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部门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方案TOC\o"1-2"\h\u639第一章:概述 387511.1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内涵 360211.2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意义 3297631.2.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148451.2.2促进职能转变 3241631.2.3强化财政预算监管 4133441.2.4提升决策水平 4161371.2.5促进与公众的互动 415138第二章:财政预算管理基本框架 4278502.1预算编制 4124582.1.1预算编制原则 4149622.1.2预算编制内容 4156282.1.3预算编制程序 5135312.2预算执行 5287452.2.1预算执行原则 5123842.2.2预算执行内容 5184682.2.3预算执行程序 5110512.3预算调整与监督 5112142.3.1预算调整 5293552.3.2预算监督 612787第三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6117593.1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6276963.1.1绩效评价的目标 6152993.1.2绩效评价的原则 628723.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7483.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23603.2.2指标体系内容 76633.3绩效评价方法 7133673.3.1定性评价方法 744983.3.2定量评价方法 71253.3.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717845第四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程序 728994.1自评程序 7228094.1.1自评启动 7144834.1.2自评实施 845304.1.3自评结果反馈 8271034.2评价报告编制 861864.2.1评价报告内容 811524.2.2评价报告编制程序 8181244.3评价结果应用 8253944.3.1改进预算编制 8144814.3.2优化预算执行 9315994.3.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9250384.3.4激励与约束 931225第五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组织与管理 918105.1评价机构设置 9308895.1.1机构定位 9195085.1.2机构设置 9163385.1.3机构职能 993865.2评价人员配备与培训 9224645.2.1人员配备 9306085.2.2培训与考核 1048865.3评价制度建设 1074465.3.1制度建设原则 10166535.3.2制度建设内容 1018476第六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0284056.1结果反馈与整改 10180746.1.1建立结果反馈机制 1067496.1.2整改措施及实施 1148496.2绩效激励与约束 114576.2.1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11202196.2.2实施绩效约束 11286486.3绩效信息公开 12129356.3.1建立绩效信息公开制度 12321646.3.2加强绩效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126605第七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监督与问责 12270117.1监督机制 12306547.1.1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12223157.1.2内部监督 12214937.1.3社会监督 1282147.1.4审计监督 12310217.2问责制度 13262807.2.1明确问责对象 13246787.2.2制定问责标准 13264477.2.3实施问责措施 1315617.3评价结果申诉 1380267.3.1申诉渠道 135587.3.2申诉程序 1324472第八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与预算改革 14165368.1改革背景与目标 14207528.2改革措施与实施 14265508.3改革效果评价 1425671第九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1589499.1国内外经典案例 15102309.1.1国内案例 15315579.1.2国际案例 15107739.2案例启示与借鉴 16297839.2.1启示 16242389.2.2借鉴 167367第十章: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未来发展 16865810.1发展趋势 162883010.1.1数字化转型 162217810.1.2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 161044510.1.3政策导向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172952710.2面临的挑战 171012610.2.1预算管理观念转变 17271310.2.2评价体系完善 172888410.2.3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 17940310.3发展策略与建议 172231910.3.1强化绩效导向 17397710.3.2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17225010.3.3推动数字化转型 171684210.3.4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81777910.3.5落实责任与激励制度 18第一章:概述1.1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内涵财政预算管理是指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的预测、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合规与透明。财政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环节。绩效评价则是指在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衡量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益关系。绩效评价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效益和合规性,旨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1.2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意义1.2.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有助于保证财政资金在各个领域的合理分配,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可以发觉财政资金使用中的不足,为调整预算政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1.2.2促进职能转变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有助于推动职能由过去的“重投入、轻管理”向“重管理、重效益”转变。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2.3强化财政预算监管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监管,规范预算执行行为。通过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觉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1.2.4提升决策水平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财政资金的投向,优化政策制定,提高决策水平。1.2.5促进与公众的互动财政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有助于增强与公众的互动。通过公开预算执行情况,让公众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可以提高的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有助于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水平。第二章:财政预算管理基本框架2.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预算编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预算的合法性。(2)完整性原则: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财政收支,保证预算的完整性。(3)真实性原则:预算编制应真实反映财政状况,保证预算的真实性。(4)科学性原则:预算编制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2.1.2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入预算: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2)支出预算:包括投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3)债务预算:包括债务余额、债务偿还计划等。2.1.3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部门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职责和事业发展需要,编制本部门预算。(2)财政部门预算审核:财政部门对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提出调整意见。(3)预算编制:在各部门预算基础上,编制本级预算。(4)人大审批:预算报人大审批,批准后予以公布。2.2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预算执行原则预算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预算执行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预算规定进行。(2)效益原则:预算执行应注重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3)公开透明原则:预算执行应保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2.2.2预算执行内容预算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入执行:保证财政收入及时入库。(2)支出执行:按照预算规定,合理安排财政支出。(3)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保证债务安全。2.2.3预算执行程序预算执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预算分配:根据预算规定,将财政资金分配至各部门。(2)预算执行监控: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预算执行到位。(3)预算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2.3预算调整与监督预算调整与监督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保障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预算调整预算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算调整原则:预算调整应遵循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和效益原则。(2)预算调整程序:预算调整应经过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人大备案等程序。2.3.2预算监督预算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监督主体:人大、审计、财政等部门。(2)监督内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环节。(3)监督手段:审查、调查、报告等。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与监督的严格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三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3.1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原则3.1.1绩效评价的目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体目标包括:评估预算执行的效果,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推动部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3.1.2绩效评价的原则在进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评价过程应公平、公正,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2)科学合理原则: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3)动态调整原则:评价体系应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发展变化。