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法理学》知识学习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正确,根本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一般指宪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一切国家机关、公民的行动准则。我国的根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CD项错误,普通法在中国,主要指次于宪法的一般法律,也指对全国一致适用的法律(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是根本法的对称。故正确答案为A。2.所谓执法必严,就是指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处理必须从严。()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概述。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法必严”是忠于法律,坚持法律至上,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违法犯罪分子”专指的是违反刑法的人员,题干说法过于片面。故表述错误。3.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可以是()。A、国务院及其部门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地方县级以上政府D、地方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答案:A解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立法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而不是行政法规。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县级以上政府只有制定规章的权限,并没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利,故C项不符合题意。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而不是行政法规。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4.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途径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下列活动中体现民主立法的是_____。A、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C、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D、某省为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到时机成熟后才出台法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民主立法,就是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国家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立法的全过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机制,推进法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法律真正体现和表达公民的意志,真正成为保护人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良法。A项:错误,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是立法。B项:正确,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体现出了立法过程中真正体现和表达公民的意志。C项:错误,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不是立法。D项:错误,试点,指全面开展工作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做,以取得经验。没有体现民主立法。故正确答案为B。5.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称为()。A、法律事实B、法律行为C、法律证据D、法律关系答案:A解析:A项正确,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B项错误,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C项错误,法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的。D项错误,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不随着当事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法律行为反之。故正确答案为A。6.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但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调整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2)内容不同,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3)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4)强制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7.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B、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定权利C、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D、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张女与司机存在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侵权责任的法律关系,二人之间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侵权行为的法律事实。B项错误,“接吻权”不属于法定权利。所谓法定权利是指由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C项正确,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在一般情况下,针对一般对象发布的能够反复适用和普遍适用的抽象的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在特定情况下,针对特定对象发布的一次性适用的具体的法律文件。据此可知,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D项错误,绝对义务对应的是不特定的主体,相对义务对应的是特定的主体。司机赔偿3000元是相对义务的承担方式,是相对于张女而言的。故正确答案为C。8.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县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B、市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C、省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D、省人大制定的《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法律文件,可以分为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指的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并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文件形式,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的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具体执行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针对特定主体或特定事项所作出的书面记载或公文,诸如判决书、裁定书、公证书、委任状、逮捕证、搜查证、拘留证、户籍证、结婚登记证等等。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对该文件所设定的特定主体或事项具有法律效力,往往是适用法律的活动的体现。A项错误,县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针对特定的人且仅适用一次,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B项错误,市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针对特定的人且仅适用一次,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项错误,省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就我国而言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其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且仅适用一次。D项正确,省人大制定的《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可以针对不特定对象反复适用,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故正确答案为D。9.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答案:C解析: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A项是关于法的效力分类,B项是关于法的适用范围分类,D项是根据法的内容分类。因此A、B、D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10.下列选项中法律效力最低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文件B、江苏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C、南京市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D、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A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文件,属于狭义的法律,其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B项错误,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所以江苏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高于南京市政府制定的规章。C项正确,南京市政府制定的规章是选项中效力最低的。D项错误,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效力高于南京市政府制定的规章。故正确答案为C。11.下列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A、执法B、司法C、立法D、守法答案:C解析: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ABD不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12.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面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内地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D项错误,认为我国古代不存在法律体系是错误的,我国古代法律的总体特征虽然是“诸法合体”,但仍然存在民事、刑事等法律部门,也存在法律体系。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必要的程序通过,能够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在我国,典型的国家强制机关如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等。因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故表述正确。1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治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A项错误,法治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范畴,包括立法、司法等方面。