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两栖()鸟臀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骨gé()地qiào()深yuān()岛yǔ()潮xī()2.词语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解之谜:

②天衣无缝:

③褶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紧密相关,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天衣无缝。

B.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他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解决,真是不解之谜。

C.张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解知识深入浅出,各种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可谓天衣无缝。

D.科学家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一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深不可测。3.文学常识填空

阿西莫夫是(国籍)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等。二、阅读理解阅读《恐龙无处不有》选段,回答问题。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人所接受。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它还可以解释山脉的形成,以及为什么有些山脉会出现在板块的边缘地带。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相互碰撞,使得地壳产生了巨大的褶皱和断裂。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与“大陆漂移说”有什么关系?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阅读《被压扁的沙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③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在恐龙灭绝的界限上,铱的含量并没有异常增高。同样,在这个界限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没有异常增高。因此,另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是由于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

④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科学家们在寻找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⑤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它的直径大约有180千米。这个陨石坑被认为是由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形成的。从这个陨石坑的大小可以推测出撞击的物体直径大约有10千米。这一发现为撞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选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2.文中提到两种恐龙灭绝的观点,分别是什么?3.第②段中“也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科学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大胆假设和严谨求证的基础上。请结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1)háizhěsùqītún

(2)骼壳渊屿汐

2.(1)①不能弄明白的事物。②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③这里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2)B(“不解之谜”意思是不能弄明白的事物,在这里用于形容他无法解决难题不恰当)

3.美国;《基地》《银河帝国》二、阅读理解(一)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紧密相连的观点,引出下文恐龙化石在南极被发现的事例,从而说明大陆漂移的理论。2.举例子。通过列举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和古老两栖动物化石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为后文说明大陆漂移提供了证据。3.因为恐龙无处不有,在地球的各个大陆上都有发现,而恐龙本身无法跨越大洋迁移,这就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正是大陆的漂移使得恐龙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它们随着大陆的移动而分布到世界各地。4.逻辑顺序。文章先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然后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例,引出“大陆漂移说”,进而说明“恐龙无处不有”是大陆漂移的结果。整个过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二)1.主要说明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存在两种观点(撞击说和气候急剧变化说),并且在不断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发现巨大陨石坑为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2.一种是撞击说,即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火山喷发、大火和潮汐大浪,尘埃进入平流层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恐龙灭绝;另一种是地球气候急剧变化导致恐龙灭绝。3.不能删去。“也许”表示推测,说明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只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一种可能原因,并不是肯定的结论。如果删去,就变成肯定是撞击导致恐龙灭绝,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据“直径大约有180千米”“直径大约有10千米”,准确地说明了陨石坑的大小和撞击物体的大小,使读者对撞击的规模有更直观的认识,为撞击说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三、拓展延伸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作者大胆假设“大陆漂移”和“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在《恐龙无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