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人机行业智能化无人机设计与制造方案TOC\o"1-2"\h\u14416第1章概述 39141.1背景与意义 3324771.2目标与内容 424503第2章无人机设计基础 5182172.1无人机分类与选型 5113322.1.1分类 5159512.1.2选型 5186982.2无人机设计原则与要求 560092.2.1设计原则 532582.2.2设计要求 6179132.3无人机设计流程 6243562.3.1需求分析 6217932.3.2总体设计 6159062.3.3详细设计 6132852.3.4制造与调试 6192592.3.5验证与改进 6149902.3.6设计定型 612035第3章智能化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 689683.1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 6186193.1.1飞行控制算法研究 6124293.1.2飞行控制器设计 750623.1.3飞行仿真与试验 7270693.2无人机导航与定位技术 7148243.2.1组合导航系统 782893.2.2地图匹配技术 7165003.2.3自主导航算法 772823.3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 7286133.3.1感知系统设计 7112843.3.2避障算法研究 7204173.3.3避障实验与评估 7104013.4无人机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 7105493.4.1通信系统设计 7166503.4.2数据传输协议与算法 8151783.4.3网络化协同传输技术 87171第4章无人机结构设计与优化 834254.1无人机总体布局设计 8145564.1.1气动布局设计 8187154.1.2重量分布设计 8276484.1.3载荷布局设计 895614.2无人机机体结构设计 8318434.2.1机体材料选择 8293004.2.2结构形式设计 8208414.2.3强度计算与校核 863984.3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 9238264.3.1发动机选型 9101894.3.2动力传输设计 931774.3.3电池配置 9130874.4无人机结构优化方法 962814.4.1气动优化 956554.4.2结构轻量化 994014.4.3多学科优化 928898第5章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与选型 9149525.1动力系统概述 9208055.2电动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 10312525.2.1电机选型 1082945.2.2电池选型 10205775.2.3传动装置设计 1020595.3油动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 10145715.3.1发动机选型 10211585.3.2燃油系统设计 1093625.3.3排气系统设计 1094455.4混合动力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 1018815.4.1混合动力系统概述 1093775.4.2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策略 10292015.4.3动力系统部件选型 1192第6章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1323456.1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1191446.2飞行控制算法研究 11183766.3飞行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1121816.4飞行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1117207第7章无人机导航与定位系统设计 12208237.1导航与定位系统概述 1234597.2GNSS导航系统设计 124587.2.1GNSS概述 12218287.2.2GNSS接收机选型 1225197.2.3GNSS天线设计 12243917.3惯性导航系统设计 12176447.3.1惯性导航系统概述 12255507.3.2惯性测量单元(IMU)选型 13211557.3.3惯性导航算法设计 13130307.4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 1377537.4.1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概述 13164637.4.2摄像头选型与布局 13214027.4.3视觉导航算法设计 13316967.4.4多源信息融合 1312891第8章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 13166138.1感知与避障技术概述 13326938.2激光雷达感知与避障技术 13166848.3毫米波雷达感知与避障技术 1429468.4超声波感知与避障技术 149986第9章无人机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 14125229.1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概述 14230799.2无线通信技术 14135719.2.1无线电频率选择 14241659.2.2调制解调技术 14151849.2.3信道编码技术 15175489.3数据链路设计与实现 1518729.3.1数据链路结构 15103139.3.2关键技术 15152359.3.3功能评估 15188389.4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 1524429.4.1网络通信技术 1517569.4.2信息融合技术 1592909.4.3应用案例分析 1525858第十章智能化无人机制造与测试 15314010.1制造工艺与设备 153198610.1.1机体结构制造 162034310.1.2动力系统制造 16880710.1.3传感器制造 162497010.1.4制造设备 163020310.2飞行控制系统集成与调试 16564710.2.1飞行控制系统组成 162580210.2.2集成与调试方法 162204910.2.3飞行控制算法优化 162718610.3导航与定位系统集成与测试 161322710.3.1导航与定位系统组成 171956510.3.2集成与测试方法 172049710.3.3数据融合技术 17488810.4无人机整体功能测试与评估 173100610.4.1测试内容与方法 171200910.4.2测试数据分析 171392110.4.3飞行试验与验证 17第1章概述1.1背景与意义科技进步和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作为一种新兴航空器,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智能化无人机在航拍、农业、林业、交通、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现代社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度重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智能化无人机设计与制造的支持力度。智能化无人机设计与制造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涉及气动设计、结构优化、飞行控制、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通过智能化设计与制造,可以提升无人机功能,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为我国无人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2目标与内容本章旨在阐述智能化无人机设计与制造方案的目标与内容,为后续章节提供研究基础。(1)目标①提高无人机功能:通过智能化设计与制造,实现无人机在飞行速度、续航能力、载重能力等方面的提升。②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和智能化设计方法,降低无人机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③缩短研发周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设计流程,提高研发效率,缩短无人机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2)内容①智能化气动设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无人机气动布局,提高气动功能。②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无人机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轻量化、高强度和高刚度。③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研发自适应、鲁棒性强的飞行控制系统,提高无人机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④传感器技术:研究高精度、低成本的传感器技术,实现无人机环境感知和避障能力,提高飞行安全性。