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2 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解析版)_第1页
专项2 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解析版)_第2页
专项2 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解析版)_第3页
专项2 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解析版)_第4页
专项2 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2答题方法与技巧讲解

模块导航

方法1:时间换算方法方法4:历史要素判断

方法2:历史地图分析方法5:论述题(小短文)

方法3:史料类型辨析方法6:图片、图表方法

方法1时间换算方法

方法讲解

【公元纪年与世纪】

①把公元纪年的百位数加1,个位十位数删去。(有千位保留千位数)

②没有百位数的先用0补齐再加1

③公元、公元前都适用

示例:

①公元/前2024年=2(0+1)24(删去)=公元/前21世纪

转换方法

②公元/前124年=(1+1)24(删去)=公元/前2世纪

③公元/前24年=024年=(0+1)24(删去)=公元/前1世纪

④公元/前1年=001年=(0+1)01(删去)=公元/前1世纪

不跨元年大年份-小年份(如:公元2024年-公元1949年=距今75周年)

周年计算

跨元年年份相加-1(如公元前200年+公元2024年-1=距今2223周年)

前后

11个世纪=100年

21个年代=10年

示例:2024年=21世纪20年代公元前公元

3时期划分(左前右后)

示例:公元元年

公元2024年=21世纪前期

公元前2024年=公元前21世纪后期

19492024

④公元元年=0年-2000

1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1912+1/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公元换民国

示例:公元1945年-1912+1/公元1945-1911=民国34年

转换方法

民国纪年+1912-1/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

民国换公元

示例:民国38年+1912-1/民国38+1911=1949年

①中华民国1912年建立,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②中华民国一共存在38年,故公元和民国纪年的转化不考虑公元前和当下。

模拟练习

1.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据图中判断秦最终

完成这一大业是在(B)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而把这个时间换成公元纪年的公式是

在百位数加上1,即2+1=3,所以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又由于公元前的时间是

数字越大,发生的时间越早,离现在的时间就越远,由此应该是前期或者初期,

同理,数字越小,发生的越晚,离我们越近,应该为晚期或者末期,所以公元前

221年应该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排除。故选B。

2.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

同校的先例。如果用民国纪年法,这一事件发生在(B)

A.民国八年B.民国九年C.民国十年D.民国十二年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为民国元年,则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之间

的换算关系为公元纪年减去1911即为民国纪年,所以1920年转化为民国纪年,

2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应是1920-1911=9,是民国九年,B项正确;其他选项计算错误,排除ACD三项。

故选B项。

3.公元纪年法,以公元元年作为开始纪年的标志。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时间,

主要采用公元纪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D)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

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

世纪。每一百年是一个世纪,公元前的时间与公元时间相反。公元前509年属于

公元前6世纪末,D项正确;根据分析,排除ABC项。故选D项。

方法2历史地图分析

方法讲解

【读图顺序】

【示例】

一、看名称

信息:西周、诸侯国

二、看图例

信息:都城、诸侯国国郡、重要地点

三、看注释

信息:各地位置、古今名称

四、看内容

信息:黄河、淮水、江水(长江)、

各诸侯国名称与分布、都城名称

整合信息: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众多诸侯国。

②西周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③诸侯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楚国、

吴国在长江流域。

3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模拟练习

1.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是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要求。下题图

中所示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D)

A.黄巾起义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图片显示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结合所学知识,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黄巾起义爆发于东汉时期,与题干

图中魏蜀吴三国鼎立无关,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与

题干图中魏蜀吴三国鼎立无关,排除C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与题干图中魏蜀吴三国鼎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C)

4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A.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详解】由图片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通商口岸,都位于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等通商

口岸,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

内陆,C项正确;从图中看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多,排除A项;《辛丑

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严禁中

国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

C项。

3.观察下侧两幅历史地图。引发图一到图二版图变化的事件是(C)

A.拿破仑对外战争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美国南北战争

【详解】据图一“奥匈帝国”到图二“匈牙利”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奥

匈帝国是一战战败国,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分为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由两幅

历史地图中德国的版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也是一战战败国,一战后领土面积

缩小,因此,引发图一到图二版图变化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正确;拿

破仑对外战争主要是法国版图明显变大,与地图无关,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

生与德国、奥匈帝国版图变化无关,排除B项;美国南北战争的地区是美洲,且

是国内战争,与欧洲国家版图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方法3史料类型辨析

方法讲解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转写的史料

按史料价值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

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址、文物等)

按表现形式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史书、新闻等)

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等)

①论从史出、史论一致

史料实证原则②孤证不立、无证不信

③“二重证据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

①第一手史料可信程度>第二手史料可信程度。

②实物史料可信程度>文字、口述史料可信程度。

模拟练习

1.学习历史要具有证据意识,下列史料最具证据力的是(A)

A.B.

C.D.

