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下册月考试卷4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梁;吾仇也(判断句)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状语后置句)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④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定语后置句)⑥而告以成功(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⑦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⑧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A.①②③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⑧C.①③④⑥⑦⑧D.③④⑥⑦⑧2、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史称东西二周。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D.连衡:泰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然后以六合为家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B.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C.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因河为池D.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然后践华为城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去草实而食之D.空以身膏草野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8题,共16分)9、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意象过密会________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使诗歌显得板滞。(妨害·妨碍)

(2)某游戏在风靡全国的同时,也暴露出影响学生的学业、________历史等多种问题。(曲解误解)

(3)他们一味“向卖座看齐”“向流量看齐”,以鼓吹“去价值观”“去思想化”来哗众取宠,无底线媚俗,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生生揉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______

(4)我家这个孩子啊,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提高呢?______

(5)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______

(6)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______

(7)我们班的李明同学学习总是很用心,大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他却充耳不闻,继续在草纸上演算着。______10、《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1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①形容枯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描述。

②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12、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为: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③皆为陛下所成就。

及:

①此必及我。

②前以降及物故。

③及还,须发尽白14、一词多义。

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__________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__________15、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做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________

(2)赢粮而景从________

(3)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

(4)负而前驱________

(5)仓皇东出________

(6)一夫夜呼________

(7)乱者四应________1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⑬舀_____水⑭籼______米⑮莴______苣⑯锭______子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6分)18、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8分)19、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①判断句。“也”;表判断;正确。

②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是:则遣从事以一少牢(于)庙告;错误。

③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正确。

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锦囊盛;正确。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方其以组系燕父子。错误。

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以成功告(之)。正确。

⑦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正确。

⑧被动句。“于”表被动;正确。

故选C。2、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错误,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洛邑,东周都巩。

故选A。3、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论”,判罪。

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当”,判处。

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亲”,双亲。

故选C。4、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虚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以”,连词,表目的,“来”。

A.介词,拿;

B.介词,把;

C.介词,凭借;

D.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D。5、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从”通“纵”;“衡”通“横”,横向联盟/“从”通“纵”,纵向联盟。

B.“弊”通“敝”;困敝;疲敝/没有通假字。

C.“何”通“呵”;喝问/“倔”通“崛”,突起。

D.“景”通“影”;像影子一样/“有”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故选B。6、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能力。

A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顺承;

B项;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

C项;①介词,趁着;②介词,凭借,依仗。

D项;都是动词,作为,当作。

故选D。7、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诡辩”,古义是“假话”,名词;今义是“无理狡辩”,动词;古今异义。

B项;“颜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古今异义。

C项;“从容”,古义是“委婉得体”;今义是“举止行动不慌不忙”;古今异义。

D项;“日月”古今同义,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故选D。8、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畔”同“叛”;反叛。

B.“亡”同“无”;没有。

C.“去”同“弆”;收藏。

D.无通假字。

故选D。二、其他(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现代汉字正确使用的能力。

(1)“妨害”:有害于;“妨碍”:指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语境要表达的是意象过密会干扰诗歌意脉的流动,所以应为“妨碍”。

(2)“曲解”:错误的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思;多指故意的。“误解”:是理解的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语境中与“历史”搭配,应为“曲解”。

(3)“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语境中是鼓吹“去价值观”“去思想化”去迎合取悦人们,所以“哗众取宠”使用正确。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语境中想要表达孩子对学习不放在心上,应用“心不在焉”,所以“无动于衷”错误。

(5)“感同身受”:现在多指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语境中是我身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所以应是“热血沸腾”,不应是“感同身受”。

(6)“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语境的意思是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好像亲自到了那个环境。所以应是“身临其境”,不应是“设身处地”。

(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语境的意思是李明很用心,下课铃声响起他还继续在草纸上演算着。所以应是“全神贯注”,不应是“充耳不闻”。【解析】①.妨碍②.曲解③.√④.×⑤.×⑥.×⑦.×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意蕴和民族心理的能力。