⑤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无人机飞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无人机制造商和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⑥制造工艺与装备:研究先进制造工艺和智能化装备,提高无人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本章的阐述,为智能化无人机设计与制造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第2章无人机设计基础2.1无人机分类与选型无人机根据其用途、功能、尺寸及飞行原理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别。合理地分类与选型是无人机设计的前提。以下是常见的无人机分类及选型要点:2.1.1分类(1)固定翼无人机:以翼面升力为主要支撑方式,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和较高的飞行速度。(2)旋翼无人机:以旋翼产生升力,具有垂直起降、悬停、低空飞行等特点。(3)扑翼无人机:模仿鸟类或昆虫的飞行方式,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4)无人飞艇: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产生升力,可长时间滞空,适用于对大面积区域的监控。2.1.2选型(1)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具备相应功能指标的无人机,如续航时间、载荷能力、飞行速度等。(2)根据使用环境:考虑无人机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如高原、海洋、城市等。(3)根据技术成熟度: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无人机平台,降低研发风险。2.2无人机设计原则与要求无人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与要求,以保证其功能、安全和可靠性:2.2.1设计原则(1)安全性:保证无人机在各种情况下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降低风险。(2)可靠性:提高无人机各部件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3)经济性:合理控制无人机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环境适应性:使无人机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2.2.2设计要求(1)结构设计: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载荷能力。(2)动力系统设计:选择高效、可靠的动力系统,保证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动力输出。(3)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实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精确控制和自主导航。(4)传感器系统设计: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提高无人机感知能力。2.3无人机设计流程无人机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3.1需求分析了解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任务需求和发展趋势,明确设计目标。2.3.2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无人机的总体布局、功能指标和关键技术。2.3.3详细设计对无人机各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结构、动力、飞行控制、传感器等。2.3.4制造与调试根据详细设计,制造无人机原型,并进行调试和优化。2.3.5验证与改进通过实际飞行试验,验证无人机功能,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2.3.6设计定型在完成多次迭代优化后,确定无人机最终设计方案,进入生产阶段。第3章智能化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3.1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3.1.1飞行控制算法研究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飞行控制算法、飞行控制器设计及飞行仿真。本节主要研究飞行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实现无人机稳定飞行和精确控制。3.1.2飞行控制器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设计相应的飞行控制器,包括姿态控制器、高度控制器、速度控制器等。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提高无人机飞行功能和抗干扰能力。3.1.3飞行仿真与试验基于飞行控制算法和控制器设计,开展无人机飞行仿真与试验,验证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2无人机导航与定位技术3.2.1组合导航系统研究无人机组合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地形辅助导航等,实现无人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与导航。3.2.2地图匹配技术研究地图匹配技术在无人机导航中的应用,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3.2.3自主导航算法研究基于视觉、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自主导航算法,使无人机具备在未知环境中自主飞行和避障的能力。3.3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3.3.1感知系统设计研究无人机感知系统设计,包括视觉、激光雷达、超声波等传感器选型与布局,实现无人机对周围环境的全面感知。3.3.2避障算法研究研究基于感知数据的无人机避障算法,包括动态规划、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性。3.3.3避障实验与评估开展无人机避障实验,评估不同避障算法的功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3.4无人机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3.4.1通信系统设计研究无人机通信系统设计,包括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其他无人机之间的可靠通信。3.4.2数据传输协议与算法研究无人机数据传输协议与算法,包括压缩、加密、传输质量控制等,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功能。3.4.3网络化协同传输技术研究无人机网络化协同传输技术,实现多无人机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作业,提高无人机系统整体功能。第4章无人机结构设计与优化4.1无人机总体布局设计无人机总体布局设计是保证飞行器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本节主要从气动布局、重量分布、载荷布局等方面进行阐述。4.1.1气动布局设计针对无人机的飞行特性,结合气动学原理,设计合理的气动布局,降低飞行阻力,提高飞行效率。4.1.2重量分布设计合理安排各部件的重量分布,使无人机重心位于设计范围内,保证飞行稳定性和操控功能。4.1.3载荷布局设计根据任务需求,优化载荷布局,提高载荷使用效率,降低无人机整体重量。4.2无人机机体结构设计无人机机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体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强度计算等方面。4.2.1机体材料选择结合无人机使用环境,选择轻质、高强度、抗腐蚀的机体材料,提高无人机功能。4.2.2结构形式设计根据无人机总体布局和载荷要求,设计合理的机体结构形式,保证结构强度和刚度。4.2.3强度计算与校核对无人机机体结构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保证在各类工况下结构安全可靠。4.3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发动机选型、动力传输和电池配置等方面。4.3.1发动机选型根据无人机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类型和规格,保证动力充足且高效。4.3.2动力传输设计设计合理的动力传输系统,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能够高效、稳定地传递到螺旋桨。4.3.3电池配置针对无人机续航需求,选择合适容量和功能的电池,并通过优化电池布局,提高无人机续航能力。4.4无人机结构优化方法无人机结构优化旨在提高飞行功能、降低重量和成本。本节主要介绍以下优化方法:4.4.1气动优化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无人机气动布局进行优化,降低飞行阻力。4.4.2结构轻量化应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等方法,对无人机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提高飞行功能。