【详解】据题干“下列史料最具证据力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提供的

选项中,实物证据如化石、遗址等通常比文字描述或复原图更具直接的证据价值,

6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因为它们是直接的历史遗留物,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情况。元谋人的上门齿化

石是直接从地质层中发现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早期人类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分布

和进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最具证据力,A项正确;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

图和山顶洞人复原头像都是基于考古发现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艺术加工或重

建,并非直接的原始证据,排除B、C两项;《韩非子》为文献资料,虽能提供

一定的历史信息,但其真实性需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单独作为证据力相对较

弱,排除D项。故选A项。

方法4历史要素判断

方法讲解

【历史要素】

一、明确要素

1.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影响

二、答题方法

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与内容。

2.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等判断事件内容。

3.找出问题在材料中位置,观察前后文内容。

4.结合所学,概括材料内容(无明确要求不可抄材料原文)

【例题演示1】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是秦国的领导人……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指出他推行

什么新制度将所有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中。

【答案】人物:秦始皇(嬴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详解】

审:看清题目要求及答案来源(材料一),确定问题“第一次大革命人物”;“新

制度”。(共两问)

7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判:根据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秦国领导人”,判断为秦始皇。

找:找到材料中引用“第一次大革命”位置,观察前后文

析:结合所学,“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指秦始皇推行的中央集权制。

【例题演示2】

材料二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

“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往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

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详解】

审:看清题目要求及答案来源(材料二),确定问题“为何要往民间去”;“对

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共两问)

找:在材料中找到问题中引用的“往民间去”相应位置

判:转换问题为“学生领袖到民间去的原因”,分析上文内容找到原因“由于”,

后文内容即为原因——“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析:分析最后一句可知,对中国革命积极影响为“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

动相结合(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类信息区分】

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客观描述历史事件的

历史史实如:商鞅变法

要素

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意义、

历史解释如: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影响和作用等)

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如: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

历史评价

表达(性质、意义、地位等)大起义

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作出的一种主观

历史结论如: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性、总结性的认识

模拟练习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B)

A.东晋由汉族建立B.东汉末年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8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C.赤壁之战D.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评价属于对于历史史实为基础形成的看法或理

解,东汉末年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体现了对东汉末年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B项

正确;东晋由汉族建立属于客观陈述,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赤壁之战属于客

观描述历史事实,排除C项;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选B项。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各项

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C)

A.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B.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C.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详解】据题干“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

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解释。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历史解释,

符合历史解释的定义,C项正确;“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事实的陈

述,而非解释,排除A项;“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同样是历史事实的陈

述,不是解释,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是历

史事实的陈述,描述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不是对事件的解释,排除D项。

故选C项。

3.历史事实是指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客观存在的事情,历史结论是对历

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看法或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D)

A.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

C.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D.日本幕府统治的实质是武士集团通过幕府实行的军事封建统治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看法或评价”

可知,“日本幕府统治的实质是武士集团通过幕府实行的军事封建统治”是对幕府

9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统治性质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公

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兴起于台伯河畔”“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均是是对客观存在的事情的描述,ABC项均属于历史事

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方法5论述题(小短文)

方法讲解

【答题方法】

1.审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是否需要自拟标题、字数限制、内容形式等)

2.看材料: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所需材料内容,对材料内容进行整合。

3.定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形式均可,根据字数自行判断。

1.小短文一般不分点分条作答,不标注序号,一段成文。

2.小短文内容需注意史论结合,具体时间记不清若无明确要求可以不写。

【例题演示】

材料一

(1)请依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20字左

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

容之间的联系)

【答案】

题目:丝绸之路的开辟

汉武帝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

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东起

长安,最远到达欧洲,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

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详解】

审题目:确定来源(材料一),内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字数(120

10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字左右),题目(自拟),关键要求(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看材料:观察左图标题判断为“张骞出使西域”;右图根据图例和地点判断为“丝

绸之路”。

定形式:张骞出使西域史实+影响+二者联系+丝绸之路史实+影响

方法6图片、图表方法

【图片类】方法讲解

一、答题方法

1.看注释:若图片有注释,则注释内容一般有关键信息;若无注释,观察图片。

2.看信息: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注释或图片信息

【例题演示】

1.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

这说明(C)

三星塔拉遗址陶寺遗址齐家文化遗址良渚遗址

红山玉龙(内蒙古)彩绘龙纹陶盘(山西)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龙首玉镯(浙江)

A.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发展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D.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详解】

看注释:观察题目,图片信息较少,故选择看注释内容。

看信息:观察注释,“内蒙古”“山西”等不同地区,都提到了“龙”形玉器、

图案、雕饰,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图表类】

一、答题方法

①看图名、图例、行和列,提取关键信息

表格类

②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变化趋势

①看图名、图例、横纵坐标含义

折线图

②观察折线的走势,得出增减、升降等趋势

11

{#{QQABDYAAogCAABAAAAgCEQEACgEQkhCCCSgGgBAEMAIACBFABCA=}#}

③注意折线拐点(最低点、最高点与转折点)处对应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

①看图名、图例、横纵坐标含义

柱状图

②对比数据柱的长短变化

①看图名、图例、饼状构成部分及各部分占比

饼状图

②结合所学分析产生变化原因

【例题演示】

1.如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B)

墓道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

金村V号

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

固围村M1魏王2125756无

胡庄韩王

韩王2无954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陪葬坑陪葬

赵王2701600

陵墓

A.墓葬规制严整B.分封秩序走向瓦解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D.礼制未遭破坏

【详解】

1.观察图名得出信息“战国时期”。

2.观察行、列,横向纵向比较,得出以下信息:

①墓主身份分别是“周天子”、“诸侯王”

②周天子比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