。四是技术扶贫。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还可以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9.3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我国建立了以下几方面的激励机制:一是政策激励。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二是资金激励。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三是荣誉激励。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社会力量,给予表彰和奖励。四是项目激励。与社会力量合作实施扶贫项目,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五是宣传激励。通过媒体宣传、典型推广等方式,弘扬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正能量。通过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 《社区自治》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人事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七年级英语Whatwouldyouliketohave课件
- 《珠海酒店信息》课件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课件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
- 棋牌游戏自审自查报告
-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招标文件
- JJF 2088-2023大型蒸汽灭菌器温度、压力、时间参数校准规范
- 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
-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单元作业设计
- 陕西华县皮影戏调研报告
- 2016年食堂期末库存
- 运筹学课程设计报告
- (完整)双溪课程评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