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里柯克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③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⑥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⑧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⑨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⑩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在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14.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1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参考答案:13.D
14.(1)情节逆转: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悦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
15.(1)反讽。矮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一天是他们给的。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如此还觉得是对母亲的奉献,表象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2)对比。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D项“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错误,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享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故选D。【14题详解】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对概括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的结构来入手的。)本题中要求考生既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多次情节逆转,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起到了出人意料、丰富小说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效果。如:“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此段内容是逆转,本来为母亲过节,结果却让母亲在家做饭。逆转情节出乎人意料,非常吸引读者。【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进行判断。)文章中“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点明了母亲忙碌时间之长,而儿女儿却任由母亲去忙碌,然而本质上是母亲在过节,应该享受儿女的照顾,此处与上文联系来看,显示了母亲的无私。此处为“对比”手法。“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此处更能说明母亲的无私;“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现实情况是母亲在做,他们什么也没有做,还说是为母亲“所做的一切”,这是明褒实贬的“讽刺”手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要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写作上的特点进行判断。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中国陶瓷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陶瓷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是全世界耳熟能详的艺术语言。今天的中国如何用这种语言继续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是亟待关注的时代命题。中国陶瓷的魅力就在于以“微言”传递着“大义”。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在陶瓷上都得到充分彰显。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小盾看来,上古时期的陶瓷史一直是文化史的标尺。大约一万五千年前,陶器产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第一种非自然的物质,也意味着人类文化实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距今七千年前,彩陶产生,这意味着人类文明有了一种新的记录手段。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中国先人就利用彩陶图案反复叙述着同一个故事,主题是某位神人正在抛撒种子。“这一故事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生命力。”王小盾分析道。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中国陶瓷以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成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有效载体。
中国陶瓷图案记录着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明代陶瓷的人物纹饰,都采用近似于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在空间与虚实关系上呈现出萧疏雅逸的风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说。他表示,中国陶瓷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也就是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中国陶瓷就是通过“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着迷。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刘乐君表示,对瓷器上的图像进行精准的信息解读,需要具备充分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仅仅通过浅层呈现出的图像信息或单凭个人的生活经验来对故事情节加以判断,很可能产生误读。“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与国内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欠缺,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张冠李戴。中国学者有责任深入开展研究,跟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倪亦斌说。
为了擦亮中国陶瓷在当代的光泽,刚过去的2017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展相继在上海科技馆、故宫博物院、澳门民政总署画廊等展馆亮相,并走出国门,在荷兰和德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华章。展示了从山水到人物、从工笔到写意、从油彩到色釉的各种装饰手法,展示了颜色釉陶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韵味,诠释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反映出美好生活的愿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陶瓷因为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成为中国文化标志性符号。B.中国陶瓷以“微言”传递“大义”,以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记载着中华文明发展脉络。C.中国陶瓷图案通常取材于流行的话本小说,采用近似于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呈现出萧疏雅逸的风韵。D.文化传统的隔阂与个人生活经验的限制,是影响国外文博学界对中国瓷器正确解读的最主要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首先阐明中国陶瓷的地位,接着引出今天的中国如何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这一命题。B.文章简述了陶器及彩陶产生的历史,阐明上古时期的陶瓷史一直是文化史的标尺。C.文章以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为例,证明彩陶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型记录手段。D.文章引用了王小盾、李砚祖、刘乐君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在中国陶瓷上通过“以图代文”的方式得到充分彰显。B.中国陶瓷图案用任意一个瞬间或人物就能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记录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C.要对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进行精准的信息解读,需要具备充分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D.2017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在国内国外相继举行,展示了中国陶瓷的独特韵味,反映出美好生活的愿景。参考答案:1.B
2.C
3.B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强加因果。C项,扩大范围,由原文可知,“采用近似于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呈现出萧疏雅逸的风韵”仅是“明代陶瓷的人物纹饰”的特点。D项,“文化传统的隔阂与个人生活经验的限制是……最主要因素”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与国内在这个领域研究的欠缺……张冠李戴”。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用任意一个瞬间或人物就能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不当,由原文“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可知,应是“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且是“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并不是“记录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的时候。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23分)故乡的沉沦耿立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土一石,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1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12.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6分)13.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4分)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参考答案:11.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格破坏的现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2分)句式整齐,层层推进,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12.