4.4.3多学科优化结合气动、结构、动力等多学科,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无人机整体功能的提升。第5章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与选型5.1动力系统概述无人机动力系统作为无人机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功能、续航能力及稳定性。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能源、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及控制系统。本章将从电动、油动及混合动力三个角度,详细阐述无人机动力系统的设计与选型。5.2电动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5.2.1电机选型电动无人机动力系统主要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根据无人机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功率和转速。电机选型需考虑效率、重量、尺寸、散热功能等因素。5.2.2电池选型电池是电动无人机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重量、体积和放电率等参数直接影响无人机的续航能力。电池选型应结合无人机任务需求、飞行时间、安全功能等因素。5.2.3传动装置设计传动装置主要包括螺旋桨、减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设计时需考虑传动效率、重量、尺寸、振动和噪声等因素,以实现无人机的高效、稳定飞行。5.3油动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5.3.1发动机选型油动无人机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根据无人机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类型、功率和重量。发动机选型应考虑热效率、可靠性、重量和尺寸等因素。5.3.2燃油系统设计燃油系统主要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等部件。设计时应考虑燃油容量、重量、燃油消耗率和供油稳定性等因素,以满足无人机续航需求。5.3.3排气系统设计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消声器、排气管等部件。设计时需考虑排气噪声、重量、尺寸和热防护等因素,以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和舒适性。5.4混合动力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5.4.1混合动力系统概述混合动力无人机结合了电动和油动动力系统的优点,具有高效、环保、续航能力强等特点。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电机、内燃机、电池、发电机等部件。5.4.2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策略混合动力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需考虑各部件的集成与协同工作。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无人机综合功能。5.4.3动力系统部件选型根据混合动力系统需求,进行电机、内燃机、电池等部件的选型。选型时需考虑各部件的功能、重量、尺寸和兼容性等因素,以实现动力系统的最优功能。第6章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6.1飞行控制系统概述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部分。本章主要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包括飞行控制算法研究、飞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以及飞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6.2飞行控制算法研究飞行控制算法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品质。本节主要研究以下几种飞行控制算法:(1)PID控制算法: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微分参数,实现对无人机姿态和位置的控制。(2)自适应控制算法:针对无人机模型不确定性,设计自适应控制器,提高系统鲁棒性。(3)滑模控制算法: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无人机在强风等干扰环境下的稳定飞行。(4)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实现对无人机飞行控制的优化。6.3飞行控制器设计与实现在本节中,我们将根据上述飞行控制算法,设计无人机飞行控制器。主要内容包括:(1)飞行控制器硬件设计:选用高功能微控制器,实现飞行控制算法的计算和输出。(2)飞行控制器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飞行控制算法的集成和优化。(3)传感器数据融合:结合多传感器数据,提高无人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4)通信接口设计: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其他无人机之间的通信与协同。6.4飞行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为验证所设计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本节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仿真与验证:(1)建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搭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包括无人机模型、传感器模型、飞行控制器模型等。(3)设置不同的飞行场景,如直线飞行、圆周飞行、强风干扰等,进行仿真实验。(4)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评估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5)开展实际飞行试验,验证飞行控制系统的实际效果。第7章无人机导航与定位系统设计7.1导航与定位系统概述无人机导航与定位系统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精确导航和执行任务的关键技术。本章主要介绍无人机导航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导航系统(INS)和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互补,共同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与定位功能。7.2GNSS导航系统设计7.2.1GNSS概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连续、实时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服务。本节主要介绍GNSS在无人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设计。7.2.2GNSS接收机选型针对无人机导航需求,选择合适的GNSS接收机。本节将从功能、体积、功耗、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型一款适用于无人机的GNSS接收机。7.2.3GNSS天线设计GNSS天线的设计对无人机导航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节将介绍无人机GNSS天线的设计原则,包括天线类型、布局、增益、波束宽度等参数的选择。7.3惯性导航系统设计7.3.1惯性导航系统概述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通过测量无人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实时计算无人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本节主要介绍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及其在无人机中的应用设计。7.3.2惯性测量单元(IMU)选型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本节将从功能、体积、功耗、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型一款适用于无人机的IMU。7.3.3惯性导航算法设计本节将介绍无人机惯性导航算法的设计,包括初始对准、姿态解算、速度计算和位置更新等环节,以提高无人机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7.4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7.4.1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概述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利用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实现对无人机的导航与定位。