题干考查的更多是法律对于公民的具体实施和适用。B项错误,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C项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法律适用(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D项错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的创建、修改都必须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一大框架和指导思想下进行。故指导思想并不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15.文化中执掌司法的是蒙着眼睛的女神,“蒙眼”体现了()。A、司法的权威性B、司法的中立性C、司法的被动性D、司法的独立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西方司法神是一位蒙着眼睛、表情庄严肃穆的女性。她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利剑。其中天平表示“公平”,宝剑表示“正义”,而蒙眼表示“用心去观察”,反映出司法不受干预,折射出独立性的司法理念。故正确答案为D。16.关于法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行为起导向、引路的作用B、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C、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D、法的作用的发挥不受人的因素影响答案:D解析:A项正确,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指引作用发生在行为之前,其作用对象是本人。B项正确,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C项正确,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警示作用和示范作用,教育作用的对象一般是案件之外的其他人。D项错误,法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需由守法、执法和司法的主体参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D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7.由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联合颁布的《不合规车辆禁止上高速公路的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性质是()。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规章D、部门规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地方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立法法》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联合制定的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故正确答案为D。18.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的定义知识。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社会规范。故表述正确。19.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张某将自己的汽车赠与李某B、王某和赵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C、郑某和刘某成立一合伙企业D、宋某的院墙倒塌砸伤了周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法理学的认知。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A项:正确,张某将自己的汽车赠与李某,该行为既有内在主观意志也有外在表现,属于法律行为。B项:正确,王某和赵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有内在主观意志也有外在表现,属于法律行为。C项:正确,建立企业合伙人关系,既有内在主观意志也有外在表现,属于法律行为。D项:错误,宋某院墙的倒塌不存在内在的意志因素,所以不属于法律行为。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0.奉行“法治”的治国方略也需要重视道德的地位和作用。()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故表述正确。21.2014年1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属于()。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地方规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B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C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D项正确,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湖南省人民政府属于地方人民政府,作为主体只能制定规章。故正确答案为D。22.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A、权利应当享有,义务可以放弃B、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义务则是由法律规定的C、权利对于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义务则因人而异D、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作某种行为以及要求国家和其他公民作或者不作某种行为。义务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法律责任。公民的权利是否行使,取决于公民个人的意愿,公民既可以享受,也可以放弃。公民对义务的履行不得取舍,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公民对国家或社会以及他人履行自己的义务。所以,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故正确答案为D。23.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观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故表述正确。24.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A、假定B、制裁C、事件D、处理答案:C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分类。故正确答案为C。25.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我们称之为()A、宪法B、行政法C、经济法D、社会保障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A项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B项正确,行政法是调整由于行政活动发生的行政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行政法有赋予行政机关管理职权以保证行政效率,监督行政机关以防止和消除行政违法行为两方面的功能。故其与管理和服务均有关。C项错误,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D项错误,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社会保障方面的综合性法律。从社会保障法的体系结构来看,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等。根据上述内容可知,行政法是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故正确答案为B。26.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下列选项与该句体现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B、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C、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人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D、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这句谚语指法律虽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有做到违法必究才能使法律取信于民,一切组织、团体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BCD项与此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27.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可以将其划分为公法与私法。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公法与私法是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故表述错误。28.下列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地震B、洪水C、张三家的羊跑进李四家的羊圈D、王五与赵六签订买卖合同答案:D解析: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在题目中,A、B、C三项都不是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故正确答案为D。29.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B、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答案:D解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具体表现在:⑴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⑶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故正确答案为D。30.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一选项不正确?()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效力位阶。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C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效力没有高下之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中关于法的概念的规定。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由此可知,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国家的形成才产生的,比如在原始社会,因为既没有国家也没有阶级,因此也没有法律。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阶级消灭,法也不会存在。故表述正确。32.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党的政策也具有法律效力B、法律的空间效力以属地主义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C、法律的时间效力仅指其生效和终止的时间问题D、我国的有些法律不仅适用于国内,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效力也称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在什么空间、时间范围内有效。A项错误,社会主义法律是由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向全社会公开;而党的政策则是由党的组织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意志的体现,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党的主张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B项错误,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折中主义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C项错误,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D项正确,有的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还规定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例如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故正确答案为D。