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家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结构显微照片是物理模型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是概念模型D.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数学模型2、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与①过程的模板及所需的原料不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B.进行③过程时,并不是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反密码子C.M蛋白与TOM复合体结合后进入线粒体,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D.若用某药物抑制④过程,则细胞质基质中的M蛋白含量会减少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行C.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作用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4、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aDe、aDe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5、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互补链中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互补链中鸟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率为(a-b)/2C.互补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D.以互补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某m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比率为a6、若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则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相应的比例分别是()A.0.4,0.4B.2.5,1C.2.5,0.4D.0.4,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发生改变就会诞生新物种B.②是自然选择,推动其进行的动力是生存斗争C.③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④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8、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Ⅲ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10、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是有利的11、孑遗植物是起源较早。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十分繁盛,而今只孤立分布在个别地区的一类植物。下列属于孑遗植物的有()A.水杉B.银杉C.油松D.珙桐12、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13、图1;图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图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14、在做Dd自交发生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内的红绿彩球分别代表D和d配子。如下说法科学的是()A.每个桶内的红绿小球数量必须相同B.每个桶内的红绿小球大小必须相同且混合均匀C.甲桶内的小球总数量必须与乙桶内的小球总数量相同D.每次分别从两个桶内抓取小球时要随机15、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是鸡的正常卵原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模式图(仅示2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正常卵原细胞可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细胞Ⅰ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突变细胞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突变细胞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________),因此,这种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1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_____。在生物的_____中,控制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分别进入_____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18、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_____,数量比例是:_____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_____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_____种,性状表现有____种: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19、实验结果解释: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______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_等位基因控制的。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和__________相联系。20、测交是让_____与_____杂交。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2、果蝇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用EMS诱变筛选,发现了果蝇tut突变体,其精原细胞不能停止有丝分裂,而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现型。

(1)为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为隐性性状。若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则说明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已报道有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性状一样,研究人员为探究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就是就是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采用缺失定位法对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野生型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_________。

(4)通过tut突变体与野生型DNA测序并比对;研究发现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ATCTCCTGGTTGACT

模板链TAGAGGACCAACTGA

“↓”的碱基对由G-C变成A-T,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对应的密码子变为_____________(终止密码子)。与正常蛋白质比较,变化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少。23、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所需植株丙(aab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

(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花粉粒能分别呈现蓝色、红色荧光。

①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4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24、某实验小组为研究家蚕(ZW型)的眼色和体色性状;设计并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杂交组合。

子代个体。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甲。

黄眼油质透明(♀)×

黄眼体色正常(♂)

黄眼体色正常223

黄眼体色正常114

乙。

黄眼体色正常(♂)×

黑眼体色正常(♀)

黄眼体色正常117;黑眼油质透明121

黑眼体色正常115;黄眼油质透明119

黄眼体色正常113

黑眼体色正常119

丙。

乙组的黄眼体色正常F1相互杂交。

黄眼体色正常269;黄眼油质透明95

黑眼体色正常91;黑眼油质透明33

黄眼体色正常223

黑眼体色正常107

(1)家蚕的眼色(H—h)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丙组子代中雄个体的黄眼、黑眼比例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幼蚕体色(T—t)的油质透明与体色正常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乙组中亲本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基因型)。

(3)丙组中子代雌性个体中性状分离比接近9:3:3: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

【详解】

拍摄的细胞膜结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由分析内容可知,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B正确;由分析内容可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运用了模型建构法中的概念模型,C正确;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都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D正确。

故选A。

【点睛】

理解物理模型中的“实物”并非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解题关键。2、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转录过程;②表示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过程,④表示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

A;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①过程为转录,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DNA复制的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录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A正确;

B;③过程为翻译;终止密码子无相应的反密码子与之对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M蛋白与TOM复合体结合后进入线粒体,定位在线粒体内膜,故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C正确;

D;若用某药物抑制④过程;则细胞质基质中的M蛋白含量会增多,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线粒体及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3、C【分析】【分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即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是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

A;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A正确;

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行,B正确;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DNA随染色体的变化而变化,故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D正确。

故选C。4、D【分析】【分析】

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DdEe,但由于这些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考虑到交叉互换,该个体能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但比例却根据交叉互换概率而定。

【详解】

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DE;ade、aDe,C错误;通过交叉互换,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ADE、ade、aDe,AdE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D。

【点睛】

易错点:D项中,发生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仍有原来连锁情况的精子类型,符合加起来互补的情况。5、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内涵的前提下;运用其解决问题。

