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只需要加入①Fe2(SO4)3②Na2CO3③AgNO3④石蕊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就能将BaCl2;HCl、NaOH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从热水瓶中倒白开水,看到白雾上升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rm{(}rm{)}A.水分子很小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水分子间有间隔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关于二氧化碳和干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

rm{垄脵}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rm{垄脷}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rm{垄脹}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rm{垄脺}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A.rm{垄脵垄脹}B.rm{垄脷垄脺}C.rm{垄脵垄脺}D.rm{垄脵垄脷垄脺}4、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主要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rm{(}rm{)}A.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B.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灰尘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D.机动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rm{(}rm{)}

A.rm{A}B.rm{B}C.rm{C}D.rm{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A.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间隔变小B.分子、原子在不断运动,离子不运动C.分子、离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D.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rm{(}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

A.rm{垄脵}中水为热水B.rm{垄脷}中白磷燃烧C.rm{垄脵}和rm{垄脹}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D.rm{垄脷}和rm{垄脹}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8、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r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

。甲乙丙丁A.甲、丁的化学式相同B.只有丙属于单质C.rm{16g}乙完全反应,可生成rm{32g}丙D.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比为rm{2}rm{1}9、“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rm{CO_{2}}与rm{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rm{(}rm{)}

A.rm{A}B.rm{B}C.rm{C}D.rm{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有一种“消字灵”;是由甲;乙两瓶溶液组成的.甲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高锰酸钾,乙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亚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而亚硫酸溶液有还原性.使用时,先用甲瓶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字迹中的色素氧化而除去,高锰酸钾生成二氧化锰而显棕色,再用乙瓶中的亚硫酸溶液将二氧化锰还原成无色的物质,便完成了消字的过程.下列墨水书写的字迹用这种消字灵肯定不能消去的是()

A.纯蓝墨水。

B.蓝黑墨水。

C.碳素墨水。

D.墨汁。

1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rm{(}rm{)}。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rm{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带火星的木条rm{B}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rm{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rm{D}稀盐酸和稀硫酸rm{BaCl_{2}}溶液A.rm{A}B.rm{B}C.rm{C}D.rm{D}12、氨基钠rm{(NaNH_{2})}是生产维生素rm{A}的原料rm{.}工业上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NH_{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rm{NaNH_{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rm{-3}价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35.9%}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4Na+4NH_{3}dfrac{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rm{4Na+4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4NaNH_{2}+H_{2}隆眉}13、高铁酸钾rm{(K_{2}FeO_{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比rm{Cl_{2}}rm{O_{3}}rm{ClO_{2}}氧化性更强,且没有二次污染rm{.}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m{4K_{2}FeO_{4}+10H_{2}O篓T4X隆媒+8KOH+3O_{2}隆眉.}以下有关高铁酸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高铁酸钾属于氧化物B.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C.高铁酸钾中铁显rm{+6}价D.rm{X}的化学式是rm{Fe(OH)_{2}}14、rm{t_{2}隆忙}时,将甲、乙固体各rm{W}rm{g}rm{(}不含结晶水rm{)}分别加入到盛有rm{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rm{1}降温到rm{t_{1}隆忙}时现象如图rm{2(}水分不蒸发rm{)}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r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rm{)}A.图rm{3}中rm{M}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B.图rm{2}中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不一定饱和C.图rm{2}乙溶液一定比甲溶液浓D.当rm{W=50g}时,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15、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12:9:32.5;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16、25mLH2和O2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为10m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可能是()

A.20mL

B.15mL

C.10mL

D.5mL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怀化市市民最喜爱的优质饮用水有“凉山山泉”“中坡山泉”和“黄岩山泉”等rm{.}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

rm{(1)}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

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m{2}rm{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rm{(2)}注意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rm{.}此外还需加入二氧化氯rm{(ClO_{2})}进行杀菌和消毒,在二氧化氯rm{(ClO_{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变化rm{(}填“物理”或“化学”rm{)}.

rm{(3)}在rm{TiO_{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rm{(4)}如果下暴雨时上述山泉水常出现浑浊现象,可用____________rm{(}填一种操作方法rm{)}将其变为澄清;此时的山泉水的硬度大或者病原微生物过多,不宜直接饮用,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18、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rm{.}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

【提出猜想】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____rm{.(}填化学式rm{)}

【实验探究】rm{1)}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rm{(}关闭rm{a}rm{b}rm{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rm{a}rm{b}rm{c}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rm{)}

rm{(}七rm{)B}装置点燃白磷的作用是____.

rm{(3)}用排水法收集好氮气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将燃着的镁条伸进rm{(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____.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rm{.}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本探究活动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____19、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rm{(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______直接接触.

rm{(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

rm{(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先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溶液和______溶液rm{.}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20、用化学用语填空:

rm{垄脵}磷元素______;

rm{垄脷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rm{垄脹5}个亚铁离子______;

rm{垄脺}碳酸钾中碳的化合价______.21、(1)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都是无毒的.是一种理想的燃料.有位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就是天然气,为安全起见.在厨房安装了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机抽风;把泄漏出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2)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容易造成CO中毒伤亡事故.请回答:

①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阻止空气中的____(填名称)进入人体.

