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解析版)_第1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解析版)_第2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解析版)_第3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解析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①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事。

②掌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基本

史事。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

积贫积弱的祸根。

【课前预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①时间:960年②人物:赵匡胤③都城:开封/东京④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统一: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政治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

的军政、财政大权。

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

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三、王安石变法

第1页共4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①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②措施: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保甲法

③影响: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

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想一想:北宋实现全国统一了吗?

解析:没有,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实现了局部统一。

探究二:问题: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

样的解决方案?

解析:地方权力过大,中央势弱。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集权于中央。

探究三: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有利既有弊。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导致军队

指挥不灵,战斗力低下;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探究四:问题:根据材料小组讨论重文轻武存在哪些弊端?

解析:武人地位低下,文臣掌兵,严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大量选拔文人做官,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支出增加。

探究五:问题:根据材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②王安石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③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

重了百姓负担。

【课后检测】

1.(2022年四川德阳)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

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转运使B.刺史C.按察使D.通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

第2页共4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项正

确;转运使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排除B项;按察使是赴各

道巡察,考核吏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年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

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A.促进阶层流动B.强化中央集权C.推动教育发展D.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施,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

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3.(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

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答案】B

【解析】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

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

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

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

治局面,B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4.(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

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

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

第3页共4页..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

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

里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