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209第一章农业技术创新概述 2177961.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2172811.1.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277701.1.2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2249771.2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3261291.2.1提高农业产出 3209461.2.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142711.2.3提升农业竞争力 329721.2.4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3152391.2.5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132931.2.6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1045第二章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3166712.1生物技术 3139672.2信息与物联网技术 4290322.3节能环保技术 42640第三章农业生产管理与乡村振兴 4211063.1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4190763.1.1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5234463.1.2农业生产管理内容 5225443.1.3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 523103.2乡村振兴战略与政策 588713.2.1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5125843.2.2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 542613.2.3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514751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284294.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6270454.2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 625961第五章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7150795.1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模式 7321865.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721067第六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822216.1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8265526.1.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8104196.1.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8239036.1.3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9252676.1.4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925866.2农业信息化与乡村振兴 9187976.2.1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960956.2.2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9165796.2.3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976896.2.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91346.2.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8727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313557.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 1012664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9651第八章生态农业建设 11123858.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13598.1.1内涵 1114298.1.2特征 11296908.2生态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 12220008.2.1生态农业技术 1237948.2.2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 1221839第九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乡村振兴 12179539.1农业国际合作现状 1381269.2农业国际合作与乡村振兴 1325563第十章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人才培养 142587710.1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43056610.2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 141699610.2.1建立多元化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142042710.2.2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151635310.2.3优化农业人才培养政策环境 15第一章农业技术创新概述1.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1.1.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改进、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手段,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要素进行革新与优化,以提高农业产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经济活动。1.1.2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1)综合性:农业技术创新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包括生物学、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2)地域性:农业技术创新与地域环境、资源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重点和模式存在差异。(3)长期性:农业技术创新从研发到成果转化、推广,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4)风险性:农业技术创新受自然、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5)实用性:农业技术创新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1.2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农业技术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提高农业产出农业技术创新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产出,为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1.2.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业附加值。1.2.3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2.4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5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2.6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第二章现代农业技术体系2.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核心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农作物、家禽家畜以及微生物进行遗传改良和资源利用。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育种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基因转化等技术手段,培育具有抗病、抗虫、抗逆性等优良特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生物农药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源等生物资源,研发高效、低毒、环保的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3)生物肥料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残体等资源,研发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的生物肥料,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2.2信息与物联网技术信息与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旨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其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农业领域的各类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具有智能感知、决策和执行功能的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2.3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旨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节能技术: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如节能灌溉、节能照明等。(2)环保技术:采用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3)循环农业技术: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经济,如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通过以上生物技术、信息与物联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章农业生产管理与乡村振兴3.1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环节,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内容:3.1.1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种组织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农业发展。3.1.2农业生产管理内容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业生产计划管理、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农业生产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这些管理内容旨在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有序进行。3.1.3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带动能力;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产品质量。3.2乡村振兴战略与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乡村振兴战略与政策:3.2.1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3.2.2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强化农业支柱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3.2.3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缓解农民融资难题;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域特色农业。(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产值。(4)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5)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2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是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的主要措施:(1)加强农业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设施,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率。(2)优化农业产业链组织结构。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3)提升农业产业链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含量。(4)加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农业产业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5)推进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水平。(6)加强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培育农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产业链将实现整合与升级,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5.1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模式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为了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效果,我国积极摸索和实践了多种推广模式。(1)主导型推广模式主导型推广模式是以为主体,通过制定政策、规划、资金投入等手段,引导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这种模式具有权威性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点,但可能存在推广效率较低、市场适应性不足等问题。(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是以农业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技术创新推向市场。这种模式具有市场反应灵敏、推广速度快等优点,但可能存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推广范围有限等问题。(3)产学研合作型推广模式产学研合作型推广模式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这种模式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推广效果明显等优点,但可能存在合作机制复杂、协调难度较大等问题。(4)农民合作型推广模式农民合作型推广模式是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农业大户等农民组织,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这种模式具有农民参与度高、推广效果可持续等优点,但可能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推广范围有限等问题。5.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机构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负责制定推广政策、规划推广任务、组织推广活动等。推广机构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推广效率,保证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有效推广。(2)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应加强与推广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3)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参与者,应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合作型推广模式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中的作用。农民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5)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包括民间组织、志愿者等,可以在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协助推广机构和其他推广主体,共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第六章农业信息化建设6.1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下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6.1.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光纤、宽带、移动通信等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6.1.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6.1.3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农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等。6.1.4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如《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的通知》等。6.2农业信息化与乡村振兴农业信息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农业信息化与乡村振兴的几个方面:6.2.1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产业升级。6.2.2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透明化,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2.3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提高农业附加值。6.2.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电商、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6.2.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农业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信息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和无机废弃物。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秸秆。这些秸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易腐性。(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如茶叶、水果、蔬菜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有害物质。(3)禽畜粪便:包括猪、牛、羊、鸡等禽畜的粪便。这些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4)农产品残留物: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种植、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可能含有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5)农业生产资料废弃物:如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等。这些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如下:(1)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农业废弃物涵盖了多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种类繁多,来源广泛。(2)资源化潜力大: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能源,具有很大的资源化潜力。(3)环境污染风险:部分农业废弃物含有有害物质,如不进行合理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污染。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等。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秸秆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秸秆生物质能利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提取有效成分、制备生物肥料、生产饲料等。提取有效成分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制备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生产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3)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禽畜粪便发酵制肥、生产生物能源、制备饲料添加剂等。禽畜粪便发酵制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制备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品质。(4)农产品残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残留物提取有效成分、制备生物肥料、生产饲料等。残留物提取有效成分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制备生物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生产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5)农业生产资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农膜回收利用、化肥包装物回收利用、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等。农膜回收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化肥包装物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可以降低资源浪费。第八章生态农业建设8.1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8.1.1内涵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旨在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1.2特征(1)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2)资源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农业污染,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4)农业多样化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提倡农业多样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5)农民参与和共享: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管理和决策,分享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意识。8.2生态农业技术与乡村振兴8.2.1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发和推广适应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包括:(1)生态种植技术:如轮作、间作、混作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2)生态养殖技术:如立体养殖、微生物发酵技术等,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环境污染。(3)生态工程技术:如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4)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等,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8.2.2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为乡村产业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2)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农业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3)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4)促进乡村文化传承: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5)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生态农业倡导农民参与农业管理和决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第九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乡村振兴9.1农业国际合作现状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国际合作日益紧密,各国在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贸易往来以及投资合作不断拓展。以下为当前农业国际合作的主要现状:(1)技术交流与合作:各国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挑战。通过举办国际农业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技术交流和传播。(2)贸易往来:农业国际合作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国在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领域开展贸易往来,实现了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3)投资合作:农业国际合作在投资领域不断深化,跨国企业、间合作项目等投资形式逐渐增多。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等。(4)政策对话与合作:各国积极推动农业政策对话与合作,共同探讨农业发展策略、农业现代化路径等议题,为农业国际合作提供政策支持。9.2农业国际合作与乡村振兴农业国际合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为农业国际合作与乡村振兴的几个方面:(1)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国农业产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产业升级。(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农业产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值。(3)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通过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农产品推广等活动,我国农产品可以拓宽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知名度。(4)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借鉴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农业可以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拓展农业投资渠道: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投入我国农业领域,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投资合作,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