33.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警示作用和示范作用,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这是法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法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而产生的作用是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A项错误,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例如判决书、许可证可以指引人们做什么。B项错误,评价作用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C项正确,法的教育作用可以理解为通过法律实施,对所有应该知悉者进行教育,比如有人因违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对一般人以至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反过来,人们的合法行为以及其法律后果也同样对一般人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D项错误,法的预测作用指根据法律内容,可以预测到自己与他人交互行为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C。34.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下列不属于法的形式上的特征的是()。A、强制性B、规范性C、一般性D、具体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正确,法的国家强制性,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B项正确,法的规范性体现在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法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C项正确,法的一般性、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或国度的一般人或组织的行为,规定了统一的和普遍的模式、方向和标准。D项错误,法律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没有具体性这个特征。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5.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属于()A、法律解释B、法律事实C、法律行为D、法律部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错误,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法律事实,指的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以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目本身不够严谨,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指的是法律事件,但是并没有这个选项。而B项中法律事实包括了法律事件,因此优选B项。C项错误,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法律行为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36.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这体现了法的()作用。A、指引B、评价C、预测D、强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知识。A项错误,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B项正确,评价作用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C项错误,法的预测作用指根据法律内容,可以预测到自己与他人交互行为的结果。D项错误,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制裁、惩罚违法犯罪行为,主要针对违法者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37.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法律一般具有溯及力,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B、法律均自其公布之日起生效C、外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的法律,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除外D、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也一律适用中国法律答案:C解析:法的效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法的效力通常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A项错误,我国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项错误,法律生效的时间一般是根据法律的具体性质和实际需要来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自法律颁发之日起生效;②由该法来规定具体生效时间;③由专门法决定规定该法的具体生效时间;④规定法律颁布后到达一定期限开始生效。C项正确,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③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三十一条规定,“外交代表对接受国之刑事管辖享有豁免”。D项错误,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故正确答案为C。3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素是()A、准确、合法、及时B、公平、公正、公开C、坦白从宽,抗拒从严D、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法理学的认知。法的适用指的是司法,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准确、合法、及时、合理。司法的过程和结果要求尽可能正确无误;司法机关在其活动中必须做到依法司法;司法机关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司法活动;司法行为必须做到合理。故正确答案为A。39.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A、自觉性和他律性B、强制性和他律性C、强制性和自律性D、自律性和自觉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律具有强制性和他律性,道德具有自律性和自觉性。孔子认为用政令去治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统治他们,老百姓只能做到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显然,在法律与道德的价值认定上,孔子更看重道德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故正确答案为D。40.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A、立法权B、监督权C、决定权D、审议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正确,立法权就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这里的法是指狭义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国家立法权,也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国家立法机关,当选。B项错误,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监督权在本题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错误,决定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在我国,行使决定权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决定战争与和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排除。D项错误,审议权是指人大代表在本级人大会议期间,对列入本次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并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1.下列关于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国1954年宪法和现行的1982年宪法属于法律的继承,因此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的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B、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派遣使团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制定的日本宪法与德国宪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属于法律移植,所以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C、1982年中国宪法和1954年宪法有很多不同,明治时期的日本宪法却与德国宪法有很多相同,这说明了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在理论上则有可能全盘接受D、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经济、专制制度和宗法家庭文化的基础上,因而不可能为发展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化法制提供充分的制度资源,只能移植国外的法律制度答案:D解析: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的根据和理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②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③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④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法的移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①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要性;③因此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B、C三项正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2.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不为人们所知晓,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故表述正确。43.法规不是任何机关、团体、单位都可以制发的,但所有机关、团体、单位都可以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制发规章制度。()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规章制度是规章文书的习惯称呼,与法规文书合称法规规章文书,是公务文书的一大类。法规只能由相关法律所规定的高层机关制定。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党的高层组织、省级人大(以及设区市、自治州县的人大)之外的其他机关、团体、单位均无权制定法规。这些机关单位可以并只能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制发各种规章。故表述正确。4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渊源的是()。