②你认为,在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时,要注意的是(写一点):____

③CO虽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例:____.22、A是含碳化合物;下图表示A;B、C、D、E、F、G七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①是工业上制取C的重要反应,反应②中F足量,反应③曾是工业上制F的方法.

(1)写出化学式:B____,C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____.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是____反应;

②加热氯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____是____反应;

③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____是____反应;

④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____是____反应.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1题,共5分)24、现有rm{A}rm{B}rm{C}rm{D}四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rm{(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rm{A}溶液显红色,rm{B}rm{C}rm{D}溶液显蓝色;

rm{(2)B}rm{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rm{.}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rm{垄脵A}物质是______rm{(}填物质名称rm{)}rm{D}溶液中溶质是______rm{(}用化学式表示rm{)}

rm{垄脷B}和rm{C}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垄脹}在rm{A}rm{B}rm{C}rm{D}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

①Fe2(SO4)3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HCl溶液不反应无现象,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①能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

②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和NaOH溶液不反应无现象.所以②能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

③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HCl溶液反应也产生白色沉淀,和NaOH溶液不反应.所以③不能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

④石蕊溶液遇BaCl2溶液不变色;遇HCl溶液变红色,遇NaOH溶液变蓝色.所以④能将这三种溶液鉴别开.

故选C

【解析】【答案】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溶液;那么所选择的试剂遇到这三种溶液时出现的现象各不相同,这样才能鉴别开.

2、D【分析】解:从热水瓶中倒出开水后,在瓶口看到的白雾是因为开水的温度较高,构成水的水分子获得能量,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rm{.}一段时间后,会完全逸散到空气中变成用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rm{.}此过程说明了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水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rm{.}不能说明;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故选D.

瓶口的白雾逸散到空气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是否能再分rm{.}即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微粒本质即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否发生了变化.【解析】rm{D}3、A【分析】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同种物质,它们表现的化学性质相同。

故选A。【解析】rm{A}4、B【分析】解:rm{A}焚烧垃圾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灰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D;机动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解析】rm{B}5、A【分析】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rm{垄脵}体积和质量都很小rm{垄脷}微粒之间存在间隔rm{垄脹}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rm{.}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A、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温度高时大,温度低时小导致的rm{.}故解释错误;故此选项正确.

B、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rm{50mL}酒精与rm{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rm{100mL}故解释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C;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樟脑球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的结果,故解释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D;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体现的碘分子的性质;故解释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解析】rm{A}6、A【分析】解:rm{A}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A}.【解析】rm{A}7、C【分析】解:rm{A}rm{垄脵}热水中没有氧气;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

B、rm{垄脷}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

C、rm{垄脵}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rm{垄脹}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rm{垄脵}和rm{垄脹}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

D、rm{垄脷}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rm{垄脹}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rm{垄脷}和rm{垄脹}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rm{C}.

燃烧的条件,也就是:rm{(1)}可燃物,rm{(2)}氧气rm{(}或空气rm{)}rm{(3)}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解该题时,首先要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然后比较各个选项,看是否满足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即可得到答案.【解析】rm{C}8、C【分析】解:由微观示意图及题干说明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rm{2H_{2}S+O_{2}=2S+2H_{2}O}

A;由方程式可知甲、丁的化学式不相同;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丙和乙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单质,故错误;

C、因反应时乙丙的质量比是rm{1}rm{2}所以若rm{16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的丙质量为rm{32g}故正确;

D、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是生成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相等,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比为rm{1}rm{1}故错误.

故选C.

依据各原子的图示结合四物质的分子结构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即:rm{2H_{2}S+O_{2}=2S+2H_{2}O}据此可对选项的问题进行判断.

此题是对微观示意图认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依靠信息正确的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并对选项进行细致的分析.【解析】rm{C}9、B【分析】试题分析:因为rm{CO_{2}}与rm{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解:rm{A}从化学式上看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B、rm{CO_{2}}与rm{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此项错误.

C、rm{CO_{2}}与rm{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此项正确.

D、rm{CO_{2}}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rm{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rm{.}故此项正确.