《玩偶之家》里,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剧本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和妇女解放等问题,娜拉要求个性解放、不做“贤妻良母”的坚决态度,启示人们,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自立自强,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解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的作品,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中的男子结合;而《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启示人们,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自立自强。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有利于为妇女解放的舆论造势。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

①形容:古义;外貌,模样。“形容枯槁”译为:模样憔悴。

②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译为: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来讲和。

③从容:古义,委婉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译为: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解析】①.外貌,模样②.第二年③.委婉得体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构思特点的能力。

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但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比如诗歌首节中“我相信”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而“相信”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惠特曼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礼赞。但是诗中的“我”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诗歌表面上好像在凸显诗人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发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那么,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呢?

首先从行文构思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围绕“自己”来构思。

诗人让“自己”成为抒情的主体;成为诗歌构思的核心。结构上成为抒情线索,让“自己”贯穿三个诗节。开篇即以“我相信”统领整节内容,让“自己”联系所有意象,接着在第二个诗节里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过渡,最后写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反对我接近”。所以,这首诗仅仅围绕“自己”来构思。

然后从诗中意象是烘托“自己”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又是凸显“自己”的。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描写可怜”中的“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和;“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火成岩喷出了千年的烈火来反对我接近是徒然的,爬虫退缩到它的灰质的硬壳下面去是徒然的,事物远离开我并显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是徒然的,海洋停留在岩洞中,大的怪物偃卧在低处是徒然的,鹰雕背负着青天啊翔是徒然的,蝮蛇在藤蔓和木材中间溜过是徒然的,糜鹿居住在树林的深处是徒然的,尖嘴的海燕向北飘浮到拉布多是徒然的”,这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自己”澎湃的激情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解析】①“自己”(诗歌中的“我”;下同)是诗歌抒情的主体,也是贯穿三个诗节的抒情线索。诗歌开篇即以“我相信”领起,统领整节内容,让所有意象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二节在首行和尾行分别运用了“我”,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完成内容上的过渡;第三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看似与“自己”脱离了关系,而实际上它们“逃跑”或“畏怯”的目的都是“反对我接近”,因而,诗歌的构思仍然是紧紧围绕“自己”展开的。“自己”,是作者构思诗歌的核心。

②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强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在首节第五行,诗人以“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第二节,诗人再一次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示出“自己”的自信,使“自己”进一步得到凸显。第三节,诗人更是用了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尾行又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为:句①根据其中的官职名“郎”可推断为“担任”;句②根据句义可推断为“给;替”;句③根据其中的被动句式可推断为“与‘所’连用;表被动”。

及:句①根据语境义可推断为“牵连”;句②根据句义可推断为“和”;句③根据句义可推断为“等到时候”。【解析】为:①担任②替③与“所”连用;表被动。

及:①牵连②和③等到时候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1)而皆背晋以归梁;意思是“然而他们都背叛了晋国而归附了梁国”。归: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意思是“君臣互相看着,不知道回到哪里”。归:到。【解析】①.归附②.到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活用)的能力。

判断的技巧:名词用在动词前面若不做主语便是活用为状语。

也可以参考句意:

(1)原文相关句子完整表述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意思是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意译为(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2)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3)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

(4)背着它走在前面。

(5)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6)一人在夜里发难。

(7)作乱的人四面响应。【解析】①.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②.像影子一样③.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向前⑤.向东⑥.在夜里⑦.在四面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字音的能力。

“舀水”的“舀”;读作yǎo,意思是用瓢;勺或杯子等盛水。

“籼米”的“籼”;读作xiān,意思是中药名。

“莴苣”的“莴”;读作wō,意思是是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锭子”的“锭”,读作dìng,意思是纺纱机上加拈卷绕的主要部件之一。【解析】①.yǎo②.xiān③.wō④.dìng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7、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