(4)激励约束原则: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等挂钩,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3.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指标体系应涵盖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反映预算执行的整体效果。(2)代表性: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预算资金使用的关键特征。(3)可比性:指标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年度、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4)可操作性: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数据收集和评价实施。3.2.2指标体系内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预算执行情况指标:反映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进度和效果。(2)公共服务效果指标:反映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效益和公众满意度。(3)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指标: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4)预算管理规范性指标:反映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3.3绩效评价方法3.3.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分法、同行评价法、案例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等。这些方法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实际案例和综合分析,对财政预算绩效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3.3.2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财政预算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3.3.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方法包括:将定性评价方法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对定量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将定量评价结果作为定性评价的辅助依据,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第四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程序4.1自评程序4.1.1自评启动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开展预算绩效自评。自评启动阶段,财政部门应明确自评的目的、内容、范围、时间节点等,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自评工作。4.1.2自评实施自评实施阶段,财政部门应依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财务报表、统计数据等;(2)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3)分析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形成自评报告,提交给财政部门负责人。4.1.3自评结果反馈自评结束后,财政部门应将自评结果反馈给预算执行相关部门,促进其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4.2评价报告编制4.2.1评价报告内容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背景和目的;(2)评价范围和对象;(3)评价方法;(4)评价结果;(5)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4.2.2评价报告编制程序评价报告编制程序如下:(1)收集评价资料,整理评价数据;(2)撰写评价报告初稿;(3)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评价报告;(4)形成正式评价报告,提交给财政部门负责人。4.3评价结果应用4.3.1改进预算编制财政部门应根据评价结果,对预算编制进行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绩效。4.3.2优化预算执行财政部门应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保证预算资金合理使用。4.3.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预算绩效持续提高。4.3.4激励与约束财政部门应对预算绩效优秀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预算绩效较差的部门进行约谈和整改,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五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组织与管理5.1评价机构设置5.1.1机构定位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构作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应当是独立、权威、高效的专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财政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及效果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1.2机构设置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应设立在财政部门内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绩效评价处(室)或者绩效评价中心。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绩效评价工作协调机制,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5.1.3机构职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应具备以下职能:(1)制定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政策、制度及操作规程;(2)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3)开展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4)提供绩效评价咨询服务,协助部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5)开展绩效评价培训与交流,推动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发展。5.2评价人员配备与培训5.2.1人员配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具备财政、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3)熟悉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务;(4)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5.2.2培训与考核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应定期组织评价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实务及案例分析等。同时应建立评价人员考核制度,对评价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定期评估。5.3评价制度建设5.3.1制度建设原则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评价制度应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2)系统性:评价制度应涵盖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3)动态性:评价制度应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4)实用性:评价制度应注重实际操作,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5.3.2制度建设内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政策:明确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范围等;(2)评价方法: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等;(3)评价程序:规范评价工作的流程、时间节点、责任主体等;(4)评价结果应用:明确评价结果的运用范围、形式和反馈机制;(5)评价监督与问责:建立健全评价工作的监督、问责机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客观、高效。第六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6.1结果反馈与整改6.1.1建立结果反馈机制为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效率,保证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机构应在评价工作完成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执行部门,以便预算执行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2)明确整改责任。预算执行部门应承担整改责任,对评价结果中指出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定期跟踪整改情况。财政部门应对预算执行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定期跟踪,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6.1.2整改措施及实施预算执行部门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调整预算安排。根据评价结果,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2)完善制度办法。针对评价结果中指出的管理漏洞,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保证预算管理规范运行。(3)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保证预算资金使用合规、高效。6.2绩效激励与约束6.2.1建立绩效激励机制财政部门应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对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奖励,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绩效奖金。对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一定的绩效奖金。(2)表彰先进典型。对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以激励其他部门学习借鉴。6.2.2实施绩效约束为保障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对预算执行部门实施绩效约束,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预算执行绩效问责制度。对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保证预算资金使用合规。(2)加强绩效监控。对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监控,发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6.3绩效信息公开6.3.1建立绩效信息公开制度财政部门应建立绩效信息公开制度,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具体内容包括:(1)公开评价结果。