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与知识运用1.给下列汉字字注音:《陋室铭》:馨()、苔()、鸿()、儒()、牍()《爱莲说》:蕃()、淤()、濯()、涟()、亵()2.重点实词解释(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6)无案牍之劳形()(7)可爱者甚蕃()(8)出淤泥而不染()(9)濯清涟而不妖()(10)不蔓不枝()(11)香远益清()(12)亭亭净植()(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4)予谓菊()(15)陶后鲜有闻()3.一词多义辨析(1)无丝竹之乱耳()(2)何陋之有()(3)水陆草木之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菊之爱()二、文言文语句翻译1.《陋室铭》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爱莲说》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阅读理解《寒松赋》(节选)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流俗不顾()(2)匠人未识()(3)穹石盘薄而埋根()(4)白露零()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岩之侧②何陋之有

B.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①其为质也②其真无马邪

D.①不学春开之桃李②无丝竹之乱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本文与《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参考答案一、语言基础与知识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答案:《陋室铭》:馨(xīn)、苔(tái)、鸿(hóng)、儒(rú)、牍(dú)《爱莲说》: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亵(xiè)、2.重点实词解释(1)(这)(2)(只;品德高尚)(3)(大;博学的人)(4)(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5)(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6)(官府的公文;使……劳累)(7)(多)(8)(沾染(污秽))(9)(洗涤;美丽而不端庄)(10)(生枝蔓;长枝节)(11)(更加)(12)(耸立的样子;立)(13)(亲近而不庄重)(14)(认为)(15)(少)3.一词多义辨析(1)无丝竹之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3)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二、文言文语句翻译1.《陋室铭》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爱莲说》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三、阅读理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看)(2)(认识,了解)(3)(大石头)(4)(降落)2.答案是B。A项,①“于岩之侧”(在),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意义和用法不同。B项,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就),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意义和用法相同。C项,①“其为质也”(它,指寒松),②“其真无马邪”(难道),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①“不学春开之桃李”(的),②“无丝竹之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意义和用法不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只看它那正直的枝干高高耸立,枝干繁茂,靠近山峦则遮拦云日,占据幽深的涧水则蕴含云雾。(2)这之后才知道它孤高挺拔,独立绝世。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