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页/共7页注意事项: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本试卷共6页,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中的一件藏品——砍掉角的肿骨大角鹿头骨,由此推断,砍掉角是古人类故意为之。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北京人( )过着定居生活 B.开始饲养牲畜C.使用工具狩猎 D.学会使用火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猪纹陶钵(如下图。该陶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展现了7000多年前野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该陶钵反映了当时(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已兴起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早期国家的产生《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该记载的是( )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铜刀 B.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C.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 D.汪沟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下表主要反映了( )朝代都城统治措施夏朝等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商朝等隶夏商西周的更替 B.部落之间的攻伐与合并C.统治者暴虐无道 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下图为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据此可知,西周( )青铜器种类丰富 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界限C.统治者生活奢侈 D.保证了对地方有效控制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利簋,其腹内铭文记述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相印证。这反映出青铜器铭文( )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 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 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祭祀的人,君臣无常位(固定位置)。这主要反映了( )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B.分封制走向强化C.争霸战争规模宏大 D.社会矛盾尖锐化氏春秋·重己》中记载:让秦武王的大力士乌获牵牛,他引牛尾,用尽力气牛也不动;小孩子牵牛的鼻环,牛就任他牵引了。这可以佐证当时( )手工业规模扩大 B.驯养牛成为时尚C.已出现牛耕技术 D.铁制农具的诞生书·地理志》中这样描写西蜀:“巴、蜀、广汉,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这得益于( )商鞅变法 B.交通开辟 C.工具改进 D.水利兴修“大方无隅(角,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一思想主张出自( )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乃诏丞相状、绾,法(规范)度量则(标准)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这一诏令的公布有助于( )结束混战局面 B.加强文化认同C.促进经济往来 D.实现富国强兵第第4页/共7页时期在秦国推行的一项制度,使它没有出现像东方各国那样诸侯衰微、被家臣凌逼的局面。帝国统一后,将其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 )使秦朝实现了长治久安 B.使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权威C.扩展了秦朝的管辖范围 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陈胜、吴广是农民,他们的革命观点却跟墨子的“非命”说是一致的。陈胜、吴广从思想上解除了“天命”的枷锁,在革命实践中批判了天命观。这说明陈胜、吴广所领导的起义( )受到墨家学派的影响 B.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C.深刻批判了秦的暴政 D.掀起了秦末农民大规模起义下图是秦汉时期全国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据图可知( )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 B.秦汉时期人口数量不断上升C.秦末赋税负担过于沉重 D.汉初诸侯王控制了大量人口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出现“藩国始分,而子弟毕(都是)(罢免)陟(升迁,而藩国自析。这是因为( )尊崇儒术的推行 B.刺史制度的建立C.盐铁专卖的实行 D.“推恩令”的实施曾上书汉光武帝《禁制贵戚疏,称当时“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执,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这说明这一时期( )阶级矛盾激化 B.外戚贵族势力膨胀C.社会动荡加剧 D.汉光武帝昏庸无能使在汉代中国人的想象维度上凿出了一个孔洞,而从这个孔洞里他们看到了从来就不曾想过、也不曾见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 )良种马、香料、玻璃 B.《诗经》和“楚辞”C.青铜器、铁器、陶器 D.金缕玉衣和耧车20世纪初以来,有多达几万件的古纸在中国西北部、中亚和非洲出土。考证发现离中国本土越近,古纸的年代就越早。由此可以推断造纸术()A.B.生产数量大幅提高仅在亚非地区传播C.大都从中国传出去D.古纸的年代就越早。由此可以推断造纸术()A.B.生产数量大幅提高仅在亚非地区传播C.大都从中国传出去D.制作工艺不断完善19.河作战。这场战役()第第5页/共7页使曹操势力壮大起来 B.彻底歼灭袁绍的主力C.对时局起关键性影响 D.孙刘联军有绝对优势《晋书》载,魏晋时期“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佃客(租种土地的农民,多者数千,后赵开之主石勒就曾是汉人佃客。此外,山西南部的羯人也很善于织布。这说明( )北方少数民族逐步转入农耕生活 B.胡汉之间对立和矛盾不断加剧C.内迁少数民族擅于手工业的生产 D.民族隔阂消失与统一趋势加强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建康,在以秦淮河为中心的地区多处设有市场,出现了如马市、谷市、纱市等专业市集。这主要得益于(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的经商传统C.北方地理位置恶劣 D.重商政策的推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战争中俘获了大量乐工与乐器,再加上商贸往来和佛教的传入,西域音乐传入中原达到高潮,它们与汉族音乐结合,产生了不少混融性的新式音乐。这说明( )汉族音乐影响力大 B.战争是交融的主要方式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钱宝琮主编的《中国数学史》指出,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方法难以详考,不过,如果用多边形逼近实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B.勇于挑战权威C.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D.注重理论研究●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图选自某书部分章节的目录。据此判断,该部分的主题是(●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第第6页/共7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学会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史料的使用( )年代越久远,信度越高 B.必须以考古研究作为唯一标准C.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动 D.多重互证有利于丰富历史认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求。材料一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材料二春秋时许多蛮夷到了战国都不见了,难道他们都绝种了吗?不,他们因为文化的提高,已与从此以后,政权的分合固有,但在秦汉版图里的人民大家都是中国人了。(1939年)材料三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所做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所做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27.乡土文化的学习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广州地处岭南地区,秦汉之际与中原交往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第7页/共7页材料一灵渠最早作为从华北向岭南运输秦朝军队和战船之用,后来成为了岭南经长江到华北货物往来运输的重要通道。——摘自马立博《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材料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文物波斯银盒“番禺”铜鼎玉舞人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史料类型,并说明你能从中了解南越国哪些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