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公开整改情况。对预算执行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开,展示整改成果。6.3.2加强绩效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财政部门应加强绩效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提高绩效信息公开的便捷性和可查询性,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绩效信息公开网站。通过网站发布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方便公众查询。(2)利用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绩效信息公开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监督与问责7.1监督机制7.1.1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为保证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我国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监督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三个层面。7.1.2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各预算单位之间的相互监督。财政部门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预算资金合规、高效使用。7.1.3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公众、媒体、社会组织等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财政部门应主动公开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预算绩效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7.1.4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对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监督。审计机关应依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发觉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证预算资金合规、高效使用。7.2问责制度7.2.1明确问责对象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问责制度应明确问责对象,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环节的责任主体。对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违规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7.2.2制定问责标准制定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问责标准,明确问责的依据、范围和程度。问责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问责制度的公正、公平。7.2.3实施问责措施对违反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规定的行为,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以下问责措施:(1)提醒谈话:对轻微违规行为进行提醒谈话,督促责任人改正。(2)书面检查:对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要求责任人提交书面检查。(3)组织处理:对严重违规行为,采取停职检查、降级、撤职等组织处理措施。(4)法律责任:对构成违法行为的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7.3评价结果申诉7.3.1申诉渠道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申诉渠道应畅通,保证预算单位在评价过程中享有合法权益。预算单位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诉。7.3.2申诉程序(1)预算单位在收到评价结果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2)财政部门在收到申诉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诉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3)财政部门在处理申诉过程中,应充分听取预算单位的意见,保证处理结果的公正、公平。(4)处理结果通知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应按照处理结果执行。第八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与预算改革8.1改革背景与目标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在资源配置、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实施预算改革。改革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预算管理压力增大。(2)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3)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改革目标主要包括:(1)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3)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8.2改革措施与实施为了实现改革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2)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等。(3)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强化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5)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培训,提高财政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革实施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和时间节点。(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3)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4)加强改革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8.3改革效果评价改革效果评价是衡量预算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改革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觉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改革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评价改革是否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评价改革是否实现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优化了资源配置。(3)预算执行监督的加强。评价改革是否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督,保证了预算目标的实现。(4)社会公众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满意度。评价改革是否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通过以上评价,可以为预算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第九章: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案例分析9.1国内外经典案例9.1.1国内案例案例一:A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A市财政局在实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项目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方面;对全市各级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案例二:B省财政预算绩效评价B省财政厅在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以项目为主线,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相结合。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了预算管理效率。9.1.2国际案例案例一:美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美国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其核心是采用“绩效预算”理念,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紧密结合。美国财政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对预算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价,以保证预算资金的高效使用。案例二:新西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新西兰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注重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设立了绩效评价框架,明确了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通过绩效评价,新西兰财政部门能够有效监测预算执行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9.2案例启示与借鉴9.2.1启示(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案例均表明,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的关键。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加强绩效评价培训:国内外案例均强调了对预算绩效评价相关人员的培训。我国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3)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国内外案例表明,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提高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纳考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 神经形态传感器融合-洞察及研究
- 燃料电池船经济性-洞察及研究
- 保密专项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班健康蔬菜王国课件
- 遗传学与人类健康
- bim考试题库及答案下
- 广东开平数学试卷
- 超临界CO₂萃取工艺创新
- 2025-2030中国硬质阳极氧化铝炊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GB/T 25383-2025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焦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高铁站装饰装修方案
- DB4401-T 112.1-2021 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第1部分: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高清现行)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杭州市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新生素质测试(分班考)模拟试卷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
- 智能建筑项目设计方案(模板)
- 短视频:策划+拍摄+制作+运营课件(完整版)
- 中山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综合素质测试题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