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登泰山记(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6.2 登泰山记(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6.2 登泰山记(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6.2 登泰山记(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6.2 登泰山记(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登泰山记(1)(30分钟100分)班级姓名成绩

【课时目标】基础达标①能掌握文言断句技巧;②能翻译文言文并概括中心意思素养突破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时必刷】A级基础训练题阅读《登泰山记》,完成1~3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自京师乘风雪乘:趁B.皆砌石为磴 磴:石阶C.苍山负雪 负:背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6分)()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9分)译文:(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9分)译文:B级素养提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8分)(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二)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分)()A.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B.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C.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D.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乾隆,清高宗的年号,寓意指“天道昌隆”。年号是古代纪年所用的一种名号,有寓意,如贞观、庆历、康熙等。B.戊申,中国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5年称“戊申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C.晦,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指阴历每月初一。晦朔指农历一个月。D.羽化,古时道教徒认为得道能飞升变化,把成仙称为“羽化”。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两段选文均介绍了作者游踪,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一一展现了所见景物,使人读后有身历其境之感。B.两段选文都不吝笔墨,详尽描绘了日出全过程山顶的景色变化,有所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气势。C.《登泰山记》更侧重客观描绘自然之物,情感含蓄内敛;《游黄山记》中的景物饱含作者的感情,更侧重主观感受。D.两段选文都善用新颖奇妙的比喻使所绘之物呼之欲出;语言虽平浅朴素,却活脱传神,有字立纸上的艺术效果。7.有人说,“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请赏析。(10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24分)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耳目为之聩①霿②。冬间,舍侄浣江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③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节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注】①聩:天生耳聋。②霿:晦,昏暗。③引绳:加以纠正。8.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四处)(8分)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1)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8分)译文:(2)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8分)译文:C级情境创新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A.夸张、借代、反复B.比喻、借代、排比C.排比、反复、拟人D.夸张、比喻、拟人11.文中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七股大水的(6分)()A.流速、气势、颜色B.水声、水色、水趣C.声势、形态、颜色D.声势、流速、颜色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分)()A.一边却似有千军万马,喑恶叱咤,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B.一边却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C.一边却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喑恶叱咤D.一边却似有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的千军万马,喑恶叱咤

参考答案课时9登泰山记(1)1.A(乘:冒)2.C(A“采”同“彩”。B“圜”同“圆”。D“受”同“授”)3.(1)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2)等到登上山顶之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4.C(原文标点: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5.C(“晦……阴历每月初一”错误,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6.B(“两段选文都……有所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气势”错误,选文二中只是提到云雾离散,“万峰簇簇,仍还原形”,没有展现出红日初升、霞光灿烂的景象)7.这是在山顶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居雾”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盈和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了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整句话描绘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参考译文:(二)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不过一顿饭的时间,又看到有东西像白绢一样飘过来缠绕到树上。僧人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过了许久,浑然凝成一片。一会儿云气散去,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树顶上,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有一片云彩飘来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之分,并不全是一模一样的。傍晚时分到西海门去看落日。红日快要落山,有一座山峰像用头顶着太阳,好像要吞下去,又像是捧着。我不能戴帽子,怕风将它掀掉;不能穿袜子,怕被水汽打湿;不敢拄拐杖,因为动不动就陷进软沙里;不敢抬头,怕山石崩塌压下。左顾右昐,前后探视,恨不得化成千万个身体,每一座山峰都走到。低头看深谷、怪峰,在脚底下等待着。如果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心惊胆战也无济于事。没有办法,只好把性命交付他们了,任凭他们安排,觉得身体已经飘飘成仙了。8.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9.(1)竟然很快得到您的亲笔书信,引用义理,十分谦虚,反而因我的愚拙的议论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感到惭愧。(2)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参考译文:长期身处乡里,不能和海内贤士见面,耳目因此变得昏聩。冬天时,侄子浣江寄来先生的几篇大作,展开来阅读,欣喜愉悦之情不能自己抑制。还记得文章的意旨,只是还担心不能将文章的大美赞颂感叹完全,但我对一些地方加以纠正,将害怕得罪您,而蒙受浅陋妄为、专断的罪过。竟然很快得到您的亲笔书信,引用义理,十分谦虚,反而因我的愚拙的议论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感到惭愧。而我又因为这件事知道了君子的内心谦虚能容纳他人意见,善于诱导他人,乐于肯定他人的好想法到这样的程度。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10.D(“震天的吼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水声之响亮;“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水流”比作“黄锦”,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的从水库的桥孔流出的水流波光粼粼的样子;“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了湖水之静)11.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