(1)①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于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2分)②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2分)(2)①点出全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2分)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分),并寄予了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2分)13.?“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是指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心灵的归宿。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与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2分)②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2分)14.C、E(5分)(A.表达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B.“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薄。丁外艰,起知州事。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加工部员外郎。时龙猛卒戌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诏从其议。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上曰:“煎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六年,卒,年六十一。(取材于《宋史·郑文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B.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C.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D.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菱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明清也曾用以称呼皇帝,如乾隆等.B.丁艰也叫作丁忧,是指遭逢父母丧事,其中丁外艰是指遭逢父丧,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丧.C.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曾经依附于中原政权而又矛盾不断,后于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D.车驾常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并用来代称帝王,但其初始意是指马驾的车,文中就是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治民族关系。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②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参考答案:10.C
11.D
12.B
13.①郑文宝假托皇帝诏令把府库黄金赏给将士,并且弹劾自己,请求代为赔偿,皇上下诏免除了他所花费的钱。②以前命令集中合并军队,改设营垒,想要他们相互移动原籍,实行这种做法已经很久了。【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殿中丞”是官职名,作“召拜”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乘舸”是“泛江”的手段,故“泛江”必须属上,而“一夕数百里”是对“泛江”的补充,“一夕”与“数百里”间省略了谓语“泛”,故“泛江”不可属下,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D项,“车驾常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并用来代称帝王,但其初始意是指马驾的车,文中就是此意”错误,车驾在文中指的是帝王,而不是马驾的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错,在文中所对应的句子是“其人或呼为父”,意思是这些人中有的人称他为父亲。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矫诏”,诈称帝王的诏书;“以“,介词,拿;“蠲”,减免;“自劾”,宾语前置句,应为“劾自”,弹劾自己;“所费”,所花费的钱。②“营壁”,营垒;“本贯”,原籍;“行“,实行;“之”,代词,这种做法;“已”,已经。参考译文:郑文宝字仲贤,是右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的儿子,郑彦华本来侍奉李煜,郑文宝靠恩萌被授为奉礼郎,又升为校书郎。进入宋朝,李煜被授为环卫奉朝请,郑文宝想见他一面,担心禁卫使自己为难,就披着蓑衣戴着竹笠,用渔夫的身份求见,陈述圣主宽恕的意思,劝李煜谨守节操侍奉皇上,不要再为其他的事情疑虑。李煜认为郑文宝忠诚。太平兴国八年郑文宝考中进士功名,被授为修武主簿。父亲去世,郑文宝服丧后被起用做了知州事。皇上召郑文宝入朝并任命他为殿中丞,郑文宝出使川陕确定两地赋税,暂住渝、涪地带,听说夔州的广武卒阴谋作乱,就乘船在长江上航行,一晚上行进几百里,用计策平定了叛乱。郑文宝前后从环庆押送粮食穿越旱海进入灵武十二次,通晓外族的情况,熟悉他们的语言,经过部落每次住宿在首长的帐中,这些人有的人称他为父亲。升为工部员外郎。当时龙猛卒戍守环庆,七年没有得到替换,想回家而谋乱。郑文宝假托皇帝诏令把府库黄金赏给将士,并且弹劾自己,请求代为赔偿,皇上下诏免除了他所花费的钱。朝廷商议在古威州筑城,郑文宝说:“威州峭石盘结,不能挖通水池。城中缺乏地下水,一且边境有紧急情况,难道可以抵御吗?我请求制定营田积粮、充实边境的策略,用金帛利诱党项的酋长和豪强子弟,让他们被朝廷使用。治理安西,平定河湟地区,这是开头。皇帝下诏采纳了他的主张。真宗即位。郑文宝调任河东转运使。他曾经进言管区内广锐兵一万多人,难以获得钱粮,请求移到南边各州安置,又想使强壮户买马,准备征兵役。宰相李沆等人认为广锐州兵都用于本州守城,设置营垒必考虑百姓安土重迁,迁移他们就会招来动乱不安。另外,强壮之户散居村落,没有什么拘束管辖,勒令他们买马,也恐怕不合适。皇上又叫郑文宝逐条回答提问,郑文宝顽固坚持前面的主张,并且说土人长期居留一地,担心可能生事。皇上说:“以前命令集中合并军队,改设营垒,想要他们相互移动原籍,实行这种做法已经很久了。”然而郑文宝坚持陈述其中的好处,于是命令钱若水详细揣度利害上报。钱若水的回答与李沆等人相同,于是停止。大中样符初年,改任兵部员外郎。皇帝祭祀汾阴回来,郑文宝到郑州求见。六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更:更加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悯C.庶刘侥幸
庶:或许
D.听臣微志
听:允许1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B.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C.前一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几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李密向晋武帝陈情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D.文章多用四字句和骈偶句,读起来一起呵成,有助于强化文章的抒情色彩,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参考答案:14.A
轮流、更替15.B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A.介词,比;介词,向
C.连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D.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16.C
错在“在这之前很少做官”6.阅读下面诸子散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②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敌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③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节选自《荀子?性恶》)[注]①颡(sǎng)额头。②伪:通“为”,人为努力。③文理:礼法。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B.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C.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D.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信无分于东西:确实B.犹水之就下也:趋向C.敌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盗贼D.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动乱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子认为人性如水流,流向何处在于缺口,故人性无善与不善之分。B.孟子与告子都借水流来阐述人性,阐述通俗易懂,但观点却相反。C.孟子和荀子在人性善恶的问题上,都将外部因素放在第一位。D.孟子和荀子对待性的善恶上观点不同,但都重视弘扬人性之善。17.对于“人为什么会行恶”,孟子与荀子各有何见解?请简述。参考答案:14.C
15.C
16.B
17.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是行恶是环境形式改变所致的。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人行恶则是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所致。【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化”是教化的意思,“师法”修饰限制“化”,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于辞让”是作为“出”的状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贼”,结合“残”“生”“亡”等分析,此处“生”和后面“亡”对应,应该是产生的意思,是残杀陷害就产生,名词“盗贼”错误。此处应该译为动词,杀害。句意: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故选C。【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但观点却相反”错误。结合“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分析,运用了比喻论证,两人都用水比喻人性,告子认为人性就像水流不分向东向西一样,不分善与不善;孟子认为人性如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因此人性没有不善。故选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于‘人为什么会行恶’,孟子与荀子各有何见解?请简述”,需要立足文本材料内容,锁定区位,找到关键语句,理解分析作答。结合“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分析可知,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是“人行恶”是环境形式改变所致的。结合“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分析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行恶”,则是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所致。【点睛】1对于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对于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第2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参考译文: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向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