A、乡规民约B、道德信念C、宪法D、权威性法学著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为制定法,如宪法、法律、法规等,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则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的那些资料,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乡规民约、社团规章、权威性法学著作等。故正确答案为C。45.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规范性。()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故表述错误。【补充】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46.甲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刺绣工艺,并可用于工业生产。A公司就此项发明与甲达成了转让协议。这一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甲和A公司B、甲的发明C、转让发明的协议D、转让发明的价款答案:B解析: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法律客体是法律关系发生和存在的前提。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体,一旦它承载某种利益价值,就可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本题中,甲与A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是甲的发明。故正确答案为B。47.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由()提出。A、孟德斯鸠B、卢梭C、华盛顿D、伏尔泰答案:A解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正确答案为A。48.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B、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C、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为前提D、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答案:C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49.行政执法机关遇到地方政府规章与公安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正确的做法是()。A、直接适用地方政府规章B、直接适用公安部规章C、可选择适用地方政府规章或公安部规章D、应就如何适用的问题提请国务院裁决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在行政法适用过程当中的冲突和适用问题:(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2)新法优于旧法;(3)法不溯及既往,但有利溯及除外;(4)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或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冲突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的,由国务院裁决;(6)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国务院可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适用部门规章的则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本题题干当中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发生冲突,适用上述第(5)条,交由国务院裁决。故正确答案为D。50.法是以特定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人们的行为规则,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确保能有益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稳固。这句话体现了法的()。A、国家强制性B、国家意志性C、规范性D、程序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A项错误,国家强制性是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予以国家名义的制裁。B项错误,国家意志性是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且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项正确,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确定人们的行为准则,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说明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了法的规范性这一特征。D项错误,程序性是指法在制定、执行、适用和遵守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用程序正义保证实体正义。故正确答案是C。51.下列关于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法与国家同时产生,也将同时消亡C、法不会永恒地存在下去D、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就是早期的法答案:D解析:A项正确,道德伦理一般上先于法的产生,规范人的行为但是却没有惩罚,后来发现光有道德不够制约人类的行为,于是后来就制定出了法律。所以法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出现的。B项正确,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C项正确,如果国家消亡,阶级消灭,那么法律也就消亡了。D项错误,在原始社会,国家还未产生,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不能称为早期的法。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5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本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条规定体现了该法的()。A、溯及力B、时间效力C、对象效力D、空间效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法的溯及力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并对这些事件和行为法律上的效果发生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影响。B项正确,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题干中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生效时间,体现了该法的时间效力。C项错误,法的对象效力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也称为法对人的效力,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所拟制的人——法人和其他组织。D项错误,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法律发生效力的地域范围,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主要由国情和法的形式、效力等级、调整对象或内容等因素决定。故正确答案为B。53.王某经营一家服装店,近期想进一批动物皮草大衣。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贩卖国家珍稀动物皮草是触犯法律后,谨慎选择了人造皮草大衣。这能体现法律的:A、教育作用B、强制作用C、评价作用D、指引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警示作用和示范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可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进公民自觉遵守法律。B项错误,强制作用指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民遵守法律,作用对象为违法者的行为。C项错误,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D项正确,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对本人的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其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这种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来指引人们的行为。题干中王某在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后,取消了购进动物皮草大衣的想法,体现了法律的指引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54.以下属于法律关系的是()。A、恋人之间关系B、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关系C、党员之间D、嫖娼人与被嫖人之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成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主体、客体和内容。根据法律关系调整的内容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宪法法律关系、民商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社会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A项错误,恋人之间仅仅是道德约束,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排除。B项正确,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双方之间有权利和义务关系,受法律约束,属于民商事法律关系,当选。C项错误,党员内部的关系是通过党内章程调整的,不属于国家强制力调整的范畴,故不属于法律关系,排除。D项错误,嫖娼属于非法行为,法律不予保护,不会因此产生权利义务,故不会产生法律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55.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有维护阶级统治职能,又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A项错误,法的本质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B项正确,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其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C项错误,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从国家意志、阶级意志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三者的递进关系角度来把握法的本质,即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因此,法受客观规律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56.法律实施的最主要保证是人们的自觉遵守。()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那么法律在许多方面就变得毫无意义,违反法律的行为得不到惩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就得不到贯彻和保障。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故表述错误。57.下列哪些行为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①重婚的②有配偶且与他人同居的③实施家庭暴力的④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因此,①②③④都属于《民法典》规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故正确答案为A。58.法的本质是由()决定的。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答案:B解析: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经济基础。故正确答案为B。59.