本节将介绍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无人机中的应用。7.4.2摄像头选型与布局本节将从摄像头功能、分辨率、视场角、光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型并布局一款适用于无人机的摄像头。7.4.3视觉导航算法设计本节将介绍无人机视觉导航算法的设计,包括特征提取、匹配、运动估计和位置更新等环节,以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与定位功能。7.4.4多源信息融合为了提高无人机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整体功能,本节将探讨将GNSS、INS和视觉导航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融合算法和功能评估等。第8章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8.1感知与避障技术概述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飞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感知与避障技术是实现无人机安全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首先对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主要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8.2激光雷达感知与避障技术激光雷达(LiDAR)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主动遥感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远探测距离等特点。本节主要介绍激光雷达在无人机感知与避障领域的应用,包括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现有产品及发展趋势。8.3毫米波雷达感知与避障技术毫米波雷达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无人机感知与避障应用。本节将从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功能、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在无人机避障领域的应用潜力。8.4超声波感知与避障技术超声波感知与避障技术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无人机。本节将介绍超声波感知与避障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通过以上对无人机感知与避障技术的探讨,可以为无人机行业在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种感知与避障技术将不断优化和融合,为无人机的安全飞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第9章无人机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9.1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概述无人机作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重要装备,其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对于提高无人机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对无人机通信与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概述,分析现有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9.2无线通信技术本节主要介绍无人机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频率的选择、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重点讨论无线通信技术在无人机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针对无人机特性的无线通信技术优化方法。9.2.1无线电频率选择分析无人机无线通信常用的无线电频率,包括VHF、UHF、L、S、C、X等波段,探讨不同波段的特点及适用场景。9.2.2调制解调技术介绍无人机通信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如FSK、QPSK、16QAM等,分析调制解调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功能及适用性。9.2.3信道编码技术阐述无人机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的作用,分析常用编码方案,如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探讨编码技术在提高无人机通信可靠性的效果。9.3数据链路设计与实现本节从数据链路的视角,对无人机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讨论,包括数据链路的结构、关键技术及功能评估。9.3.1数据链路结构介绍无人机数据链路的组成,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天线、调制解调器等,分析不同结构对数据链路功能的影响。9.3.2关键技术分析无人机数据链路中的关键技术,如抗干扰技术、多址技术、自适应技术等,探讨这些技术在提高数据链路功能方面的作用。9.3.3功能评估从误码率、数据传输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对无人机数据链路功能进行评估,提出功能优化策略。9.4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本节主要讨论无人机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包括无人机网络架构、信息融合方法及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9.4.1网络通信技术介绍无人机网络通信技术,如AdHoc网络、Mesh网络等,分析无人机网络通信的特点及其在无人机协同作战中的应用。9.4.2信息融合技术阐述无人机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融合、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探讨不同融合方法在无人机系统中的优势。9.4.3应用案例分析以实际无人机系统为例,分析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在无人机作战中的具体应用,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第十章智能化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口罩生产设备居间引进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与配送服务合同规范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插画版权转让及衍生品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外汇贷款贷前调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图片版权交易下载服务协议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履行中的变更与补充协议2篇
- 2025年度苗圃土地租赁与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合同4篇
- 其他治疗性作业活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医学教研室34课件讲解
- 课题申报参考:苗瑶语吃喝类动词的类型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外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聘用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草莓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介绍
- 奕成玻璃基板先进封装中试线项目环评报告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招标文件范本(2020年版)修订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GB/T 44304-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阻力试验方法压痕(IF)法
- 年度董事会工作计划
-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学校退休教师欢送会
- 02R112拱顶油罐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