故选B.【解析】rm{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CD【分析】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象碳素墨水;墨汁均含炭黑,不易与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也不可被这种消字灵消去.而纯蓝墨水、蓝黑墨水是可以被消字灵消去的.

故选CD

【解析】【答案】根据碳常温下的稳定性分析。

11、CA【分析】解:rm{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空气,现象同,不可以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rm{AC}.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解析】rm{CA}12、BD【分析】解:rm{A}氢、钠元素均显rm{+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rm{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rm{(+1)+x+(+1)隆脕2=0}则rm{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rm{NaNH_{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23}{23+14+1times2}隆脕100%隆脰5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钠于rm{dfrac{23}{23+14+1times

2}隆脕100%隆脰58.9%}熔融,说明其熔点小于rm{97隆芦100隆忙}而铁的熔点较高,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金属钠于rm{97隆芦100隆忙}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97隆芦100隆忙}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2NH_{3}dfrac{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选项中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反应物中氨气是气体,氢气的后面不需要标注rm{(NH_{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2Na+2NH_{3}dfrac{

overset{;;triangle;;}{.}}{;}2NaNH_{2}+H_{2}}.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rm{=dfrac{{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钠于rm{隆眉}熔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将金属钠于rm{BD}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rm{=dfrac

{{脧脿露脭脭颅脳脫脰脢脕驴}隆脕{脭颅脳脫赂枚脢媒}}{{脧脿露脭路脰脳脫脰脢脕驴}}隆脕100%}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制取氨基钠的反应原理,掌握化合价的原则、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97隆芦100隆忙}【解析】rm{BD}13、AD【分析】解:rm{A}高铁酸钾是rm{K}rm{Fe}rm{O}三种元素组成的;而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则高铁酸钾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因高铁酸钾与水反应;则高铁酸钾应密封、防水保存,故B说法正确;

C、高铁酸钾中rm{K}元素的化合价为rm{+1}价,rm{O}元素的化合价为rm{-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rm{+6}价;故C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rm{4K_{2}FeO_{4}+10H_{2}O=4X隆媒+8KOH+3O_{2}隆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rm{X}的化学式为rm{Fe(OH)_{3}}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根据高铁酸钾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及物质的保存;利用高铁酸钾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及物质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应能利用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类别、保存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解析】rm{AD}14、BC【分析】解:rm{A}降温到rm{t_{1}隆忙}时,甲析出固体,而已没有析出固体,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图rm{3}中rm{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rm{2}中;甲的烧杯中含有固体甲,因此甲溶液一定饱和,乙的烧杯中没有析出固体,因此乙溶液不一定饱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rm{2}中;溶剂质量相等,乙的溶质质量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因此乙溶液一定比甲溶液浓,该选项说法正确;

D、当温度高于rm{30隆忙}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rm{50g}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当温度低于rm{30隆忙}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小于rm{50g}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rm{B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否饱和;

溶质质量分数rm{=dfrac{{脠脺脰脢脰脢脕驴}}{{脠脺脪潞脰脢脕驴}}隆脕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rm{=dfrac

{{脠脺脰脢脰脢脕驴}}{{脠脺脪潞脰脢脕驴}}隆脕100%}【解析】rm{BC}15、BC【分析】

A;放入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盐酸足量,则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其次是镁,最少的是锌,产生氢气质量不同,故A错误;

B;盐酸足量;设12g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则有。

Mg+2HCl═MgCl2+H2↑

242

12gx

=

x=1g

设9g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546

9gy

=

y=1g

设32.5g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Zn+2HCl═ZnCl2+H2↑

652

32.5gz

=

z=1g

故B正确;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质量的盐酸所含氢的质量相同,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不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金属的质量,二是酸的质量.

16、AC【分析】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x;则有:

2H2+O22H2O

21(体积比)

2xx

2x+x=25mL-10mL=15mL;

x=5mL

如氧气过量;则剩余10mL无色气体为氧气,此时氢气的体积是10mL,如果氢气过量则此时氢气的体积是10mL+10mL=20mL;

故选AC.

【解析】【答案】依据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并结合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对混合气体的体积进行讨论;分析时要讨论剩余气体是氧气或氢气两种可能进行;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B;吸附;+4;化学;水氢气+氧气;过滤;煮沸【分析】解:rm{(1)}宏观上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质量比为rm{1}rm{8}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rm{(2)}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rm{.}还需加入二氧化氯rm{(ClO_{2})}进行杀菌和消毒,在二氧化氯rm{(ClO_{2})}中,氧化的化合价为rm{-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rm{+4}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rm{(3)}在rm{TiO_{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rm{{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氢气rm{

{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氧气;

rm{+}山泉水常出现浑浊现象;可用过滤将其变为澄清,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可采用煮沸的方法.

