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_第1页
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_第2页
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_第3页
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_第4页
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分享手册TOC\o"1-2"\h\u24829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211919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 2112301.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330674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 398552.1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321202.1.1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 3269242.1.2种质资源创新 312022.1.3种质资源利用 4175962.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495322.2.1农业机械化技术 4226732.2.2节能减排技术 4235522.2.3生态农业技术 4260132.3农业信息化建设 421732.3.1农业信息技术研发 4118792.3.2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4266222.3.3农业电子商务 529800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8073.1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5259243.2农业产业链整合 523583.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67829第四章农业机械化 6277194.1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6259714.2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7286974.3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722237第五章农业绿色发展 74830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716548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148225.3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83731第六章农业社会化服务 8139866.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8219866.1.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8217096.1.2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 964556.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171256.1.4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9291266.2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9285016.2.1“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 9282336.2.2产业链延伸服务模式 920436.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服务模式 9161066.2.4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模式 9304596.3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估 9157076.3.1服务覆盖率 9202146.3.2服务满意度 1068176.3.3服务效果 10271636.3.4服务可持续性 102154第七章农业产业扶贫 10232207.1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 1086777.1.1政策层面 102767.1.2实践层面 10144467.2农业产业扶贫案例分析 10312607.2.1案例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扶贫 1127057.2.2案例二: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区核桃产业扶贫 11293527.2.3案例三:贵州省黔南州刺梨产业扶贫 11246247.3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 114004第八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73778.1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11224338.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285408.3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 1212822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12247909.1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 12291149.2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 13265839.3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评价 1319093第十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展望 132171010.1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趋势 132297210.2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42849810.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14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物质装备、管理方法、政策制度等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系统改造和提升,使之具有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化特征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等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抗灾能力。(4)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现代化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1.2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农业阶段。在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工具,生产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农业机械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农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低。(3)农业科技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农作物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农业产量和品质得到全面提升。(4)农业现代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为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2.1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创新与利用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1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我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体系。通过对各类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2.1.2种质资源创新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2.1.3种质资源利用为了充分发挥种质资源的潜力,我国加大了种质资源利用力度,通过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功能性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需求。2.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2.2.1农业机械化技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装备。这些机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2.2节能减排技术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例如,采用节能型农业机械、优化施肥结构、推广生物农药等,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2.2.3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我国在生态农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等,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3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2.3.1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我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2.3.2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我国加大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通过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2.3.3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1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布局正逐步从传统的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布局优化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二是保障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满足国家粮食需求;三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具体实践中,我国农业产业布局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2)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2农业产业链整合农业产业链整合是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农业产业链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前端整合。加强种子、种苗、农资等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产业链中端整合。优化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产业链后端整合。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在农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需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产业链整合取得实效。3.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景观、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2)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3)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拓宽销售渠道。4)农业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第四章农业机械化4.1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提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种类日益丰富,功能逐渐提高,满足了不同作物、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大型、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加大。各地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益。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购买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4.2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农业机械研发取得突破。智能农业机械具有自主导航、精准作业等功能,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能源农业机械研发与应用取得进展。新能源农业机械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特点,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农业机械化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通过将农业机械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4.3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各地积极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展示农业机械化技术成果,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服务体系完善。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益。农业机械化产业链延伸。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链,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业产业、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五章农业绿色发展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推广节水灌溉、减量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二是加强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与利用技术研发。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制肥等。三是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如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等,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3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推广节水、节肥、节药、低碳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高功能、低能耗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废弃物产生。加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等形式,提高农民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第六章农业社会化服务6.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旨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以下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点:6.1.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责任,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法律保障。6.1.2构建多元化服务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公司等多元化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6.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6.1.4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资源,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果。6.2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关键。以下几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具有借鉴意义:6.2.1“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满意度。6.2.2产业链延伸服务模式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为切入点,延伸服务链条,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6.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服务模式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6.2.4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6.3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估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的评估是检验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6.3.1服务覆盖率评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范围,衡量服务体系的普及程度。6.3.2服务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满意度,反映服务质量。6.3.3服务效果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实际效果,评价服务体系的贡献。6.3.4服务可持续性评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关注服务体系的长期发展潜力。第七章农业产业扶贫7.1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农业产业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人口的稳定增收。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实践措施。7.1.1政策层面自2011年开始,我国将农业产业扶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4)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要素活力。7.1.2实践层面在实践中,各地积极摸索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措施包括:(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7.2农业产业扶贫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农业产业扶贫案例分析:7.2.1案例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扶贫定西市安定区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目前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带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7.2.2案例二: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区核桃产业扶贫凉山州彝族自治区以核桃为主导产业,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目前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带动20万贫困人口脱贫。7.2.3案例三:贵州省黔南州刺梨产业扶贫黔南州以刺梨为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推动刺梨产业发展。目前全州刺梨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带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7.3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在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以下为几点经验:(1)政策扶持是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2)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3)创新经营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第八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8.1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公路建设。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延长,路况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便捷性,还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2)农村公共交通设施。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各地纷纷推出农村公共交通设施,如农村客运站、候车亭等。这些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降低了出行成本。(3)农村交通管理设施。为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我国在农村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在农村公路沿线设置交通标志、信号灯等,提高农村交通安全水平。8.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了一大批灌溉渠道、泵站等设施,提高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我国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广大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3)农村河流治理。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河流治理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河流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河流水质,恢复了河流生态功能。8.3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我国加大了对农村通信网络建设的投入,实现了农村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为农村信息化提供了坚实基础。(2)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设置农村信息服务站、发布农村信息平台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政策宣传、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3)农业物联网应用。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通过在农业生产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9.1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优化产业结构,拓展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就地转移中实现就业。(2)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流动。通过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保障劳动者权益。(3)实施就业援助政策,帮扶农村劳动力就业。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政策,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多元化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9.2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技能水平,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投入。(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2)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培训格局。(3)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同时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9.3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评价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就业率。通过统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率,评价政策实施效果。就业率的提高说明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明显。(2)收入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收入水平的提升说明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