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削C、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是指权力部门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这是对公权力的警惕,也是对公权力的制约,并不是说人的权利。B项错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说在法律面前每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同时人在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是可以被剥夺自由的,比如主刑当中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C项正确,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体现了对司法程序正义而非实体正义的格外强调,意思是说,即使司法裁判的结果是公正的,如果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程序上的不公正将使裁判成为非正义的。所以强调效率的重要性。D项错误,“民不告则官不究”意为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主要是针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而在诉讼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可以行使公诉权。所以诉权不仅由个人行使。故正确答案为C。60.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有怎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合理的安排。这体现了法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惩罚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考查法理学中对法的作用的定义和区分。根据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根据法的作用的具体对象、主体范围和方式的不同,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A项错误,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B项错误,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C项正确,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有怎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合理的安排。D项错误,强制作用是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故正确答案为C。61.法律关系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中关于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消灭的相关知识点。法律关系指的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形成后,是可能会依据法律事实而发生变更甚至是消灭的。故表述错误。62.法律是以()为基础的。A、意志B、政治C、国家D、经济关系答案:D解析:法律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是:(1)法律与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2)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律的发展变化,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律的发展水平。由此可知,法律应该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故正确答案为D。6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授权性法律规范。()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宪法。授权性法律规范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休息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也可以自行选择。故表述正确。64.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与道德等规范中的权利义务的区别是()。A、仅规定权利而无义务B、既规定权利又有义务C、仅规定义务而无权利D、仅规定统治者的权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法律上规定权利义务关系与道德等规范中的权利义务的区别是既规定权利又有义务。比如,受教育权、劳动权,这些既属于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属于公民承担的义务。道德中就不存在这类的规定。故正确答案为B。6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A、甲与乙的同乡关系B、甲与乙在网络游戏中的夫妻关系C、甲毕业前将自己的台灯转赠乙的赠与关系D、甲乙在同学会上为各自未来的孩子约定的婚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A项错误,同乡关系属于情谊关系,不受法律规范调整,不属于法律关系。B项错误,网络游戏中的夫妻关系不等同于现实中的夫妻关系,不受婚姻法调整,不属于法律关系。C项正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赠与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赠与人与受赠人形成民事法律关系。D项错误,婚姻关系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了夫妻关系,也就是确立了婚姻关系。“甲乙在同学会上为各自未来的孩子约定的婚约”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属于法律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6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法的特征是()。A、规范性B、国家意志性C、普遍性D、强制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指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法的普遍性是指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就是法的普遍性。D项错误,法的强制性是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67.社会主义法律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依靠法律监督机关的有效监督B、依靠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C、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D、依靠司法机关的强制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它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规范的活动,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法律规范中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把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方式分为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是指社会团体和公民按照法律规范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主要的、基本的、大量的方式。当法的实施需要国家机关的参与时,就产生了法的实施的另一种形式——法的适用。选项中,只有C项人民群众的自觉守法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68.我国现行立法采取的是()立法观点。A、民商分立B、民商合一C、民法优先D、商事优先答案:B解析:A项错误,民商分立是指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定商法典,民法典与商法典并存。采用民商分立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日本以及以它们为模板的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我国并未采取民商分立的立法观点。B项正确,民商合一是指民事和商事统一立法,将商事方面的内容编入民法典中,或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我国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形式,其理由在于:1.由于民法的商事化和商法的民事化,已经使得民商法的关系愈加密切;2.世界和中国的立法实践证明民商合一是可行的;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C项、D项错误,一般法系中都不存在民法优先和商事优先观点。目前的主流观点为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故正确答案为B。69.近年来,伴随航班晚点频发,相关纠纷不断,“空怒族”随之诞生,旅客越来越觉得“不闹不赔”,于是出现了乘客殴打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拦飞机、砸机场等行为。“空怒族”的这些行为()。A、维权意识和责任心强,但缺乏法律常识B、超越了我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应承担法律责任C、用恰当的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D、属于发泄不良情绪,伤害不大,并不违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错误,题干中“空怒族”认为“不闹不赔”,产生很多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并不能体现他们维权意识和责任心强。B项正确,“空怒族”的这些行为明显属于违法行为,超越了我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应该承担法律责任。C项错误,“空怒族”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方式是错误的。D项错误,是违法行为。故正确答案为B。70.法律所体现的只是统治阶级成员中意志一致的那部分人的意志,排斥任何个别集团、个别人的与共同意志相违背的意志。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是统治阶级(即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表现为法律的形式。法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即统治阶级成员意志中的相互一致的那部分,而排斥任何个别集团、个别人的与共同意志相违背的意志。故表述正确。71.2019年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出台《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自4月10日起施行。该文件属于()。A、法律B、行政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规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错误,法律是由拥有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B项错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予以公布。C项正确,部门规章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章等。本题中该办法由国家卫健委出台,国家卫健委属于国务院下属部委,所以该文件属于部门规章。D项错误,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故正确答案为C。72.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针对特殊主体、特殊事件并在特定时间而制定的法律文件。下列选项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部门规章B、地方法规C、宪法D、营业执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非规范性文件虽有法律效力,但并不属于法的范围,而只是适用一定法律规范的产物,如委任令、营业执照、逮捕证等。在不承认法院判决是法的渊源之一的国家(如中国),法院判决也是非规范性文件。其是针对特殊主体、特殊事件并在特定时间而制定的法律文件,就是说,它不是针对一般事物。多数没有规范性,一般不重复适用。有一部分不属于一国的法律渊源,即具有复杂性。因此,选项中营业执照属于非规范性文件。