【详解】

A;链状DNA每条链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互补链中鸟嘌呤占该链的比率为a-b;B错误;

C;在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与每条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的比率相等,C正确;

D;转录是以DNA上某基因为模板;所以转录产生的m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所占比率是不确定的,D错误。

故选C。6、B【分析】【分析】

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

【详解】

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的两条链上(A+G)/(T+C)的比例是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1,因此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互补链上(A+G)/(T+C)的比例为5/2=2.5,整个DNA分子中A+G)/(T+C)=1,B正确,AC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分析】【分析】

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共同进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详解】

A;①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其标志着生物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才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A错误;

B;②是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发生进化,生存斗争是推动其进行的动力,B正确;

C;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论核心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BC。8、A:B:D【分析】【分析】

1、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

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频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Ⅲ3患甲病和乙病,其母亲Ⅱ3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Ⅲ6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

C、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

D、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

故选ABD。

【点睛】9、A:B:D【分析】【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后一般为纯种且可育,因此可用于育种,C正确;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多,但配子数不一定加倍,D错误。

故选ABD。10、A:B:C【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的特点。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的特点,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睛】11、A:B:D【分析】【分析】

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的那些植物。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详解】

银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濒危物种,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点睛】

银杏又称银杉,水松又称水杉。12、B:C:D【分析】【分析】

【详解】

A;由于是在基因中部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不可能没有蛋白质产物,A错误;

B;基因中部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后;转录出的mRNA在翻译为蛋白质时,有可能遇到终止密码子而终止,B正确;

C;D、在缺失位置后;转录出的mRNA在翻译为蛋白质时,有可能减少或增加氨基酸或者序列发生变化,C、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3、B:C:D【分析】【详解】

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使细胞吸水涨破,后者是降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使DNA沉淀析出,A错误;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获取的是含DNA的滤液,所以要保留滤液,B正确;图2中加蒸馏水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DNA逐渐析出,所以完成过滤之后DNA存在于沉淀物中,应弃去滤液,C正确;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其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分解DNA中的杂质蛋白,从而有助于去除杂质,D正确。故选BCD。14、A:B:D【分析】【分析】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原理: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

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雌雄配子;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抓取的次数应足够多;故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实验、模拟模型与代表内容相结合的理解能力。15、B: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Ⅱ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Ⅲ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详解】

A;图中正常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Z、AW、aZ、aW,A正确;

B;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C正确;

D;突变体Ⅲ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B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详解】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解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17、略

【解析】①.分离定律②.体细胞③.同一性状④.成对⑤.分离⑥.不同的配子⑦.配子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分离自由组合YR、Yr、yR、yr1:1:1:随机1694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红眼3:1分离一对性别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F1隐形纯合子1:1。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1、A【分析】略五、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野生型能够正常进行有丝分裂,而tut突变体、bgcn突变体都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分析杂交实验,野生型与tut突变体杂交,子一代能够正常进行有丝分裂,说明野生型(正常进行有丝分裂)为显性性状,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实验,说明子一代为杂合子;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子一代能够正常进行有丝分裂,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形,相当于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自交实验,说明两个突变型的突变基因是不同的。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渡增殖为隐性性状;按照基因的分离定律,子一代为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其与隐性性状的tut突变体杂交,后代正常有丝分裂:过渡增殖=1:1。

(2)根据遗传图解分析,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为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別在两対同源染色体上,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个基因。

(3)根据题意分析,将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野生型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上。

(4)根据题意分析;DNA分子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对应的密码子由UGG变成了UGA(终止密码子)。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两个杂交实验分析后代出现3:1、9:7的原因,进而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过渡增殖正常有丝分裂:过渡增殖=1:1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个基因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为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別在两対同源染色体上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基因突变UGA23、略

【分析】【详解】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后分离;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最终形成4个花粉粒细胞。

(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破坏A基因获得的,获得的,据图分析,引物I和III延伸方向向左,引物II延伸方向向右,引物组合只能是I和II,或II和III。扩增T-DNA插入位置,应该是扩增包括T-DNA和两侧A基因片段,故选引物II和III。

(3)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为1AABb:1AaBb。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为A_bb和aabb,AABb(1/2)自交,子代A_bb比例为:1/2×1/4=1/8,AaBb(1/2)自交,子代A_bb比例为:1/2×3/4×1/4=3/32,aabb比例为:1/2×1/4×1/4=1/32,1/8+3/32+1/32=1/4,故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1/4。

(4)①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