故答为:rm{(4)}rm{(1)B}吸附,rm{(2)}化学;rm{+4}水rm{{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氢气rm{(3)}氧气;rm{

{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过滤,煮沸.rm{+}【解析】rm{B;}吸附rm{;+4;}化学rm{;}水rm{{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氢气rm{

{鹿芒脮脮}overrightarrow{{露镁脩玫禄炉卯脩}}}氧气rm{+}过滤rm{;}煮沸rm{;}18、空气中无氯元素或空气中无氯气;Mg3N2;除去装置B中的氧气;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2Mg+O22MgO;3Mg+N2Mg3N2;(1)氮气难溶于水;(2)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分析】试题分析:查阅资料r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产物中一定不存在氯化镁;

rm{[}提出猜想rm{]}根据空气的成分和固体的颜色判断淡黄色固体的来源;

rm{[}实验探究rm{](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解答;

rm{(3)}根据在纯氧气中燃烧镁条只生成白色固体;在纯氮气中燃烧镁条只生成淡黄色色固体,可采取分别在纯氧气和纯氮气中燃烧镁条,观察现象的方法;

rm{[}实验结论rm{]}根据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rm{[}反思与评价rm{]}根据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这一特殊性质分析回答.

解:rm{[}查阅资料r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空气中无氯元素,所以燃烧产物中一定不存在氯化镁;故填:空气中无氯元素或空气中无氯气;

rm{[}提出猜想rm{]}空气中含有氮气,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而氮化镁为淡黄色,所以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的;故填:rm{Mg_{3}N_{1}}

rm{[}实验探究rm{](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rm{B}装置点燃白磷的作用是除去装置rm{B}中的氧气;故填:除去装置rm{B}中的氧气;

rm{(3)}由于在纯氧气中燃烧镁条只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在纯氮气中燃烧镁条只生成淡黄色色固体氮化镁,将燃着的镁条伸进rm{(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rm{Mg_{3}N_{1}}故填:将燃着的镁条伸进rm{(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rm{Mg_{3}N_{1}}

rm{[}实验结论rm{]}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rm{2Mg+O_{2}}rm{2MgO}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方程式:rm{3Mg+N_{2}}rm{Mg_{3}N_{2}};

rm{[}反思与评价rm{]}一般情况下,氧气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而该题中显示镁在氮气中也可以燃烧,所以启示为:物质不一定只在氧气中才能燃烧或氮气通常不支持燃烧,但有时也能支持某些物质的燃烧rm{.}故填:rm{(1)}氮气难溶于水;rm{(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解析】空气中无氯元素或空气中无氯气rm{;Mg_{3}N_{2};}除去装置rm{B}中的氧气rm{;}将燃着的镁条伸进rm{(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rm{Mg_{3}N_{2};2Mg+O_{2}}rm{2MgO}rm{3Mg+N_{2}}rm{Mg_{3}N_{2};(1)}氮气难溶于水;rm{(2)}燃烧不一定有氧气19、水;喷漆;氯化镁;硫酸铜;Fe+CuSO4=FeSO4+Cu【分析】解:rm{(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答案为:水;

rm{(2)}常见的自行车它的支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喷漆;故答案为:喷漆;

rm{(3)}可把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却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镁,从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rm{>}铁rm{>}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m{Fe+CuSO_{4}=FeSO_{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rm{Fe+CuSO_{4}=FeSO_{4}+Cu}.

rm{(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rm{(2)}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通常是把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分析;

rm{(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结合“三取中”的常用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可取铁丝与铜;铝的盐溶液进行反应.

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解析】水;喷漆;氯化镁;硫酸铜;rm{Fe+CuSO_{4}=FeSO_{4}+Cu}20、P;3OH-;5Fe2+;K2O3【分析】解:rm{垄脵}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磷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为:rm{P}

rm{垄脷}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rm{3OH^{-}}

rm{垄脹}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5}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rm{5Fe^{2+}}

rm{垄脺}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钾中碳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rm{K_{2}overset{+4}{C}O_{3}}

故答案为:rm{K_{2}

overset{+4}{C}O_{3}}rm{垄脵P}rm{垄脷3OH^{-}}rm{垄脺K_{2}overset{+4}{C}O_{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rm{垄脹5Fe^{2+}}【解析】rm{P}rm{3OH^{-}}rm{5Fe^{2+}}rm{K_{2}overset{+4}{C}O_{3}}rm{K_{2}

overset{+4}{C}O_{3}}21、略

【分析】

(1)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电动机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正确的做法是: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轻轻打开门窗通风.故填:a、b.

(2)①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②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