故正确答案为D。73.从法的实施角度看,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的首要区别是法的实施的()。A、主体不同B、内容不同C、客体不同D、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法的执行,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二者首要区别就是法的实施主体不同,法的执行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而法的适用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体不同是最首要最易区分的区别,内容不同、客体不同、方式不同是因主体不同及主体职权不同而显现出来的区别。故正确答案为A。74.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具有平等性B、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C、野生动物可以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具有权利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错误,并非所有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都具有平等性,比如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具有不对等性,行政主体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往往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相对方,往往属于被管理者。B项错误,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权利能力,亦称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是权利能力,而非行为能力。C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及公民。野生动物不是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是法律关系的客体。D项正确,权利能力亦称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因此法律关系主体应当具有权利能力。故正确答案为D。75.法的内容最终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体现了()。A、法的特征B、法的价值C、法的作用D、法的本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重点考查法的本质。A项错误,法的特征是: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可诉性。不包括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不当选。B项错误,法的价值包括:秩序、公平、自由、安全、效益。与题干不符,不当选。C项错误,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并未体现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不当选。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从国家意志、阶级意志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三者的递进关系角度来把握法的本质,即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故正确答案为D。76.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通常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行为规则B、法律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C、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D、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A项错误,选项说法正确。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项正确,法律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在我国,被统治阶级是指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C项错误,选项说法正确。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D项错误,选项说法正确。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法律的基本精神既体现了国家性质,也反映了社会矛盾。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7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依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A、委托性法律规定B、命令性法律规定C、授权性法律规定D、禁止性法律规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对法律规范分类的知识。A项错误,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题目中的法律规定明确了行为规则的内容,不需要援引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因此不属于委任性法律规定。B项错误,命令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题目中的法律规定没有要求人们必须或者应当做什么,而是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因此不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定。C项正确,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属于授权性法律规定。D项错误,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的行为。题目中没有规定禁止行为,因此不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定。故正确答案为C。78.对于道德与法律,描述不正确的是()。A、道德是法律的外延B、法律是道德的底线C、道德是自发自律的行为D、法律具有阶级性,但道德没有答案:D解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道德和法律也有明显的区别,道德的调节范围大于法律,可以调节法律无法调节的领域;法律比道德更有强制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本体现。而道德在不同阶级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道德;剥削阶级有剥削阶级的道德。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79.关于法律格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法律基本原则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一切不平等问题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相关知识。A项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都平等对待与平等保护,并不能直接导致事实上的平等,该项对格言进行了字面上的理解,是错误的。B项错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法律不包含人人平等原则,因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C项错误,法律不是万能的,存在其局限性,仅凭法律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的,“一切”过于绝对。D项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意味着均等,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以形式上的不平等去促进实质上的平等。故正确答案为D。80.“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话强调了()的重要性。A、提升司法公信力B、确保立法科学性C、完善监督制度D、防止权力滥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A项正确,题干的重点在强调审判公正的重要性,而审判是重要的司法环节。题干的这句话揭示了司法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和社会作用。司法作为一道防线,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把严重的社会矛盾转化成单个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把社会矛盾给瓦解了,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扩大化和集中化,这是司法工作具有的社会意义。所以要提升司法公信力。C、D项错误,与题干内容不相关。故正确答案为A。8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宪法。()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效力强弱、制定程序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本法是指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居核心地位的、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更为严格的宪法。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触。故表述正确。8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A、特殊效力B、普遍约束力C、一定强制力D、特定效力答案:B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以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首先,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其次,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范;再次,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故正确答案为B。83.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法律渊源包括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正式渊源是我国法律表现的主要形式,下列关于正式渊源的效力层次正确的是()。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规章效力小于设区的市的人大及人常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B、部门规章的效力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人常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相等,二者发生冲突后由国务院裁决C、行政法规的效力大于设区的市的人大及人常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D、省、自治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合作协议书
- 简易离婚协议书范文
- 煤场计量设施租赁协议
- 安全生产管理咨询服务协议
- 搅拌桩施工合同
- 新材料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医疗美容品牌加盟代理合同
- 人工智能辅助创意设计工具开发合同
- 教育与培训行业发展趋势作业指导书
- 农产品产销对接流程手册
- 2023年1月高考真题浙江卷地理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刑法学(上册)(第二版) 教案全套 第1-15章 刑法概说-刑罚制度
- 临床药理学(完整课件)
- 吉林省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
- 公关专业团队建设方案
- 玻璃幕墙更换玻璃施工方案
- 小学五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单片集成MEMS技术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外文翻译
- 水晶能量疗愈指南百度百科
- 客户退款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